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杨柳专栏】不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

绝品 【杨柳专栏】不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 ——《平凡的世界》赏析


作者:风残云 秀才,209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60发表时间:2015-06-21 15:57:11
摘要:  扬扬洒洒写了这么多,说实话,这些谈不上评论,只是一些个人感悟。而面对同一作品,不同人有不同感触,而我所写的只是自己感悟的记录,可能在记录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词不达意、意到词不到的现象,可我还是想把它记录下来,让那些感悟、感触能呈现在我面前,若能给他人读书提供点滴帮助,于我而言,也算是一点意外收获。

【杨柳专栏】不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
   杜丽丽不想离婚,可武惠良接受不了如此“先进”的感情理论,润叶也接受不了。只是她相信杜丽丽的痛苦是真实的——这是一个属于现代人的痛苦。人们对感情的追求似乎不再是从一而终,而是志投道合,不合便一拍两散,这也算是思想解放一部分吧。在杜丽丽出轨的事件中,其实这一切都不具备,是她一厢情愿,演出了一出飞蛾扑火的悲喜剧。
  
   (十)一九八四
   此刻的中国社会以它兼容蓄收的精神继续前行。在双水村表现是:少安砖厂盈利;金俊山养奶牛、奶羊;金光亮养蜂;马来花公路上卖茶饭;金俊武育树苗;金家户族一些常年在外做活的,在黄原、原西卖起了风味小吃;还有神汉刘玉升也越来越吃香了,已经全家不愁吃穿了。
   当社会上几乎所有人都不愁吃,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之后,人的另一需求很快就显现出来了。田海民请全村人吃鱼的起因即源于此。由于海民媳妇银花的强悍,海民本身的自私,海民知道虽然双水村百姓眼红自己的收入,却打心底里看不起自己。这让他有点忍受不了,于是才有了那场吃鱼风波。这是海民在精神层面的一次追求,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一些,让别人对自己多一点尊重。
   而双水村另一位能人在他人的鼓动下,竟然要参加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拍摄,这人是孙少安。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个实不可取又有点自我膨胀的行为,也是孙少安的一次精神追求。只是孙少安的追求更大一些,他在村里已得到足够的尊重,他需要更多的来自双水村以外的尊重。可惜,他的梦在刚开始时,就结束了。这一次破坏他美梦是他的亲弟弟——孙少平。在少平的劝说下,少安没有参与电视剧的拍摄,而是干了另一件实事:翻修双水村年破烂不堪的小学。
   在孙少安决心翻修双水村小学之前,双水村的“神汉”刘玉升已经筹备修庙,准备把双水村庙坪那座破庙修复,而且声势浩大,支持者甚众。作者在小说中感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随着改革开放,黄土高坡许多地方的群众都自发的修建庙宇。”作者对封建迷信复辟的容易,大惑。其实站在现在来看那又很正常,就像前面那些人一样,物质充足了,人的精神需求自然就该产生了,于是庙宇就这样很简单地修建了。
   再往深里说一点,文革十年时期一切牛鬼蛇神都被打倒了,领袖人物在一定程度就被神化了。文革结束后,领袖也走下神坛,精神信仰这一块成了空白。只是在文革结束初期,人们为温饱而奔波、劳累,到现在温饱解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就突显出来了。刘玉升这一类的人就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让封建迷信复辟了,并成了当时村子或是地区的精神领袖。双水村的许多党员对此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参与的人太多了,只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信那个虚无的神。他们忘了,作为党员,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有信仰,百姓没有,因此他们选择了信神,这也是一种精神需求。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双水村出现了一道奇观。当孙少安与刘玉升同时在庙坪那里修校、建庙之时,许多人对两者都持支持态度。社会就在这样的氛围下继续前行,人们物质充足后,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上,又不知何去何从。社会开始陷入信仰危机。
  
   (十一)一九八五
   历史继续前行,少安修建小学完工时,得知秀莲患了肺癌;少平因伤住院,出院后脸上留下永久的伤痕,在拒绝了金秀的爱意之后,向惠英走去。
   人们各安天命,生活依旧。
  
   二、情感篇:情为何物
  
   (一)父爱如山
   孙玉厚,一个朴实的农民,一位坚强的父亲。在《平凡的世界》整部书中并不活跃,却支撑着孙家前行。孙家表面上是少安在扛着,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孙玉厚引导着。如果说是少安为孙家的生存打拼着物质基础,那么,孙玉厚就是孙家的精神支柱。再说确切一点,是孙少安的精神的支柱。整个故事中,少安的二次危机都是在父亲孙玉厚的帮助下度过的。
   孙少安的第一次危机:一九七五年因私自给村民扩大猪饲料地而被批斗。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这打击不仅是对本人的,更是对整个家庭的。在那个看重家庭成分的时代,一个不讲理、不讲情、只讲革命的年代里,孙少安彻底栽了。当他走出批斗场,陷入迷茫时,文中有这样的情节:
   孙少安在迷茫里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行走而终清醒,忽然发现父亲的身影。他问道:“你怎么到这儿来了?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少安很迷惑,也可以看出很绝望,以致其它一切都感受不到了,那时的世界好像只有一个失落的孙少安。“我就在你后头走着……我让兰香先回去了。我怕你万一想不开……”孙玉厚半天才咄讷地说出这句话。那一刻孙玉厚的心有多痛,他本不想让少安知道自己就走在他身后,他想维护少安做为一个男子汉的尊严,可是他没有做到,被儿子发现了。
   “我就在你后头走着……”这话让我想起了另一作品中的情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当作者因为失去双腿而老往地坛跑时,“我”沉浸于自己的悲伤。直到某天因忘记东西返身时,发现母亲还死盯着“我”消失时的路口张望。那一刻“我”突然醒悟:母亲也在痛苦之中,而且不敢把这种悲痛表现出来,儿女的痛苦总是双倍或者更多地加上父母身上。孙玉厚的处境也是如此,只想默默地走在儿子身后,自已的悲伤自己承受,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儿子,保护他不往最坏那一条路上走。
   “我让兰香先回去了。我怕你万一想不开……”孙玉厚知道少安受到打击了,至于能不能扛过去,他不知道。但他知道,不能让兰香看到少安失魂落魄的样子,在兰香眼中、心里少安应该一直是坚强的,这是他对少安的关爱,维护少安在孙家的形象。到最后孙玉厚补了一句:“我怕你万一想不开……”孙玉厚最后才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句话从正面理解即:你别想不开。而这与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母亲的那一句:“去地坛看看书,挺好。”这一句话很类似。那不仅仅是关爱,更是一种企求。少安在父亲的关注、关爱、乞求下,度过了那次难关。可那时的孙玉厚是那么的卑微,在少安面前说话是那么的小心,他只是要儿子好好活着。他怕儿子挺不过,偷偷跟着,是为防止儿子一时想不开。在儿子最脆弱的时候,他必须坚强。即使他本身没有那坚强,也得装作很坚强,那时他要是垮了,儿子也就垮了。
   第二次的事件,不是危机,只能说是少安迷惑了。面临分家,少安于心不忍,并为此事而痛苦,难下决定时。孙玉厚“当机立断,决定马上分家”,他明白少安的处境。秀莲想分家,少安不忍,自己再不出来说句话,这家是分不了的。孙玉厚心疼少安,少安从十三岁开始就撑起这个家,到现在二十八岁了,十五年了,这孩子苦够了。这十五年,少安有多不容易,孙玉厚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没办法,自己没本事,只能让少安苦着。孙玉厚知道少安要不是扛着整个家庭前行的话,他的生活早就走在双水村前列了。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些了,不能再拖累了。孙玉厚希望儿子的生活能过得好一些,他不愿成为儿子前行路上的的牵绊。分家,必须分家,否则他孙玉厚根本无法去面对儿子,自己已经欠少安太多、太多,欠不起了。在孙玉厚的坚持下,家分了。孙玉厚的坚决,解除了少安的迷惑。
   少安的第二次危机是:砖窑倒闭。孙少安和秀莲在他们倒闭的砖场,痛不欲生坐到深夜时。又是孙玉厚来到了他们身边,“回家吧,你妈把饭做好了……”那一刻,孙玉厚的心是沉重的,但他在少安面前要表现的像没事人一样,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而这一句话和上次那句“我就在你后头走着”又是那么的相似,不管你怎么样,我都会在你身后关注着你。表现的和没事人一样的孙玉厚,其实他心里也是没底的,他怕少安这一家,到虎子(少安的儿子)这一辈都无法还清因砖窑倒闭而欠下的债务。那时,孙玉厚认命了,他认为孙家应该穷到底,没有富命。可在他内心深处,他又是自责的,责怪自己没本事,才让儿子闯下这样的弥天大祸。如果自己家底厚点或自己闯劲足点,少安绝不至此。所以,一年后,少安准备东山再起时,孙玉厚把少平给自己的一千块钱毫不犹豫地给了少安。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补偿,虽然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孙玉厚都不欠少安什么,可孙玉厚觉得自己欠得欠儿子的,他必须这样做。
   (二)朋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前人的感慨;父母安康,子女安好,知己二三,这是今人的感叹。可是高山流水似的知音几人遇得?《平凡的世界》里友情又几许?遍览全书只见惺惺相惜地少安、俊武,以心相交的少平、金波。
   双水村偷水事件中,俊斌身亡,俊武沉沦,少安前去慰问。“二队长(金俊武)拉住一队长(孙少安)的手,泪水在那双精明的铜铃般的大眼里涌出来了。”俊武的强悍,在少安的关怀下融化了,也只有在少安面前,他能如此完全地展现自己,不必再戴着那强人的面具。其实,少安说的,俊武都懂,那时的他只是需要一个人陪自己聊聊,或让别人听自己聊,而这个听众必须是能和自己在精神境界能相通的人,在双水村少安是他唯一的选择。
   当少安的砖窑暂时倒闭,众人对他不再尊重时,俊武对少安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并不像其它人一样一看少安垮了,脸色就变了。俊武一再给少安打气,尽管这并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但于少安而言,俊武的鼓励能使他暂时从烦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让他暂时心情舒畅。俊武在那时其实是少安另一根精神支柱。在家人,还有朋友的支撑下,少安才有了后来的东山再起。
   至于另一对朋友,金波与少平,更多则是心与心的交流。且不言高中时期金波为少平打抱不平;也不说当孙玉厚来学校叫少平回家帮忙时,金波的细心周到。只说金波当兵突然复员归来时少平的态度。当众人为金波复员所带来的离奇传闻而震惊时,少平很平静,他相信这传闻很大程度上是真实的。但也不问,不问不是不关心,恰是关心。他相信金波的内心很痛苦,此刻不该再去打扰他的心灵。“你若不说,我便不问”这似乎是这一对好友之间的交往原则,他们在等,等对方主动来讲,现在不言,只因时机不对。
   这样的事第二次出现,是在孙少平外出揽工时,往东关邮政局寻找金波时发生的。少平什么也没说,金波什么没问。少平在吃金波给自己弄得饭时,发现“金波已换了一身破烂工装,整齐的头发抖弄乱蓬蓬地耷拉在额头”。那一刻金波已经知道少平的处境,少平也明白金波的用意,一切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着,就像一切本应如此一样。至于临别时,少平那个谎言,金波未必没识破,但不点破,这样的交流,无声胜有声。
   不说便不问,若说只聆听。时机成熟时,金波将自己与藏女的故事完完整整地告诉了少平。金波讲之前,“他(少平)似乎感觉到金波要给他说的是什么,他不再询问了”。于是接下来的大篇幅文字,是金波一个人独语,少平一声未发。少平在无言中,在聆听里,让金波把压抑在自己心中那份悲伤全部倾泄而出,不加一丝阻拦。直到故事结束,少平仍未发声,只是当朋友“几乎出声地哭了”,少平才“一把抱住他的朋友……”,归于无言。少平知道,在那样的故事面前,任何的语言都是空泛的、无力的,金波的那份悲痛他也无法完全体会。幸运的是,在朋友悲伤的时候恰好自己在他身旁。给不了安慰,但可以看着你哭;给不了帮助,但仍陪在你身旁。
   关于这两段友情,不想说谁高谁低,因为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层次的朋友,这本就很正常。因此,莫随意去比两份不同的感情,当生活中有一个你关注,而又恰好关注你的朋友出现时,好好珍惜。
  
   (三)爱情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上漂,
   水呀上漂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孙少安与润叶成年后的感情,是在这首歌的映衬下开始,最后也是在这首歌的陪衬下结束。这两人的感情开始时,便出现了不对称的痕迹。当润叶在原西河畔满怀欣喜地给少安指着原野里盛开的马兰花时,少安并不觉得新奇。“这些野花野草他天天在山里看得多了,没有什么稀罕的。”书中的这一细节已经告诉我们,少安与润叶之间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了。润叶已经开始享受生活了,少安还在为生活而奔波,无暇顾及其它。
   润叶告诉少安,有人追求自己,自己不愿意时,少安心里顿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味道。虽然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但理智告诉他:“他现在应该像大哥一样帮助润叶拿主意才对。”这样的理智让润叶很失望,润叶以一个恋人的身份向少安倾诉着,少安以一个兄长的身份安慰着。这样的对话氛围越来越不对,最终润叶哭了,少安蒙了。
   他们离开原西河畔时,少安终于发现“那几丛马兰花真的好看极了……他走过去把美丽的花朵摘了一把,塞到润叶手里,说‘回去插在水瓶里,还能开几天……’”。少安的这个举动是有意,还是无意,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可这让润叶很感动,“润叶眼里旋转着泪花”,润叶在那一刻是不是觉得少安多少有点明白自己的心事。或者管他明不明白,他肯摘花送我,也算不枉此行。只是那一句:回去插水瓶里,还能开几天。像是在说花,更像是在说他们之间的感情。

共 2449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不平凡的世界》不经作者的同意,我把本文的题目改了,不知可否。作者开始用了《非凡》,就茅盾文学奖最经典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而言,作者应该用全称做书评的名字,这样会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如果进行了隐藏式的加工,感觉是取短锁长了。个人的一点建议。《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华语文坛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从路遥先生把它带到这个世界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红楼梦》的地位,世界众多学者、作家等成立了红学会。作者这篇关于《平凡的世界》赏析就是一套作品的大观,作者很细心以原著中的年份,用小说提供的社会背景,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历,去分析书中人物的社会生活和活动。这真的需要丰富的知识和信息量才能完成这样的创作。接下来作者笔锋有了改变,以情感篇进行另一个领域的探讨,“父爱如山、朋友、爱情、匆匆过客、爱的赞歌”,《平凡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很多,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际遇,而无论如何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情感,少平、少安、晓霞、红梅、润叶、润生、向前和金波等等。他们处理感情的方式不同,可都是真诚。《平凡的世界》中所有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就是平凡普通的老百姓,路遥先生的处理没有脸谱化,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真是一种最接地气的创作。第三部分,路遥先生通过书中的人物,他们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环境里边,经过各种洗礼和磨砺,最终都换来了各地的收成。尽管取得的、得到的不尽相同,可他们用事实说话,在平凡的世界里,完成了各自不平凡的人生。一篇两万多字的作品赏析是很少见的,作者用洋洋洒洒的文章,对《平凡的世界》做了一个类似于“红学”的揭秘和感悟。《平凡的世界》是当今反映农村、农民和农业最成功的作品,他牵动着农村人的神经。他也是农村人心灵的鸡汤。作者的本篇作品赏析很成功,本文建议加精【编辑:荧屏之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220003】【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926第486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5-09-27 16:22:42
  《平凡的世界》书写了黄土高原一群普通人平凡的生命历程。不可否认地说,作者经过对该书的深读精读,挖掘了其中的深邃和精华,把自己置身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上、主人公的命运之上,深刻解读书中主人公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的困惑、挣扎和探索;文字在复杂的的矛盾纠葛中准确地解剖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并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每一个平凡的人,只要不屈服于命运,总能走出不平凡的人生。绝品评议组认为,评论文章忠于原作、下笔深沉、深浅结合、主题积极、见解独到、条理清晰,是一篇难得的评论佳作,推荐阅读。
12 楼        文友:家乡的梅子        2015-09-28 13:12:25
  祝贺残云作品加绝!真情的文字,跟平凡的人生一样耐读!人生本身就是平凡的,【而不平凡的世界】赏折篇,让我们更加走到那个不平凡的年代!问好残云!遥祝节日快乐!!!
13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15-10-02 16:56:43
  我很喜欢路遥的小说作品,尤其是这部《平凡的世界》。这篇赏析条理清楚,分析透彻,可以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原著。没有吃透原著是绝对写不出这么深刻透彻的赏析的,向作者致意!绝品佳作,当之无愧!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3 楼        文友:风残云        2015-10-03 21:46:13
  谢朋友的阅读与欣赏。
14 楼        文友:思源        2015-10-10 10:35:16
  作者能挖掘的如此深,当今第一人。
回复14 楼        文友:风残云        2015-10-11 18:34:50
  第一人不敢当,只能算有心吧。
15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5-10-10 22:02:46
  学习,受益。
   敬服作者缜密的文思,独到的视角,深邃的体悟。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5 楼        文友:风残云        2015-10-11 18:35:31
  相互学习。
16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5-10-12 10:37:12
  第一页,(五)一九七年年……有笔误了。
   应该是行署专员田福军在会上讲……不是县委书记田福军在会上讲……
   于此,问好作者。
落拓书生
回复16 楼        文友:风残云        2015-10-12 15:40:29
  已改正,谢谢您的提醒。
17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5-10-12 12:07:36
  诚如编辑荧屏之旅所言,这是一篇写得很成功的赏析文。
   我从十八岁起就看《平凡的世界》了,而今十三年过去了,因为这部小说是心中的最爱,所以书中的情节大部分我都还记得较为清楚,在细读赏析文的过程中,旧时的记忆也渐渐涌上心头,也可以说算是重温了昔年的生活场景吧!
   赏析文中有些错别字,如一如既往写成一如既住了,有些地方“的和得”二字运用得不大准确,导致文章有些瑕疵了……这纯属我个人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之举,但确实是因为喜欢赏析文之故,盼作者谅解。
   于此,遥祝作者笔健!
落拓书生
回复17 楼        文友:风残云        2015-10-12 14:32:40
  谢谢您的指正,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祝秋安。
18 楼        文友:一萧一剑        2015-10-12 15:52:13
  朋友解析的太到位了,赞一个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