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人间芳草(散文)

精品 【流云】人间芳草(散文)


作者:太行风 举人,326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93发表时间:2015-10-17 11:49:12
摘要:走近我在南太行中的家乡,就走进了草的世界。草是乡村褪不掉的胎记,是标志乡村身份凌空飘扬的大纛。那些五花八门无所不在的草,每到春风来临,便呼啦啦燃烧起来,一夜之间便将山岭沟壑燃得绿焰腾腾。它们简单,朴素,谦卑,内敛,以很低的姿态活着。可竟也怀春,在不同季节里各兴花事,将硕大明艳的细小淡泊的花朵,举在头顶或挂于腋下,使山野怡红快绿,流辉溢彩。

【流云】人间芳草(散文)
   (四)
   我家乡的山坡,生长着一层密匝匝毛茸茸的“白草”。它们像足球场的草皮,永远长不高,互相紧紧簇拥在一起,每棵草都在努力争取一个立锥之地,你争我抢地争地盘,争阳光,争水分和养分。同时它们的根系也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把土壤紧紧抱住,既防止被牛羊连根拔起,又避免水土流失,还可将水分储蓄于土壤中,防止被阳光暴晒而蒸发。大家用这样的办法,一起渡过最干旱的季节。村里的乡亲们也像这些白草,互相有竞争,有碰撞,有争端,有交恶,有怼恨,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算计,偶尔还会因斗气升级争吵打斗。可邻居之间,又极讲究和睦相处,在相帮相助中互依互存。
   我的家乡古风淳朴,乡情至浓。我初中毕业后在村里劳动的三年中,经常被一些温暖的场景所感动。
   那是一个严冬里寒流来袭的日子,队里的人在深沟河滩建设“大寨田”。半晌歇息时,撂下家伙的男女人们,呵手,搓手,跺脚,暖耳朵。突然醒悟了一般,各找了一个背风旮旯,缩着颈项袖起两手你挨我挤坐下来。一些女人还靠在后边一排女人的怀里。大家紧紧地簇拥在一起,互相挡风,互相用体温取暖。人在劳动时,体温会升高,在大风呼啸的肆虐中突然坐下来歇息,热量会迅速跑掉,冷得上下牙齿得得得打架。大家用这种方式挤靠在一起,互相间没有间隙,没有嫌弃,既用体温温暖着身边的人,也享受着别人传送来的体温,以此抵御寒风像皮鞭一样的抽打,以此抵消热量逃逸带来的寒冷。
   在这个难得的空档里,男人们自然要抽烟过瘾。他们其中一个掏出燃汽油的那种老式打火机,可大风里怎么也打不着。好几个男人立刻靠拢过来,头碰头肩挨肩围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圈,构成一个人体的坚固堡垒,挡住横扫狂舞的风,加上几只手的挡护,终于打着了火,将伸过来的烟袋点着了一两根。这成为他们的火种,互相“度火”点烟,就火者将烟锅扣在伙伴燃着的烟锅上,一个吹,一个猛抽几口,便将烟点着。这些瘾君子都有三五袋烟的胃口,就靠互相度火的办法,都能把烟瘾过足。我们一拨年轻人另拥一堆。不知谁从兜里掏出一支皱巴巴的香烟,也靠度火的办法点着,你夺过去抽一口,我抢过来抽一口,一支烟谁也抽着了,谁也没抽好,可都品尝到了抽烟的刺激带来的快乐。
   多少年后,村里人互相拥挤着用体温取暖、互相度火抽烟的情景,仍时不时重现我的脑海。我总觉得,在这些温暖的镜头里,是个不寻常的暗示和隐喻,引诱我一遍遍去解读,去思索。
   我的家乡由逃荒人组成,或许正是这个缘故,使我的村庄成为一个礼仪之乡。老辈人在逃荒途中和落下脚之后,穷帮穷,难帮难,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逃荒的命运,苦难与死亡的胁迫,将大家结成一家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大人们便教导我,做人必须识礼数,懂得规矩。其中之一就是对村里上年岁人,沾不沾亲都须称呼爷、奶、伯、叔、大妈、婶子。对平辈的人,只要年龄大于自己,也要喊哥嫂或姐。只有光屁股一起长大的,才可以百无禁忌地名字绰号混叫一气。在村里,对年长者直呼其名是犯忌的,轻者会遭人白眼,重者会被申斥不懂礼数,没规矩,甚至还会累及家里大人,被指责缺少家教,门风不好。再说,对这些乡间长辈,我们小孩子们没有不尊重的道理。他们尽管性格各异,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怪脾气和毛病,但都勤劳正直,对我们也尽着做长辈的责任。比如言传身教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事做人。遇到外村有人欺负,会替我们说好话求情,甚至红头胀脸和人干仗护犊子。讲礼数识规矩,还体现在方方面面。诸如在给年长者让座;在窄路上碰头给负重者让道;家里来人要起立起来,热情迎进,让水让饭;碰见年老人担水担物,帮他们担回家去;替年长者跑腿传话或办点什么事;过大年挨家挨户给满村的长辈人拜年,等等。
   村里上年纪的人生了病,左邻右居都会前往看望。正式的看望不会空手而去,鸡蛋、瓶装罐头、饼干、橘子粉、豆奶等,都是可选之物。拿鸡蛋的少则四至八个,多则十多个,兴双不兴单。如果觉得薄气,会搭配两个以上品种,比如几个鸡蛋加一包饼干,一瓶罐头加一袋豆奶等。正式的看望都选择在早上或上午,下午和晚上探视病人,被认为不吉利。初五、十四、二十三这些“黑道日”,也要避开。非正式的看望就没这些讲究了,作为邻居,端着饭碗或晚饭后一撩腿就进来了。说说话话间,问问病情变化,帮着出出主意。来自邻里的关怀,抵得一剂上名贵良药,说不定病人心情会因此好转,病情随之逆转。老人病情转重急送医院,或老人临终,有左右邻居相帮,不会因缺人手而乱了套。
   村里人最大的事是修房盖屋和办红白喜事。不管轮到谁家,互相“串忙”天经地义。男人们帮工,女人们帮厨,自带工具,早早到场。男的担水担土,和泥搬砖,比在自己家干活还掏真力气。厨房里刀砧呯呯邦邦响,女人们叽叽喳喳唠着闲话,不知不觉就把活干完了。乡村人最不吝啬的是气力,帮人出把力,流几身汗,是最正常的事,没有人会计较被帮工者以后还工没还工,还工的天数或晌数对不对称。尤其对去世的老人,年轻人刨坑建葬,抬棺发丧,覆土起坟,是事场的主角。这不光是出力帮忙,更是一种道义与责任。这些逝去的人,曾鲜活而具体地生活在我们中间。如今,他们驾鹤西去了,可他们的影像、气息、温度,仍留在我们心里。让人觉得,他们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们,不将他们发落出去,入土为安,心里真过意不去。
   村里人的相互帮忙,完全出于自觉,态度真诚,目的纯粹,没有任何利益利害关系掺杂其中。至于平时互相借物,更如同家常便饭。我的村庄,具象而生动地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全部内涵,构成我的村庄最美的人文景观。
   (五)
   多少年后我一直在想,农村这种地方,在阶级斗争为纲、物质贫乏的时代,往坏里说就是一个大收容站甚至是垃圾场。不管遭贬下放的,还是临时被遣劳动改造的,都往这里塞。除了这地方,再坏的去处恐怕就是监狱、阎王殿了。往好里说,这里是无形中担负起慈善机构社会功能的地方。村里这些外表憨朴土里土气的人,虽处在社会最底层,却最厚道,最宽宥,最容得下人。不管来人有身份发配而来,还是逃难要饭而来,一概收留。只要来人在村里安分守己,不祸害村人,便不会被歧视被排斥。遇到难处,村民还会帮衬一把。大伙掌握的尺度是,不管来人是啥来路,总得让人活。
   那时村里接纳最多的是因政治问题接受劳动改造的人。他们曾经是一脸威严、自我感觉良好的干部,或许还是某个部门、单位的一把手,运动头上被从云彩上掀下来,变成人人都能捶打的破鼓。他们刚到来时,无不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中。可村里人并不认为他们是有问题的人,更不认为他们是坏人,只把他们看作是流年不利走了背字的人,不敌视更不为难他们。
   上边让开他们的批斗会,村干部摆个开会的样子,找几个好说好逗的,稀溜哈啦走走过场就过去了。在地里劳动时,队长让这些细皮嫩肉的人做妇女劳力干的抬手活,不让他们干担担子抬石头之类的重体力活。在三天一换的挨户吃派饭中,管饭的人家自己吃糠咽菜,却给他们另锅专做,不但见不着糠皮野菜,三个中午还保证吃到白面条、玉米面饸饹、小米干饭各一顿。太行山区是非产麦区,这是对最尊贵客人的招待标准。“成人家不得不仔细,待客不得不大方”,是村人恪守的祖训。很明显,村里人把他们当作了客人。村里人还经常笨嘴拙舌地安慰这些倒了霉的人,在劳动空隙或在路上碰见席地而坐时说的私底话,不看政治运动的气候与脸色,凭的是庄稼人一颗朴实本真的心,说的都是最符合事实真相与实质的大实话、体己话。或许,他们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作为一种生活与人生样本,告诉他们什么叫苦难,什么叫委屈,使他们在对镜反观中,找到心理上的平衡,化解开心中郁结的冤苦之气。
   在我村劳动改造的干部,后来都逐步解放返回了县城。他们和村里人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有的还给村里的孩子做了干爸、干妈。他们返县城后,在街头碰见村里来办事的人,会热情地往家里拖,帮助办理他们可以办了的事。有的还专门来到村里,感谢乡亲们在他们倒霉时给予的各种照顾与精神安慰,使他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文革”武斗后期,我父亲在内的村里几个人,还冒着极大风险,掩护过一个被定性为反革命组织的派性小头目。那时全省上下各自挂靠,形成泾渭分明势的两大派,从文斗一路发展到枪炮手榴弹的血腥武斗。后来,其中一派被国家最高文革领导机构定性为“反革命组织”,获胜的一方展开声势浩大的武装“剿匪”。在公检法及国家法律早被砸烂的年代,又逢这种非常时期,打死个“反革命”像捻死只蚂蚁那样简单。被剿的一方一些头目被抓后,已被“修理”死了好多个。那些活下来的,轻的脱层皮,重的落下终生残疾。
   父亲等人掩护的人叫吴继兴,老家是河南林州的,和我村人一个祖籍,于是互认了老乡。就因这层关系,这几个人便冒死掩护了他。老吴原是县城里的一名机关干部,当时四十不到,高挑个子,爱打篮球,很精明干练的一个人。可惜在派性斗争中站错了队,并当了个小头目,便被列入“匪首”名单。为逃活命,他潜藏在邻村一熟人家里,不敢露面。可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公社“小分队”连夜奔袭来抓他,团团包围了他藏身的小楼。他察知危险后,推开楼窗抛下一块半头砖,嘴里喊道:“手榴弹!”抓他的人立刻四散躲开,他才真的投下一颗手榴弹,趁着爆炸的烟雾掩护,纵身从楼窗跳下,三跳两蹿逃了出去。可当他跑到村口,却被隐身于此的“小分队”队长拦腰抱住。情急之中,他又掏出一颗手榴弹,拉了弦喝道:“放开手,不然咱俩一起完蛋!”小分队队长看着哧哧冒白烟的手榴弹,妈呀一声丢开他滚到一边去,他趁机把手榴弹往小河沟里一送,在爆炸声中逃得不知所踪。
   老吴两颗手榴弹逃脱,性质非常严重,不但“小分队”四处搜寻,县里还调来了好多荷枪实弹的人,在各条道路设卡,挨村挨户搜查,并组织搜山,可始终没发现他的影子。就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父亲与村里几个人经常神神秘秘在一起小声嘀咕。我还几次看见,父亲于夜深后提着专门用来送饭的小桶锅,悄悄出门去。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当年老吴从邻村逃脱后,摸黑跑到我村来,找到父亲他们几个。大家既然是老乡,如今老吴有难,没有不救的道理。于是,这几个人冒险将他藏到村外土崖一孔废弃的羊窑里,每天夜深人静后给他送吃送喝,直到风头过去,才让他转逃至外地。父亲几人的这一举动,要冒很大风险,一旦被发现,会担上很重的罪名,轻者五花大绑游街示众,重者会被逮入小分队严刑拷打,死不了也得脱层皮,还会被扣上“反革命”帽子。我们做子女的,也会成为“黑五类”子弟,跟着倒血霉。
   时过境迁后,老吴又返回机关工作,可他没有来村里道谢。父亲和保护了他的那几个人,也没再提起这件事。在他们看来,作为老乡,保护老吴天经地义;他不来道谢,也合情合理。来道谢了,反而是见外,反而不合情理了。
   (六)
   山野的草,安于本分,宠辱不惊,无论被牲畜啃噬,还是被人刈割践踏,都默默忍受,不愤懑,不怨怼,极有隐忍承受的气度。不这样又能如何,它们是草,没有丝毫反抗能力。它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千秋万代的光阴里,苦苦修炼自己,把自己修成柔软坚韧的形与质,并具备了伤口自愈和分蘖、再生的能力,才得以延续,并保持了葳蕤繁荣的生命景象。乡村的草,每一株都是一尊佛,每尊佛都用亿万年的时光修炼而成。
   村里的农民也是一群修炼者。那时的宣传口径是“工农兵学商”,农民排第二,可事实上远非如此。于台面上,农民被看作是带有仙气的“芳草”。可在现实中,他们却是矮人一头的乡间野草。从当时姑娘们的择偶标准便可窥一斑:“一工二干三军人,死也不嫁老农民。”
   农民最容易被人看不起,也容易被人对不起,他们卑微的地位,还决定了与人计较不起。可他们接受上辈人的基因遗传与言传身教,加上自己持续不断的打磨,修炼,开悟,终于可以忍受现实加给他们的种种不公。他们说,与其活活气死,不如忍忍过去,一忍百事安,再忍百事了。这种看似麻木、无能的怯懦里,却隐藏着觉醒了的大智慧。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名言,在知识阶层中无人不晓,却没几个人能够做到。农民的多数人不知此话的存在,或者知道了也不解其义,可他们却实实在在做到了。他们说不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这种文绉绉的话,却培养了向死而生、淡定安忍的心性与定力。
   其实,村里人荷担弄田的艰苦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修炼。我初中毕业刚回村时,正值冬季运肥时节。刚开始,我凭着一股牛犊蛮气,还与同龄的年轻人拼抢了一阵子。可没几趟,便败下阵来。我气力不济,腿脚不行,两个肩膀也火辣辣地疼。可我却吱不得声。在村里,担不了担子,抡不了?头,就没有立足之地,连那些又土又傻的丫头们都不会多看你一眼。我不得不和那帮慢吞吞行走的老一茬人结伴而行。他们勘破我的窘境,对我传授心经:干活,心不能急,力要匀着用。心犯急,用猛力,就会折了耐力和后劲,反而脚不出路,手不出活,想快变成了慢。弄不好还会把人给努着,轻者伤筋骨,重者使气脉内脏受损,落下一辈子的病根。就说这担担子,虽是笨力气活,却是有诀窍的,其心诀是:“上坡如修仙,下坡如坐轿,平路暄起扁担小步跑。”这样,才能心生力,力扶心,后劲不断,如有神助。真没想到,担担子的笨重活还有这么高深玄奥的学问。我将他们的心得变成我的劳动实践,在肩压重担的劳动中练肩练腿,磨心磨性。渐渐,在山道和长路的荷担行走中,走出一种心闲气定、心境澄明、人担合一、浑然忘我的境界,走出一种闲庭信步,如踩鼓点,具有舞者姿势美与情致美的韵律。人一但进入这样的境界,艰苦的劳动就不再是一种刑罚般的苦役,变成由能力感、创造感、成就感支撑起的精神愉悦。我在后来补充了一些知识营养后,回想起当年他们说过的话,心中大吃一惊。他们在劳动中体悟出的这些话,与孔子的“欲速则不达”,老子的“无为无不为”,以及佛家的“苦乐源于自心”等道源禅理,非常相似。然而,他们却没有接触过孔子、老子、佛家的书典,完全是自己体悟出来,他们才是大彻大悟的智者与修者。

共 1491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篅散文,文中的“芳草”是一个隐喻与精神的象征。草,就是南太行乡村的乡民,所谓“草民”是也。笔者用了一万五千字的篇幅,分章节写了山民的皮实、勤劳、产出与输血式输出、村邻互相尊重与相互帮助、乐于保护落难的人、在无意识中把艰难艰苦当做人生的修炼、不惜为维护自我尊严而战。统观地看,作者实际上是分开不同层面,书写隐藏在乡村世界的传统道德与乡土文化,写乡村有芳草一样的承载与付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却被如潮泛滥的金钱观念所控制,传统道德沦落。更严重的是,村民中的青壮人或者为打工,或者为换个活法,或者受没有了学校的逼迫,纷纷涌向村里,村庄成为空村,连传统道德与乡土文化的土壤都失去。作者为此痛心疾首,借疯婆子叫魂的画面,呼唤传统道德与社会的整体性精神还乡。本文语言干脆利落,很有张力,叙述节奏把握得好,好多生活面与细节并呈现陌生化特点,最夺人眼目的是意蕴深刻,意味深长。佳作,推荐赏读!【编辑:吴兴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1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兴华        2015-10-17 11:55:42
  大行风老师这篇散文很有张力和厚度,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编按不妥敬请海涵。感谢赐稿笔端流云,祝福创作愉快。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1 楼        文友:太行风        2015-10-18 06:23:01
  再次感谢吴老师!
2 楼        文友:太行风        2015-10-17 20:19:32
  谢谢吴老师精湛深刻的评语!
独抒性灵,拒绝合唱。
3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5-10-18 00:07:32
  拜读老师佳作,文章写得很接地气。一篇饱含深情的文字,诠释了对家乡的眷恋,山村村民的淳朴,相互尊重。质朴真挚的语言,浓郁而深沉的情感,洋洋洒洒于字里行间。
墨竹抚寒
4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5-10-18 00:09:13
  感谢赐稿笔端流云,期待您的更多佳作!祝您在笔端流云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墨竹抚寒
回复4 楼        文友:太行风        2015-10-18 06:27:51
  谢谢墨竹抚寒老师一连两评。这篇文字写了很长时间,想挖出点内涵,如果目的达到或基本达到,我就心安了。
5 楼        文友:吴兴华        2015-10-18 07:47:31
  恭喜老师佳作摘精!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5 楼        文友:太行风        2015-10-18 10:42:49
  老师不敢当,我是半山腰的爬山者。
6 楼        文友:初晨        2015-10-18 17:05:54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回复6 楼        文友:太行风        2015-10-18 17:25:24
  谢谢初晨文友!
7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5-11-20 23:01:20
   笔端流云社团征文火热进行中,欢迎积极参赛,奖励丰厚。 期待您的佳作!
  
   具体事宜请查看征文启事详细内容。
  
   【流云征文】笔端流云第二期征文启事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68209-694871.html
  
   笔端流云社团首届大型有奖征文启事具体如下:
  
   【流云征文】笔端流云首届大型有奖征文启事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68209-677452.html
  
   期待您的佳作哦!
墨竹抚寒
8 楼        文友:笔端流云编辑部        2016-01-05 23:29:18
  请您尽快与笔端流云社团取得相应联系,社团将及时邮寄相关奖品。获奖作者可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联系:①笔端流云文友群:181182140 ②飞笺墨竹抚寒社长,告知联系方式 ③添加墨竹社长QQ:1803571201 ④墨竹社长电话:15079134116 。
  
   【特别申明】笔端流云社团奖品发放奖品领取期限为一个星期,即截止2016年1月11日未发送任何联系方式者视为自动放弃(社团会想尽办法与作者取得联系),望周知。
   征文结果链接:http://www.vsread.com/bbs/topic-68209-712077.html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