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荒城(小说)

精品 【流年】荒城(小说)


作者:风逝 探花,18355.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76发表时间:2015-12-22 11:44:24

【流年】荒城(小说)
   咳,山城没有大型企业,财政收入低得可怜,一到发工资领导们就要去产黄金的临县借钱。贫穷的经济,是教育停滞甚至倒退的根源。施文化想着,心里有些难受,不让儿子去滨海,对不起儿子,去吧,那1800元的钱就打了水漂不说,还会牵扯自己,在单位将无颜面对局领导。
   把1800元递给儿子,说:“丹磊,你去交钱吧,在山城一中大奥班,教师水平也挺好的,而且距离家近,你回家吃饭也可以省钱不少呢。爸爸还在上班,你拿到毕业证就回家哈。”施文化这样对儿子说,实际,也是在劝说着自己。
   “爸爸,我们的同学今天要一起去K歌,可能会回去晚些,你和妈妈做好饭就先吃吧。”施文化想了一下,从口袋掏出五十元钱塞到儿子手里,“饿了,自己买点吃的。”
   转身下楼,再次从校门口熙熙攘攘的家长群穿过,走出很远,家长们对山城市教育不满的指责谩骂声还在飘至耳鼓。
  
   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施文化记得自己刚毕业时,分到了一所位于乡下的高中——山城县四中。那时现在的山城市还是山城县。这所中学尽管位于乡下,但是声名赫赫,好多县城里的学生都找关系递条子要求到四中来读书,甚至滨海市这个地级市的也有不少学生来此借读,高考时再回去考。
   那一年教师节,学校大门口小轿车一溜两行,是社会各界人士来此赞助学校的,他们有的赞助钱,有的赞助物。那时,学校连续放三天假,一波波接待这些社会人士,学校大小伙房的师傅们这三天忙得马不停蹄,热火朝天。山城四中升学率之高被社会广为传颂,谁家的孩子要来山城县四中,需要找着县政府领导签条子,就这样,校长还不一定给面子放进来,还得看看学生的学业基础怎样。
   记得刚刚接手一个高二的班级。班里有一个学生来自省城,他的父母都是省立医院的教授,治好了一个副县长多次发作的高位复杂性肛瘘,闲聊时听说了山城县四中的教育质量,恳请这个副县长帮忙把孩子弄到山城县四中借读。最后,从这儿考取了浙江大学,把那个教授乐得到处宣传,后来还引进了他两个同事的孩子来山城四中读书。
   当然,那时位于山城县东的山城县一中,得天独厚的条件,升学率更是全县中学没有能匹敌的,因为生源好的缘故——中考取生,先挑选四个县重点班,在一中,剩下的,一二三四中再按片取生,各校有四个片重点。即使如此,四中的四个片重点每班也能录取近四十个本科,并且每个片重点班还能被清华北大录取一两人呢。加上专科,片重点班学生几乎无一落榜。连普通班,每个班还录取本科十个左右呢。
   那时候,恢复高考也就是十年吧,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为学校基建和教师福利投资。那时,过年每个教师发的福利让工厂的工人眼热,一套猪下货,一箱10斤的鲅鱼,一箱十斤的刀鱼,还有二斤牛肉。那时施文化刚与妻子谈恋爱,过年去准丈人家送年货,买了一箱酒,还把分的那箱鲅鱼送去了。他走后,丈母娘打开那箱鲅鱼,铮亮新鲜,禁不住对着老头子啧啧赞叹:“这鱼真大啊,比小华发的大多了。同样是十斤,人家文化拿的才六条,咱小华发的就十一条呢。文化这个小伙子挺舍得的,买这么大的鱼送来。”结婚后,施文化听妻子说起此事,笑着调侃:“你妈是看上俺送的鱼才把闺女给俺了呢。”
   不过,那时的教师也是真的兢兢业业啊,施文化回忆着。
   和自己教一个班级的牟老师,是个五十三四岁的老头了,但是工作却是相当认真,晚自习本来一晚上三节课,前两节安排任课教师上,第三节一般让学生自由自习,写一下当天的作业。就是这一节课,不是班主任的牟老师也自觉到班里去溜达,好方便辅导学生,学生见了,以为上他的化学自习,就不敢写其他科作业,学生们写完化学作业,看他还在班里溜达,只好再做练习册,或者复习他白天讲的课,所以,他教的两个班,在县里摸底考试时,一个班级是全县第一,一个是全县第三。别忘了,全县八个高中所有的班级有68个啊。可惜牟老师还未等到正式退休就走了,常年不及时吃饭让他得了胃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那时候,教师都抢着课上,唯恐教到后面丢人。课间操、晚自习辅导学生,蔚然成风。一个刚毕业的初中中专生分到了高中任教,因为知识储备不行,上课讲不明白,学生联名给校长写信要求换老师,这个十八九岁自己还是孩子的老师,被比自己少不了多少的高二学生赶走了,最后,调到了完小教课。在办公室备课批改到深夜的教师比比皆是。那时的奖金也不是很多,自己教第一批学生时,生怕知识讲不到位,天天提着个凳子去跟着老教师听课,晚自习后备课批改至深夜,高考时学生们很露脸,一下子考了应届生全县第二,他得了138元奖金。
   那时日子苦啊,冬天里在宿舍盖着两床棉被都会被冻醒,常常清早起来,会看见被子上有一层薄雪,是从房屋的瓦缝飘进来的。但是,不管老教师还是年轻的,大家都干劲冲天。让学生们走出山城,去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教师和家长的心意是一致的。
   二十多年过去,家长却不愿学生再在本地读书,有的去了周围县市,有的去了地级市滨海市,前段时间回老家,听到堂弟说,村里好多孩子上一年级就去了周围的阳河县,怕在山城上了小学,以后转学时山城市掐着学籍,再找人办学籍麻烦。这么点的孩子就得背井离乡求学,为何山城市就留不住好学生了呢?为何山城市就连乡下的小学生也流失了呢?施文化心里嘀咕着。
  
   四
   “梆梆梆”,施文化刚刚把馒头放到锅里正要打开煤气灶的火,就听见敲门声。门铃坏了有段时间了,找人修也没修好,所以,一听楼道有敲门声,准是找自己的。施文化打开门,一看竟是姜泽文。他手里提着一塑料兜散啤,还有两样卤肉熟食笑呵呵进来了:“是不是还没吃饭?我掐着点过来的。”进得门,环视一下,说,“嫂子又加班了?丹磊怎么也不在家?”
   “是啊,你嫂子一年365天,有300天在加班,成天累个半死,也没看见多挣多少。咳!丹磊班里今晚摆谢师宴。都去苑心酒楼了。”
   施文化把老同学让进屋,接过他手里的东西,埋怨道:“上这儿来,还带着吃的,又破费干嘛!”
   “不是好久没一起喝酒了吗?也没花几个钱。你去切切,我们一起喝几杯。”
   施文化把塑料兜的啤酒倒进腾空了的凉水瓶,去做了个肉炒蒜黄,又切了盘西红柿加上了白糖,之后把姜泽文带来的卤鸡爪倒进盘子,烧肉切成薄片,捣了点蒜泥挖到小碗,倒进点味极鲜,一一端到饭桌前。伸头喊在客厅的姜泽文:“快去洗手,我们过来喝酒。”
   姜泽文看着桌上的菜,啧啧赞叹:“行哈,看不出老同学刀工这么好。”一人倒上一大杯散啤,咕嘟咕嘟的泡泡在杯子里冉冉升起,他们端起杯,狠狠喝了一大口,一股凉气沁入心脾。他们一边夹菜,一边闲聊。
   从以前在一个宿舍谈美女到半夜,到现在的小日本想觊觎我们的钓鱼岛;从汽油涨价房子涨价鸡蛋猪肉涨价到工资萎靡不振,两个天南地北国际国内,家庭小事国家大事,打开了话匣子。最后说到了孩子上学。姜泽文盯着施文化已经眼皮发红的眼睛:“你真的就让孩子去咱这儿一中念书?”
   “不去怎么办?我难道不知道咱这儿连续七八年高考成绩严重滑坡?还一年一个新台阶瞎报喜报,考取不了清华北大,吹呼什么北大清华上线的多少人,自己糊弄自己罢了。本科上线多少人多少人的,谁不知道把三本人数也加上了?咳,可是,你说,我能让孩子出去读吗?我自己在教体局干,而且你也知道,局党委又出来新政策防止优生流失,这不,今天去实验中学交了1800,1800块啊!咱一个月就这么几个工资。”对着老同学,施文化不再掩饰心里的真实想法。
   “老施,你说咱都四十多了,这辈子就是再使劲,还能混出个啥?孩子的前途更重要啊!”
   “我不知道孩子重要?我也倒不在乎这顶官帽子,芝麻粒大小。但是,一个月就挣这么几个,去滨海市一中,孩子这几年额外的生活费也不是小数目,还有白白浪费的这些学杂费。”
   “老兄要是你决心想去,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姜泽文看着施文化,倾过身子,把嘴巴对着施文化的耳朵嘀咕了几句。
   “真的?那样太好了!等今晚我老婆下班回家我和她商议一下。不过,她心里面肯定是舍不得孩子远离她的。”
   “行,行。我等你回话。”
   两个人把四斤散啤喝光了,又喝了施文化家原来的三瓶啤酒,眼看墙上的石英钟快九点了,姜泽文挡住还要去拿酒的施文化说:“我们结束吧,一会儿嫂子也该下班了。”
   这句话点醒了施文化,记得傍晚施文化下班回家时,丹磊在自己屋里玩电脑,看见他回来,就出来说:“爸,给我一百块钱吧,班干部说今晚要搞谢师宴,在城里考上高中的同学都去呢。让一个人交一百元。”接着又掏出兜里的零钱,“喏,这是下午你给我的五十还剩下的,去K歌一人花了二十,买吃的花了五块。”
   “零钱你自己拿着吧,今晚去参加聚会说不定会喝酒啥的,你自己有点数。”“我知道,你不用担心,有我们班的老师在眼前看着呢,我们不敢太疯狂的。”丹磊吐了吐舌头,对着爸爸扮了个鬼脸。
   送走姜泽文,施文化心想:九点多了,丹磊这孩子,怎么还不回来?
   正想着,听见楼下咚咚的脚步声,是丹磊,施文化已经熟悉了儿子的脚步声,他忙打开门,看到儿子脸红扑扑地出现在门口:“爸,我回来了!”
   爷俩谈论着儿子的这次聚会,不自觉地就跑到了去哪儿上高中的问题。
   “爸,俺班有三四个同学要去文科考得好的阳河县去,还有五六个要去滨海市一中或者二中去,都是学习好的同学呢。他们都问我去哪里上学呢。”
   这时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是妻子回来了。施文化忙去给妻子端留在锅里的饭菜,和儿子的对话告一段落。
  
   五
   本来一知道成绩,施文化和妻子商议等到周末要请一下丹磊的老师们,感谢他们对儿子四年的辛苦教育,结果儿子去拿成绩单——哦,仅仅告诉考上了高中,就要交1800,接着他班里又举办谢师宴,施文化和妻子说,要不,咱就不请儿子的老师了吧,再说,今年局里把成绩保密这么紧,我是厚着脸皮找到局长,打着包票说不让儿子出去念书才问出成绩的,就不张扬了吧。妻子赞同。两口子为儿子是去还是留的问题在纠结着。
   妻子说,去滨海一中,对于儿子学业肯定会有所促进,但是,一个月生活费就得六百元,赶上人家读个大学了,俺厂子一个姐妹的女儿在东北读大学,一个月才花家里四百元呢。等读大学还得大笔花钱。而且这儿还交了1800元。
   施文化低着头抽闷烟。许久,闷声闷气说道:“那1800倒没什么,我的那个在一中的同学,你知道的,姜泽文,前两年他去滨海一中应聘,被聘上,结果咱市里不放档案。他不知咋的和滨海一中瓜葛上了,他打包票说,只要丹磊肯去,那儿会支付这笔钱,而且,那儿每学期还有奖学金,多达三千,丹磊能挣到,也够生活费的消耗了。就是——咳,我从普通教师做起,最后熬了十几年才当了局教研员,这个科长位子两年还没坐稳,要是丹磊去了,我丢了这个位子倒没啥,就是受个处分,以后在局里没脸面见人。”
   “咳,哪个当父母的不是在为儿女做牺牲?儿子能够考个好大学,走出这个穷地方,这比啥都强。我师妹的小叔子,是咱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学的毕业生,他爸爸妈妈舍不得他走远,又是党员,又是班干部,学业也好,最后成了选调生,倒是进了好单位,在咱这市委宣传部,有啥用?工资才一千一百多,在家整天埋怨他爸妈让他回来,说他的同学在江苏一个大公司一个月都挣四五千。后悔也没用,现在上不去下不来。咱儿子千万千万让他能读个好的学校,有本事能找个好的城市工作,千万别回来。”
   “是啊。我知道的。这几年,咱山城市好多学校已经十多年没有进一个新教师了。教师严重年龄老化。好不容易从去年开始考试招聘,共招了六十几个毕业生,全分到乡下的中学,而且实习一年,工资只给人家七百元。不到半年,家是外地的走了好几个。这点钱,吃喝用度,怎够用?咱这个小城市,工资低,但物价并不低。我也想让孩子去好的环境读书。不过,我知道,教师水平,我们这儿比滨海市一点也不差,就是让咱这儿的穷折腾的,教师也是人,也要吃喝穿用,也有伤病苦痛,当他们的生活没有良好的保障,外界的诱惑谁也抵挡不了。要不是这几年局里不放档案,我也想走出去,咱这儿,工资太低了。我已经听说全市有十多个教师宁愿不拿档案,去了私立学校,一个月怎么也有我的二倍工资。我就是胆小吧,怕去了私立学校,这儿不交养老,以后老了没保障,再是这么大岁数,也不想两地分居,那样你更辛苦,距离远对孩子教育也不好。”
   两口子躺在床上,为着儿子到底去哪念书的话题啦扯了很久,直到隔壁的钟敲了十二下,才困困睡去。走与不走,真的是个问题。

共 1771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座即将成为【荒城】的学校。小说的主人公施文化在山城市教体局负责学籍,他的儿子施丹磊中考获得了全市第四的好成绩,面临去哪儿的选择。是去硬软件都很好的滨海一中,还是留在日渐没落的山城一中呢?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有着更深一层的思考。作者设计的情节,将施文化的每一种思考都进行展开,展开的同时,曾经的辉煌是那样遥不可及,山城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更敦促施文化做离开的决定。教体局为求好生源好成绩的重压,也成为施文化痛心下决定的催化剂。 当大家都认为施文化,以及施文化所代表的一类人,决绝地离开,山城终将成为“荒城”之时,终于有了破冰之策,不仅仅是学校在努力,很多默默无闻的优秀老师同样在坚守,直至看到章卫霞,这个年仅三十多岁的女教师,为了不耽误学生高考,而延误病情,在学生皆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之时,抱憾离世。带给她的家人永远无法平复的痛苦。 这深深地震撼了施文化的心,他将辞职信撕毁,重新端坐办公桌前。小说戛然而止。但看到此刻的所有读者心中,却依然在继续着。 小说取材当下热议的择校事件,“择校”二字,可以轻松地将原本生活平静的一家人,推至舍家撇业的风口浪尖。施文化最终选择留下,而更多人的选择或许真的不同。《荒城》是作者的隐忧,更是更多坚守老师的伤痛。此篇,根据时间推进式的流转情节,引人思索的同时,让人对这种无奈的、窒息般的疼痛铭刻于心。更深感《荒城》的急迫与临近。具有深厚社会意义的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2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5-12-22 11:44:57
  说实话,大树初三了,我也面对这样的选择,读过,很受益。我也在思索之中……
回复1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2 15:01:03
  真真辛苦了!
   这么枯燥又冗长的文字让你受累了!
   谢谢你的懂得。
   此文表现的就是近些年来山城工资低微,优秀教师流失,优生流失,使得家长面临为孩子求学择校的纠结的现状,山城教育在日渐变为“荒城”,但是依然有像章卫霞老师一样的许多教师敬岗爱业,恪尽职守,为山城的教育呕心沥血甚至付出着生命的代价,她们给山城的教育振兴带来了丝丝生机,带来了希望。
   祝福真真,你家大树那么优秀,又一直拥抱着适合自己的阳光雨露,定会参天茁壮!
2 楼        文友:风过也留痕        2015-12-22 14:44:49
  让人心情好沉重,写出了我们的现状,人物心理活动细腻,情节曲折。结尾处虽然不太真实但是暗示了教师既矛盾又不甘消极下去的心理,可以说是教育的振聋发聩之作。
   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2 15:08:51
  谢谢留痕先生辛苦阅读拙文。结尾处的施文化决定不走或许不真实,但是,前文也有许多暗示,他也不愿走,走,也是无奈之举吧,去了滨海,离开熟悉的环境,又要重新为住房奋斗,也不容易。至于章卫霞老师的死,在现实是有原型的,她就是我女儿的高中语文老师张丽红老师,“荒城”如果还有一丝生机,就是因为有着许多像张丽红那样的好老师坚守贫寒,坚守岗位,凭着一颗良心与爱心为教育事业倾心服务。我曾为张老师写过一篇祭文。『逝水流年*散文』七月,痛悼着六月之殇http://www.vsread.com/article-231608.html
3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5-12-22 15:18:07
  这篇小说作品,以施文化及儿子施丹磊为代表,影射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下的“择校”现象。针对性强,触碰着教育体系中的热点和难点,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而且是每一个人迟早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不论你是作为子女的身份,或是作为父母的身份,都曾面对过或即将要面对的事情。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或学校管理的差异,等等诸多原因。迎合广大家长,逼迫着广大家长,为子女“择校”。“择校”潮一浪高过一浪,愈演愈烈的择校潮甚至培育了一个很不规范的“地下教育市场”,对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升学诱惑着家长拼命都要为子女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造成这一行为的社会根源在于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促使人们竞相追逐优质教育的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家长为了为孩子选择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不惜找关系、送礼等,想拥有这些资源,从而产生了择校现象,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错。错在这种现象已经营造了很紧张的竞争气氛,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洪流,使家长坐如针毡,子女未获得某个学校就读而自卑,产生或派生出恶劣的社会影响。如:学校为了升学率,获得优秀的学生,恶意创造许多隐瞒或欺瞒的事情,误导家长和学生。天下最文明的地方,知识从这里最先获得,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这里逐渐形成,这里居然摆出如商场一样的战阵,作者不得不叹息,中国的初级教育呀!你们到底怎么了?
   当然,从家长角度来讲,家长过于看重学校、师资对学生的影响,迷信地认为只有好学校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有许多事情,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家长要从孩子身上入手,尊重事实,尊重孩子。
   施文化这个人物形象,在犹豫不决和困惑时,还是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代表着中国社会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隐忧和思考,以他生活的个案,触及中国整个社会的本质,淬炼成果。
回复3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2 21:19:20
  每一次看到洞天君的评析,都十分感动,为你对拙文的细致阅读,更为你对拙文的深刻评析,那一份高度,令人难以企及。
   谢谢你一直以来无私的鼓励,这洋洋洒洒直抵文字深处的文字,让风逝感受到了写字的快乐。
   遥祝冬安!
4 楼        文友:夏云泥        2015-12-22 15:23:32
  这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小说,讲述了当下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困境,以及因此造成的教育恐慌。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是一项关系每个家庭福祉的事业。
   小说主人公施文化在当地教体局担任科长,儿子施丹磊中考成绩考了全市第四名的成绩。本来施文化夫妻两个应该为儿子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而高兴,事实确是这样的好成绩恰恰让施文化犯了愁。是让孩子选择在教育滑坡、教学成绩不佳的本地中学上学,还是选择让孩子到高考入取率年年较高的外地滨海市的中学上学,施文化夫妻两个内心举棋不定,备受煎熬,这是一件艰难的选择。
   本篇小说主要是以施文化心路历程的变化为主线,深入开展讲述的。施文化是教体局一个普通的中层干部,由于受当地经济条件限制,家庭收入微薄,除去房贷,每月收入寥寥。在儿子同学家长和自己同学的游说下,终于动了心思,欲举债让儿子前往滨海读书的念头,尽管动了这个心思,施文化心里还是七上八下不定的,毕竟到外地上学离家远,可能还要面临辞职、失去养老保险待遇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但是为了儿子,施文化下决心写了辞职报告准备提交教体局领导,到已联系好的滨海上学。
   可是剧情陡转,一个老师的去世让他心回意转。这个老师是普通老师的代表,多年在一线默默奉献,不讲条件,教出了很多的好学生,甚至不输滨海中学。这个老师为了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最终累倒去世。这件事彻底把施文化激醒了,让他看到了当地教育的希望,最终选择了让儿子留在山城中学上学。
   本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揭示了当下教育面对的深层次问题:滨海中学不惜提供丰厚的学习和从业条件,采取不正当手段拉拢学生和教师,正是这样的教育不正当竞争,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形成教师、学生一边倒的情形;山城一中原来教学成绩要比滨海中学强,教育底子厚实,并不缺乏像章卫霞一样的优秀教师,但是教师激励机制的缺乏和死板,以及老师待遇的偏低,让很多教师为了谋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不惜远走他乡任教,极大地冲击了本地的教育;教育资源整体优势的发挥薄弱,让山城中学失去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小说从正面讲述了一中、三中的合并,以及合并后会势必大大提高教学水平的例子,深刻阐述了这个问题;教师队伍管理的薄弱,也是山城教育滑坡的重要原因。优秀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很多教师因待遇低等原因存有活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好在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山城的教学质量在施文化儿子高考当年有了质的提高,一些像章卫霞一样的优秀教师逐渐脱颖而出。
   教育本领的恐慌,以及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均衡,还有教师队伍素质的层次不齐,以及不尽人意的教育管理体制弊端、部分教师冲击从业道德底线和执教不讲奉献等等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解决,像山城一样的城市势必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能得到优质的教育,会让一座城市在教育上栽跟头,会让越来越多的城市的发展因断档的教育失去腾飞的翅膀,成为一个个患有教育恐慌症的荒城。
   佳作,赞!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回复4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2 21:31:13
  感谢云泥君百忙中来读拙文,更感谢你对拙文主题的提升。是的,如君所言,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是一项关系每个家庭福祉的事业。在教育资源不平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育体制弊端百出的现状下,我们寄于无限期望的孩子前途会怎样,这纠结着每一个家长的心,而那些清贫着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者的付出是否有价值,那些已经被利益之水冲走了良知的教育者会危及多少孩子的未来,教育的“荒城”将演绎成人人自危的“慌城”。云泥君透辟的分析,让人不寒自栗。
5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5-12-22 18:04:34
  认认真真的看完,已到下班时间。
   风姐姐的荒城里,住着许多需要整改的民生问题,也藏着教师队伍里许多任劳任怨的教师的无奈与这些教师用辛勤汗水浇灌下外流的优秀花朵的无奈,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这篇文值得读者思考且反省的问题。
   很具社会意义且很现实的小说,听雪欣赏并学习之!
   匆促留评,让风姐姐见笑了,问好姐姐,祝我们都愉快哈!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5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2 21:38:26
  亲爱的听雪妹妹,谢谢你对俺的支持,如此枯燥无味的文字让你认认真真读完。让你受累了!
  
   借一滴水来反射一下现实的无奈吧,让许多人纠结的关乎家家户户福祉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改观的,它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关注,去努力。
   天气严寒,保重自己!
回复5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3 08:33:06
  昨晚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到妹妹在编辑部的留言,很是感动,你读得好仔细,找出了那么多的问题。除了山哥已经修改的,今早我又一一对照再次加以修改。感谢你的用心,感谢你的真情,写字者遇到你这样得的读者,是如此幸运,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此,再次向你表达衷心的感谢。
6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5-12-22 18:59:19
  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很多,已引发有识之士在深层次思考。本作品,也就是这个主旨。读完,耐人寻味!
   小说采取彩线穿珠法,以施文化为主线,暗线则是抽丝剥离般地解剖教育体制带来的弊端,以素朴的语言,缓缓叙来,有深度,令人深思!
   虽然山城教育当局亡羊补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留住了一部分学生,但是,能解决问题吗?
   文中列举了很多实例,比如学生家长,学生以及教师的心理活动和想法,深化了主题,挖掘了当今教育的弊端,这样的写法很可取。
   语言及物,有内容,有深度,是一篇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
   文字从一个侧面披露了很多地方教师的待遇低下,生活的困难,没有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实,他们都是有水平的老师。
   作品结尾很温暖,富有正能量。男主人公施文化的选择,有代价,但却代表了一种希望……
   一篇好作品,来自于生活的题材,读罢令人感到亲切!
   赞扬风逝妹子,一出手,文采飞扬,佳作一篇!
   喜欢读,加油,再来一篇,迎接元旦!
回复6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2 21:52:35
  感谢山哥给予的温暖,每次看到你在文后深刻精准的剖析都很感动,山哥是一个不吝赞美的人,拙文许多缺点你闭口不言,而是只挑着好话说为着来鼓励俺的自信。谢谢你的良苦用心,风逝这厢有礼了!
   问好山哥,天已渐寒,保重身体,佳作不断!
7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5-12-22 19:07:53
  【读后】
   1、“施文化,从单位教师做起,最后熬了十几年,才当上局教研员,学籍科科长位子两年还未坐稳,若儿子去滨海一中读高中了,不仅自己位子不能保,还得受处分。又一想,哪一个父母不是为儿女做牺牲呢?
   施文化和他的妻子,两口子躺在床上,为着儿子到底去哪儿念书的问题扯了很久,直到隔壁的钟敲了十二下,才困困睡去。走与不走,真是个问题。”
   哎呀,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2、来流年已经两个多月了,从下午到现在第一次非常认真的把风逝老师这篇《荒城》的小说读完了,小説人物刻画丰满,情节合乎逻辑,语言流淌到位,很生活化,写得真好。
   3、小説是艺术美的一种,它在体现人和现实的生活审美关系中,它在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中,具有特殊的功效。真、善、美三者的关系是统一的。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美的。风逝老师的这篇小説,非常真实,非常切合生活的一个方面。也具有典型的意义。
   4、读风逝老师的小説,也把我的思维拉回到了11年前,那年女儿读中毕业,中考成绩在女儿就读鹰城四中位列三甲。围绕着女儿的择校:是选择鹰城的一中“磨尖班”,还是继续留在“四中”的“励志班”也是像小説中叙述的那样,展开了两难选择。
   5、从这篇小説可以看出,风逝老师在小説的谋篇布局,情节展开,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都很有经验。
   6、祝贺风逝老师又一篇佳作诞生,向风逝老师学习。阅读,欣赏!
回复7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2 22:00:56
  谢谢明月先生来读拙文!
   曾经在别人文后看到您洋洋洒洒的评析,甚为羡慕。今天看到您对拙文的精彩剖析,高兴之余也很是感动。
   小说,是现实的影子。七八年前,我也曾面临着这样艰难的抉择,夜夜难眠,最后还是选择孩子留在身边,其中的得与失,一言难尽。
   问好您,遥祝写作愉快,生活幸福!
8 楼        文友:天上雪        2015-12-22 22:10:33
  风,今天才知道你的大作出炉了。先踩踩点,明天抽时间细看!一万七千多字,风辛苦了!天气冷,注意身体。话说,《荒城》完稿,问雪要奖品去,哈哈!
流云本是天上雪
回复8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3 08:35:31
  亲爱的琉璃啊,人家踩点都是准备干坏事滴,你是不是在准备砖头呢?欢迎爱情绝品文大师大驾光临,请拍砖,轻着点哈!
9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5-12-22 22:32:45
  施文化这个人物形象,与社会各色人斡旋有关孩子就学读书的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一个个读者身边的亲戚和朋友,随时都能找到施文化这个人物的影子,一点都不陌生,这是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
   施文化这个人物,自己管理教育,担心教育,并只能悄悄的埋怨教育体系中的不均衡和各类乱象。当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自己作为教育管理人员或某部门的领导,不得不美言教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苦恼、乐观、焦虑、隐忧、苦涩、无奈,全部置于一身,真实可感。这也是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成功的一面。
   这篇作品,深刻的揭露出我们生活中人人都不能回避一个真实的现象和本质。引起思考,并呼唤着良好教育体系的构建。
回复9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3 08:44:51
  洞天君对施文化这个人物的剖析深入骨髓。是的,他身上涵盖了许多人的影子,因着自己的身份,有些事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这种尴尬、无奈、困扰、烦闷、纠结、幻望等等情绪让他不得不具有多面性。
   良好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日的事,也不是那一个人的事,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但是每个家庭的孩子的教育却不能再等待!
   问好你,感谢你对拙文的厚爱,给你上茶!
10 楼        文友:昆仑明月        2015-12-22 22:53:12
  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择校,高中择校,初中择校,现在小学也开始有择校的现象了,愈演愈烈。成绩好的孩子,到了升学的时候,家长都会面临这样复杂选择。成绩不好的,家庭条件好的,则更积极选择好学校。说句实话哈,我就是一个择校受害的家长,刚开始二儿子初中成绩很好,也顺应别人都把孩子转到市里尖子学校,结果竞争压力大,孩子从原校老师的宠儿,变成尖子学校的普通生,心理压力导致进步信心丢失,结果适得其反了。在此奉劝那些将给孩子转学的家长,孩子的成绩还是顺其自然好,栽培孩子重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没上学的不比上高校的差,国外的不比国内的好。硕士生有卖猪肉的,小村民也有当企业老总的,父母生下地,成才靠自己。如今的父母太难了,我们都成这个时代的奴隶了。学习了,欣赏风逝好文,直击现实的文字,值得深思。哎呀,说了与此文无关的话题,不好意思。
回复10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3 09:03:19
  感谢明月先生来读拙文,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触。
   是的,如今做父母的真的不容易,一心想给孩子提供更优渥的学习环境,但是,好多时候,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让我们不得不心灰意冷。如何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路线,做家长的我们一直走在探索的道路上。当我们个体无能无力时,多么希望国家与社会能为孩子创设更合理更公平的教育体系啊!期待我们的教育良性发展,满意大众。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