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轻舞】蚕村的财神(小说)

精品 【轻舞】蚕村的财神(小说)


作者:胡兴来 布衣,49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71发表时间:2016-05-04 11:33:27
摘要:此时的关应年,表面上答应赵老汉的安排,心里却在盘算着他的下一步“招财”计划呐!


   秋蚕成茧之后,赵庄一片沸腾,人们像过节那样开心。全庄二百多张蚕种,平均每张蚕种收采蚕茧一百零四斤,收入近千元。这时的赵曼琴就是乡亲们眼里名副其实的“活财神”,这个赵庄上的人呀!现在家里办点大小喜事,都要请这位“活财神”把光,哪怕来到家里喝点水,心里都踏实。
   真“财神”靠烧香叩头是请不来的,赵庄靠科技栽桑养蚕发财了。这件事在“锅底凹”引起强烈的反响。村支部书记周玉昌这边也坐不住了,他把关应年找来说事。关应年告诉他,引导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出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技术。周书记望着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就如看到了希望的种子。他要让这颗种子在锅底凹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周书记兴奋地说:“小关呀!今晚召开村委扩大会,通过你上次提出的布局调整规划。你顺便通知赵曼琴也来参加村委会,我们想请她为我们村栽桑养蚕保驾护航。”
   这天晚上,村部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关应年的布局调整规划很快就表决通过。会议结束前,赵曼琴提出,“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想法,要求在村部尽快办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从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普及栽桑养蚕技术入手,来推广桑蚕业的大发展。
   村组干部的思想统一了,乡领导也大力支持。次年开春,全村从浙江购回二十多万株桑苗,分到各组各户。桑苗一栽结束,村里利用会议室,很快就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师就是赵曼琴。
   第一天,来参加学习的就有五十多名学员。村书记周玉昌在开班典礼上,指着赵曼琴,亮开嗓门向学员介绍说:“这是我们请来的培训老师,她懂得栽桑养蚕的技术,赵庄栽桑养蚕发财了,她就是活财神。”周书记的话音刚落,培训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竞争,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变化。农民需要的干部也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了新的标准,只懂政治,不懂科学的干部,已经不是农民心目中的偶像。关应年已经从赵曼琴身上,意识到自己的危机。
   三、抢财神
   关应年的危机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与赵曼琴的学历有差距,一个中专生,一个本科生,那可是黄瓜敲锣,相差一大节子。二是赵曼琴懂技术,在赵庄人心目中,她是偶像,她是活财神!而他自己只懂政治。农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根本就不喜欢空头政治,他们最讲究实惠。他认为,能站在农村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不但要有政治理论,领导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一门或多门技术,这样的干部在经济浪潮中,才不会败下阵来。这些感想,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一件事对他触动后总结出来的。在一次大蚕做眠开桑时,有个新养蚕户,不知道怎么做,便来找赵曼琴去指导,不巧的是那天赵曼琴出外办事了。
   关应年主动说:“我去看看吧。”
   “去去去,你懂什么?又不是学毛选。”(那时学习毛泽东著作,简称为:学毛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关应年的脸顿时烧成了一块大红布,不过这一烧,也把他彻底烧醒了。现在的农民实惠得很,他们想富要富,可就是缺少技术。他们要请的是财神,而不是“政客”。因此,他决定与赵曼琴一起去省城进修学习。他的进修申请,县政府很快就批准了。
   去省城的头一天,赵老汉特地请关应年到家里来吃饭。关应年心里不大愿意,为什么?他已经听说,赵家父子都极力反对他们的婚姻,嫌关应年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又听说赵老汉的妻侄叶飞在省城财政厅工作,这人长得是歪瓜劣枣,三十几了还没有搞上对象。叶飞妈妈几次登门为叶飞提亲,并拍着胸膛说,嫁给叶飞,就可留在省城工作。
   关应年知道这些事之后,肚里就像吞了只死苍蝇,恶心得很。还好吃饭的这天,赵曼琴亲自登门来请。吃过饭之后,赵老汉把关应年叫到一边,说:“你姓关,我姓赵,要说咱们祖上的话,应该是门当户对的。赵家有赵财神,关家有关二爷。可现在你与曼琴这门亲事,怎么看,都觉得门不当,户不对。”
   “爷爷你说什么?”赵曼琴拉起关应年的手就跑,“别听他的,跟我走!”关应年和赵曼琴去了省城。
   赵老汉近几年靠栽桑养蚕发了财,赵老汉的孙女赵曼琴是财(才)女。这事在周围乡镇越传越远,越传越离题,越传越玄乎。竟然有人说赵曼琴是赵公明的化身,谁家要是能娶到了这样的媳妇,就等于是抢到了财神。好家伙,财神呀!谁不想抢?一时间,赵家的门槛都被说媒的人踏破了。就在新年的正月初五,来赵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来闲谈的、凑热闹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天是抢财神的日子,人们都想到赵家来沾点财气。
   赵老汉见来人就笑咪咪地告诉他们:“今天是五马日,是个送穷开市的日子。财神爷今天到民间来巡访送财。你们想抢财神么?今天是个抢财神的好日子,可你们人都不在家,财神爷送财也得有人在家等守呀!快回去吧,回去迟了,财神爷就走啦。"赵老汉说到走字,把噪门提得高高的,把音拖得长长的,然后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养好猪选好糠,养好蚕管好桑。桑田里草要除、土要翻、枝要剪。事情多着呢?他来到桑田一边翻土,一边哼着扬剧小曲,哼啊哼的,呵呵——他竟哼出了一段《勤》字小调:勤翻地皮不生草,勤管庄稼长得好,勤浇蔬菜不会老,勤动脑筋会思考,眼勤嘴勤都知道,手勤腿勤样样好,财神菩萨哪里找?勤是财神地生宝。
   年一过,风一吹,就到了"杨柳又绿江南岸"的春天。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桑树吐出了新叶,那一望无际的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全村春蚕饲养计划一千九百多张蚕种,春蚕供育、饲养备战告急。村委员把春蚕饲养技术培训放在第一位。村农校第二次办班是在四月中旬,教室仍然设在村会议室。村书记周玉昌亲自出马,到县多管局接讲课老师还没有回来,等到八时半,会议室里已经济济一堂,门外还有学员陆续赶来,等到九点半,教师终于来了。会议室怎么也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学员上课啊,就改用村部两间旧厂房。
   周书记把嗓门提到最高分贝:“这位周同志,也是我的华宗哟!她是栽桑养蚕的专家,是我从县多管局请来的财神!”整个教室座无虚席,“哗哗哗……”课堂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下午来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多出一半。当时扩音设备又不好,严重地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村委会决定分组办班。全村有十四个村民小组,八个自然村庄,六百多个养蚕户。办班总有个先后吧,于是一些村民小组就出来“抢财神”。
   这一抢又抢出了许多矛盾,当时蚕籽已经下发到户,面临实战关键,谁都想提前学到养蚕技术。十四个村民小组,一个组讲一天还要十四天。如果这样,有的组就要错过培训的最佳时间。为缓解矛盾,村委会几次向上争取养蚕技术人员都未果。这天早上有五个村民小组长,争抢培训教师。他们开始拉拉扯扯,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竟然出手打起来了。培训教师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她哪里见过如此的场面,吓得惊叫连连,幸亏周书记及时赶到,才平息了这场混乱。
   赵曼琴爸爸赵万庭去省城办事,与女儿闲谈中提到村里争抢培训教师的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她迅速与学院领导进行沟通,请求提前回村解燃眉之急,学院很快就批准了赵曼琴的回村请求。
   从市多管局请来的培训教师芳名叫方艳霞,与赵曼琴是师姐妹,也是省城农大毕业生。听说“赵财神”回村了,不光是赵庄组热烈欢迎,整个“锅底凹”都沸腾了。为啥?抢财神呗!
   赵曼琴回来的当天下午,就被金家组“抢”去授课。
   赵庄组的培训落到了最后一天,这天组长王巴,早早地就来到了小方的宿舍,小方冲着王巴盈盈地莞尔一笑,露出嘴边一颗细细的黑痣。黑痣?他两眼放光,心里惊喜。
   “是,是你?”她一眼就认出他来。
   原来,三年前的一天晚上,方艳霞骑车经过飞龙广场公交站附近的人行道时,突然被路中的小石块拌倒。当时路灯昏暗,周围见不到半个人影,突然从背后窜出一个男子,骑上方艳霞的车就溜。方艳霞急了,车上的挂包里还有两千块钱,是给母亲治病的救命钱呀!她大声喊:“抢劫了,抓贼呀!”这时迎面跑来一名男子,见状,猛地一把从后面拉住“贼”的车尾,致使窃贼失去平衡,“啪”地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窃贼爬起来后,没有马上逃走,反而从身上摸出一把水果刀,直逼方艳霞。面对凶恶的歹徒,她当时被吓得都瘫软了。王巴急中生智,在歹徒转身之机,猛扑过去夺下歹徒手中的刀。并迅速将其扑倒,用膝盖顶住歹徒,刚从惊吓中清醒过来的方艳霞,也上前助阵。两个人一起用身体压住歹徒,任其拼命挣扎也不松劲。这时,在附近巡防的民警,听到嘈杂声,火速赶来,把歹徒扭送到派出所。
   “哈哈——上次多亏你哟!真想不到来蚕村(叫蚕村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会碰到你!”
   "呵呵——这是缘分呗!”
   ……
   春蚕刚结茧,王巴就去县里参加法律专业成人自考的毕业考试。这天王巴早早的就起床了,身上西装革履,头上油光锃亮,自是一番精心地打扮。手上公文包一拎,那派头,那帅气,看上去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如果不是在蚕村,而是在影视城里见到他,那肯定是“男主一号”大明星来!“女主一号”也来了,这个女主一号是谁?不说也会猜得着,方艳霞呗!这女主一号打扮得体、入时,要用“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来形容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管你怎么看,前看后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好看。他们俩手拉着手,肩搭着肩,嘻嘻哈哈地上了公共汽车,到县城去了。
   这会儿,蚕村里有一个人是肚肺上挂钥匙,可开心啦!是谁?要是不说会猜着吗?她就是王巴的母亲王二娘。这个王二娘呀!是个苦桃子出生,要问她有多苦,黄连苦吧?可她比黄连还要苦:三岁就父母双亡,她从小就与爷爷相依为命。十岁那年爷爷骑鹤西去,她就嫁到王家做童养媳,儿子出生才会叫爸爸,丈夫又去了天堂。她含辛茹苦地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成人。这会儿看儿子成双入对,她能不高兴么?更让她开心的是儿媳妇是个技术员。技术员呀,在蚕村人眼里,就是财神!庄上那些大爷大妈见到王二娘都翘起大拇指说:“你家烧了高香,小巴(王巴的乳名)真有福气,“财神”让他抢到了。
   四、招财神
   关应年从省城学成归来,正值村支部改选,关应年以全票通过的绝对优势,理所当然地出任蚕村党支部书记。他走马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招商引资。他在村委会上郑重宣布了“招财进村,惠普百姓”的新政策。招财进村的工作计划被他摆上议事日程,列为重中之重,并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招商。村部招商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村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把全村现有的一千多亩废河旧塘、低洼田块用来养鱼养虾;第二步:创办缫丝厂,做到自产自加工、自销售,给蚕农更多更好的实惠;第三步:办好村五金加工厂,这样就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招商引资不是儿戏,急需要有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来具体负责。关应年立马想到了王巴,因为王巴“精”啊!
   王巴负责招商后,他不打外围战术,而是先攻内部堡垒。他从亲戚朋友同学入手,请他们一起帮着张罗。这一招果真不同凡响,不出两个月,就有十多个老板来蚕村考察,光成功签约落户蚕村投资的就有三位。
   招来的三位财神爷,分别是:鱼王钱满庄,华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副总金希宝,还有一位是后来被村里人奉为“财神爷"的柴圣叶。这位财神爷,据说是个港商,是蚕村最大的投资股东。三位财神爷在蚕村是九面观音亮相------大显身手。开鱼塘的开鱼塘,砌工厂的砌工厂,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一个改革的决定
   如和煦的春风
   吹绿了大江南北
   一个开放的政策
   如及时的春雨
   滋润了华夏大地
   改革的决定
   开放的政策
   是母亲温暖的手
   拂去了贫穷的愁容
   也摇醒了愚昧的噩梦
   像枯木逢春的花朵
   纵情摇荡心中的喜悦
   ……
   改革开放的浪潮,不但卷走了蚕村的贫穷,而且摇醒了他们的愚昧。多年来根植在他们脑海里财神爷的神秘面纱,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被揭开。这时候村里的人,最相信的是党的富民政策,最相信的是科学文化知识,最崇拜的是那些有技术的人才,而不是财神庙里的神仙。
   关应年在省城学的是水产养殖技术,他认为农学院的专家、教授才是真正的活财神。他想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招“财神”入村。
   这天中午关应年正坐在村部办公室皱着眉头运筹帷幄之时,赵曼琴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关书记在想什么呢?”
   “如果我们蚕村与农学院校、科研单位挂钩,招聘专家、教授来传经送宝……”
   “关书记,你的想法太好了!我也这么想,如果你信得过我……”赵曼琴娇滴滴地来了一句京腔:“小女子愿意去母校招聘财神!”

共 1338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从里下河地区的蚕村如何靠科学养蚕发家致富说起,围绕着“财神”这条主线展开话题,通过“敬财神”、“请财神”、“抢财神”、“招财神”、“谢财神”几个章节,叙述了原大营村从原先的贫穷愚昧,相信天灾是造成贫穷的根本原因且只知道求神拜佛靠神保佑的迷信做法。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召开后,坚决跟着党的富民政策走,采用高地栽桑养蚕、低洼地养鱼套种水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科学而合理地调整现有农田结构,并且不断地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项目,通过重视科学,重视人才,重视一切新生事物等正确的决策,最终使蚕村也即原先的大营村脱去了贫穷的帽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读着小说如同看一部歌颂祖国改革开放的讴歌电影,剧中既有农民大展宏图改造新农村的轰轰烈烈场景,又有年轻人卿卿我我的爱情小天地,更有乡村领导们放眼天下,放眼民生,决心改变农民生活困境的坚定信心和执着信念。画面感极强的小说,满怀热情地向读者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后,一幅欣欣向荣的农村新景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小说,让人读后眼前一亮,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自然流畅的叙述,令小说处处彰显着浓浓的田园情怀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活泼幽默的语言,足见作者对故乡田园的热爱与眷恋;生动的场景,细腻的描写,令小说充满了生活气息。小说主题鲜明,脉落清晰,结构合理,平淡的语言中带着醇厚的意蕴,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祖国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歌颂。小说中,赵老汉、赵曼琴、王巴、关应年、方艳霞,沈小山、薜均衡等诸多人物穿插在故事画面中,让《蚕村的财神》这幅乡村美丽画卷变得生动鲜活了起来。小说最后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预示着农村的宏图伟业要从长计从久计。一篇充满正能量,具有较好教育意义的好文,极力推荐加精赏阅。问候作者创作辛苦,期待作者更多精彩。【轻舞编辑:蓝天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0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天蓝        2016-05-04 11:36:01
  欣赏胡大哥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大作,呈现在读者眼的是一片大好的农村新景象,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不要让他人的噪音,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2 楼        文友:胡兴来        2016-05-04 12:14:48
  谢谢蓝编精彩的、准确到位的、入木三份的……编者按语,很欣赏蓝妹细腻的文字,辛苦你了,谢谢!
3 楼        文友:鸽子        2016-05-04 12:49:26
  拜读老师佳作,一曲现代农业、农村、农民高唱幸福歌,巧手织就新生活的创业曲。堪称精品力作。学习了。遥致夏安。远握。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回复3 楼        文友:胡兴来        2016-05-04 14:44:22
  谢谢弟的鼓励!
4 楼        文友:皇妹        2016-05-04 12:59:21
  拜读胡哥佳作!
5 楼        文友:扬州草儿        2016-05-04 13:50:09
  胡老师的精彩描写让草儿嗅到了家乡的味道!
6 楼        文友:美荷娇        2016-05-04 16:14:07
  通过几个章节,写出了一道创业路。好!好!!
7 楼        文友:自然        2016-05-05 15:24:49
  祝贺胡老师佳作获精!
爱文字,爱生活,爱自然!
回复7 楼        文友:胡兴来        2016-05-06 05:10:19
  谢谢你!
8 楼        文友:自然        2016-05-05 15:26:46
  很接地气的文章,拜读欣赏了!
爱文字,爱生活,爱自然!
9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6-05-05 18:20:56
  拜读老师佳作,受益非浅,恭喜老师佳作获精!
云飘碧天
回复9 楼        文友:胡兴来        2016-05-06 05:12:03
  谢谢你!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