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曾经的乡村匠人(随笔)

精品 【流年】曾经的乡村匠人(随笔)


作者:江楼望雨 举人,39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8发表时间:2016-11-28 14:58:35


   如今杀猪已经产业化,大规模大批量地流水线作业,记忆中的兴奋场景不见了,猪肉当然还是要吃的。
  
   六、吹鼓手
   喇叭声阵阵依稀在耳边回响,那是吹鼓手留在童年记忆里的热闹。
   吹鼓手是一种民间的组合小型乐队,他们的业务是被雇佣去给办喜事或者办丧事的人家用那独特的吹奏敲打乐器制造需要的音乐氛围。喜事呢增加欢欣、喜庆以及火爆,丧事当然是哀伤了。
   吹鼓手班子一般由四人或者八人组成。四人组,分工是两只唢呐,一只高音一只低音,或者一只唢呐一捧笙,轮替着来;另有两只“大杆”号。吹大号的放下大号便负责操作敲打,敲打的乐器一个是类似横置小锣的磬,另一个是小钹,都是配合唢呐节拍的。八人组的有笛有笙有管,双音唢呐俱备,音乐组合比较丰富。
   吹鼓手的演奏方式可有两种,一是“座棚演奏”,一是“行走演奏”。座棚演奏是在事主用苇席等搭成的棚子里吹吹打打,除了吃饭不停歇。行走演奏则是艺人身背各自的乐器边走边演奏,该吹的吹该敲的敲。办喜事吹手班子走在轿子前边,办丧事走在仪仗和灵柩之间。丧事大杆号一般在路转弯或分叉道时昂首吹起,以提示逝者别走错道;喜事则逢村过集越人多的时候越显本事,往往几只大号一齐吹,轰轰烈烈,引诱得远处干活的或者不干活的人拼命跑过来看光景。另外到了新娘家门口,负责替新郎叫门,用大喇叭把新娘催出来上轿。
   办丧事,如果事主重视脸面上的风光或者家境富裕花得起钱,亦有吹对棚的,就是雇上两帮吹鼓手,“报庙”时前一班后一班,等待“吊孝”的时候便分头在两个棚里对着来,哪一帮活儿干得好,哪一帮得赏钱就多——记忆里好像喜事没有吹对棚的。
   对棚有时不一定是事主自家请,也有的是承情人家花钱请来送的。那时乡里亲朋之间是很讲究人情来往的。
   吹鼓手的曲子,大部分可以通用,也有一些是要分喜事、丧事以及场合。办喜事你给人家演奏了哀伤,办丧事你给演奏了欢快,会惹事主很不高兴。办丧事的曲子也得分时候,譬如“发丧”接近墓地直到棺椁入穴,要极力烘托悲伤的气氛,据说技艺高的吹手班子,那唢呐曲调吹起来哀哀切切,跟着看光景不相干的人听着都想哭;还据说,有的人家跟灵哭丧的人并不多,唢呐、捧笙却能给吹出一大群哭声的效果来。至于对棚,则主要显示演奏技能,对曲子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有时甚至拿出口技模拟各种声音以讨好听众的趣味。
   据说吹鼓手敬奉的祖师爷是师旷,师旷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名旷,字子野。
   社会在发展,习俗在改变,“移风易俗”的口号飓风一般扫荡着旧有的民俗,新的潮流卷来了新的事物。当年的正宗吹鼓手已经没有了接班人,电子音乐兴起,新的乐队替代了吹鼓手;有时,一只大音量录音机就抵得上一个八人吹手班子,喜事,丧事,没人再去雇那吹喇叭的了,怀旧的人想雇以后也很难雇得着了;吹鼓手这一班旧的乡村民间音乐匠人,正消失在前尘朦胧的远方。

共 624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诚如作者开头所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光,作者文中所记述的这些个行业便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时代走到今天,它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渐行渐远,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是,作为特定时代的行业,它们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些匠人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劳智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那走街串巷的货郎,锔锅锔盆的轱辘匠,打造各种铁制农具的铁匠,专门钉马掌的匠人,杀猪的屠户以及游走在各村红白事上的吹鼓手,正是其中的代表,是曾经活跃在乡间的许许多多行业中很小的一部分。作者对曾经的那段历史和农村生活相当熟悉,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把各个行业的特点描述得精准到位。见多识广的货郎历史悠久,深受乡民喜爱;轱辘匠们高超的锔补技艺曾令贫寒的农家节省了不少开支;铁匠师傅的力量和技巧,钉马掌师傅和屠户杀猪技艺的娴熟,都是人们围观和欣赏的目标;吹鼓手作为民间艺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博取主家的欣赏和看重,也赢得乡民的喜爱。这些手艺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次消失,但是他们给乡人带来的方便,给社会做出的贡献,绝不会被忘记和湮灭。一组非常有意义的散文,语言质朴干净,讲述细致清晰。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129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6-11-28 15:03:34
  江楼老师,学习你真性情的文字,编按写的不好,凑合看吧。文中记述的这些我都见过,读着好亲切,感觉是山东乡间特有的,呵呵。
闲云落雪
2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11-28 22:24:10
  阅读这篇作品,使我获得了一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乡村匠人方面的知识,从中看到它们曾经的踪迹与荣光,感知到这些曾为乡村带去无限辉光与温暖的乡间手艺。
   货郎、轱辘匠、铁匠、钉马掌的、杀猪的、吹鼓手,这六种手艺中,吹鼓手这种技艺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譬如唢呐,每有喜事和丧事,经常可见到吹鼓手,至今还发展成为一种供游客们欣赏的项目。货郎和轱辘匠,在我的生活中,只是一种传说,没有亲自目睹过。这些匠人,素朴地装扮着和服务着一个个中华民族古老的乡村。如今,他们都在渐行渐远,只留下遥远的背影,尘封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记忆的长河里。
   此文,作者凭着自身的经历,用沉稳、端庄、典雅的文笔,而又不失浑厚、大气、细腻地介绍几种民间的手艺,隐伏着我们中华民族某种命运的征象与密码,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透着民间思想的温热、淳朴与光芒。
回复2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6-11-29 12:21:25
  洞天君,谢谢您来访和留评!社会在发展,民间习俗在改变,文中所记一些农村的活儿,也在发展在变化,破了的碗裂了纹的锅已经没人再去修理,杀猪已经集约化机械化,货郎担被大大小小遍地开花的超市替代,吹鼓手服务的对象也不再是喜主或丧家,有些场合录音机扩放音响以及敲打乐早已取代了他们的喇叭。现在中年以上的读者或许会被唤醒已经打瞌睡的记忆,小孩子大概很难想象出那些匠人工作的情景了。
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6-11-29 12:04:14
  闲云落雪,不知称呼闲云好啊还是落雪好,两个昵称都挺诗意!玩笑开过,谢谢您的按,全面周详地评述了这篇我自己也不知道罗不罗嗦的记述文。你在随评中说“文中记述的这些我都见过”,那说明您记事起码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因为文中所记的匠人,譬如货郎挑子,譬如吹鼓手,再譬如轱辘匠,如果我记忆没出现错误的话,都是在文革期间消失的。吹鼓手那是“四旧”,那时发殡已经被革命革得很简化而且“革命化”了,货郎挑子和单干的轱辘匠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嘿嘿!
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6-11-29 17:29:06
  读着,亲切,浓浓的乡味,尤其是在老先生八十高龄,暂获精品,大喜!
   顺祝生日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6-11-29 17:59:40
  谢谢山地老弟来访!精了,当然高兴,谢流年推精!
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6-11-29 21:44:51
  江楼老师,首先祝贺佳作获精!我出生在69年,那个年代的事情知道一些。货郎、锔锅的和铁匠都见过,因为我外婆家就有大集。在土地承包到户之前,村里总有几头大牲口的,后来便渐渐少了;杀猪的更是常见,过年的时候我家里就叫过;至于吹鼓手,我们这里的农村到现在还有,只是有了些变化。老师的文字淳朴生动,我非常佩服。
闲云落雪
回复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6-11-29 22:23:45
  见识过那些五行八作的匠人,就有了共鸣的基础,难怪按评写得那样老到熟练!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6-11-30 15:47:0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