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指间】她,从两千年前走来(散文)

编辑推荐 【指间】她,从两千年前走来(散文)


作者:吃嘴猫猫 童生,78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29发表时间:2016-11-29 19:48:56
摘要:《山海经》曰:“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径卢氏县故城南。”

【指间】她,从两千年前走来(散文)
   当我们终于站在五里川完中里的尊师亭前时,天公下起了小雨。站在碑前,默念碑文,再次勾起我们对曹植甫先生深深的怀念。“幼承义方,长怀大愿,秉性宽厚,立行贞明……”鲁迅先生在碑文中,字字句句,推崇倍至,对曹植甫老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将此文收录进了自己的《且介亭杂文集》。先生从教45周年之时,其众多学子有心为先生立一块碑以表心迹。当他们收到由曹靖华辗转寄回的鲁迅亲笔撰写的《教泽碑记》后,自然欣喜若狂,却遭到先生坚决拒绝,对文中赞誉愧不敢当,甚至将运回的碑石,放在村里井台旁边,用作人们提水防滑的垫脚石。先生去世以后,这块“井台石”做了他坟前的墓碑。直到50年后的1985年,河南卢氏五里川完中的“尊师亭”里,这块碑文才得以面世,静静地接受一届又一届学子及众多专程寻访的文人雅士的瞻仰。
   曹靖华故居就在距五里川完中不远的路沟村里,等我们走到那里,小雨已经停了。新修的公路宽敞干净,路旁的一些花儿已经开了,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整个山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果不是门口镶嵌有“曹靖华故居”的铜牌,没有人想到这么一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民居,就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著名翻译家、散文家、革命家和文学教育家曹靖华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抬腿迈进西南山最常见的大门楼,东西两侧各是一间耳房。二门因年久失修,已坍塌无存。接下来东西又是三间厢房,最后就是四间上房。土墙瓦房,院落狭小,铺地的青砖缝隙生出了一层薄薄的青苔,让这个安静的小院显得古朴和厚重。上屋里,迎门的桌上,摆放着一尊曹靖华的铜像,墙上挂着一些照片。有他与邓颖超、杨尚坤、习仲勋夫妇的合影,也有他回卢氏和少先队员及当地文人的合影。靠墙的书柜里,是他的一些著书,以及与鲁迅先生来往的书信。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样的一个小院,让曹靖华出生、学习、成长。在父亲曹植甫的精心教诲下,曹靖华16岁外出求学,历尽艰辛,为追求真理和光明漂洋过海颠沛流离,成为一代宗师、曹家最杰出的儿子和卢氏的骄傲!站在院落里坍塌的二门口,凝视着房脊上衰败的瓦楞上茂盛的瓦松,我再一次被先生的远见卓识和良好家风而折服。他在曹靖华三岁开始启蒙,六岁开始教授,不为传统的内容和方法所限,尽力为曹靖华打开通向世界和文明的一扇窗,使其小小年纪便树下远大的志向。假如没有父亲曹植甫的教诲,怎么可能成就曹靖华波澜壮阔的未来?让我们关注一个细节吧。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创始人的毛泽东主席,读了《教泽碑记》后,便对河南卢氏的曹植甫先生心生敬仰,一日与曹靖华交谈中得知,曹靖华是河南人,主席立即询问他可否知道河南卢氏的曹植甫,曹靖华说:“那是家父。”主席颇为感慨,说若有机会一定去拜访先生,并给予了“以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的评价!
   尽管主席没有能够和先生会面,但作为蜗居深山、躬耕教育的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曹植甫先生,能同时得到两位伟人的高度赞誉,难道不是人生最高的荣耀吗?
  
   九龙山下留传奇
   显然,九龙山是有传说的。
   说的是一个富家小姐,其名润玉。一日与嫂子在河边洗衣,上游漂下一个鲜红硕大的桃子。姑嫂二人相互退让之后,润玉食下。随后润玉无端怀孕,其父嫌她败坏门风,要置润玉于死地。嫂子与众相邻看润玉平日乐善好施,遂悄悄将润玉藏于离家六十里外的一个山洞,轮流给她送饭。一日,嫂子送饭进洞,却见润玉浑身是血,倒地身亡,各色小蛇,缠绕其身。嫂子受惊,吓昏过去,醒后慌忙逃走,将润玉死讯告知相邻,从此再不送饭。殊不知,那润玉只是假死。仙桃乃南海龙王太子精气所变,润玉误食怀上龙子。十月分娩,大出血致其昏迷。九条小蛇是为小龙,与母亲在洞内其乐融融。天长日久,小龙长大,润玉教其呼风唤雨,造福百姓。后来,润玉得道成仙,被尊为九龙圣母。她生活修行的山洞,称为九龙洞。她所在的山,则为九龙山。自此之后,百里之内每遇大旱,百姓便前来叩拜祈雨,只要足够虔诚,圣母有求必应,于是风调雨顺,四季升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于是,在一个炎炎夏日,我以避暑为由,慕名而来。其实我知道,祈求神灵的庇佑,不过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善男信女在往来跪拜之间,他与她眼中的山水已幻化为心中的庙宇和神明,神圣而不可亵渎。但是那山依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那水仍旧匆匆流淌日夜不息,并不在乎你来或者不来,你跪拜或者不跪拜。千百年来,只是那么安然地站在那儿,醒着或者睡着。
   这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蓝,蓝得纯粹。白,白得柔情。青山,如连绵的画屏。碧水,似透明的翠玉。这样在路上行走,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于是,忍不住大呼小叫,恨不得化作天上的鸟儿水里的游鱼,将自己彻彻底底融化在这不掺有一丝杂质的空气当中。
   终于看到了石门,那就意味着我已经来到九龙山面前。站在它面前,你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两侧巨大的石壁对称而立,俨然就是两山相连处一座雄伟的山门。如此宏伟的工程,是亿万年岁月潜移默化的作用。你看看滚落到石门峡谷里一块块巨大的造型奇特的山石,哪一块不在见证历史的沧桑?即使我站在石门对面的高处,即使我的视线勉强和它平行,但依然不能改变我仰视的角度。
   大概九龙圣母的原因,就连九龙山上的石头,也一个个有了不寻常的来历。我在通往九龙洞山道边的一块石头旁边慢下了脚步。乍一看,不过是块石头而已,但仔细端详,却愈看愈有味道。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鱼头石吗?整体硕大而丰满,鱼嘴微张,鱼鳞均匀,鱼鳍上翘,顶端被往来的游人抚摸得光滑明亮。我难免其俗,伸手覆于鱼头石上,一股凉意从石头的纹理间渗入我的手心。大凡美好的事物都被赋予了同样美好的传说,比如这块酷似鱼头的石头。它的前身就是九龙圣母的驾前总护卫银鲤将军,为护圣母舍身受难接受玉帝斩首。久而久之,被在此示众的鱼头竟成了老百姓抚摸凭吊的对象,以此表达对善良和忠诚的褒奖。如果传说不是传说,我想那舍身取义的银鲤将军定然是含笑九泉的。
   九龙洞前,两棵奇树,千百年来,故事无数。站立于九龙洞洞口的一粗一细两棵树,像夫妻相依相偎,如母子同生同根,和九龙洞一起,历尽千年。这树的枝枝叶叶上,莫不充满了传奇。据说一串为九叶,每叶必九脉。树身九个洞,洞内九条蛇,每逢暑热则现身树间;据说年年花开,颜色各异,同一棵树花色不同;据说它是当年嫂子给润玉送饭时手持的拐杖所变,吸天地日月之精华,受九龙圣母之恩泽,得以年年岁岁绽放奇花;据说曾有轻慢好事者在树身上持斧砍树,所砍之处血流如注。其人恐慌而逃,未到家即吐血身亡。自此之后,乡邻对其奉若神明,初一十五对此祭拜,求其佑护。这些传奇今人当然一笑置之,但是这两棵树确为北方独有。有专家鉴定,其名柯楠,属南方树种。那么,千百年前,它是如何从遥远的南方扎根到豫西卢氏的西南深山当中,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也许,我们应询问远古时代的一只鸟儿,是它们千里迢迢藏在羽翼里的南方的礼物?也许,我们应询问山间流动的风儿,是它和云朵的缠绵里洒下来的爱的结晶?也许,我们永不能参透其中的玄机,掌握秘密的,只有那茂盛在九龙洞口的柯楠知晓。传奇的柯楠树,仍旧成为九龙山的传奇之一。
   石也好,树也罢,皆离不开九龙圣水的滋润。那水便是从九龙洞内潺潺流出,然后在洞前汇聚成湖,将天光山色尽收水中。圣母殿依山而建,內塑圣母神像,接受香客叩拜。那些匍匐在地的香客,燃香求签,求子,求医,求财,求功名前程,求婚姻配偶。圣母微笑不语,但她一定是知道结果的。她不说是让你心存希望。得之,皆大欢喜;不得,善缘尚浅。我无所求,看向圣母的目光,便多了几许的烟火俗气,于是发现圣母原来是如此聪明美丽的神仙。难怪千百年来,她庇护的方圆百里走过战乱,战胜灾难,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洞内阴暗潮湿,崎岖不平。灯光指处,光怪陆离,更添神秘。天长日久,水滴石穿,洞内的钟乳石呈现出各种奇异的造型,令人浮想联翩。这且不提,让我感兴趣的是前方的一泓清水,初进洞所听到的水的轰鸣就是从这儿发出来的?那包治百病的九龙圣水就是从这儿流出去的?那有求必应的祈雨仪式就是在这儿进行的?这不大的九龙潭,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力量?我久久地凝视着这潭水,伸手掬起一捧,将其送进口中,感受它的甘甜。我明知它愈不了我的呆傻痴,但依然心底一阵欢喜,仿佛真的看到了水里盛开的莲花。不要小看这看似清浅的一潭水,它连通着中原最大的一条地下暗河,滋养着周围无数的村镇人家、草木生灵呢!尽管往昔祈雨跪拜时的香炉已闲置多年,尽管头顶那个叫药盔的石窝已闻不出曾经的药香,尽管本是九层的洞府无法尽数探究全部的奥秘,但是你看,洞之远处,更远更深,似乎真有那见首不见尾的真龙,盘旋环绕在九龙山中,使这座名不见经传的青山,披上了龙脉的神秘。
   果然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偏爱?当晚我们留宿的九龙山庄,还真的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让我在对九龙山啧啧称道的同时,更加增添了许多的敬意。为了图清净,我们避开山下的闹市,在山脚寻到了一处山庄住宿。吸引我们的并非题为“九龙”的名字,而是山庄前头的一拱小桥以及夹道迎客的山花。桥下应该就是九龙潭的流水,那花儿,一直从路上开到了院里。宽敞干净的院子里,几个撑开的凉棚,围着圆桌放几张藤编的靠椅,这样的山村夜晚,万籁俱寂后欣赏萤火虫的舞会,该是怎样的惬意?所以,我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山庄。
   但是,山庄给予我的竟远不止这些。卸下行囊,走进山庄的大厅,所看的让我大吃一惊。在豫西卢氏西南深山的一隅,山庄的大堂、餐厅,包括走廊的墙壁上,一幅幅出自名家的大大小小的油画赫然在目。尽管我对书画素无研究,但眼前这琳琅满目的作品,绝非出自一般人之手。它们只是静静地立于墙上,却无处不在释放出高雅的芬芳。我不能想象,作为油画这么高端的文化范畴,怎么可能出现在深山之乡?
   我的疑惑在和山庄的老板共进晚餐之后, 很快揭晓。山庄老板非一般常人,他是市里一位著名画家,专攻油画,其作品价值不菲。一次偶进此山,为此山水着迷,不忍离去,遂于夫人携手在此辟一山庄,与圈内好友布此画展。既为创作提供写生基地,又为乐山乐水者提供方便。原来如此,我释然之余,又生新惑:如此偏僻之地,画展展给谁看?庄主笑曰:你切不可小看了此处乡民。画展展出后,圈内人尚在其次。前来赏画的,多为周围居民。他们白天忙于劳作,便晚上结伴走村串乡而来。尽管他们的身份是农民,但是对显示出一定的油画欣赏水平。他们不仅知道其中的角度,远近,光线等,甚至还能准确表达某一幅油画隐藏的意境或作者的喜怒哀愁。
   看着我不可置信的眼神,庄主接着说:“我也不信。但事实就是这样。”三天前一个晚上,天阴着。他刚送走一拨客人,正欲关门。来了父子二人,专门前来看画。父亲年近八十,精神矍铄,说话诙谐幽默。儿子憨厚朴实,言谈举止绝无半点乡野俗气。庄主说:你绝想不到那样纯正的一对农民,却有着对艺术那样纯粹的追求。儿子骑着摩托车,和老父亲跑了几十里的山路赶来,就是为了看画。庄主说:他们在一幅幅画前流连,认真而专注,一边欣赏,一边交流各自的认识。他们对待艺术的尊重,是连大都市里的一些所谓的文化人都没有的态度。庄主说:那晚,他怀着十分的敬意和那对父子合影留念。因为一个农村里普普通通的老人对待艺术的态度,让他感动和钦佩。
   “我认为,双槐树乡的历史绝不简单,这儿的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贵族之气,绝非一般的村野之人能拥有的。其先祖很可能是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皇族一脉,为某种原因避祸迁移至此,然后落户生根,繁衍至今。”庄主给我们讲了他亲历过的一件实例,来对他最后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暑假期间,他带领美院的学生们上山写生,山上一位放牛的小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小姑娘正站在一学生身后看其作画,突然就指着前方的山对那学生说:“你不能这么画,偏了。”他上前一看,果真如此。他颇为惊讶,就和小姑娘闲聊起来,知道这孩子不过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平日除了每周正常的美术课,对画画并没有更多的研究。综合这些现象,还有他来到山庄后越来越多的了解,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看法:正是因为强大的基因原理,这儿的人才与众不同,注重诗书文化,讲究人文伦理,使这西南各乡,因雅生辉。
   庄主的一番高深之论,令我等听得我云里雾里。虽不甚解,但这里的雅我却是知道的。《西南风》诗社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出刊,成为卢氏文化的重要分支,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寻常百姓,喜欢艺术且能有独到见解,这又作何解释?那么庄主的推断,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共 1292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大作四个部分,内容翔实,古朴而生动,让我们很好地了解了河南卢氏县的辉煌历史!作者讲故事给我们听,有充分史料记载依据和优美传说古老华夏中原名胜一方热土的方方面面,读来令人唏嘘,启人深思。语云“以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本文无疑为璀璨千古熊山洛水卢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巍然竖立的永恒丰碑!推荐佳作!(周巍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16-11-29 21:30:0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卢氏山一说以山得名)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沉厚重,值得黄炎子孙永久景仰!大作引领读者有幸一睹中原名胜卢氏文化,使之深受优秀传统历史文明熏陶,倍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感谢分享,问候先生!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 楼        文友:吃嘴猫猫        2016-11-30 15:17:52
  谢老师阅读并点评,最近忙于事务,难以静心写字,年关临近,回顾一年历程,心内惶恐不安,觉得愧对这一方山水养育之恩,因此努力奉上这一长文,但愿不负江山指间社团的厚望!
2 楼        文友:桂月涵香        2016-11-30 09:00:12
  厚重的文字!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吃嘴猫猫        2016-11-30 15:18:54
  谢老师光临并阅读此文,太长,又涉及史实难免枯燥,往老师多多指导!
3 楼        文友:郭文敏来也        2016-11-30 21:19:19
  虽说文长,但我还是一口气看完了,也许可说我是走马观花般的阅读呢。然,我也有所感奋的,卢氏这地方真不简单,先不说它那地理民风实情,仅凭当时红军几次战斗惨烈程度,就足以说明此地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则与别处大有不同了。爽读佳作,令我余味无穷,本人力主推荐其为精品,但愿江山总部应允之!
诗词、楹联研究员。
回复3 楼        文友:吃嘴猫猫        2016-12-01 14:59:12
  谢谢郭老师辛苦阅读并点评,说实话,为成此文,我花费了颇多的精力研读卢氏县志和红二十五军军史以及其它一些地方史志。不管江山能否加精,都不重要,只要能写出自己心中所想,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也算目的达成吧!
4 楼        文友:郭文敏来也        2016-11-30 21:38:33
  多日不见,猫猫老师可好?能写如此长的文章,且内容丰富,故事动人,历史厚重等等,你的确不简单,但也辛苦了,再次问好,祝冬安!
诗词、楹联研究员。
回复4 楼        文友:吃嘴猫猫        2016-12-01 15:01:11
  谢谢郭老师牵挂问候,也祝老师冬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