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国学征文】拜访孔夫子(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国学征文】拜访孔夫子(小说)


作者:蜀西小鱼儿 秀才,288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01发表时间:2017-04-24 18:35:41


      才起步走十米的样子,车后追来一个壮汉,边跑边呼:老夫子,等一下,我有一件事请教。
      司机将车停了下来,老夫子说:别慌,慢慢道来!
   壮汉说:我问了几个老辈子,他们都不知道,是这样的,我朋友的父亲去世了,他生前是个商人,请问,按礼制,棺椁应该订多厚的?
     老夫子神色萧穆,默默想了一会儿,好象是对死者默哀一样,慢慢地说:棺不超四寸,椁不超五寸。簿了显得没有孝心,厚了有奢侈之嫌,记住了,宁俭勿奢。
   壮汉又问:我见许多人家都用木偶做陪葬,可是,有人说以前的陪葬品都是泥巴捏的车子,草扎的马儿,我朋友想请人刻木偶,拿不定主意,您说,哪个对呢?
   唉,人心不古呀,老夫子叹了一口气说:草扎的车和马用来陪葬,心地仁慈,要的不过是个意思,用木刻则接近于人,这明明是把活人用来陪葬嘛,过分,过分了。
   哦,知道了,听您的。那壮汉高兴地谢过了老夫子,转身走了,
   别忙。老夫子发话了:您问的是礼,我回答的也是礼,其实,礼不过是个程序、仪式、规矩,它体现的是人心,有的人在礼仪上做的很好,连一点点毛病都挑不出来,但是,并不哀伤,脸上看不到悲戚,甚至请人代哭,请乐队高歌,有的还跳舞呢,这样的丧事办的再圆满,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办给别人看,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罢了。相反,一些贫穷的人家,办不起隆重丧事,一切从简,虽然不符合礼制,但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悲痛,就是过路的人看见了,也为之而动容。所以,办丧事,不只是礼仪,而且要真心实意,只要心到就行了!
   是。壮汉满意而去,并再次向孔大夫子深深地施了个大礼。
   车子再次启动,马蹄声嘚嘚嘚地响着,车后扬起一些尘埃,树叶纷飞。
   老先生讲的真好,我们都听得入迷了。书童小英子讨好地对着孔老夫子讲。毕竟我是去做客的,得把关系拉近一点。
   是呀,入情入礼,不光讲了形式,又突出了内容,真是仁德治天下呀!我补充道。
   是吗?老夫子一双眼睛都笑来眯起了,看得出来,再伟大的人,听了好话,心里给常人一样,美得不能在美了。
      通过旁听问案和上车的一系列对话,趁孔老夫现在高兴,我说:老夫子,我有一事尚明白。
   请讲。
   您倾力主张严守周礼,从穿衣的这些小节到父子等人际关系的大节,从丧葬的民间生活事件到治理国家大事,一直都离不开礼制,您好象又不准备完全按周礼去做,您在尝试做改革吗?
   是的!老夫子向我投来了赞赏的目光说。
   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吗?我问,此时,我才开始了正二八经的访问,书童小英子立马打开了录音系统和手中的笔记本电脑。
      唉!
   孔老夫子开始回答我的提问了,满脸沉重: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随时都动荡不安,我说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常常强调天子与臣子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家庭父子之间的等级差别,而且认为这种差别是天命所授,一成不变,神圣不可更改。这种差别要用特殊的礼仪制度规范固定下来,不可逾越。因此,这种等级制度下的礼仪,并不能代表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文明程度,无法证明民众的修养与行为规范,当然也无法证明贵族官吏的修养与行为道德。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恰好相反,这种礼仪制度可能更多的是对人性、对人格的一种伤害,是对文明进度的一种阻碍。反复强调的是天地以及先祖,就是少了一些人的位置。可见,礼仪是轻视人本身的。礼重视的是祭祖祭神,等级制度重视的是身份贵贱差别,根本没有人的位置,或者说,礼仪之邦,从来就没有考虑到人的位置。没有人的位置又何谈礼仪之邦呢?所谓礼崩乐坏,是等级制度被破坏了,尊卑贵贱的差别被破坏了,对此我常用睡不了觉,我反复在找原因呀。这种破坏,有时恰好是人的自觉意识的觉醒的体现,是人的尊严的体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感叹,就是礼仪的等级被僭越被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我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克己复礼,把礼的地位提升到人性的高度,视其人与动物的分野。并要求大家约束自己,回到礼制的轨道上来,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从而过着一种有秩序有道德的生活。这有什么不好呢?可当权者不听我的,因为,当权者总想捞更多的油水,只想着他们的利益、地位、财富不受威胁。鲁国国君想把国家治理得更好,才听从了我的意见,要我边改革,边创新,才让我做了这个官,压力大呀,别人时刻在关键是我,我的言行举姿都必须时时小心,处处以理服人,因为季氏三大贵族正变本加利打压鲁国国君,贵族的家臣如阳虎之流又公然造反。应该说我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因为改革,我从一个破落的小贵族当上了大司寇,当然,我的学说是造福于广大劳动者和巩固国家政权的,这也正是我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好机会,若按旧制,这个职位应该由卿大夫来担任,我也办不起这么大的学校,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学生。以后,我准备在成都办几所学校,到时蜀西先生多多费心哟。
   我抱拳道:到时一定为老夫子奔波,愿意效力。
   老夫子随即又道:没有这次改革机会,我也难以形成包括我的学生在内的新兴知识分子集团了。因为,为官学,私人休想染指,所以我反对的只是胡作非为而不是改革。我到处宣传改革,通过改革来实施新的思想的钢领。
       马车恍恍惚惚来到曲阜城的西面,这是他的家以及他办的学校了。
       老夫子的人缘很好,乡邻们纷纷向他打招呼,问长间短,这些人基本都是些平民百姓和小商小贩。这里好象是一片贫民区,房屋低矮,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谷草。
      跟随老夫子下了马车,来到他的家里,家里十分整洁,三四间瓦房,光线不是多么充足,有窗有书房,一个客厅,茶机好低,席地而坐,地上铺了坐垫,软软的,老夫子招呼我们坐下,亲自拿来茶具和水果糕点,茶是绿色的,糕点有好十几种,书童小英子拍手叫好,开心极了,我知道她又嘴馋了。
      老夫子微微一笑,示其饮用,看我一脸惊叹相,慢慢给我们讲起糕点经了,他说:我这儿的糕点很有名气哟,我们曲阜人很喜欢,这肉馅甜软清馨,外皮酥脆油香。还有春季的藤花饼、百合饼;夏季清热解毒的薄荷饼、荷花饼、绿豆饼;秋季的菊花饼、桂花饼;冬季的萝卜饼、豆沙饼等。有常年糕点,它指四季皆宜的常备糕点,有大酥合、菊花酥、百合酥等。还有到门糕点,它指宾客上门,宴前所奉的茶点,如一口盅、棉花糖就是左边这几道,因为蜀西先生和小英姑娘远道而来,老夫子我得以礼相待。说完,亲自为我取了一块,我正要起身致谢,老夫子示意我坐下,并拱了拱手,做了个随意的手势。
      这那里是居家哟,分明是个糕点店嘛,我心里暗想,到底是个大司寇,部级级别,真讲究。
      老夫子很随和,使得交谈的兴致更高了,我说:请问老夫子,您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我这是办私学,教育教学理念是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多收学生,有教无类。私学学校是与官学相对而言,别看我这儿房屋只有几间,可是规模最大哟。我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用这些作为整个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政治方面,我尽力宣传“为政以德”和“礼治”,以“德”来治理人民,以“礼”来治理国家。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体系。我这些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成为我们教学基本的教材。我的言行被学生记录下来了,他们准备编纂成《论语》,要光大发扬,只有依靠这些学生了。
      听了孔老夫子的这番话语,我双手合什,微微躬身说:还是老夫子学问高,确实让我们受益不少呀!老夫子还礼说:哪里,哪里,共同探讨!我回礼说:岂敢,岂敢!
      茶点吃的也差不多了,经过刚才的交谈,我好像悟道了什么。这时,老夫子的兴致很高,他主动邀请我们出去转转。于是,我们来到外面的院子里,这儿没有假山没有飞泉,只有几十棵高大的杏子树和桧树。老夫子经常在这儿讲学,名曰,杏坛。真是“杏花香散坛前雨,桧树光凌殿外云。”桧树,有许多人不知道,它又叫圆柏,原产于中原一带,是常绿乔木,高大的可达20多米高,寿命可长达数百年。其嫩芽如同柏树叶,是鳞状,但随着生长,叶片成为刺状,如同刺柏或杉树。桧树木材耐腐蚀,有芳香,细致,可制作工艺品;其枝叶可以提取挥发油;也适合作为绿化树。在我们蜀国的剑阁附近有一大片几百年树龄的桧树,当地人认为其似松又似柏,又称它为“蜀柏木”。桧树与杏林交相辉映,使这里形成了天然氧吧,显得格外有灵气,不培养出贤德人才,打死我都不相信。其实老夫子的施政又和当时的改革家有所不同,他强调的不是强权暴力而是“德政”,啥子是“德政”呢?其实就是以德治理国家,这和复礼的思路完全一样,实际上,礼来源于民俗,而民俗不是为那一个人设计出来的,而是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长期生活习惯中演化而来,周公化用了它,而孔老夫子又从意识层面开发了它,从而提升了一套系统的道德思想,通过办学,讲经,宣传和政治手段使它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去,让大众的灵魂受到洗礼,如果人人识礼,民众就会有一种凝聚力。
       这时,老夫子说:您们一定认为我把丧礼的事情看得太重了,不光您们,连齐国的名相晏婴都这样认为,他常常在齐王面前攻击我推崇丧葬哀戚,说老夫倡导的是繁文缛节。阻拦齐王采纳我的治国方针。那个晏婴,其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怎么会知道我的思想精髓哟。我虽然老了点,还不至于迂腐到如此地步。丧礼不只是一种仪式,它的过程体现的是孝敬和仁爱的道德德行,这才是我要弘扬的大义。我是通过礼制的推广,这里面可有文章了,不光是丧礼,而是小到穿衣、言行大到齐家、治国的各种礼仪来感化百姓,让大家都生活在有礼仪的氛围中,从而成为有德之君、有德之臣、有德之民。
       这下子,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夫子要处处讲礼了。尽管他周游列国,沥尽心血,奔走呼号,却处处碰壁。许多人认为他是个失败的人,我看,不是,他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影响了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在广大的地域中,他的思想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主导社会意识几千年,他是个大赢家,从未失败!
   接着,老夫子继续说到:我现在是大司寇了,这个角色不好当哟,职务要求我为政为法,用刑律来强迫民众就范,唉,少不了打屁股,砍手脚,甚至砍脑袋。唉,于心不忍呀,为这些事,我吃不好,睡不好,两个月就瘦了十二斤哟。于是我探索性地走德治的线条,用德来自我约束和于论褒贬的新路子。在执法过程中贯彻德治,让当权者一起承担责任,让民众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人,先前的那对父子相告案,就是个典型,只要我们认真为民众着想,爱护他们,到最后,我相信会做到无人告状的良好秩序。这次,小书童抢先说:老先生,这个案例便是您“仁”的体现了?
   呵呵,小姑娘,真是聪慧。老夫子脸上挂起了满意的笑容。
      我接过话题问老夫子:那么“仁”就是您的思想精髓了,那本《论语》中有一百零九次提到这个字,之前很少有人提及,是您给予了这个字的生命力,赋予这个字丰富的内涵并将这个字提升为最重要的道德范畴。您把“仁”解释为爱人,也就是泛爱众。在您的学说中,仁,有最好的普遍性,孝慈是父母子女之爱,悌是兄弟之爱,义是朋友之爱,智是知识之爱,俭是物质之爱,把一切事物都最后归纳于“仁”的层面上来了,这个“仁”便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如果把礼制、道德、仁三线连在一起,那么,礼制是形式,道德是内容,仁是核心。其中的礼是可以便通的,当初您提出移风移俗,礼制大变,您也亲自加与变了一些,但是您的取舍偏向于“仁”,就象以前只有贵族才有权利读书,而您提倡的是“有教无类”。翻阅您学生的花名册就知道了,孟懿子是个大贵族,但平民百姓多一点,如您的得意门生颜回,还有一个叫曾参的也不富裕,子贡有些银两和门铺,但只是个没有地位的商人,还有一些是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公冶长还在狱里待过,颜庚也不太青白,我刚查了他档案,他居然当过土匪,子路最忠心讲义气却爱打架,也就是说,您不嫌弃他们贫困、没有地位、有不良记录,都一视同仁,育就英才,您事事都有一颗仁的心肠,是这样吗?
      嗯,您说的全对,智鱼也,过“仁”的道德精神是社会生活之本,具体的礼仪、程序、规范是跟据时事变化的,但是,仁德这个精神实质是不变的。
     哦,谢谢老夫子解惑。
   在我们到访的第三天,孔老夫子的运气还真的来了,宫里传来好消息他被破格升为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他升迁过快,不符合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这个时侯,他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梦寐以求政治蓝图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变为现实了。
   或许是他急功好利,被胜利充昏了头脑;或许太过冒失,就在他上任的第二天,就列出指责少正卯的五项罪状,杀了少正卯。 少正卯,春秋时期鲁国人,姓少正,名卯。“少正”在古代为官名,是管商业的小官,而古代有以官职为姓的习惯。少正卯的思想与孔老夫子思想相对立,老夫子指责他“行辟而坚”。在老夫子办私学的同时,少正卯也办了一所私学,宣传法家的思想。后事者王充在其所著《论衡》中谈到少正卯和老夫子同时在鲁国招学生讲学,老夫子门下学生多次满了又空,空了又满,皆因少正卯讲学之故,只有颜渊一个人始终跟着老夫子,没有去听少正卯的课。同时,老夫子还向季氏等三家权贵开刀,想拆掉他们设在各自封地上的城池,打掉他们与国君分庭抗礼的经济来源,将权力高度集中到国家,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鲁国。可惜呀,因实力不行,三大权贵团结起来,对付这位知识分子,一两个回合下来,就把老夫子架空了。

共 15094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小说借古喻今,以穿越时空的形式,亲身对话古圣贤人,观圣人断案,探讨孔子推崇礼仪仁政,亲民向善,等等一系列仁政措施,捕捉儒家精粹,精辟入微,同时提出来,孔子在施政过程中的艰难,阻碍重重,特别是在与卫夫人之间的一场情感纠葛,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孔子,读来更觉亲切有趣,文笔亲切清新,立意新颖,警世之言,寓意深长。推荐欣赏。【责任编辑:玉之残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4-25 06:45:45
  一篇穿越的故事,一篇对孔子的礼拜,从孔子任司寇审案到孔子见南子,写得有声有色,窥出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习的渴望。孔子,本身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又有些自负的圣人,又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脾气的凡人,小鱼儿写出来了,一篇忆古论古的文章,要想写出精彩来很不容易,要么随意而失真,要么泥古而刻板,这很了不起,朋友的切入点选得很好,一是子在鲁国的改革,二是子在卫国的尴尬,(这段如果加上子路的不满和孔子的辩解就更好了,这段历史记载很有故事性的,而鱼儿忽视了)。以穿越的方式走进孔子,阐述孔子,让人深入了解儒学的内涵和孔子施学的目的,很有教化的意味,真是寓教于乐。通过这篇小说,也可看出朋友对国学也是有过深入研读的。学习了。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蜀西小鱼儿        2017-04-25 06:58:12
  谢谢老友的解读和点评,第一次写这类话题,东拉西扯,实不成文,很是脸红。您提的不足之处,我记住了,再次感谢!问安!
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4-25 06:57:52
  似乎还想说两句,似乎作为小说来说,结构应再灵活一些,语言应再活泼一些,故事应再有趣一些,比如,读读鲁迅先生的“采薇”“治水”“铸剑”等故事新编系列,很有趣味的……我很喜欢。祝朋友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蜀西小鱼儿        2017-04-25 07:01:14
  嗯,谢谢,以后多读书,多看书,我是偏爱写律句的,写这种风格还在学习中,谢谢老友!
3 楼        文友:蜀西小鱼儿        2017-04-25 07:03:55
  感谢编辑老师的精心付出,辛苦了,很喜欢您的编按,祝福问候!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