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走不出大山的人(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走不出大山的人(小说)


作者:单波 白丁,6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9发表时间:2018-11-20 10:56:12

                
      一
      牛大壮已是七十有余的人了,但他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敏捷,腰板笔挺,走路生风,只是几十年的秋月寒霜,染白了他的两鬓和华发,黝黑的脸堂,布满了皱纹,仿佛每一条皱纹里,都蕴藏着说不完的故事,他很健谈,逢人就说他曾经的故事,他也和其他老人一样,总是生活在他那些不寻常的回忆里。其实,他并不显老,他也不服老,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牛大壮家住青石峪,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青石遍野的山沟沟。村庄不大,全村总共三十几户人家,稀稀拉拉地隐居在大山的褶皱里,褶皱的谷底,是天然的青石板铺就,昼夜流淌着清澈而欢快的泉水。山下是一个小型蓄水池,池水清蓝见底。这让我想起了南宋诗人朱熹的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像那首优美悦耳的歌里所唱的:“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多少年来,就是这方水土,养育了山里一代又一代的人。
      村里的房屋,背山面水而建,村里的人们,依山傍水而居,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溪水跳动的音符里。
      青石峪的村史并不长,据说在解放前,是牛大壮的爷爷最先来到这里,给山外的大地主看山而定居此地。
      虽说早些年这里很穷,但有人说,这里风水好。这里确实很好,此山山脉南北走向,青石峪在山东坡的山谷里,冬天,背靠大山,宛如生活在大山的怀抱里,西北风刮不着;夏天,面向大海,海风徐徐吹拂,惬意凉爽。再说了,在旧社会,这里山高皇帝远,乃是无人光顾之地,更是因为贫穷,就连土匪都不愿上来。只要老百姓能过安稳日子,再穷也是好地方。
      那时候,每到夜晚,站在山岗,俯瞰谷底,橘黄色的煤油灯光,被风吹拂着,透过窗户,忽明忽暗,流萤般顺流而下,整个山谷,没有几户人家,孤伶寂静。偶尔几声狗吠,更有狗吠山更幽之感。在山谷里的溪流之上,还有那么几座木质小桥,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增添了几分“小桥流水人家”之意境。多少年来,那些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老去,一生走不出大山的人们,他们不曾想到,世上还会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那“野旷天低树”的无垠景象。只知举头一线天,俯首烂石川。
      写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在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此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此村,是红色堡垒村。更值得骄傲的是,从这里走出了一位新中国的将军呢!他曾经在此山,拉起队伍,打过游击。
      解放后,青石峪依然很穷。不过它也迎来了一个发展机遇,那就是三年困难时期,国人都在闹饥荒,甚至,有的地方瘟疫成灾,饿殍横野。而青石峪人的日子并没那么凄苦,不但有地瓜干吃,其他农作物收入也不错,另外,还有山菜、山果,山鸡、野兔等等。许多城里人、逃荒的、要饭的,也都慕名而来。来这里挖野菜,撸树叶,摘山果,拾干柴,狩猎山鸡、野兔。一年四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现在村里有些人家,就是那个时候迁徙过来的,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好多山外的女孩子,为了两瓢地瓜干,就嫁了过来,一是救急家人,二是自己也能讨口饭吃。牛大壮媳妇盛华,就是那时候过来的,全村人没有光棍汉。      
      青石峪人,虽说吃糠咽菜能填饱肚子,但孩子们都没衣鞋穿。牛大壮经常回忆说,在他小时候,都十几岁了,还时常光着腚,赤着脚,满山遍野地跑着玩,每到冬天下雪了,才能穿上条补了又补的旧棉裤,来年天一暖和,又得快脱下来,很珍惜地束之高阁,留待来冬再穿。那时,小孩傻,啥也不懂,就盼着过年。过年好啊!吃好饭,穿花衣,放爆竹。   
      说起过年,有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那是他七八岁的时候,记得那年年前,下了一场大雪,积雪快到屋檐下了。院子里只扫出一条小路,露出了窗户,屋后就看不见房子了,房子和山,被积雪掩埋为一体,为了不让雪压倒房子,只有把房子从雪堆里清立出来,直到露出后窗为止。那时的房子,说是有后窗,其实,后窗只是个面盆大的圆窟窿,只为夏天透风纳凉,一到冬天,就用一大捆茅草堵上。谁知今年年关雪这么大?满山遍野,被雪覆盖了个严严实实,这不,就是因为这捆茅草,招来了一些饿急了眼的坡兔子。暂且不表坡兔子如何在屋后吃草,先说这里的人们过年的习俗。
      这里过年,家家户户要挂“主子”。“主子”就是祖宗的画像。画像是画在竹帘子上的,竹帘子长约一米半,宽约一米二,帘子上好像附了一层布,是民间艺人,在上面画上几位老者的画像,画像家家户户都是一样的,现在想来,可能就是版画吧。各家将画有画像的帘子买回去,再在画像的空白处填上自家上几代已故之人的名字,就称其为自家祖宗的画像了。
      每到过年时,将其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挂在堂屋的正前方,也就是堂屋后窗位置的墙上,再在帘子的正下方,放一个大方桌,桌上放上三个或三摞不等的饽饽(因穷富而定),三双筷子,盘、碗、碟子,鱼、肉、水果等等,还要点上三炷香、两支红蜡烛,除夕夜,要通宵达旦,越明亮越好,寓意红红火火。小小的茅草屋,被妆点得通明瓦亮,烟雾缭绕,再伴之祖宗的挂像,确有过年之氛围。对于小孩儿来说,那就更有阴瘆神秘之感了。
      除夕夜的上半夜最热闹,男人们忙着张灯结彩,忙着到长辈家拜年祝寿。本族长者,则安于自家炕头上,摆好酒菜,静候晚辈们的来访。晚辈们一进堂屋门,面对正前方祖宗的挂像,要跪下,连磕三个头后,再到里屋给长辈拜年问好,然后,长辈热情地招呼他们快上炕坐下,嘘寒问暖,拉呱拉呱一年来的五谷收入、大事小情,同时,喝上几盅酒,亲热一番,谁来谁喝,这一天,再穷、再吝啬的人家,也都慷慨解囊。最忙的还是各家的主妇们,都在堂屋里剁肉、切菜、和面,准备包饺子。等饺子包完了,才能上炕吃糖果、嗑瓜子,喝茶水、闲啦呱,满脸的惬意,只等五更天,下饺子了。
      这里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五更时分,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呼叫孩子的乳名,说是怕祖宗听见了会叫了去,所以说,五更里十分安静,弄得神神秘秘的,一有风吹草动,就让人毛骨悚然。这不,幼小的牛大壮和他娘,正在炕上嗑瓜子呢。大壮他爹在堂屋里,“咕哒咕哒”地拉着风箱,正在烧水准备下饺子,忽然听见竹帘子一阵“哗啦哗啦”地作响,大壮爹突然惊觉起来,难道真有神魂之灵?祖先们真的回来过年了?正琢磨着呢,又看见帘子在微微颤抖,那主子的画像,栩栩如生,好像也在抖动。这时,大壮和他娘也听见了响动,他们面面相觑,毛骨悚然地瑟缩在炕的角落里,一动不动。大壮爹也有些怕了。但他毕竟是一家之主,加上喝了些酒,有道是酒壮人胆。只见他手拿烧火棍,冲出屋去,直奔屋后,欲看个究竟,没想到几只坡兔子,正趴在后窗上,贪婪地吃草。大壮爹的突然出现,使它们惊恐万分,争先恐后地拼命向前冲去,竟然顶破茅草,跳上了屋里的供桌,弄得盘碗筷子稀里哗啦、馒头水果滚了一地,然后打了一个旋风,一溜烟似地跑了出去。原来那捆草,已被它们吃得所剩无几,才弄得屋里的竹帘子哗啦哗啦作响。既是不惊吓它们,也许照样会钻进屋里去。
      就在坡兔子在供桌上盘旋的骚乱中,大壮惊恐地问:“娘!娘!这是什么呀?”大壮娘一把把他搂在怀里,用手罩住他的嘴,生怕他说出不吉利的话,可一时又没有好话回答孩子,只能脱口说:“那是你爷爷回来过年了。”
      大壮愕然地睁大了眼睛,觉得有点蹊跷,明明是几只兔子,怎么能说是……他欲言又止。因为一进入腊月,父母就嘱咐过他:“快过年了!不好的事儿,不要做!不吉利的话,不要说!一旦说了不吉利的话,来年一年不吉利。”一旦说漏了嘴,要挨父母的训诫或惩罚。
      大壮娘的话,被大壮爹听得清清楚楚,他只好憋在心里,重新找东西把后窗堵上后,又拿着冒烟的烧火棍,回到家里。一看供桌上被弄得乱七八糟,加上老婆又骂了自家祖宗,立刻火冒三丈。他是个急性子,便暴跳如雷,三下五除二,两烧火棍就把竹帘子给敲了下来,嘴里嘟哝着说:“再叫你胡说!再叫你胡说!你怎么不说那是他姥爷呢?”
      大壮娘自知说得不好,因为大过年的,也就不了了之。
      那时,没有钟表,没有准确的时间概念。白天看太阳,夜间看星月。大壮家听到别人家放爆竹了,知道五更已到。此时,爆竹声声,鞭炮齐鸣,整个山庄沸腾了。在外拜年的人们、在街上嬉闹的孩子们,也都陆陆续续地回到家来,安坐在炕上,静候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
      大壮家也一样,只是有些惶惶不安,是在不知是凶是吉的郁闷中,吃了顿不同寻常的年夜饭。
      年五更一过,山里山外静悄悄的,家家户户的灯光也暗了下来,人们都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春节过后,大壮的父母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生怕别人知道除夕夜,坡兔子进了家这一“丑事”,全家为此开了个专题碰头会,要求各位要守口如瓶,家丑不可外扬。
      这一年,他们时时处处都非常留意,非常小心。不过,这一年不但啥不吉利的事也没发生,反倒都特别顺意,可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添丁增口,六畜兴旺。从此以后,大壮家过年,再也没挂过“主子”。
      说起青石峪过年,还真有讲不完的故事。
      又过了几年,牛大壮都十几岁了,那年冬天老是下雪,尤其进入腊月,隔三差五,大雪纷飞。小年一过,白皑皑的大雪,已经把青石峪人,死死地封在了山里,根本就出不了山门。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赶集上店,买年货的时候,顺便打听一下山外的人们,今年的腊月是大节还是小节,大节是三十过年,小节是二十九过年,可今年是出不去了,全村没有个明白人,有几个长者一商量,就按常规过吧,定在腊月三十过年。那个年代,村里没有商店,更不要说超市了,那全村人没年货咋办?只能就地取材。于是,有猪的杀猪,有羊的宰羊,山谷里也热热闹闹地忙活起来。有钱的可以买到肉了,没钱的可以先赊账解决,那没鱼咋办?那会儿不像现在,谁家冰箱里没有几条鱼?那会儿没电,除了几家富户有个手电筒外,带电的电器啥也没有。当地有个说法,没鱼不成席,尤其是过年,年年用余(鱼)嘛!不管大小,不管啥鱼,有鱼就行。有人建议,就用“面鱼”取而代之,还有几个木匠,他们主张刻“木鱼”,把木鱼刻好后,蘸上面糊糊,放在锅里一煎,照样是鱼呀!各位一合计,觉得未尝不可,起码也是个权宜之计。
      这里要说明的是,当地有一个习俗,无论是逢年过节,无论去谁家里做客,餐桌上的鱼,在没有主人动筷之前,客人是不能主动先吃的,所以,以假充真,以假乱真,未尝不可,既是真鱼,也很少有人吃,何况听人说过,有的村子,就有那么两条假鱼,谁家有客谁家借着用,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滥竽(鱼)充数。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贫穷惹的祸。至于鸡鸭蔬菜之类的东西,各家都有,如此说来,家家户户也能如意过年了。
      年是过了,与以往没什么不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过错了!本应是二十九过年,可他们却是初一过的,比正常晚过了一天。更可笑得是第二年,青石峪的老人们,把日子数错了,又比山外人早过了一天。
  
      二
      住在青石峪的人,仿佛与世隔绝。不过这里的人,朴实勤劳,直率坦诚,敦厚热情,不管谁家有个喜事丧亡,都会不约而至,谁家缺点油盐酱醋、叉耙扫帚扬场锨,可走东家,串西家地随意借用,有时邻居不在家,也可先用后奏,因为村里人出门时,门上从不挂锁,村里几十年来,从来没失窃过东西,可谓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春去秋来,不经意间,一年年地轮回着。时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总是那么吝啬,那么无情无义,来去匆匆,而对孩子们,又总是那么的慷慨,那么的留恋不舍,甚至是无奈的漫长。大壮终于在盼年望节中,一年年地长大了,他没上过一天学,村里也没有学校。不知从哪年起,夏天,他总算有裤子穿了。这意味着他已进入了成人的人生,劳动是他的天职。
      青石峪的耕地并不多,只是山脚下那几十亩山岭薄地,每户也就是两三亩地的样子,一年的收入从来不够吃。虽说青石峪东面大海,但他们并不靠海,他们靠的是山,只能靠山吃山了,那个年代,都是单一经济,不让多种经营,一旦发现小农经济,就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老百姓只能靠种地吃饭。好在村里还有个采石场。
      青石峪的石头远近闻名,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采石场可是些力气活,是青年人的天下。那时,牛大壮正值年轻力壮,去采石场,是他的第一选择。没想到,他在采石场一干就是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间,他从一个稚嫩的愣小伙儿,变成了一个样样精通、响当当的“专家”。
      一九八五年,已是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了。青石峪有了电灯、电话,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来。最让牛大壮兴奋不已的是,他家首当其冲地买了台黑白电视机,这在青石峪,是头一台,从此,他们家可就热闹了起来,每当吃完晚饭,沟上沟下的男女老少,都朝他家走来,都来等着看电视剧呢!开始人还少些,日子一长,人越聚越多,小小的茅草屋,挤得满满当当,尤其那些抽着老旱烟的人,简直就是吞云吐雾,一会的功夫,屋里就烟雾缭绕了,呛人不说,有的时候弄得大壮全家人,没地方坐,也没地方站的。都是老邻故居,不但不好意思说出半个不字,还要强作笑脸,递烟、倒水伺候着,待客人一走,满屋狼藉,后来,在有些好心人的建议下,把电视机搬到了院子里,这样大家看得更安心了。再后来,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地都富裕起来,村里的电视机也就越来越多了,大壮家这才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共 20566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小说通过对牛大壮人生经历的描写,突出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讴歌了新时代的好政策和农村的幸福生活。尤其是青石峪的人文环境,不啻是世外桃源,牛大壮精明、朴实、实在、善良,就像大山一样厚重,他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知足常乐,彰显出山里人厚重的光辉形象。小说结构严谨,语言清新隽永,故事平实耐品!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11-20 10:57:42
  小说结构严谨,语言清新隽永,故事平实耐品!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1 楼        文友:单波        2018-11-20 11:52:24
  谢谢老师的推荐和点评!谢谢!
2 楼        文友:单波        2018-11-20 11:53:46
  谢谢老师的推荐和点评!谢谢!
3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11-20 20:19:10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极度生活化,贴近现实,品读佳作为你点赞!
4 楼        文友:单波        2018-11-20 21:06:01
  谢谢陆屿璠老师的点评!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