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故乡(散文)

精品 【流年】故乡(散文)


作者:牛弹琴 白丁,7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7发表时间:2019-03-23 17:24:41

【流年】故乡(散文)
   后来我才知道,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我们这里受到了波及。
   地震后不久,娘带着我和妹妹到依桥村我姥娘家暂住。姥娘家人多,除了姥爷、姥娘其他人都挤在西屋的大炕上,两三人合盖一床被。有的头朝东,有的头朝西。这个的脚在那个的嘴巴边,那个的脚蹬着这个的肩膀,十分亲密团结。这叫“通铺”,很多人家都这样。我和妹妹一个三岁,一个两岁,从这个被窝钻到那个被窝,从这个身上爬到那个身上,闹个不休,于是满炕欢笑。
   某天夜里,小姨睡梦中无意蹬了一下蚊帐杆子。蚊帐杆子一阵剧烈晃荡。四姨起夜正巧看到,立即惨叫:“地震啦,地震啦,快起来啊!”于是全家毛骨悚然跑到天井里喂蚊子。喂了半天蚊子,大家发现别人家都不地震,地震的只有我们家。这才意识到是一场虚惊……这次特别的“地震”在几十年后还经常被提起,每次提起都是一片笑,四姨当然每次免不了被数落。
   另一个记忆画面是在本村小学。我和一帮小孩东窜西跑地玩闹,完全不明白身边发生着怎样的大事。南墙根竖着一溜各色的花幡,村里的大人都在“呜呜哇哇”地哭。爹回忆说,当时他和几个人正在家给东屋抹墙,猛听到大喇叭里响起了哀乐,便立刻停下。当知道是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村里所有人都哭,更有不少人哭挺了。小学的操场就是追悼会的现场。
   数年后的一个夜晚,一帮村民围在一起看电视,画面里偶然闪过毛主席活着时候的画面,几个妇女立刻放声大哭:“毛主席啊,毛主席啊!”几个男人正看得聚精会神,不免被狠狠吓了一跳,气得上去一人一脚:“还让不让人好好看电视啦,啊?”妇女们大怒之余也不哭了,返回头和这几个男人打成一团。
   毛主席在老一辈人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到现在,爹和娘提起都是说:“主席那时候……”从不说“毛泽东”。提到周总理也是“总理”怎样怎样。在他们心中,似乎这两个人千秋万代永远是“主席”“总理”。那种感情,无以言表。
   我竟在毛泽东时代生活了三年,现在想来,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离我其实并不遥远,也并非虚幻。我就在历史中,我们都在历史中。时间,空间,小家,大家,其实一体。
   10
   弟弟孔顺在毛主席逝世一年后出生。
   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正在街上踱步,忽然听到有人议论说,老孔家真厉害,又添了个大胖小子。老人当即鼓掌大笑,纵身而起,一连几个侧翻,动作竟十分轻盈。见者无不瞠目,又好笑不已。此事遂成我村数十年来的谈资。
   这位表现极不正常的老人就是我们的爷爷孔家同志。传宗接代、盖屋打墙是农村人一生中的大事,又添孙子一个,焉能不乐?
   爹为我弟弟起名“大顺”,但老爷爷却一直叫弟弟“臭蛋”。据说是有一回老爷爷正抱着我弟弟在胡同口玩,冷不丁一个很响很臭的屁在腿上“轰然”炸响。老爷爷躲不能躲,扔不能扔,只能生受。从此便开始把我弟弟“臭蛋”“臭蛋”地叫。而家里人一般也不喊他“大顺”,很多年间都喊他“孬蛋”。“孬蛋”一词,是村里对顽劣淘气小孩的通称。往往一个村里,一大群孩子都叫“孬蛋”,简直没有一个“好蛋”。
   终于有一天,十三岁的弟弟知道好歹了,对这个名字提出了严重抗议。爹当众一叫他,他恼了,歪着脖子、瞪着眼大声喊:“我不叫‘孬蛋’!”爹呆了呆,从那以后,便叫他的学名“孔顺”了。但我叫顺了口,总觉得叫他的学名很别扭,感觉像是外人,总不如叫“孬蛋”亲。叫“孬蛋”不行,叫“孔顺”别扭,后来我和弟弟说话就用“你”字,避免叫名。
   弟弟小时候有诸多大大小小的趣事。娘都一一记着,高兴了就说,高兴了就说,到后来我们就像背相声段子一样都背过了。对此,弟弟很无奈。抗议过,但抗议无效。
   弟弟还不会走的时候长得可疼人啦。贼胖贼白不说,那两眼像探照灯,洼亮洼亮的。头发乌黑乌黑且全部朝天,像一团黑火。谁见了谁稀罕。
   有一天娘把弟弟放在家门口的苇席上转身回家,喝了口水的功夫,出来弟弟不见了。娘当时就急哭了,脑子里“嗡嗡嗡嗡”响。满街的人都说没注意。一家人正腿脚打颤、心惊肉跳的时候,斜对门马大娘抱着我弟弟送过来了。弟弟两手抱着个大苹果,“咯咯咯咯”欢笑,浑然不知道刚才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娘一把抱过来,亲个不住,然后好一阵埋怨马大娘。原来大娘一敞开大门就看到了穿着兜兜坐在苇席上的我弟弟,一见他那疼人的样子,心里喜欢得不行,也忘了给我娘打声招呼,就抱回家好好稀罕了一回。她后来对娘说:“我怎么就没这个命呢?”说着说着眼里都是泪,她是两个闺女。回忆这一段的时候,娘后怕说:“可吓死我啦。要是你弟弟没了,我可咋活啊?”
   这样的经历我和老婆也有过。
   儿子孔仁三生日大的时候,一天我和老婆带他到超市去。老婆和卖衣服的讨价还价忘记了身外的一切,我则在挑选运动鞋。醒过神来的时候,两人同时发现:儿子不见了。忙问售货员:“看到一个小男孩了吗?”连问几人,都说没有见。我们这才真慌了,一种巨大的恐怖袭上心头,心脏瞬间紧缩,呼吸困难。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副可怕的场景,一个面相凶恶的人腋下夹着儿子小小的身体正在向无人处奔跑,儿子大哭大叫:“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而老婆已经吓哭了。我们分散开,到处跑着找,大喊:“孔仁!孔仁!”老婆的喊叫声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然而,五分钟过去了也没有找到。正在又急又怕的紧要关口,一个路过的人说:“刚才看到一个小孩在楼梯口玩!”我们抱着一线希望跑去。儿子就坐在那儿,看到我们来,嘻嘻笑了。两人的心从天上一下子落到了地上,一齐抱起儿子,失而复得的巨大喜悦使我们连话都说不成块了。
   有此经历,我们才真正明白了娘当年的心情。
   我上小学九年级、妹妹上八年级的时候,弟弟五岁。听到我们有时候唱音乐课上学来的各种歌,弟弟也想唱,但学不会。某天吃饭,他忽然扯开嗓子反复叫:“公鸡呀,公鸡呀!母鸡呀,公鸡呀!”一家人都放下碗吃惊地问他怎么了。只听他委屈地说:“俺哥哥和姐姐都会唱歌,我又不会。”娘笑得肚子疼。
   当时是1982年,我们那的生活条件仍然很差,我家难得吃回肉。我娘到地里干活,抓到了一只半斤重的地皮子。如果是现在,当时就放掉了,但那个时候当然是不能放的。娘将这只地皮子煮了煮,撕了撕,剁些葱花放上盐,约一大瓷碗,端到我弟弟面前。弟弟没鼻子没脸吃了,丁点没剩,肚子也撑得圆滚滚的。娘一点也没吃,但看得高兴,就逗我弟弟:“大顺啊,了不得了!”我弟弟问:“咋的了?”娘说:“你的嘴变成地皮子嘴了,眼睛、耳朵正在变着呢!”弟弟吓得拿镜子照了半天:“真的吗?真的吗?”那么啥是地皮子呢?其实就是鼹鼠。
   村里人看弟弟可爱,常忍不住逗他。某次,娘给了弟弟一把樱桃,让他自己在街上玩。那时候樱桃也是很难得的东西。一个王姓叔叔骗他说:“大顺,我家的狗能听懂人说话,我叫它干啥就干啥,叫它趴下就趴下,叫它打滚就打滚。”弟弟瞪着眼:“我不信。”王叔叔继续骗道:“是真的,真的。这样吧,你给我这些樱桃吃了,我就带你去看我家的狗。”弟弟便把樱桃都放到王叔叔手里,眼睁睁看着他把樱桃吃没了。然后王叔叔果然履行诺言带我弟弟去他家看狗。弟弟回家后哭着向娘告状:“他家的狗一点也不听话,叫它趴下也不趴,叫它打滚也不滚。呜呜呜呜!”娘气得找到王叔叔骂了一顿。
   老爷爷去世的时候,我正和弟弟在村西头玩。听到消息,我俩急忙回家,见里里外外是人。弟弟马上冲一些小孩子发起了脾气:“快出去,出去。”并用手往外推,一边喊着:“是俺老爷爷死了,又不是你老爷爷死了。都来看干啥?”街坊四邻哭笑不得。娘正拉长嗓子唱也似地哭,听了这话,差点笑出来,吓得急忙捂住嘴。给老爷爷发丧的时候,围着看的小孩子们更多。但我弟弟此时无暇顾及他们,他正被我娘、我姑她们哄着穿孝服、带孝帽。
   弟弟有好多年是我的影子。只要我不上学,他就死乞白赖跟着我,撵都撵不走,烦得我不行。不知为啥,他就是不去跟着他姐姐。跟着就跟着吧,他还老是不听我的话,让他上东他偏向西,让他打狗他非赶鸡。我气上来没少打他的屁股。但打哭了也跟着我,就像一帖膏药。
   一年热天,我领弟弟到河边玩,见很多孩子赤条条在水里闹,一时心痒,我也扒了裤衩下去了,嘱咐弟弟老实在岸上待着。正玩得高兴,四顾却不见了弟弟,忙大喊:“大顺,大顺!”就听一人说:“刚才见一小孩‘扑通’跳下去就没再上来!”“啊?!”河里可是常淹死人的,我甚至见过。闻听此言,我顿时吓哭了,求大家帮忙在水里捞。正忙乱呢,一回头弟弟在岸上出现了,头上戴个柳帽,手上挥着根柳枝。我又喜又气,蹦上岸照他屁股上“啪啪”几巴掌。弟弟“哇哇”大哭时,我一把搂住了他。无论如何,这可是我亲弟弟啊!
   我和弟弟曾在河边照过一张合影,背景是村后的河床、草坡。这要感谢我的一个刘姓同学。当时他们家远比大多数人家富裕,有相机,虽然是最古老的那种,但在一般人家的孩子看来,那就是极高档的东西了。照片也是黑白的,我一身黑袄黑裤,弟弟也是。既反映了贫穷,又反映了亲情。那时的我多大?十三四岁吧。弟弟呢?应是九或十岁吧。他的小手拉着我的手,靠在我身边,头顶仅到我的腰际略微靠上位置。
   成人以后我多次看那相片,看着弟弟脸上带着的稚气和对我这哥哥的真心依恋,一种丢失了至宝且又永远不能复得的失落总是强烈地冲击着心神。现在已经长大了的弟弟还算是我的弟弟吗?我怎么觉得有些不肯定了呢?
   这张照片后来不知道放到哪里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了,我遗憾之极。但我相信,在茫茫时空的某一个交汇点上,黑袄黑裤的兄弟俩永远站在那条“哗啦啦”流动的小河边,永远手拉着手,肩并着肩。
   弟弟的第二个孩子名“孔忠”,与我儿子孔仁相差十岁。儿子每次回老家,孔忠总会像遇到天大喜事一样,欢呼着冲到哥哥身边,不由分说就贴身跟随,寸步不离。有时手拉着哥哥的手,有时脸贴着哥哥的脸,说不出的亲热。孔忠虽才几岁,却知道眼前的这个少年是自己的哥哥,是自己有数的亲人之一。儿子也很稀罕小弟弟,陪他玩从不烦。这使孔忠对他更加依恋。每次哥哥要走,孔忠总会追赶在车后大哭大喊,其情感人。
   每当看到这一幕,我都有所联想,有所感触。弟弟看到了会想什么?不知道。
   11
   老爷爷临终前一天没有任何征兆。我记得他老人家晚上还能自己穿过天井去上厕所,还和我拉了一会儿呱。第二天上午九点多钟,也是在天井里,老爷爷一不小心摔倒在地。爹赶过去扶的时候他已经闭上了眼,停了呼吸。就是那么快。但想想快有快的好处,没有痛苦,省得遭罪。此谓“寿终正寝”。
   为自己的后事考虑,早在十几年前老爷爷就用钢筋、水泥打造了一个大棺材。这棺材上面有盖,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半,就被停放在天井东南的一角。但我们那儿不叫棺材,叫“合庐”。很多年里,它是我和弟弟、妹妹捉迷藏的重要道具之一。每天我们从它跟前走过,跳上去、跳下来,坐在上面看书,趴在一边写作业,有时候干脆推开盖躺到里面,没感觉到害怕。
   那个时候很多人家都堂而皇之摆着合庐,我家不是特例。老爷爷去世后按照政策火化,合庐没用上。后来,爹用铁锤把它砸成碎块,用作了新屋的地基。
   一代传奇人物远去,但传说不灭。他老人家到日本干过劳工、曾经置下五六处房产、赌博输光了家产却免于被打成地主的种种往事,扑朔迷离,亦真亦假,很多年里仍是老一辈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老一辈人一个一个埋于黄土,谈这些话题的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没有。但我还记得,只要活着应该就忘不了。作为重孙,我觉得很有必要加以记录,让后辈知晓。
   老爷爷的水性极佳,老人们说得神乎其神,令人不敢置信。
   他们说老爷爷下河出猛子(潜水)一口气就是百十来米,且总能摸一条大鱼上来。还能手脚不动躺在河面上顺水漂,一边漂一边抽烟,有一回竟睡着啦。老爷爷最厉害的是踩水。热天大家一起到村子北边河对岸的地里干活,到大水漫堤的河边,旁人绕着走桥。老爷爷却总是脱下衣服顶到头顶下水,三晃两晃就直接到对岸,如履平地。更曾经挑着担子过黄河,一耸一耸很快就到对岸,再大的水也只能淹到他心口位置……
   我听后自豪又怀疑,便找老爷爷确认。再不复英俊、强壮的老爷爷“哈哈哈”笑,盘腿在炕,头不点也不摇,一张老脸却满是故弄玄虚的得意。踩水的方法我知道,但惭愧得很,无数次练习到底也没学会。别说踩水过河了,就是在水中原位置不动不沉都做不到。我爹也不会,他好像只会狗刨。
   说到我老爷爷养家巧儿,老人们都很服。所谓“家巧儿”就是麻雀,是我们那的土话叫法。“巧”就是“雀”。据说老爷爷养熟过的那只麻雀从窝里掏回来的时候还是光腚,只能嚼烂东西掰开嘴一点一点喂,一直喂到长翅子会飞。说起来奇异,数百年来我们这里从没听说谁能把这种鸟养熟的,偏偏老爷爷就能。老爷爷从胡同里往外走,那麻雀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不远不近跟着。到人多的地方,就飞得很高。但只要一吹唿哨,马上就会从天而降落到老爷爷的肩膀头上或者伸开的手上。

共 65696 字 1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14
转到
【编者按】故乡的月最明,故乡的人最亲,故乡的山水最美丽。有父母的地方是家,生长的地方便是故乡。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对故乡一往情深,无论故乡贫穷与富有,都让游子们思念与牵挂。思乡的情结,是游子们缠绕在心中无法释怀的情愫。老爷爷聪明,又能吃苦,曾到日本做过劳工,挣了些钱回来。老爷爷买房子置地,跻身到了富家的行列,改变了生活。可好景不长,老爷爷嗜赌成性,几乎输光了全部家产,从此家道败落,全家人靠种地艰难度日,又陷入了贫穷中。那时候,家中大都是老人和孩子,主要靠身强力壮的父母。可他们就是拼死拼活,也无力改观家境。即使这样,父母还是竭尽全力地供养三个孩子读书。哥哥和妹妹,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弟弟辍学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事业也如日中天,挣下了一份客观的家业,改变了生活环境。现在,全家人生活富足,又都住进了新楼房。可作者还是怀念老宅子,还是时常想起与老爷爷、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情景,因为,那里才是故乡。文章立意厚重,主题丰满,感情真挚,叙述沉稳,语句凝练,用灵动的笔触,委婉的格调,洋洋洒洒六万字,描绘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家族的兴衰史,就是社会的变迁史。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32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03-23 17:27:42
  美文情深意切,令人感动。
   感谢作者的分享,问好,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03-23 17:34:40
  欢迎老师入住流年,您会在此感到开心的。
五十玫瑰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03-28 06:54:0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03-29 10:20:57
  大场景大气魄,厚重,真情,直达人心的作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