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回眸】南渡,南渡,应是“绿肥红瘦”(随笔)

编辑推荐 【浪花·回眸】南渡,南渡,应是“绿肥红瘦”(随笔) ————记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作者:游泳的马 布衣,29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96发表时间:2019-04-01 03:41:50
摘要:题记:一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剧,让人想起了读书氛围浓厚的宋朝,也想起了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几多水气、几多温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词国皇后”之称的李清照。

【浪花·回眸】南渡,南渡,应是“绿肥红瘦”(随笔)
   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7月,赵明诚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出任莱州(今山东掖县)知事,留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青州生活。一首《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的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该词当是想念明诚之作。旧时妇女,婚前不敢言情,婚后一切为丈夫,丈夫外出,就似乎六神无主,这是时代使然。作者真实地道出了这种思想,很有代表性。
   之后,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看望在那里任职的赵明诚,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给其家乡姊妹写了一首词《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该词不仅有李清照词作特有的抒写心理细腻、敏感的特点,更有笔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来写离别之情,对一个女词人来说,尤显难能可贵。
   李清照在青州的词作,虽然多数还是离情、相思的传统主题,但却开创了一个新天地。李清照摆脱了以往历代的鄙俗气味,以自己直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描写对生活、对自然的喜爱,抒发对丈夫、对亲人的诚挚感情。从此,诗词这一文学体裁才算真正有了严肃的、深刻的妇女内心世界的描绘。青州的生活如此美好,词人的创作达到巅峰。现在看到的辑本《漱玉词》中李清照那些清爽流畅的词句,大都成于此时。
   二、南渡后,“红瘦”
   “靖康之变”是所有宋国百姓的恶梦。李清照与丈夫随赵宋王朝一路仓惶南渡避祸,由此也进入了词人她的“红瘦”时期。
   (一)家国破碎,颠沛流离
   公元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了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也正是这一年,赵明诚南下奔丧。李清照独自押着15车书籍器物,开始了惊险万分的逃亡。一路上流离转徙,九死一生,竟然奇迹般地把这些无价之宝运送到了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并与在那里任江宁知府的丈夫再次团聚。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初,稍微稳定一点的李清照仿照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创作了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词作——《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jiōng]。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首词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身世;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此词不单是作者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全词格调苍凉沉郁,几乎全以口语入词,明了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2月,江宁府(后改为“建康府”)城中发生了御营统制官王亦发动的一起兵变,即将改任湖州知府的赵明诚听到消息,也不组织抵抗,却和其它官员一起缒[zhuì]城半夜逃走,结果因此被罢官。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随着局势的变换,李清照夫妇也开始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3月行至乌江,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千古绝唱《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追思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英雄豪气力透纸背。一贯以婉约词调诉诸细腻感情的李清照,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当时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染病于当年8月18日身亡,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李清照悲痛欲绝,亲写祭文葬毕赵明诚,大病一场。更让人伤心的是,在不断地漂泊不定中,两人所收藏的文物书籍不断折损。
   公元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3月,备受打击、几乎麻木的李清照随身带着最后一点轻便珍藏品辗转来到越州。次年,李清照到达临安(今浙江杭州)。此时任何一件细小的事物都可以勾起她对家国亲人的怀念。
   抚梅而言:“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这种借物咏怀,暗寓了身世之感,其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达到了意境和谐、情景交融的程度,故难辨它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还是咏物了。它和清照那些抒写离别相思和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词语轻巧尖新,词意深婉曲折,表情细腻,音调低沉谐美,富于女性美的特征,最能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这首《满庭芳·小阁藏春》不仅是《漱玉词》中的佳作,也是宋人咏物的佳作之一。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作者因见雨打芭蕉,触景伤怀,使得作者想起失去的家园,死去的丈夫,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将过淮水”,更加无法入睡。在这种场景下,词人写下了这首《添字丑奴儿·芭蕉》,以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该词语言明了轻畅,充分运用了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的韵律,同时又抓住了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二)误入狼口,醒悟自救
   一边是辗转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揉磨,一边是因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李清照陷入了伤痛百般束手无策的困境。她又病了,她真正感到了孤独无助的悲伤,她无法忍受茕茕而立、提心吊胆的生活,的确,一年前还写出精品对联“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的她才48岁,还有很长的人生路要走。这样一位天才女词人,是不应该在这种生活中走向人生终点的。困苦迷惘中,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张汝舟。在这个男人花言巧语的攻势下,李清照确实被他吸引了。李清照经历了和赵明诚神仙伴侣般的浪漫爱情生活,又连遭国破家亡的厄运,这种命运的巨大反差让她不顾一切的向往着甜蜜、温馨的家庭生活,没多久,想从张汝舟那里找到爱情补偿的李清照病好了,此时,中年的女词人似乎已了结了一切俗世的情欲纠葛,静美安闲的桂花成了她这个时候心境超脱的寄语。其《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词云:“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这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此词语言朴素淡雅,格调直切轻快,心境怡然自得,情味含蕴深长。公元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夏天,她同意嫁给了小自己20多岁的“小鲜肉”——张汝舟。当张汝舟娶李清照时,正在以右承奉郎的衔头在池州为监诸军审计司,职务是管理军队的财务。任职期间,贪污枉法,营私舞弊、中饱私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他追求、迎娶李清照这个年过半百的寡妇,显然不是为了她的容貌,也不是李清照以为的——他看中了她无与伦比的才华,而是抱着最赤裸龌龊的目的——得到她的收藏品。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智慧、刚毅、顽强、独立的李清照难以容忍。作为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李清照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抛弃了幻想,她不能坐以待毙,她要自救。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zǎngkuài]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于是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这个渣男,并要求离婚。高宗将该案“付之廷尉”,判了张汝舟的罪,遣至“柳州编管”。但按宋朝法律,妻子告丈夫,纵然情节属实,也要判刑2年。幸亏李清照有个亲戚綦崇礼,正在朝中做翰林学士,在他和众亲友的营救下,李清照的3年刑被改为9天。历时约一百天,她终于达到目的,同年9月离异成功。获释后,李清照怀着感激的心情,特地给綦崇礼写了一道“谢启”,即《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经历过此次磨难后,在秋天的一个傍晚,李清照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缓步登临高阁,凭栏远眺,写出了《忆秦娥·咏桐》:“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该词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上片作者立笔高阁之外,描写作者登楼所见所闻,并将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转笔高阁之内,描写作者登楼所思所感,并将所见之景绘入其中。细绎全词,画面悲凉萧飒,情感凝重沉痛,意境蕴涵深广。结尾处两个“又还”,不仅加重了凄婉哀郁的色彩,而且也加深了主题的表达。全词两片均不脱出写情绘景、寓情于景、情景交加的“诗词三昧”,写得极为高妙,在“心与物融,情与景合”中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这首《忆秦娥》渗透在这幅秋晚眺望图中的是一种揉合着国仇家恨的浑灏苍茫的忧伤之情,可以说,就是词人历经沧桑后,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
   (三)暮年飘零,完成遗愿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渣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公元1133年(南宋绍兴三年)5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怀故国的情愫。
   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9月,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规避世人的非议,李清照投奔当时在婺[wù]州(今浙江金华)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zhuó],卜居酒坊巷陈氏第。安逸秀美的小城生活给忧国忧民,凄凉悲苦的李清照暂时的安静。到此地后的第一个春天,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lí]妇生活的愁苦,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全词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一唱三叹,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该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待到生活安宁、心情好转以后,李清照登临八咏楼,南窗望去,正是双溪汇流之处,豁然通达,气势赫然。铮铮风骨与开阔胸襟重回词人笔下,以博大的气场写下了“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样豪气盖九霄的诗句。这首风格异样的《题八咏楼》气魄宏大而又宛转空灵,寥寥几行字表达了作者感叹祖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现了强烈的忧国之情。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绝妙佳语。
   公元1135年(南宋绍兴五年),李清照将自己与赵明诚毕生曾收藏的珍玩一一记录在册,终于完成了《金石录后序》。这期间,李清照还编写了《打马图经》和《打马赋》。虽是游戏,但李清照并不全为消遣取乐。她甚至还幻想能有如“打马图”中的骁骑,冲过淮水,收复失地。

共 1179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时为序,详细,客观的描写了李清照所处的大环境更变,以及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洋洋洒洒万字也体现了作者对易安居士的喜爱敬仰。做为千古才女,词牌巨匠,李清照的一生是一阕阕词作堆垒而成的,婉约,清丽,执着,清逸,徐变的风格愈发成熟,令人青慕。随着电视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如梦令这首小令,和李清照才女,再次提升热度,人们也再次把她的传奇一生,词作风采加以研究。本文结构顺畅,叙议结合,史料引导,研墨精纯,值得赏学的文史精品。感谢赐稿,遥致春安。【浪花诗语编辑·望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雪        2019-04-01 03:43:30
  编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海涵,敬祝文丰笔健,期待更多精彩。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2 楼        文友:游泳的马        2019-04-08 09:13:36
  谢谢望雪老师的编发与美评!努力学习,期待精彩。遥祝:一切顺意!!!
感恩、责任、执着、自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