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故乡交响曲(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故乡交响曲(散文)


作者:不舞之鹤 白丁,9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7发表时间:2019-09-17 10:53:46

【江南】故乡交响曲(散文)
   因为文革,我1968年毕业而推迟到1969年底才分配就业。此时,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开始实施,政府在离村不远的岗地上建起了一排排崭新的校舍,适龄儿童一律不得流学,放牛娃从此绝迹了,孩子们无需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为上学颠簸。村里这时已开通了土公路,还在门口冲、后头冲相继开挖了一条贯通东、西眼塘的排水沟,并沿沟修建机耕路,既兴修了水利,又拓展了交通,可谓一举双得。然而,也有不幸的事情发生,那棵世代引以为豪的风水宝树不在了,早在所谓“自然灾害”年代被无情地连根去除。老年人悄悄告诉我,那树淌了好多好多血,红红的,村里的狗都哭了。
   我听了也想哭……
   我调回巢城工作,已是公元1985年。由于建筑和修桥铺路业兴起,我们村除了向时的传统手艺外,又有些人自发组织起来,利用塌子山现成的资源开办了砂场、石场,村里收入很快增长,经济出现史无前例的活络。于是,村里不知多少年一成不变的格局,开始变动了。自打通电时起,村里已经不再有人像我们儿时那样露宿纳凉,岗头上那块古老的空地,也不再作谷场使用,这就自然成了建宅的首选之地,越来越多的青堂瓦舍在岗头上兴建起来。岗头上不够用了,又往塌子山拓展。站在塌子山新宅回首杨家巷,那座青石垒砌的大门堂虽然姑且尚存,但它已失去了向日的威严,简直比我们当年的倪老师还要衰朽。
   20世纪末,村里人的理念变了,人们不再只是面对黄土背朝天仅从土中刨饭,展农岗不再只是解放初期那样一味单纯地“发展农业生产”。
   又是一次特大飞跃!村里的副业生产多了起来,年轻人都不安分地纷纷外出闯世界,由近及远,合肥、上海,广州、北京,以致新疆伊犁、吉林延边,连和我同龄相仿的儿时伙伴们也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走南闯北大军。顺其自然,电视进家了,黑白的——彩色的——纯频的,有线的——数计高清的不断翻新,手扶拖拉机进村了,耕牛被迫逐步让贤,村里的楼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高。
   当然,农村人的天职,自然还是以农为本。村上人无论在外有多远,哪怕春节不回,每到农忙时节也必定要返乡抢种抢收。不过,步入新世纪,村里人已无需多此一举了。
   今天农业生产,已非昔日的模式可比,它充分体现着现代科技的能量。区里有农科所,镇上有农技站,村里人种田讲究起来了,要分析土壤,要测量温度,还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不断更新的优良品种。这里应该肯定,农业生产新局面的形成,优良品种首先功不可没。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作物品种是几百年、几十年不变而老化、衰退,每临春种,村里人筐抬箩挑,忙得不可开交,连我们小学生也不得不放忙假上阵助战,其结果呢,无非是抵效、低质、低产量。而现在,讲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春种季节到了,人们先把除草剂往田地里一喷,再从农技站拎几斤甚至几两种子到地里一播,或者育成小苗往田里或撒或插,灌灌水,施施肥,除除虫,等着收获好了。方法简便、快捷,产量大幅度提高。现在的油菜秸都没过人头,产量高,出油率更高;棉花就像小树,一亩地900来株,浑身上下挂满棉桃,夏秋之交,颗颗棉桃争相绽放,一朵一大把,我们的村庄犹如镶嵌在层层叠叠的白云丛中,美不胜收。特别是水稻,前几年还要人们手持镰刀弯腰蹶屁股一株一株收割,一捆捆送到机耕路旁,再由手扶拖拉机运到谷场脱粒。现在,村里人又大声说“不”了,这一切繁琐、劳累的工作均由收割专业户包揽殆尽。“轰轰轰”收割机往田里一开,大片大片的庄稼“唰唰唰”转眼即被吞噬,你再看后面,黄灿灿的稻谷“呼呼呼”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淌进蛇皮口袋,那些稻草被轧成一短节一短节抛在田里待作农肥。耕牛少了,烧火做饭不是使用煤炭就是液化气,有的干脆直接用电,稻草失去了昔日的效用,晒场也没有用处了。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起,村里人兴起了对自己寓所的装潢热。琉璃瓦屋顶,瓷砖外墙,花岗岩客厅,竹、木地板卧室还要加带红榉墙裙。室内陈设也与先前有所不同了,香火台、四方桌依旧,广式沙发、海派床新添,音响要求成套,电视追求液晶,电风扇失宠了,空调已进了庄户人家。假如要到哪里去,一拨手机,机动三轮车就开到你的跟前,比城里的公交车还便当。春节来临,那些小伙子陆续返乡,你穿李宁,他着勁霸,你蹬森达,他套老人头,一个比一个帅气;那些大姑娘也回来了,她们是穿红着绿,佩金戴银,精心打扮,一个比一个俊秀。近年来,村里私家车在次第增加,小老板们在城里小区购买新房,比我的住所大且豪华。
   在我花甲之际,弟弟宰猪过年,邀请我全家回乡团聚。牵着小孙子走在村里,儿时的场景一幕幕在我眼前涌现,是的,我们的有些乐趣,也许就跟那一个鸡蛋也要留着交换咸盐的时期被历史永远尘封,现在的孩子是再也体验不到的了,但是,他们得到的毕竟远比失去的多得多,当时,我们的家长大多只会给孩子起些“大秃子”“二呆子”“小狗子”之类的名字,而今天,作为毛病的秃子、麻子已经绝迹,这些唤作秃子、呆子、狗子们的子孙最土气的名字也得叫作“鼠标”“主机”“宝马”了,发展好快呀,转瞬又是崭新的一代!我们落伍了。
   我无意中走到六磨子家门口,他已经过世多年。现在村里人环保意识强了起来,不但无人狩猎,就连孩子也不再去掏鸟蛋、抓小鸟了。是的,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我在村里踱着,一家家挑出院外的柿树枝头,缀满了一簇簇柿子,火红火红的,在这十冬腊月,暖得人心醉,引得小孙子手舞足蹈,非要我把他抱起来亲手采摘不可。想当初,我们从青皮吃到黄皮,等到柿子红熟,已是所剩无几。如今可不同了,几个大人一个娃,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可金贵多了,农家孩子们所欢迎的也同样是巧克力、夹心饼干、肯德基……那些挂满枝头的土产已经无人问津,任由它养在那里喂鸟。
   我转到门口,曾给我们无限乐趣的门口沟已刚刚填满了新土,那是因为继门口冲开挖排水沟以后,水道改系,门口沟一汪死水逐年淤塞,已成为村里的一大污源。现在真正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在村里的规划图上,这里到明年底就会呈现一座曲径通幽,让人休闲、供鸟栖息的村边花园。那传说中所谓刘伯温的杰作——大咀凹,将四围驳岸,种植莲藕,中建亭台水榭,再以曲桥勾连,成为一个赏心悦目、修心养性的去处。
   春节一过,各家首先就要自行修整屋舍了,村里将铺设水泥路把各户连成一体,这是实施规划计划的第一步。
   依照上级规定,我们村要在三到五年内建成全区第一批花园式新农村。我的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黄豆烧肉,那是经典的土老财的满足;“土豆烧牛肉”、“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曾是井蛙的设计;而发展生产,优化环境,充分享受生活,小康才是零的起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展农岗人!
   我想,放眼世界在横向作比的同时,我们不妨作些纵向回顾,这会少些愤懑,多些激情!
  

共 18013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读着这洋洋洒洒的文字,仿佛也同作者一起回味着故乡的一点一滴,经历着从孩提时代到上学,到走向社会,离开故乡,返回故乡那种曲曲折折的人生,故乡的变迁,也印证着历史的变革,社会的进步。我们每一个人,也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抒写着自己的人生。开篇,作者以“乡愁”起笔,关于故乡的传说为文章的叙述打下了基础,也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然后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自己这个和共和国同龄人的人生点滴。作者主要叙述了自己作为孩子,也就是自己孩提时代的经历,这样的情节安排,是足以引起共鸣的。那样的乡土乡情,也为故乡以后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记忆中的故乡如此美好,那是我们所有人蕴藏在心底的甜蜜时代。孩提时代的老师,孩提时代的志向,孩提时代的朋友,仿若一切就在眼前。在这里,作者树立着自己的志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无怨无悔。后面的“第一次返乡”和“故乡的变迁”,是对全文一个很好的概括,也照应了开头,使文章浑然天成,余味无穷。文章语言平实亲切,令人身同感受,期待更多精彩!【编辑:哪里天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9-09-17 10:54:50
  问好作者,感谢投稿,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9-09-17 10:55:35
  文章语言贴切,令人感同身受,期待更多精彩!
哪里天涯
3 楼        文友:不舞之鹤        2019-09-17 11:21:22
  谢谢编辑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