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租客笔记(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租客笔记(随笔)


作者:精卫 秀才,1593.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54发表时间:2019-10-03 23:35:18
摘要:告别生活过的地方,内心总有忘不了放不下的牵绊在萦绕。幸好记忆尚存。我要用文字打捞过往生活中的物语人事,为我的租客生涯,为此心曾安的第二故乡,留下岁月走过的底片。


   单身之后的阿兵,唱歌生活的洒脱背后,也藏着难言的苦涩。离婚对于中年男女,都是一种伤元气的折腾。要强的妻子很快和别人结了婚,一个院子挂着两把锁得尬尴,他只能扛着。经人介绍,他也有了自己的女友。这个女人长他两岁,性情好会疼人,在城里有住房,喜欢陪着他一起潇洒一起乐。可每逢节假日,看见女人的儿女回家来,他就觉的不自在,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失了根基。儿子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可还没成家,女儿还是个天真的小学生,正是需要父爱的年纪。时常牵挂儿女,让他觉的有种说不出的酸楚、落寞。
   转眼间儿子谈了对象要结婚,他得给儿子装修房子,又听前妻和现任男人也是吵吵闹闹的过了三年又离了,还做了子宫瘤切除手术,他心里就更稳不住了。和这边的女人厮混了两年多也没领证,只是彼此寻求温暖随遇而安罢了。这次他以为儿子操办婚事为由,说得回去一段时间,女人没有强留他,心里尽管怨他薄情,却也无可奈何。回来后,经亲友说和,他俩都愿意为了孩子和好。他又担起了家里的担子,作务果园,装修房子,给儿子结婚,接送女儿上学,尽管累,但听到娃们喊爸,看到娃们欢实的笑脸,他心里曾有的郁躁一扫而光,畅亮踏实了许多。
   歌手一旦名气大了,走乡过县的演出就多了,收入也比以往可观了。在外人看来,两个要强的男女经过这么多波折,也该彼此怜惜珍重了。妻子虽不再和他斗嘴吵架,不再反对嘲讽他唱歌,但心里有了隔膜,再不疼他,爱他。有他吃的饭,有和他商量的正经事,可就是没有给他暖的被窝,没有夫妻间的生活。他回来了,她却要去城里打工见见世面。他再次领教了妻子的厉害、刻薄,尝到了生活甩给他的响亮的耳光。自古就有薄情的女子负心的汉,生活从来都是跌宕起伏,难遂人愿。作为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要齐全的家,还是要个人的洒脱,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阿兵相信时间会慢慢化解嫌怨,给自己一个期待。台上当个风光的歌手,台下作个厚道的男人,这样他觉得踏实心安。他不强求妻子回归家庭,只要她活得健康,活得率性就好。他只想做个唱着歌儿生活的男人,守望在家门口,等着他的家人在外面疲了累了回家。
  
   七
   因一条街上住着,时常见她骑着电动车,轻快地穿过乡间公路,去到果园里劳作,不是和果农交流管理果园的经验,就是领着雇工施肥、喷药、浇地、间果、采摘,像只来回穿梭忙碌觅食的春燕。她总是穿着鲜亮的防晒服,戴着流行的防晒帽,朴实明亮的笑容时常绽放在脸庞,有着庄园主女汉子的精明干练。她就是桃花街上有着“职业农民”称谓的乡村女能人水仙。
   二十年前的农家小媳妇水仙,生养了一对小儿女后,她和家人就谋划着如何发家致富把日子过红火。农民守着土地,不是搞养殖就是发展种植,她和老公决定贷款搞投资,承包村上的河滩荒地三十亩栽果树。针对河滩地瘠薄沙石多的特点,一家人先淘沙换土改良土壤,再打井修路筑篱笆,三十亩土地平整好之后,一半栽桃一半栽猕猴桃。为了节省开友,全家老少齐上阵,她经常披星戴月地在果园里忙活,手上结满了老茧,但从未喊过苦叫过累,即使风吹日晒又黑又瘦,可当看到果树开花结果有了收成,心里就鼓足了干劲。头几年,果子产量少价钱低,收入不景气,她决定让老公去城里发展,自己留守乡村和公婆务果园,管教儿女。
   一晃十多年过去,果园收益不错,她家也成了街面上家境厚实的小康之家,楼房盖了,轿车买了,两个孩子相继考上了大学。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许多乡亲盯着河滩地这块“肥肉”想承包,她放弃了优先承包权,把园子转让出去,只想把自留地里的几亩园子管理好,把多年拴在果园里负重辛苦的自己解放出来,想尝试干点别的营生。
   水仙除了勤快能干,还特别要强有想法,是个喜欢接受新事物女人。近几年,经朋友介绍,她对做“微商”产生了兴趣,农闲时加盟“微商团队”后,从销售大时代袜子起家,随后销售一系列生活用品,率先学会了用支付宝刷卡。去北京、杭州、香港等地培训旅游之后,她的见识视野开阔了,生活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处事不再拘谨,着装、谈吐愈发时尚、大方。即使不为赚钱,也要活出女人不一样的风采。
   乡村第一拨“职业农民”培训刚一结束,她就有点心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她守着土地,为何不尝试做个懂技术有专业特长的农民呢?于是,她又积极行动联络报了名,初级学习培训结业后,她又申报了中级培训,利用农闲去城里农业园艺专科学校上课进修,用专业技术武装自己,日子过得又充实又鲜活,还能圆了自己多年的大学梦。
   生活中,她没有一般村妇的粗俗鄙陋,也没沾染上浮华骄奢的习气。她尊师重道教子有方,儿女都上了重点高中,都考上了一本院校,可从未见她在乡邻姐妹面前夸口炫耀过。因听说我教书之余爱读书,常写文章发表,她非但不妒忌不作酸,总会满心真诚地为我点赞,鼓劲。借我的书刊自己读了,还让女儿向我学习,为人谦和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她家的桃子熟了,总会在路过我家门口时邀我去地里尝鲜,或摘些新鲜果子送来,让人觉得她这份人情很美好。
   女人贤慧明理福一家。十多年来,从未听她抱怨家里公婆的不是,或爆料自己留守乡村当管家婆的不易。家里的大事情,她从不自作主张,总是和男人公婆商量,民主决议;若是她自己想干什么事,往往是悄没声儿的自己拿主义,免得公婆知晓后操心掣肘。就拿报考驾照一事来说吧,没几个中年女人敢尝试,老公也并不支持她学开车。可她就是想掌握一项技能,想证明自己是当司机的料。于是,水仙瞒过家人报了名,趁去果园劳动时偷空去练车。等拿了驾照回来,老公儿女都对她刮目相看,夸她不简单。我也被她不负我心做自己的胆识所折服。
   作为乡村土地的女儿,水仙是个地道的会持家会过日子的好媳妇,亦是个有梦想有情怀勇担当的非凡女子。她有着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年轻时,也许没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可到了中年却找到了新的活法,有能力选择为一个个梦想,认真地去活。
  
   八
   生和死,乃是世间最神圣庄严的事情,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以表对新生的欢庆祝福,对死者的哀悼缅怀。陶元昌老先生就是桃花街上的礼仪先生,治丧、贺寿、迎娶、庆生的行当,一干就是三十余载。
   先生已七十六岁高龄,但耳不背,眼不花,背不驼,精神健旺,才思敏捷,衣冠整洁,儒雅随和,让人觉察不到迟暮之态。素日不开口时,先生肃雅庄重,一旦进入角色开言致礼,声若晨钟,雄浑醇厚的气韵特别撼人心魄。日常里,他不是帮着干些果园里的杂活儿,就是坐在他家向阳的南窗下,喝茶听戏,读书看报,起草拟写喜联、寿词或祭文,要么就是被请去当司仪先生,或者给闹矛盾的人家调解了事。他还是村里老年协会的会长,时常心系村里的老人,出面为大家伙排忧解难,谋福利。
   而今,为了把这一行当传承下去,先生又栽培了两个村里的后生学做婚丧司仪,桃花村大小的红白喜事都要过得体面妥当。先生在过七十寿诞时,村民乡友自发捐资为他送了“德隆望尊”的牌匾。家里客厅中悬挂的多幅字画作品,都是乡里的文化人敬赠给先生的,莫不寄托着耕读积善人家的良好家风和美好祈愿。
   陶老先生年轻时因家里成分好,中学毕业后被大队推荐到乡上当干部,干过多年的乡上会计,负责几个乡办企业的账务,吃的是人人羡慕的轻省饭。他举荐自己的同学刘某到乡上当文书,同学因笔杆子厉害而平步青云混到了县上,又因男女作风问题受处分回到了乡里。刘某猜疑他从中作梗使坏,于是明里暗里挤兑他,处处刁难他。先生生性耿直,不喜巴结钻营,更不愿被污清白忍下这口恶气,就怒发冲冠地找上门去和同学打了一架,赌气辞了工作回家务农。就因这个坎儿跌了一跤,让他错过了转正当干部的机会。九十年代初,他承包了村上的三十亩河滩地,带领妻子儿女一大家人,淘沙换土、打井修路,作务果园发家致富。当年和他结怨红极一时的乡里书记,早已埋骨郊野,而一介布衣的他,却成了桃花街上受人敬重活得体面的乡贤。
   先生当司仪,可以说是子承父业。先生的父亲健在时,就是村里识文断字的土秀才,是村里红白喜事的司仪兼总管。在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他也爱上了这一行当。父亲病逝后,他随即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当礼仪先生,不只是按照既定的规矩议程,照本宣科说套话,首先得有威望和好人缘,再就是能依据主人家各自不同的家世背景、人物境遇,编撰应景的对联、贺词或祭文,这就要求先生既要文墨深,又要有胆识,还得深谙人情世故。一旦到了农闲,先生不打麻将不喜游玩,就猫在家里读古诗词,学习婚丧礼仪常识,积累各种素材,练习创作。三十年来,先生手头积累撰写的数百份文稿,装了几个文件袋,足有半尺厚。
   翻阅先生编撰记录的文稿札记,苍劲瘦硬的钢笔字,文采斐然的五言、七言诗,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有为孩子满月庆生时戴长命锁的祝词,有宴请席间的答谢词,夸奖小儿的句子甚是灵动,比如“今日的幸运星,明日的文曲星;今天的小精灵,明天的栋梁才”等。祝寿词中,为一李姓先生及夫人八十双寿写的贺词长达数百字,时而骈散结合,时而四言、五言、七言,交错杂陈,时而对偶句珠联璧合,有种一气呵成的淋漓感。比如“时值新春,气清天朗”,“瑞露滋花堂,祥云笼烟树”,“鸟兽知反哺,草木知归根”,“人月同圆双星耀,福禄鸳鸯椿萱茂”……诸如此类的句子多不胜数,读之,无不令人回味悠长。尤其是丧葬致礼和祭文悼词,先生的文辞更是深挚恳切,直击人心,在追述亡人生前德行时,更是在教化活着的人学会感恩惜福,如何做人。灵前祭拜,一定要让亡灵走得安然体面。
   如今的职业礼仪先生,出场费动辄就是三五百。先生干了几十年的司仪,从没有收过村里人家的钱,倒是吃了数不清场次的酒席,对提了酒水点心来登门叩谢的,也不刻意拒绝,笑纳而已。地里的活儿再忙,只要有乡亲来请,先生从不推托,无论贫富,他都慨然应允。人一辈子能过几回大事呢?给人帮忙,就要帮到节骨眼上。先生看不惯时下某些丧葬习俗中的浪费现象,就会在答谢执事乡党时,趁机革除一些俗礼,减轻主家的经济负担。
   正如先生给堂侄的七十寿辰中写的“七十古来稀,当今不稀奇。四肢尚灵巧,头脑甚清晰。知足克俭勤劳作,读书习文乐天派。世间万象皆参透,人到无求品自高”。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俗世中,在桃花街上活出济世情怀自我风采的乡村老叟。
  
   九
   先生虽年逾八十,中等略显单薄的身板却依旧挺拔,步履依旧轻快,浓眉下的双眸依旧富有神采,和我聊天时的言笑依旧风趣爽朗,思维依旧敏捷,心理年龄至少年轻二十岁。当看到先生家中各类诸如“最美五老”、“最美周至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助人为乐模范”、“省优秀志愿者”、“德教流馨”等荣誉奖牌时,我的脑际浮现出他骑着自行车奔走在乡间街巷的身影,这个像老农一样淳朴的教育人,真是不简单啊!先生却说他的人生履历很简单,在甘南工作四十年,当过十三年行政干部,当过二十七年教师,退休后回老家当乡里关工委副主任至今,六十年都在为国家做着最平凡的事情。聆听先生回顾往昔岁月中那些难忘的镜头,方顿悟先生之所以心态这么好,是因为他活得纯粹有信仰,活出小我的大情怀。
   先生出生在周至首阳山下的一个小村落里,尽管家境贫穷,但他凭着执着刻苦的精神坚持读完高中,1957年从周至一中毕业,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当了两年有文化的新农民,共荣的加入了共产党,成为周至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9年,他产生了升学深造的念头,于当年七月考上了西北民族学院教育系政教专业。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学生因在校吃不饱饭辍学回家,但他却在吃饭时,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饭量大的同学一点,实在饿得慌,就靠喝盐水充饥。一次他在兰州市中央广场捡到一个皮夹,内有八百元现金和五百多斤粮票,他不为重金所动,却坚持找寻失主,直到物归原主才放心。学校接到感谢信后,对他拾金不昧的事迹进行表彰,他一下子成为全院师生学习的榜样。大学四年,他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选修藏语,并利用假期到青海、甘南等藏区参加社会实践和调研,了解藏区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会写一手漂亮的藏文。1963年,毛主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这对先生的触动很深,坚定了他向雷锋学习,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毕业分配时,他选择去了条件最艰苦的甘南迭部县,要把自己火热的青春献给这片贫穷却神奇的土地。
   在迭部县做行政工作十三年,他先后当过文卫科、宣传部、统战部负责人,每年下乡蹲点达半年以上。这里山大沟深高寒缺氧,没有公路,下乡去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骑马,其次是骑骡子、牦牛,有时靠徒步跋涉。但他不嫌不怨能吃苦,深入到全县的十二个乡镇四十三个公社和二百多个村子里,访贫问苦做调研,和农牧民同吃同住做朋友。当他看到藏区人民缺吃少穿,生产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后,感到揪心焦急,就到州上、省上找领导讲实情,提建议,和县乡领导想办法,同农技员一起从外省引进良种,在迭部试种春小麦、青稞、蚕豆、油菜、洋芋等农产品并喜获成功,解决了全县紧缺的口粮问题。同时,他还鼓励干部带领群众搞多种经营,因时因地制宜发展副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面对藏区落后的教育和许多孩子无学可上的现状,他带头跑申报跑审批,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并把自己积存了三年的工资七百多元捐出来,两年时间就在全县办起了十三所小学,解决了千余名孩子的上学问题。在下乡期间,他还给当地农牧民办夜校,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语录和党的方针政策;看到人们有病不去医院卫生所,而去寺院求神拜佛的现状,他一方面向群众宣传医学常识,一方面解决当地缺医少药的实际困难,把温暖和实惠真正送到千家万户。先生把藏民当亲人,藏民也把他没当外人,文革期间,各派别之间搞武斗,藏民为了他的安全,把他接到山上保护起来,真正体现了藏汉一家亲的深情。

共 25885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写照随笔。由于要告别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心中有太多的不舍,用笔记下难忘的租客生涯。这条街叫桃花街,村民种了大片果树,桃花开的时候更是美不胜收。这儿人员复杂,服务设施齐全。这儿的农民生活富裕了,自家盖楼房,有的出租,有的自个住。后,院的菜园子种了各种菜,圆圈是花木盆景,让人神清气爽。这条街虽然不起眼,但民风纯朴,但有段时间偷车者很猖狂,如今安装了监控设备,社会治安上了一个新台阶。桃花街上让人最难忘的是清洁工,无怨无悔。骑车卖豆腐豆芽的中年汉子,坚持晨练的画家。婚礼主持人梅花嫂子,她口齿伶俐,做起了自己喜爱的司仪的工作。农民企业家五哥长得高大帅气是老板,他喜欢做公益事业。菊花嫂子的丈夫山子哥得肝病而亡,菊花嫂子勇敢地担起了家的负担。龙哥幽默风趣,不但自己快乐还能给人带来快乐。热情贤惠的竹叶她心胸开阔,无论老公对她多么冷漠,她都能包容体谅。而阿兵媳妇瞎猜忌,不喜欢阿兵外出和朋友玩,最后阿兵还是离了婚。“职业农民”称谓的乡村女能人水仙。陶元昌老先生就是桃花街上的礼仪先生,一干就是三十余载。先生被人称为“最美五老”、“最美周至人”。做心脏搭桥手术的王先生,认真负责。文章大手笔,以桃花街的历史为依托,描写了作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10-03 23:36:45
  小人物反映的却是大时代,文章构思精妙,犹如一幅立体长卷,画面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9-10-03 23:38:35
  问候精卫老师!祝愿您创作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