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超生那些事儿(短篇小说)

编辑推荐 【流年】超生那些事儿(短篇小说)


作者:亦 凡 布衣,16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22发表时间:2019-10-09 14:23:09


   当天,我就抱着孩子回来了。到了家,丹阳给我说,“镇上来人了,让我们交两万元罚款,再去做手术!你看说来就来了,怎么办吧!”其实,因为巧儿的事,我已经想了一路子,丹阳这么一说,我一咬牙就答应了丹阳原来的提议。
   决定了容易,真要走了,那种分别的痛苦,背井离乡的悲壮,现在都不愿意去回忆。小花还在睡梦中,我和丹阳抱着刚出满月的小雨,在黎明的黑暗中,告别了爹娘。
   那天,下着淅沥沥的小雨,雨水和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不知道未来的道路是个什么样子。
  
   五、“闯”祸的关东
   我们这次“闯”关东,不像先人们要着饭去,但坐五天五夜火车,又坐一天汽车,也是够人受的。虽然我们农村人不怕苦,但晕车的滋味不好受,而且还抱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当想到以后不安定的日子,心里就像打碎了五味瓶。男人好像天生的野性,丹阳就不像我,一路上对什么都好奇,一路叨叨着到了关东后,怎样过日子。俺是一句话也没听进去。
   我们下了火车,坐汽车到堂姑家。我的感觉好多了,清风吹进车里,也不怎么晕了。眺望窗外,一望无际的田野,冬小麦还没有返青,有些地方还有一滩滩的冰雪。在关里就听说东北地广人稀,果然不假,村庄与村庄之间,这里叫屯子,相距得有二十华里。土地肥沃,黑油油的,一看就有劲,那像老家的几亩薄地,怎么也养活不了那么些人啊!丹阳髙兴地说:“只要有地就有饭吃,有饭吃就能生孩子。不生儿子怎么对得起这片肥地啊!”说完狡黠地冲我做个鬼脸。我狠狠地剜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
   到了堂姑家,堂姑和姑父热情接待了我们,亲情立即化解了一路的劳顿。但堂姑歉疚地说:“不知道你们来得这么急,连闲房子也没有。好在我们当年住过的窝棚还能住,天也暖和了,让你姑父帮着打些砖坯,换些砖盖几间房子,安了家就好好过日子了!”堂姑的一番话,让外向的丹阳着实高兴,尽管窝棚又湿又冷又破,但他一宿没睡。而我却有些王宝钏寒窑度日的凄凉,想到远离家乡父母,想到小花想念爹娘的泪水,我就彻夜难眠了。
   既然走到这一步,就从长打算了。丹阳又焕发了刚结婚的精神劲。早上晚上的时间,在门前土坡上取土,扣砖坯,晒干了砖坯,再一批批地送到附近砖厂,等攥够了一定数量换回烧好的砖。眼看盖房子的砖积累得也差不多了,但在盖房子时出了意外。
   在确定盖房时,丹阳就有主意了,他盘算了一下,目前这土坡没人管,如果把新房盖在土坡前,把它圈起来,然后自己扣砖坯自己烧砖,不到几年就发家了。可当我们打地基时,有人站出来了。一天,丹阳找了人给房子打地基,突然有四五个小青年围了过来,其中一个歪戴帽子的大个子,大声喊着,“哪里来的逃荒的,竟敢在老子头上动土!弟兄们,教训教训这小子!”说着几个人围拢过来。丹阳见势不妙,赶紧说:“兄弟初来乍到,有什么不到的地方,慢慢说,别动粗啊!”“动粗?给你细的!”说着一个瘦猴般的小个子,扬起手中的一条牛皮鞭子,迎面朝丹阳打来。丹阳躲闪不及,胳膊上挨了一鞭子。丹阳一看,这是来找茬的,躲不过了。情急之下,顺手抄起一把铁锨,抡着冲向那个瘦猴。只听“哎呦”一声,那个瘦猴捂着脸摔倒在地,一会儿满脸是血在地上打滚儿。那个大个子见来真的了,边说着“算你有种!算你有种!”边领着其他人拉起瘦猴子走了。这伙人走了,丹阳一屁股坐在地上抽着烟,低咕着,“惹祸了!惹祸了!”我安慰丹阳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过。”
   可是,比我们想得更糟的事发生了。第二天,来了一辆公安局的车将丹阳抓走了。我一个本分的农家女,顿时觉得天塌了,除了哭没有了别的主意。不知是因为着急还是别的,奶水没了(后来知道是因为又怀上了)二丫头小雨吃不饱也一直哇哇大哭,那时真有点走投无路的感觉啊。姑父、堂姑一直安慰我,四处奔走,为丹阳说情。庆幸的是,丹阳打的那个小子伤不重,而且他们也是个偷窃小团伙,在丹阳出事的第二天就逮起来了。公安局念丹阳因还击伤人,拘留半个月,罚了1000块钱放回来了。
   丹阳放回来了,堂姑和姑父和我们商量,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更何况我们是来躲避计划生育的呢?这帮人虽然逮起来了,但他们在外面的人还会来捣乱。这里呆不下去了,还是再另找个安身的地方吧。听堂姑她们这么一说,我噔时急了,“都快到天边了,还上哪儿去!”丹阳倒不急,“听姑姑的,难道还有更好的地方?”姑父忍不住笑了,“满州里,哪儿有我的一个远亲,你应该叫表叔,是随老一辈闯关东住下的,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我给你写封信,你们投他们去吧。”
   听说还要走,我一万个不愿意,跟丹阳发脾气说:“不走了,不走了!回老家,回老家,是打是罚任他们吧!”丹阳又拿出他的能说会道的本领说服了我。他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已经走出来了,回去就倾家荡产,也生不了儿子。我们找个安身的地方,生了儿子,光宗耀祖地回去多好!神靠一柱香,人活一口气。眼前的困难,咬咬牙也就过去了。”经丹阳反复地说,我也打消了回家的念头,跟着丹阳继续北上了。
  
   六、祸不单行
   我和丹阳抱着二丫头小雨,告别了堂姑她们,坐了一天汽车,又换乘火车,到第二天天还没亮,终于到了满州里。
   满州里是一个边陲小城市,当时叫中苏边境,现在是中俄边境口岸。因清光绪年间修了东清铁路,成为俄国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走出火车站,发现与堂姑那里有很大不同,真有到了异国他乡的感觉。街上有些俄式建筑,行人也有些我们叫二毛子的人。不知因为饿了的缘故,首先闻到的是各种饭菜的香味。定睛一看,火车站小广场上,有各种流动小吃摊,热气腾腾。丹阳走近一个面条摊,要了两碗面条,坐在小马扎上吃起来。可怜的小雨,因为我回了奶,找不到可吃的东西,饿的直哭。丹阳转了半天,手里拿着半包面粉样的东西,说是“奶粉”。放在搪瓷缸里用开水冲一下,小雨喝了不哭了。
   天亮了,我们按着信上的地址找到了表叔家。表叔家刚刚开门,还没吃早饭。表叔看了堂姑父的信,陌生地打量着我们,轻轻地叹口了气:“你姑父也不提前来个信,你说这怎么安呢?”正在说话间,进来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二十左右的小伙子,表叔说:“这是你婶子,这是你表弟。”丹阳叫了声:“婶子!”还没等婶子开口,那个表弟开了腔:“哎呦,怎么又来了氓流!我们家快成了收容站了!”婶子赶紧打断儿子的话,说:“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再远的亲戚也是亲戚呀!你们吃饭了吗?”说着要去张罗饭,并撵儿子快去吃早饭好去上班。我们说吃过了,表叔就让我们暂时在院子西厢房住下再作打算。
   就这样住是住下了,但一生中最尴尬的日子开始了。这里没有地,没有活干,白吃白喝,遭白眼儿是肯定的。这时我又怀孕了,慢慢地又不能干活了。我撵着丹阳出去找活,丹阳倒也听话,出去打零工,勉强挣几个钱糊口。
   我们的日子,在丹阳去一个皮革厂打零工,开始了转机。这一天,丹阳去这个皮革厂搬运货物。休息的时候,丹阳点上一支烟抽了一口,忽然听见一声大喊:“赶快把烟灭了!想放火吗!”丹阳吓了一跳,冒了一句土话:“俺知不道喔,钢血糊了!”只听那个人也冒了句:“伙价(计),你是活(河)西人啊!”丹阳笑了,他乡人故知了。
   原来这个人姓刘,叫刘洋,是我们凤凰山刘家铺人,也是躲避计划生育来满州里的。这个厂子的厂长是他舅,是个国营皮革厂。现在刘洋做仓库管理员,丹阳把自己的情况和他说了,同命相怜,就把丹阳介绍到厂里,从此,丹阳有了稳定的工作。并把到厂里一间闲置的仓库,不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丹阳虽然有了工作,但收入微薄,不能顶起全家开销。于是我就让丹阳做了一个特别的小推车,前边放一个蜂窝煤炉子,搁着擀好的面条和调料,后面有个箱式筐篓,把小雨放进去。在火车站卖面条,一天下来也挣个二三十块钱,苦虽然苦,可一个月五六百块钱也算高收入了。
   老百姓的日子往往是这样,刚平稳了就起点波澜。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起初是小雨病了,急性肺炎,住了几个月的院,花光了从家里带来的和最近挣的钱。接着家里来了电报,说父亲得了重病。想到父亲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回去照顾,真是难受极了。我的身子越发沉,不能回去,只好打发丹阳回去看看。起初,丹阳放心不下我,不肯回去,后来想家里出这么大事,回去看看也好,就回老家去了。
   就在丹阳回老家的第二天,惨剧发生了。这天一早,天还完全亮,我推着车子出摊,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感到一阵风,从身后飞过一辆摩托车,我感到一阵剧痛,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等第二天醒来时,我发觉肚子的孩子没有了,嚎啕大叫一声,像生孩子一样,骨盆撕心的疼痛,又昏了过去。过了一阵,我又醒过来,发现围了一圈人,其中,刘洋抱着小雨,小雨一个劲儿地哭,我摸着女儿的小手,悲痛欲绝,天塌地陷了。要不是想到小花和小雨,想到自己的双亲,要不是夹板固定住了我的身子,以我当时的心情,真可能要岀大事。
   患难见真情。丹阳刚走又联系不上(要是现在有手机就好了),而且也不知父亲病得怎么样,也不敢冒然打电话。在这个时候,表叔一家躲得远远的,而刘洋两口子一直轮流照顾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仅垫付了治病的钱,还在精神上安慰我。在我无依无靠,心情接近毁灭的时候,刘洋两口子成为我过命的朋友,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友情。
   半个月后,丹阳回来了,这次车祸的后果比想象的更严重,成了我和丹阳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七、好一个借口呀
   丹阳从老家回来,给我带来一喜一忧。喜的是小花来了,骨肉团聚了。忧的是爹得了偏瘫,如山的身躯倒下了,娘要照顾他,别把身体也拖垮了。还让我吃惊的是,丹阳这次回去把老家的房子也卖了。我第一次骂丹阳:“败家子卖房子!你这是走绝路呀!再回去住哪儿?”丹阳也不生气,说:“出来就没想回那个穷地方,你不知道家里日子怎么混,人民公社时的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了,靠天吃饭,交了提留,还能剩下多少?我们回去再交了计划生育罚款,那才是世世代代不得翻身了!”听了他的话,我说:“好一个借口呀!如果当年不超生,怎么能到这步田地!”
   丹阳惊讶地看看我,我将分别后遭受的大难,一古脑地告诉了他。
   当时,出车祸后我昏迷不醒,大出血,经紧急诊断,骨盆挤压断裂,压迫子宫,孩子是保不住了。医生经过会诊决定,骨盆断裂不要紧,用钢钉链起断裂的骨头,再固定起来养一养就无大碍。问题是肚子里的孩子,是保不住了,如果不及时手术,胎死腹中,导致坏血,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实施剖腹手术。这样在骨盆没有处理的情况下,打开了肚子。当拿出孩子时,是个男孩,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可复杂的是,骨盆的骨头戳穿了子宫,要把那块骨头回复原位,心须切掉子宫,这意味着就再也不能生孩子了。当时,我出血过多,再拖延下去就性命难保了。无奈之下,医生给做了子宫切除手术。
   说完这些,我颤抖着说,“丹阳,我们的儿子没了,我也不能再给你生儿子了,真要断子绝孙了!”说着捶打着丹阳大哭起来。哭声吓着了小花和小雨,姐妹俩搂着我的脖子,也一个劲儿地哭。丹阳听完这些,一句话也没说,躺倒床上睡去了。
   打这以后,丹阳好像又变了一个人,不再有那么多话,也再也不提生儿子的事了。
   转眼几年过去了,小花上小学了,小雨也上了幼儿园。这时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独立了,满州里成为中俄活跃的边贸口岸。俄罗斯轻工业不发达,日常日用品匮乏,我们用一些便宜的牙膏、洗衣粉等就能换回照相机等高档商品。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傻,大赚特赚了一把。丹阳又发挥了他脑子灵活的优势,跑到南方批发小商品来卖,因为物廉价美,深受俄罗斯客户喜爱,生意也越做越大。
   日子越来越好,我觉得与丹阳的感情,好像有件东西越来越明晰,却总也抓不住。终于有一天,丹阳领着一个小巧玲珑的水妹子,怀里抱着个小男孩,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一下子全明白了,丹阳的生儿子大业完成了。
   我和丹阳离婚了,找了好一个借口呀,用丹阳的屎蛋话说,“我们不能绝后啊!”

共 15181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女子在严抓计划生育的年代所遭遇的苦难与无奈,传统的观念迫使她东躲西藏去生儿子,可惜二胎又是女儿,面临着罚款与绝育的难关,一家人只好背井离乡,远走他乡“闯”关东谋生。在异乡,也面临着生存的艰难,在堂姑那儿想安定下来盖房子,结果遭遇地痞围攻,还手的丹阳打伤人被拘留罚款,怕地痞再闹只得再次逃离,投奔满洲里堂姑父的远亲。老家父亲重病,丹阳回去探望,“我”身孕太重留在满洲里,在出摊卖面食时遭遇车祸,儿子胎死腹中,重伤的“我”被迫切去子宫。日子还在继续,但是丹阳却与“我”离婚,他找到了传种接代的新载体,与一个水妹子生下儿子。小说读来让人倍感沉重,“我”尽管抗争过,却不得不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为躲罚款远离亲人与家乡被生活抛弃,遭遇车祸不能生儿子被丈夫抛弃。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传统观念与现实政策夹缝挤压下的牺牲品。小说深深贴近生活,生动再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幕幕真实场景,这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值得细细品味。况味厚重的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9-10-09 14:25:04
  小说以莫言的作品导入,自然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状态。问好作者,感谢您的写作,带给人深刻的思考。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亦 凡        2019-10-09 23:00:56
  谢谢风逝老师的精心编辑和解读。
作者简介:亦凡,本名郑家圣,1964年出生,山东省昌邑人。著有小说作品集《凤凰山轶事》,诗歌作品集《精灵》。
3 楼        文友:淡水        2019-10-10 06:49:29
  如今,生育政策改变了,年轻人不知道当年超生游击队的悲惨遭遇。当年,计划生育小分队,对村庄划片包干,对育龄妇女定期进行透视检查,唯恐有漏网之鱼。一旦发现有超生妇女,小分队立即驻扎该村,对孕妇家庭小则封条查封门户,大则拆房子扒屋。弄得整个家庭鸡犬不宁,妻离子散。男户主随时被小分队叫去问责,其实就是逼迫快交出妻子,去医院做人工流产。意志软弱的男人经不起小分队的恐吓折磨,就动员逃离的妻子回来做人流;意志坚定的男人就咬咬牙挺过来了,有的也是无可奈何,因为女人逃离地点男人也不知。我村有个超生孕妇逃离到山洞里,娘家人偷偷给她送饭,最终婴儿分娩在山洞里。和亦凡老师的“超生那些事儿”异曲同工,这篇文章描述的还比较文明,为了生育二胎,背井离乡,受尽了生活折磨,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咸,但悲剧的是孩子遭意外车祸夭折,丈夫却在背地里婚外恋,婚外育。女人就这样被抛弃,家庭就这么被分裂。是女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