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左手磨坊,右手巴扎(散文)

精品 【流年】左手磨坊,右手巴扎(散文)


作者:任茂谷 布衣,443.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2发表时间:2019-10-21 15:04:28


   麦海提还是喀什饭馆里的大师傅,心里却想着不一样的事,盘算着老板怎么当。有空就往村里跑,看巴扎建成到什么样。
   磨坊开始磨面时,巴扎的7间房子也建起了。祖农哥穿着白大褂,守着三台水磨,神气得像城里的医生。他看得心里又痒痒。心里想,等巴扎的场地清理好,自己的饭馆开起来,也和祖农哥一个样。
   2018年元旦,巴扎开始试营业。7间房子7家店,裁缝服装店,电子商务店,啤酒烧烤店,百货小超市,拉面店,还有麦海提的抓饭包子店。20个蓝色货柜一长排,都给村里人免费用。特色小吃,日常用品,儿童玩具,一下子有了很多东西很多人。为建这个新巴扎,阿里木领队个人捐款15万,其他队员每人捐款2万元。受他们的感召,朋友、同学、企业家,捐资达到80万。新巴扎要有新管理,工作队组织成立库那巴扎村“新希望农民合作社”,28家商户第一批入了会。
   又一个春天来临,库那巴扎村正式成为星期三巴扎,在方圆几十里,有了市场地位。南疆人生活离不开巴扎,人们到巴扎做买卖,见熟人,品美食,通信息。每个巴扎都有固定的巴扎日。每到星期三,库那巴扎就是固定的交易市场。到了这一天,物流人流像河里的水,自然会流到这里来。
   巴扎连着地里的生长,卖得是村里人的智慧和手艺。麻花、饮料、窝儿馕,凉粉、曲曲、面肺子,烤鸡、烤蛋、烤羊肉,吃的东西就有几十种。自家产的东西,吃着放心,一点儿不比喀什饭馆里的差。巴扎的烟火和香味,吸引着本村人,外村人,来来往往过路的人。农民夜校结束后,几百人来到巴扎上,吃烧烤,喝啤酒,跳一阵麦西来甫再回家。
   麦海提的抓饭包子店,一天收入七八百。正式开张三个月,现金攒了18000元。今天“六一”儿童节,他拿出10张沾有抓饭香味的红票子,给小学捐款1000元。回头转到水磨坊,笑眯眯地看望祖农哥,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三、春节
   “往上一点高,再往上一点高。”
   艾则木·库尔班指挥梯子上的儿子阿力木江挂灯笼,孙女穆乃外尔手扶梯子,睁着灰蓝色的大眼睛帮爸爸纠正方向。春联福字贴得正正的,挂国旗和灯笼的杆儿绑得紧紧的,太阳照得红红的。一家三代看着自家的大门,装扮得像新娘子结婚一样。心中的欢喜,嗵嗵嗵直从嗓子眼里往外跳。全家人都出来,在门前拍下一张喜庆的合影。
   过年了。库那巴扎的春节,被吉祥的红色点亮了。全村人第一次欢欢喜喜过大年。
   除夕这一天,工作队组织放假回村的学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送年货,给孤寡老人洒扫庭除。全村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做年饭,年味浓浓的度数让人陶醉。
   正月初一一大早,图迪罕大妈家来了贵宾。阿里木领队来拜年,送上节日礼物和100元红包。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嗨麦斯上门慰问,送同样的礼物。小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一群一伙儿,远远看见工作队的人,齐声拜年:“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拿到红包,合影照相,又笑又跳。五岁的喀迪尔江举起红包对着太阳看,他告诉邻居家的玉素甫江哥哥,看到好多个红红的太阳。图迪罕老人眼里笑出泪花,说:“太好得很了啊,连树上乌鸦的叫声都变得好听了!”
   中午十二点,纳格拉鼓敲起来,村中心广场的“迎新春文艺表演”准时开场。小学生,年轻人,跳舞唱歌演小品。维吾尔人血液里流淌的表演才能,让节日的色彩欢快艳丽。演出进入高潮,工作队给每家每户又送上专门定制的精白瓷茶壶。
   晚上九点,夜幕降临,村中心广场鸣鞭炮,放烟火。烟花绽放星空,乡亲们心中也开出久久不散的绚烂缤纷。
   去年正月初四,城里的春节假期没有过完,工作队9名队员就入驻村里,给正在转暖的天气,增加了新的暖流。他们放下行囊,入户走访。家里几口人、每个人什么状况、几亩地、几只家畜、有什么困难、什么想法?全村500多户,2100多人,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是个深度贫困村。贫困的阴霾下,每家有每家的难事,各人有各人的愁事。上门一次又一次,坐在土炕细细谈。建档立卡,所有人的事情一件一件清清楚楚都记下。
   生活要改变,心劲儿先要聚起来。一棵树要长好,根部的杂苗要铲掉,乱长的枝杈要剪掉。人要长心劲儿,消极散漫得赶跑。怎样赶?亲人的话是治好病的药。工作队要做村里人的亲人。真正的亲,要心里头亲。心里亲的事,眼睛要能看得见,耳朵也能听得到。农民夜校办起来,各种宣讲开起来。文化多的人,文化少的人,大家一起学双语,学技术,学习世上的新事物。
   糖一样的话不一定甜,真心真事暖人的心。工作队找资金,想办法,一件一件做实事。
   小学换了新桌椅,新建电教室,买来新校服。上初中的大孩子有了赠送的自行车。大手牵小手,带小学生到县里,到喀什,到乌鲁木齐看世界。孩子们的笑声甜起来,全村的心情好起来,心劲儿像树苗长出来。
   麦苗青了,杏花开了。帮贫困家庭盖新房,修棚圈,搞庭院经济,做得好的发奖金。每家的院子变整洁,种植蔬菜作物,养起牛羊鸡鸽,赶巴扎时能有东西变钱。
   秋天到了,庄稼收割了,新建的磨坊磨面了。
   冬天来临,这个叫巴扎的村子,名副其实,有了自己的集市。生意做起来,生活有了更多选择。地里的生长结束,心里的生长像旺旺的炉火。工作队员轮流住到村民家。房子差的先去住,困难多的经常住。穷的人家高兴了:“工作队跟前嘛,我的面子多多的有。”
   同胞嘛,亲人嘛,同吃一锅饭,同睡一盘炕,说出心里话,呼噜打成一个调,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人都长出新舌头,会说两种话。相互见了面,工作队员用维语问候,村里人用国语回答。奇妙的错位,平添出很多的风趣和亲近。
   事情扎扎实实做,节日高高兴兴过。妇女节、诺鲁孜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国庆节······传统的,民族的,一个节日,一个意义。高兴的节日加高兴,快乐的心情加快乐。
   这一年,做的事情加起来,等于过去很多年。老人们扳着指头仔细算,12345,数到256。真是了不得,工作队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情。难怪他们起得早,睡得晚,皮肤晒成村里人一个样。粗略算算账,花钱超过500万。东来的,西来的,东南西北捐来的。谈感恩,道感谢,总归一个理,捐钱捐物的所有人,都觉得贫困的人应该帮,把钱花这里,是最该做的好事情。
   工作队员该回城与家人团聚过年了。中国人,无论离家有多远,春节都要回家团圆。都是正当壮年的顶梁柱,一年不在家,父母、爱人、孩子、亲朋,多少事情等着办。乡亲变亲人,都舍不得他们走。知道他们不能不走,只希望过了春节再回来。
   春节像个性格着急的人,刚一念叨,就来了。离别很伤感,亲人们还是一次一次来道别。
   突然传来新消息,工作队要留下来,和乡亲们一起过春节。连续三年不回去,直到全村人把贫困帽子扔到戈壁滩。
   吃惊,高兴。知道了这个消息,乡亲们心里又疼得很,实在是过意不去呀。
   工作队员们定下神,想想也就想通了。融入这个村子,和乡亲们一起过大年,小家的事,再难也要舍得下。人这一辈子,赶上历史关头紧要处,能把一份功劳留在国家大事里,生命才真正有了大的意义。
   既留之,则安之,过个别样的春节是必须的。他们准备过年的每一个细节,自掏腰包凑出一万多块钱,要给全村的老人小孩送红包。还留了一个小秘密。
   阳光翻过帕米尔高原的雪山,洒在古老的村庄,让节日的红色,闪耀起火一样的热情。家家门上的红对联,红福字,红灯笼,在阳光里灵动。犹如维吾尔族传统舞蹈里飘逸的红色衣袂,舞成吉祥幸福的中国红。这喜庆的红,正气的红,无畏的红,与初春阳光暖暖的红,融合成扩展延伸的乐观和真诚。
   维吾尔族队员艾力卡木的妈妈,和汉族队员的爱人孩子,结伴从乌鲁木齐飞来了。原来这就是他们的小秘密。村里人压根儿没有想到,这些亲人们最亲的人,也来村里过大年。
   白雪原上初中的女儿告诉爸爸,来这个维吾尔村庄过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会永远留在记忆里,铭记新疆这个博大的家乡。
   86岁的约麦尔·奥斯曼,专门找到白雪原,双手握住他的手说:“阿里木书记,这么重要的节日,你们不能回家,不能看望自己的父母。你们为了什么,我们都懂,都知道。感谢你们。活了这么久,见过很多事,看到村里变得这样好,真是无比幸福的事。”
   白雪原握着老人的手,心里潮水涌动。2018年,这个红色点亮的春节,在新疆大地,城市乡村,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第一次一起欢度。成千上万的人,离开自己的家,与不同民族,不同血缘的农民牧民结为亲人。睡在一个屋檐下,吃着一桌年夜饭。这个春节,有了鲜红的包容,鲜红的成长。这样的节日,漫长的历史等了几千年,这一天,红色的春天赋予了全新的机缘。
   他感到一份沉重的责任,一份光彩和荣耀。人类进步的车轮由千万只手一起推动,自己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人。一只手加入到千万只手,微小的力量汇合到强大,就不会随时光飘逝,成为永存。这一天,这一刻,沉入心底,给平凡的人生增加了一份历史的重量。
   南疆春来早。不远处,传来盖孜河水流淌的声音。那分明是历史的年轮轰轰隆隆,引发天空回响,大地震动。自己的血液随之振奋,又和谐合拍地律动。
   过一年,长一岁。他看着自己的手,心里有一棵树在长。古老的村庄因为新的颜色,新的包容,也在长大。
  
   四、亲戚
   快过新年时,麦麦提敏·约麦尔知道了,与他家结为亲戚的干部,要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亲戚来过好几次,每次送吃的用的很多东西,还问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他在外面跑大货车,真是太不巧得很,几次都没有见到。这次要住一星期,他又高兴,又着急。心里想,人家是大城市来的人,住咱家里习惯吗?咱家做得饭,也不知道爱吃不爱吃?他和妻子阿依谢姆古丽商量来,商量去,一定要把亲戚招待好。全家卫生大扫除,腾出一间空房子。院子转一圈,两只公鸡和一群母鸡扑扑楞楞正骚情,想着先吃哪一只呢?他得意家里的新厕所,靠着后院的围墙,几根柱子立起来,一个台子修上去,下面的开口对着后面的玉米地。踏着台阶走上去,上面盖了小亭子,拉了电线,安上电灯,墙边新放了一筒白白的卷筒纸。
   2017年最后一个星期一的上午,我们一行十几人,到了库那巴扎村。我和老张、老李三人一组,一起三家亲戚家活动。老张在南疆生活很多年,当过几个地方的行长,懂维吾尔语。老李长期生活在北疆阿勒泰,也当过行长,懂得哈萨克乡亲的生活习惯。如此一来,我们这个组合就容易与亲戚沟通,交流中也生出许多奇妙风趣。
   没有挑也没有选,因为路顺,先到我的亲戚麦麦提敏·约麦尔家。刚到大门口,麦麦提敏和阿依谢姆古丽听到动静迎出来。麦麦提敏比我矮一些。头戴深咖色坎土曼帽,敞怀穿着灰蓝薄棉衣,里面是套头保暖衣,掂着大肚子,大鼻头,厚嘴唇,络腮胡子大圆脸,灰中带黄的大眼睛。他伸出两只大胳膊,直接给我一个大拥抱。
   第一次见面,怎么就在三个人中认出我呢?麦麦提敏右手拍着我的肩,左手握住我的手,表情急切地说:“哎呀,亲人你来啦!太好得很了!太好得很了!”补充说:“照片里见过你。”
   一句“亲人”,叫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进了家门,穿过门廊,走进特意准备的一间房子。新涮的墙壁白白的,火炉烧得旺旺的。一家人忙着往炕上铺的地毯上铺绣花棉坐垫,铺餐布,摆干果点心。我说别着急,今天就住你家里。他一下子放了心,高兴地说:“真的吗?这就太好得很了!”
   人心知人心,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说话与吃饭,嘴巴其实最管用,能品出实实在在的味道。语言是通心的路,吃饭是相交的桥。我们商定,结亲生活从做饭开始。带了大米清油羊肉,各样蔬菜葱姜蒜。到谁的亲戚家,谁主厨做饭。把城市的饮食带到乡村,在乡村感受生活的原味。第一顿饭在我的亲戚家,自然由我操刀。
   麦麦提敏宣告似地说“亲人,你们放心,随便吃什么都可以,我在乌鲁木齐的乌拉泊当了六年炮兵,我的家嘛,哎来呗来讲究的事情没有。”
   我发现“哎来呗来”是他口头禅,好话坏话都能用。他说有一次在喀什吃烤鸽子,老板给烤了一只小鸡。他说,哎,你少哎来呗来。老板赶紧捂住嘴,不让说话。钱不要了。
   他把我带到后院,指着两只公鸡说:“亲人,你挑一只,晚上吃大盘鸡。”
   一只大红公鸡昂首挺胸挺傲气,一只黑毛公鸡行动敏捷挺善斗,领着一群叽叽咕咕的花母鸡。公鸡母鸡关系这样好,吃一只,所有的鸡都不愿意。我说,大盘鸡今天不吃。
   他一听就急了。“哎,亲人,公鸡没有不愿意,母鸡没有不愿意,它们哎来呗来的事情没有,我哎来呗来的事情也没有。”

共 16673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水磨坊,新巴扎,红色点亮的春节,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结为亲戚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发家致富的夜市,是南疆库那巴扎村的神奇。这份神圣,源自于工作队的入驻,入户走访,建档立卡,办夜校,开宣讲,找资金,想办法,一件一件做实事。一、磨坊。水磨坊是一座博物馆,里面放着库那巴扎村人的心。在阿克·阿里木的带领下,自治区农业银行“访惠聚”工作队入驻村子,联动村里人,建好了新磨坊。有拿树干子做贡献的,有志愿以手艺来帮工的,有义务监工的白胡子老人(八十五岁的约麦尔·奥斯曼和好朋友阿卜力孜·托合提),艾拉吉·艾撒制作水轮,铁匠、木匠、瓦匠、泥匠、漆匠等人磨坊工地,干活,逗乐。祖农·茹则做了新主人,打工的老三小巴郎也回来和他一起干。渠水一直流,石磨一直转,面粉不停地流出来,卖出去。路过磨坊的人,投去亲热的目光,修建过磨坊的人,要多一分亲近,像看自己的巴郎子。水磨坊恢复了热闹,村子换新颜,日子过得香喷喷,油旺旺。二、巴扎。阿里木领队带头捐款,建巴扎,修门面房,成立新希望农民合作社,星期三巴扎,7间房子7家店,有手艺的人免费使用当老板。麦海提开了抓饭包子店,拿出10张红票子捐款。巴扎连着地里的生长,卖得是村里人的智慧和手艺。三、春节。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艾则木·库尔班家),做年饭,跳舞唱歌演小品,鸣鞭炮,放烟火。2018年库那巴扎的春节,鲜红的包容,鲜红的成长。送年货,洒扫庭除,拜年,发红包和定制礼物,阿里木领队远道赶来的亲人,和乡亲们一起过大年。事情扎扎实实做,节日高高兴兴过。传统的,民族的,一个节日,一个意义。四、亲戚。结亲生活从做饭开始。我,老行长,走到谁的亲戚家,谁就当掌勺总指挥。语言是通心的路,吃饭是相交的桥。温度,人气,关系处成一锅抓饭里的大米和黄萝卜。巴扎日,结亲的人赶巴扎,结伴买礼物,请吃抓饭烤肉拉条子。红烧兔子,我超水平的厨艺,会维语的老行长老张,做饭手艺好,做事有办法,关心学习,资助学费,自掏腰包买煤500公斤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如则·亚森家的老李,太阳一样的人,金子一样的人,得到了维吾尔族人真心的感谢与互动。五、夜市。7间门面各具特色,彩色招牌一派喜色。麦海提的抓饭包子,图尔荪的拉面,阿不都热伊木的铁炉烤鸡,“蛋司令”阿克拜尔自制木炭烤蛋炉,最夺人眼球。祖农.艾山,是义务“账房先生”。巴扎的婚礼在举行,来体验,巴扎的烟火和香味,引来居民,迎来新加坡客人。伯爵始终微笑,做着跳舞动作。家家搞庭院经济,阿依谢姆古丽当上了花棚老板,麦麦提敏当卖花老板,种花卖花发花财,过漂漂亮亮的好生活。待客饭“尤布丹”汤面,热茶和用果木烤的柴禾馕,锦旗,是麦麦提敏一家,甚至是全村人,对农业银行的一片心意。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生活的记录,细节的回味,扶助与感恩并行,真心真事暖人的心,一点一滴,感染生活的底片,融入多元的色彩和滋味,提升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品质。流年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02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9-10-21 15:08:22
  真正的亲,是心里头亲。
   巴扎的灯光,照亮村子的生长。
   脱贫攻坚,成了一场心与心的呼应。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10-27 16:14:2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