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从南园草甸到赵家小学(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从南园草甸到赵家小学(散文)


作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童生,854.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43发表时间:2019-12-23 18:29:42

【丹枫】从南园草甸到赵家小学(散文)
   终于看到了我尚有印象的高山子大桥,看到了桥下汹涌的流水。这条河叫羊肠河,但在夏季可是又宽阔又湍急,她会与我们柳家的新河汇合于绕阳河中,再汇入辽河南入大海。过桥之后,来到高山子主街道,我站起来,准备跳车。但是,车速过快,车斗又是那么的高。我胆怯犹豫中,车已过街,又经过了大概是姑姑家的泥土房。我手搭前斗,大声呼喊停车。但是,副驾驶的人睡着了,而司机在巨大噪音中,浑然忘我。既使听到呼喊,他哪想到后斗有人呢。车辆快速到了高山子铁路桥,再过就是另外一个乡了。我情急之下,双手拍车斗,司机被吓到了,猛然在铁路线前停下。我也丝即跳车,没有告别,而是顺着铁路线向北急奔。司机和同伴愣住了,不知何时车里多个小孩,又看我落荒而逃,车斗里又是空的,没有东西可丢,所以他们嚷了几声,就开车继续前行了。
   待他们走远,我方停下喘息。发现这大概就是铁路吧,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铁轨。正在观察和抚摸,忽然一阵隆隆巨响,庞然大物由远方而来,冒出滚滚白烟。那必是火车无疑,我伏在旁边沟里,尚感到一阵大风卷过。我惊异地发现车上还有窗口,窗口里还有人们正在聊天,正在喝水,正在吃饭。当时感觉火车既神秘又神奇。
   顺铁路线前行不久,就看到了高山子火车站。向里面穿制服的大叔问了路,就随人流,上了海拔一两百米的高山子,从布满碎石的山路迤逦下来,经小道汇入了高山子街的市井人流。现在高山子空余地名,那座石山,已在大建设浪潮中,开石取土几成平地了。在高山子消失前,我还和三哥爬到山顶上,吟诗,赋诗呢。
   姑家还有两位表妹(那时表弟尚未出生),我到街边买了些水果。快三四点钟找到姑姑家。姑姑愣了,想不到我是一人。后来父亲电话打到高山子政府,找到姑家,才知我失踪后的所在。
   那一次,在姑姑家第三天,我又到同在高山子的老爷家串门。老爷是我爷爷的老弟。第四天,老爷领我远足十多里地,顺着羊肠河大堤,到高山子南边的关家,看了一场大戏,小二黑结婚。晚上返回姑家,我已精疲力尽。
   那次旅行的后期,四哥也以某种方式到了姑姑家。我们决定步行返家,因为实在是没有任何公交车,搭顺路车或人家不愿,或愿意又不顺道,主要是去更偏僻的柳家,车辆稀少。最后,姑姑不放心,她送了我们哥俩一程又一程。她领我们抄近道,走壕沟,直到能隐约看见柳家乡界了,她才离去。实际上姑姑一人回去,我们也为她担心呐。父亲兄妹两人,母亲是独生女,姑姑家是我家不多的亲属。姑姑五十几岁就过世了,我们兄弟至今都关系很好。
   童少期的这次外出旅行,带给我满满的正能量。有人说旅行会上瘾,但在工作后走遍全国大部,独自游历诸多异域,却也宅心仁厚起来。希望以后象父母亲一样,在自家的院内,养鸡养狗养猫,种菜养花莳果。既便如此,独自旅行所带来的自由体验是相当特别的,尤其是童少期充满风险的第一次。
  
   (十二)
  
   在记忆的深处,还有部分小学同学的样子。我的小学同学,都是我一个村的发小,但是多已经湮没在岁月的深处。
   一是张锋,孙家屯人,与我一样一路经中学北高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先后来到同一座城市,现供职于三寰集团。张锋有双胞女儿,其父母亲已随他生活。他的二弟在锦州海关工作,小弟小妹在北京工作安家。父母亲目前已去北京弟弟妹妹处。
   二是刘凤如,孙家屯人,张锋表弟。凤如和我及张锋一起经小学初中高中,并在高中考上师范学校。他的前妻是我家东侧邻居,李国栋大叔的女儿李春梅。曾经春梅与凤如一起在北镇中学任教,后凤如调入锦州中学,两地分居后离异。凤如数学课教得极好,曾为树立儿子辅导功课。
   三是房春权,小名房嘎,是我小时候最好的发小,也同我一样是小赵家屯人。房嘎兄妹四人。大哥房春文和二哥房春双,都在小屯居住,姐姐嫁到东青堆子。记得房嘎与我从小学到初一初二同桌七年。小学时,成绩位居班级前列。
   我曾经在《打架记》一文中写道:“小学三四年级的冬末春初,四哥不知什么时候,对我同屯的同学好朋友房嘎,心存芥蒂。放学时我正和房嘎经过中学门前的泥土路。四哥从后面追上来骂房嘎,我还未及解劝,两人已抱摔起来。四哥毕竟比房嘎大了一岁,将他摁倒在地打了两下,爬起来就跑。那时打架,往往是摔倒,打两下,占便宜后就跑的模式。房嘎爬起来抓起一块大土坷垃就追。四哥落荒而逃,直接向刚刚翻过的大片黑土地里跑。我不知怎么办,担心打出事了,我哥我朋友都不好帮,尽量去劝和吧。房嘎追了十几分钟,兀自不舍,四哥跑烦了,停下来挨了房嘎一土坷垃,又将他抱摔在大地里。我赶到好歹劝和了他们。这次打架,我首次担负了两边劝和的任务,这也是很少见的一次”。
   就那一次,我的劝和使房嘎也成了我家的常客。那时我们屯出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屯里老李家族的一个年轻姑娘。她人非常好,让屯里的三个学生免费去她家补补课。我和房嘎及张五,每天晚上都要去她家里补上两个来小时。期未我的成绩稳居前三名,在学校第一名永远是孙家屯的张锋,房嘎考了第四名。这种前几名的成绩,一直伴随房嘎小学毕业。
   就那一次,我的劝和使房嘎也成了我家的常客。那时我们屯出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屯里老李家族的一个年轻姑娘。她人非常好,让屯里的三个学生免费到她家补补课。我和房嘎及张五,每天晚上都去她家里补上两个来小时。期未我的成绩稳居前三名,在学校第一名永远是孙家屯的张锋,房嘎考了第四名。这种前几名的成绩,一直伴随房嘎小学毕业。
   初中房嘎掉队,主要原因是房嘎家里重视不够,哪象我家父亲,一旦入不了前五名就会老拳和扫帚疙瘩侍候呢。未能考上北镇高中的另外原因是,到初中后,学习压力增大,对学习时间有更多的要求。而房嘎却依然如小学一样贪玩,加之没有了屯里李老师的额外辅导,渐渐成绩滑落至中等以下。到初中三年级,学校重新分班,房嘎受到老师多次批评,加之家里困难,索性就不再上学,直接务农了。到一九九二年,我那时正在石家庄海关工作,房嘎结婚。只是入赘东青堆子村五组老徐家,做了上门女婿。我们小屯,只家境贫寒且儿子多者,才肯入赘,房嘎离开小屯,令我极为失落。他曾向四哥打听,知道我远在河北工作,就未曾通联。直至去岁,打听到了房嘎情况。知道他结婚后,每年外出打工,曾多次到沈阳和大连。现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结婚生子,小女也不读书了。东青堆子后街还有小赵家屯人。每年冬天,房嘎房春权都会扣大棚,并白天黑夜照管。我们约定,择日小聚。虽然,所谓的小聚,也与我高中离开小屯,相隔了三十五年了。
   四是齐春武。齐家几兄弟被他奶奶取的"好养"的小名,分别是茄子、窝瓜、辣椒、老梆子,而排行第二的二老窝瓜齐春武就是我的同班同学。他每每冬天鼻涕不断,一言不合就开玩笑甩人身上,好象永不枯竭的鼻涕井。长大后齐春武学会了瓦匠手艺,但快三十了还没娶到媳妇。后来一次到邻乡帮人盖房,与帮厨的一个漂亮姑娘相好了。那个姑娘已与乡里小伙订了婚,差点打起来。姑娘坚决跟定二老窝瓜。经村里派人劝和,退还财礼,二老窝瓜就领了漂亮姑娘回村了。从此,大家都对一直窝囊的二老窝瓜刮目相看起来。后来,他们有了可爱的女儿。可是二老窝瓜好喝几口,不醉不休,但醉后睡觉,从不闹人。一次得了酒精肝住了院,回来后依然忍不住喝酒,但家人左拦右拦。及至闫女出嫁,办喜事剩下一箱白酒,爱人回娘家几天。他顿顿喝酒。亲戚劝他,他不在乎,“宁可喝死,也不馋死”成了他的口头禅。终于长睡不醒,医生检查已是重度肝硬化了。在小学五年级时,他曾说:“张锋在班级找哪个对象随便挑”。那时情窦未开的我等,对他的话感到十分震惊和费解。
   五是张振奎。张振奎排行老五,我们都叫他张五。张家孩子多,每年常闹春荒,缺吃少穿。后来,石油六厂招工,村里照顾他家大哥成了工人。几年后家里渐渐缓过劲来,老大娶妻生子,全家日子好过起来。可是飞来横祸,张老大从石油平台上失足摔落,性命保住,但摔伤了背脊。因是临时工,伤好拿点补偿后就下岗回乡了。昔日挺拔的身板,渐渐佝偻起来。张老大大名叫张奎义,绰号张老虎。他年轻时长得虎头虎脑,虎背熊腰,很是帅气,所以得了这个外号。张振奎目前都当上爷爷了吧。
   六是李保仓。保仓是我的表哥,他的妈妈是我母亲的姨姊妹,有一米七的身高,风风火火的大姨因病在四十九岁过逝,二姨夫在四年前过逝。他们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小时候我经常到他们四间草房的家玩。保仓大我一岁,机灵能干,每次我们一起参加学校农忙活动,如割草挖土等,常常干完自己的活后又干脆利落地帮助我。保仓后到黑龙江闯荡,又远赴山东,结婚生子。
   几十年的分隔,加之小学初中没有班级合照,所以很多同学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因为经历的多了,和自己相关的琐碎装的越来越多,于是渐渐遗忘了久远的人和事。
  
   (十三)
  
   每当夜雨如注,晨雨如注,便会在公务倥偬中,想起小学时期的梦想。那时,雨是乡村最动容的表情。小学时期,无数次地对着大雨念叨着一个童谣:“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几十年里无数次想起这首童谣来。我如今已经长大,走南闯北,但是,居然,最熟悉的童谣还是这一首。
   小学时期,我走村串户,时时看见有的农户家门口上方分别写着“军人之家”、“光荣军属”……之类的红牌子,当时我很好奇,久久地望着、幻想着。每逢春节前夕,村里敲锣打鼓很热闹地场面、围观了好多街坊邻居,我也跟着人群后面向“军人之家”等送米、送面、送肉及年货,我们小赵家窝堡就有一户韩大爷。他参加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战后因二级伤残,自愿回家乡当了农民.那时我们都很羡慕,为他们全家高兴!
   过去老电影中一位位英雄们的光辉形象始终印在我童年的脑海里,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终生难忘。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举行活动时.老军人们的现身说法.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时时激励着我,鼓励着我、鞭策着我们的心灵。上初中时,每次观看部队和民兵的“军民同欢”文艺节目时,看着解放军战士们潇洒的英姿、青春焕发的形象,真的“引人注目”。那个年代流行穿军装戴军帽,几乎成了一个时尚,我们的向往……
   从小学的经历,到上初中的几年里,解放军战士的形象印在了我脑子里,我想到绿色的军装,红色的长方型领章,帽子上闪闪的红五角星,从此,当兵成了我的一个梦想。童年一心想当兵的我,却迈入了大学殿堂.那年我刚满18岁,入学半年后都来到军营.在燕山深处的头沟军营.渡过了难忘的军训时光.全程体验了新兵操训及野营拉练.靶场射击.同去的都是同龄的同学,我们过了一关又一关,最后与团长连长班长都成了好朋友,分别时洒泪执手再挥手。三年之后,又到了毕业的时候,我带着一份希望报了北京效区的军校担任教员,我们一同去了4位,最后同学们还是犹豫了.我又再次与当兵无缘。
   好在我的大哥曾经加入人民海军十余年,成为光荣的艇长,每每收到大哥发自浙江舟山的书信,家里人都会看上多遍。
  
   (十四)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回想着岑参的白雪歌,仿佛看到塞外的雪花旋舞,忽然忆起小学时期的那场大雪。
   我的家乡坐落在辽河支流的庞家河畔,辽西走廊平原地带。家乡在解放前还是莽莽苍苍的大草甸子,后垦荒成为旱地和水田。曾跟随父亲去大田锄草,一条大垄似望不到头,足有两里地长,可以说,柳家这一带因开发较晚,呈现地广人稀、田野开阔的特点,是典型的洼地平原。而这种地方,又是雨雪频繁光顾的所在。
   在小学时候,似乎小雪轻扬的时节很少,印象中多是大雪纷飞。每当厚厚的白雪覆盖大地的时候,那景致是那样迷人,仿佛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有雪,冬天才有味道,有大雪,冬天才象冬天。
   1976年,天气反常,入冬后榆树、柳树、杨树、槐树都没有落完叶子,突然间就下了一场大雪。雪花一片片落在树上,渐渐成了堆,压弯了大树的树枝和小树的树身。最后,许多茶碗粗细的树枝和树干,身体负担不起雪的重压,终于接二连三咯喳咯喳的折断了。那是一次大雪封门的日子,祖父很早就起来推门,父亲和大哥帮忙,用了很大劲才半开,然后用铁锹挖开近半人高的厚雪。
   闲不住的后院大头舅舅陆万奎早早的起来,拿着铁锹和大扫帚清扫自家院落和大街上的积雪,好方便村人行走。大头舅舅是后院二姥爷的养子,后来二姥爷过世后,他还是被迫离开了小村。
   这也许并不是童年中最大的一场雪。所以印象深刻,就是因为这年我们听到了多次的哀乐,有1月8日的周恩来总理,有7月6日的朱德委员长,有最后的毛主席。我记得,周总理逝世后不久,小学班主任大赵老师还把收音机拿到教室,领我们一起听关于4.5的天安门社论。但是,对二年级的我们来说,多是懵懵懂懂的,心思还在自己的那方天地里。

共 25202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长篇叙事散文,也可以把它视作小说来读的优秀散文。散文是叙写家乡的,从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河、一田一舍、一村一社、一沟一壑写起……最后写到了家乡的教育,小学的建设,散文中还镶嵌出不少描写家乡景物的旧体诗词。应该说这篇散文是作者在童年时候对家乡记忆的大盘点,大总汇。所以文章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把这个作者的家乡的风物人情和地理物况都描述得应尽具详,而且还写到了捕鱼和捉虾、抓鸟等童年的趣事。家乡是美好的,也是深嵌在作者心田的记忆之宝,灵光倩影、明月烁星、骄阳雾雨、雷鸣闪电……这些都在作者的记忆中,都一如闪电,一道又一道地划出和尽呈在作者的笔尖,如潺潺流水,录入于作者的散文箴言之中。一篇洋洋洒洒,挥洒着对家乡情深记忆的好散文!倾情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9-12-23 19:36:33
  一篇洋洋洒洒,挥洒着对家乡情深记忆的好散文!倾情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12-28 20:14:17
  江山规定,严禁重复投稿,请老师以后注意!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