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从南园草甸到赵家小学(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从南园草甸到赵家小学(散文)


作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童生,854.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1发表时间:2019-12-23 18:29:42

【丹枫】从南园草甸到赵家小学(散文)
   1976年那场大雪停了之后,阳光从东方冉冉的升起,温暖的光洒满银白的大地。那时我们没有天气恶劣就不上学的习惯,妈妈为我的棉靰鞡鞋絮好了柔软的苞米叶子,早饭后大哥送我出村,然后踏着没腰深的雪,到赵家小学。果然,大部分同学都先后来到了教室,和老师一起清扫操场,倒也其乐融融。
   感觉那个年代的大雪多是在夜间悄悄无声息而来的。往往晨起推门一看,好啊!那么大的雪,到处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千里白茫茫、万里雪飘飘。这雪是天地共同谱写的一首抒情诗啊,那么赤诚、那么热烈!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一脚踩下去,留下深深的印记。我们感觉全世界都是雪,玉树银枝,琼楼玉宇,一切都宛若人间仙境,大树枝头的雪,簌簌的往下落,花落般的美。再荒僻的角落里,也被厚厚的雪全部覆盖了,雪从来就不厚此薄彼,带给人间的同样是洁白。
   当然,有时候气温偏高,或下的雪过少,或干脆就是雨夹雪,使得下的雪都迅速融化,路上泥泞不堪,棉鞋容易湿透,脚哇凉哇凉的,十分不舒服。回到家里后,第一件事,就是脱鞋上炕捂脚。
   大部分时间,下了大雪,因它一视同仁地覆盖了整个田野和村庄,黄鼠狼、野兔等为找到吃的东西,就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屯里人便去跟踪捕猎。那时打到一个黄鼠狼,皮毛可值一块钱,是非常值钱的。但是,黄鼠狼是很邪道的,有人就神经错乱,有人暴病身亡。据说黄鼠狼善于蛊惑,又施放神经臭气,缺少防备的猎人们,吃的亏可不少。我屯第一趟街的老房家老大,就在打到几个黄鼠狼后,突然就病故了。
   有时在雪地里抓麻雀。因为下雪一群一群的麻雀无处觅食,哥哥们便在院里扫出一块地方,撒上粮食,用小棍支起一个筛子,并拴上一条很长的绳子,躲在门里留一条小缝,麻雀不知道是陷阱就纷纷飞落到那里去觅食,待到一定时机猛拉绳子,筛子倒下,就扣住了一群麻雀,小心翼翼地掀开筛子,把麻雀抓住,直接给我和四哥烧吃。但是,我也尝试几次,却总被麻雀逃遁,或不落到圈里,或匆匆吃一口就跑。后来分析,我做的陷阱过于粗糙,很容易就被号称“老家贼”的麻雀识破了。
   除这些之外,我们半大不小的孩子在家是一刻也待不住的,一个个兴奋地跑出家门,大呼小叫地聚在一起抛雪球,打雪仗,尽情释放心中的快乐,任凭雪花落得满头满身,谁也不在乎。还有玩冰凌了。那时的农村多是草房子,落雪融化,雪水顺房檐往下滴水,由于气温低了,滴着的雪就凝成冰,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冰柱挂在房檐下。当时的孩子们看到那些冰柱就忘记了寒冷,我们就爬高上低,弄到冰柱当成了宝贝,最大的是机关枪,中等的是步枪,最小的是手枪,提着扛着满街疯跑,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但谁心里也热的不得了,谁也不喊冷,就那么兴致勃勃玩着。如果实在渴了,就吃手里的冰凌,或者去捧一把墙头的干净白雪吃。
   记得每年冬天,我的手背都会冻裂,直到开春才愈合,但却从未感到有什么不便。一次看到同班女同学的嫩手,惊讶于与我黑乎乎冻裂之手的强烈反差,惊异于冬天的手,还可以象夏天那样光滑。
   还有最感觉快乐的是在家里生着温暖的火盆,吃着烤苞米粒,看着窗外飞飞扬扬的鹅毛大雪,快乐得忘掉了一切……有时候看到祖父或外祖父拿出一小壶高粱烧,喝个两盅,我们会帮助用火柴点燃烧酒温温,或者就在火盆的开水中热酒。
   作家梁实秋说,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不过,梁实秋还说,赏雪,须先肚中不饿,否则雪虐风饕之际,饥寒交迫,也许一口气上不来,焉有闲情逸致去细数“一片二片三四片……飞入梅花总不见?”是啊,如今的回忆,是思念和怀恋,但当年的祖父、外祖父母和父母,身上的养家担子,因大雪封屯而更加沉重了。
   童年的那一场场大雪沉淀了小村的往事,温暖了我人生的旅途,深深地留在我记忆中,直到今天也无法忘怀。
  
   (十五)
  
   上小学的时候,毛主席逝世的第二年,乡下传说主席已成神仙,可以预卜人的前程。
   于是,某一天傍晚,妈妈领着三哥和我,去老舅奶家算命。老舅奶令两个童女擎着筛子,其中一个好象是与我同龄的老姑小丽。老人说毛爷爷魂游四方,当时到我们这里了,可以用扶乩的方法来问毛主席过去未来之事。我们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么做。具体方法是取毛主席的大照片挂于中堂,用吃饭小桌上铺一层面粉或沙子。之后,将一根发卡别在筛面用的筛子边上,并将筛子倒过来,让发卡做笔,在桌子上的面粉或沙子上写字。小丽等两人跪于小桌两侧,各用双手持筛子,不用力,随着筛子动,以让筛子在面粉或沙子上写字。老舅奶向主席像问我们的前途事情,有问必答。我记得那个时候自己已经认识筛子写的所有的字了。我也去过其他人家里,都写字,而且都写得很好。我记得问我将来做什么,筛子在面粉上写出一个“工”字,就是“工人”的意思,三哥也是个“工”字。当时我对所谓的工人懵懵懂懂,但母亲是极喜欢的。长大后才晓得当时的农村每个人都想当工人,不想当农民。扶乩自古有之,以前问的什么神我们无从得知,那次问的是毛主席。但主席占卜的热潮很快就过去了,屯里人们很快又恢复了原始的崇拜,如在西屋供上佛像之类。我曾在后院叔伯舅家看见菩萨像以及香烟缭绕的香炉,颇为神秘又有点鬼气,我是不喜欢的。祖父和父亲是决不迷信的,所以我家在屯里是少有的不供佛像之家,这也与父亲是村大队的党员领导干部有关系。只是我知道,私下里母亲是很虔诚的。
  
   (十六)
  
   在我的故乡,当夜晚来临,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静。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星汉灿烂的夜空。重温故乡夜空,如同重读一套名著。我既有多次在漆黑之夜行走的经历,也有在停电之夜园子中的冥想,更有在小学操场上观看星空的流转。在操场上遥望星空,遥望故乡和母校的星空,我有些不知所措,面对着大海似的星空,杂了思绪,乱了理智,杂乱了今生的情趣。像是夜明珠用璀璨的光芒连接成的,美妙的星辰,顽皮的云儿,在幕夜里游荡,便使得这星辰若隐若现了。无论是昏沉的天,还是明朗的夜,不论我遥望多少星,我都始终相信,只有故乡的星空才能包容。养育最多的星,包括我这颗。遥望星空,遥望我梦中惦念的故乡天穹。我想起无数次夜晚,和伙伴们来到操场上的晒草堆上,仰卧其上,四肢舒展,周身放松,充分享受星月之夜独有的静谧,独有的韵味。当年当时,鸡犬无声,尘嚣沉淀,四野阒寂。我们心静如水,静闻天籁。
   我喜欢阅读星空,这得益于那个最古老的传说。牛郎织女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荆楚岁时记》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古诗十九首已有发挥,此诗书于织女洞内石壁上。哲人康德说:“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句话又被翻译为:“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这句名言的第三句翻译为:“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头顶的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对我们许多炎黄子孙而言,故乡既是我们的上帝,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父老,我们永远是父老乡亲的子弟;故乡也是我们的家国,故乡如同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故乡如同我们心中的神圣准则。
   故乡之昼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故乡之夜的天幕深邃而神秘。天似穹庐,笼盖着河流、农田与村庄,像是画家随性信手涂抹出的一幅油画。多次次,坐在村里的场院上,暗夜中,听大人们讲述陈年往事,听说书瞎子讲隋唐英雄,讲明朝英烈,当时是那么令我们神往。
   小学时候,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对指南针和北斗七星发生了兴趣。指南针手里没有,于是就常常一起观看变幻无常的北斗七星。后来,也能根据季节利用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判断方向,大概春天斗柄指向东方,夏天斗柄指向南方,秋天斗柄指向西方,冬天斗柄指向北方。那时,村里的于振铎老先生就常常自言自语他的那幅对联:北斗七星,斗转星移,春夏秋冬,此乃一年!南方朱雀,飞短流长,金木水火,何谓永恒?这些,我们是懵懵懂懂的。但是,对北斗的兴趣,却未曾减弱。
   因为,地处偏僻乡村,小孩也会时时深入荒野,深入青纱帐中,识路是确保安全的基本功。只是不曾在宇届和天象方面有过过多的研究,只识得小时候识别过的北斗七星和牵牛、织女、启明、长庚等几个星。
   在十余年的故乡生活中,北斗七星总是每年整个夏日里,最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星辰。家里是五间平房,前面是将近两亩地的园田,中间围出一个大院子。我最喜欢在房顶上纳凉看星星,其次是在南园子中间静静地观看天幕上最明显的天河和北斗。只是我们初级的想象和中国古人一样,一直认为“天圆地方”,天空是圆的,大地是方的,甚至走到尽头会掉到深渊之中。
  
   (十七)附录
  
   柳家乡的小学教育,只有86年历史。我的父母亲以及弟兄五人,都先后自夏家小学、赵家小学、柳家中学毕业。我们都毕业于赵家小学。在我毕业后几年,这所小学迁建到乡政府北面,成为全乡的中心小学。我们的第一个小母校原址,就慢慢消失了。
   柳家乡的小学成立于1933年。那时,官营子村成立一所小学,只有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在一个教室复试学习,百姓孩子可以就近上学,但时间不长学校解散了。1939年春,在夏家屯建立一所小学校,也是全地区唯一的一所小学校,共有九间茅草房,位于夏家屯中,校名以夏家屯命名,校名全称“夏家国民小学”。设有三个教室,一二年级为一个教室,三年级四年级各有一个教室。学生来源于乡内百姓家孩子。1943年,开始有五、六年级学生,成为优级小学,又叫盘山十完小学(那时柳家属于盘山四区管辖)。初小学生来源于新立、东青、双家、柳家、夏家、卢家的学生,高小学生来源于最远的有马圈子、盘蛇等地学生。教学课程开设中文和日语。
   自夏家小学建成后,相继东青小学、双家小学、官营子小学也成立,它们只进行初小教育,高小学生仍到夏家小学。1949年3月,范家小学成立,办起了一二三年级复试班,实行初小教育。1949年以后,学校招生对象凡是适龄儿童要求上学读书,在学校里受到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民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2年,范家中心小学诞生,同时还进行高小教育。1965年后,全公社没有学校的相继成立了学校,班级由初小到高小,使学生免去路途远读书的困难。教学设备也有很大改善。
   1985年统计,全乡有小学10所,分别是东青小学、双家小学、八家子小学、官营子小学、柳家小学、柳东小学、夏家小学、宇宙小学、新风小学、卢家小学,全乡十所小学有教师九十五人。其中专职教师78人,政工人员16人,勤杂工一人。师资力量从文化程度看,中师毕业40人,高中初中毕业55人,国家正式教师42名,民办教师53名。
   随着形势的发展,2007年,新建小学教学楼;2008年,10所小学合并一起,组成新的柳家中心小学。6个年组,18个教学班。小中大三个学前班。各种教学用具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多次获得教学竞赛一二等奖。

共 25202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长篇叙事散文,也可以把它视作小说来读的优秀散文。散文是叙写家乡的,从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河、一田一舍、一村一社、一沟一壑写起……最后写到了家乡的教育,小学的建设,散文中还镶嵌出不少描写家乡景物的旧体诗词。应该说这篇散文是作者在童年时候对家乡记忆的大盘点,大总汇。所以文章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把这个作者的家乡的风物人情和地理物况都描述得应尽具详,而且还写到了捕鱼和捉虾、抓鸟等童年的趣事。家乡是美好的,也是深嵌在作者心田的记忆之宝,灵光倩影、明月烁星、骄阳雾雨、雷鸣闪电……这些都在作者的记忆中,都一如闪电,一道又一道地划出和尽呈在作者的笔尖,如潺潺流水,录入于作者的散文箴言之中。一篇洋洋洒洒,挥洒着对家乡情深记忆的好散文!倾情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9-12-23 19:36:33
  一篇洋洋洒洒,挥洒着对家乡情深记忆的好散文!倾情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12-28 20:14:17
  江山规定,严禁重复投稿,请老师以后注意!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