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流年】路遥游新区(小说)

编辑推荐 【流年】路遥游新区(小说)


作者:翁巴士 白丁,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8发表时间:2020-04-27 16:08:57


  
   三
   三边小媳妇,在车上一直给孩子喂奶。那孩子已有两岁多了。路遥看得很羡慕。路遥自己只吃了一周岁的奶,妈妈就怀了大妹妹。路遥断奶后由奶奶抚养。没奶吃,奶奶就给路遥喂小米糊糊。家里缺少小米,奶奶就给路遥喂粗杂粮糊糊。“难吃死了!”粗杂粮糊糊各有各的怪味,路遥不愿意吃。开始肚子饿,路遥还能吃几口。碗里还盛一些渣渣,路遥就摇着小脑袋不再吃了。奶奶就哄路遥说,这是一点福巴巴。福巴巴吃了能捡下钱。路遥实在不想吃,但为了捡钱,路遥就硬着头皮向下吃。吃一口皱一下眉头。他想哭,但路遥生性好强,硬是不哭。
   看尔今的娃娃多幸福啊!因为羡慕这个孩子,同时也羡慕这个家庭,路遥在车上已询问过这一家四口的关系了。他们是哥哥、弟弟,引着兄弟媳妇和小侄儿,从几百里之外,赫连勃勃建皇宫的统万城赶来参观新区的。因为新区建设的太宏伟了英名远播,他们是慕名而来的。在他们心目中,新区就是延安的天安门广场。他们以能亲临此广场为荣耀。他们一家,还要在这儿合影留念哩。
   这一家四口,也是在市民公园站下车的。
   一下车,小媳妇就直呼:“哥哥呀,快来帮个忙,娃尿下了。”被呼作哥哥的,笑着抱了娃,打开尿布说:“快呀,娃巴下了,屎糊了一裤子。秀芝,你抱娃,我来擦屎,当心把你的手弄脏了。”
   小媳妇的丈夫背着行囊,忙着从提包里取卫生纸,取铁皮水壶,打算给小儿子冲洗屁股。那种铁皮水壶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兵使用过的。这个铁皮水壶很可能是他们的父辈,在解放延安的战争中,从胡宗南的兵手中缴获的。
   路遥站在一旁观看,边看边笑。他心头产生了许多惊奇,发出一连串的问号。他问自己:“陕北的旧风习,咋改变得这么快呀!”
   路遥想起了过去,也勾起了一件往事。
   粉碎四人帮不久,新的有生命力的革命文学开始复苏。囚困了十多年的文学青年们争相大显身手。《延河》编辑部一个星期能收到一麻袋来稿。但那些热气腾腾干劲十足的文学青年们,都还没有从四人帮圈定的创作樊笼中挣扎出来。正如王汶石老师所指出的,十年寒窗苦,学了个“三突出”。来稿中短篇小说很少,长篇小说一部也没有。来稿大都是散文。每篇散文的开篇大都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式的宣传大好形势的。在写作表现手法上大都是三突出——在众多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一号英雄人物。
   路遥为了拯救一代文学青年,并努力把陕西省建成文学大省。他与众多文学朋友们,在西安筹划召开了“陕西省长篇小说促进会”。促进会是用流动形式召开的。从西安开到延安。在延安的座谈会上,路遥和平凹都讲了话。当时,路遥把陕西要建成文学大省的口号喊得很响。“现在,真的是文学大省了,人才辈出,新秀叠起。”路遥心里很欣慰。长篇小说促进会,又从延安开到榆林。那次会议,在榆林开完后,与会作家们又集体游览了沙湖。
   就是在沙湖的沙梁上,一位文学青年讲了一个让路遥笑破肚皮的故事。
   过去陕北一些地方有个坏乡俗。兄弟媳妇和兄弟的哥哥之间彼此不搭话更不能叫哥。社会上把这种哥哥统称“伢伯子”。兄弟媳妇见了伢伯子不能看,不能笑,不能直接说话。要低着头走过去。谁若违犯了这些金科玉律,众人就笑话,就称他俩是“头头客”。
   若在一个家里过日子,又非说话不可时,得找个实物做传替,这叫借物传言。比如说,伢伯子肚子饿了,家里又只有兄弟媳妇一个人。伢伯子不能直接向兄弟媳妇要饭吃,得对着墙,或对着门大声喊:“把兔子喂一下。”兄弟媳妇就知道,伢伯子说的“兔子”就是“肚子”。她就不言不语地盛一碗米饭,放在锅台上。伢伯子便不声不响地端了米饭去吃。
   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不象上面说的那么简单。那位文学青年,在榆林沙湖的沙梁上,就讲了一个在特殊环境下,出现的有特殊趣味的复杂故事——
   那是大集体时代。伢伯子当饲养员,给生产队里喂毛驴。兄弟媳妇到饲养室里拉毛驴要推磨子。饲养室里只有伢伯子一个人,连一条毛驴也没有了。兄弟媳妇很着急,就把搅料棍在驴槽上敲了两敲,大声问:“毛驴哪儿去了?”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伢伯子想了想,走过去捏住兄弟媳妇的尻蛋子揉了揉。
   聪明的兄弟媳妇一想就明白了。她又以明白人的语气对着驴槽大声说:“噢,毛驴从后沟(尻)里走了!”
   但她要问的问题还没弄明白。兄弟媳妇又把搅料棍在驴槽上又敲了两敲大声问:“后沟里谁把毛驴拉走了?”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伢伯子想了想,又走过去,捏住兄弟媳妇的两个奶头揉了揉。
   兄弟媳妇想明白了。她对着驴槽大声说:“噢,是后沟里他二奶奶把毛驴拉走了。”
   兄弟媳妇又把搅料棍在驴槽上又敲了两敲大声问:“后沟里他二奶奶,把毛驴拉上干什么去了?”
   “干什么去了?该怎么回答哩?”伢伯子认真地想了想,又走过去,抱住兄弟媳妇的头,对着兄弟媳妇的嘴狠狠地亲了两口。
   聪明的兄弟媳妇想了想就明白了。她大声说:“噢,后沟里他二奶奶,把毛驴拉上走亲亲家去了!”
   ……
   这个故事很明显是埋汰陕北人的。一位伟人说过,中国人都是吹捧自己的祖先,炫耀自己故乡的英雄。那位文学青年刚讲完这个故事,开始是一片大笑。一些人笑得搂着肚子,一些人笑得把沙梁蹬下个大坑;路遥笑得直不起腰来。但一阵笑声过后,一些思想先进分子就发表反对评论了。那时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些人的思想还在抓纲治国的圈圈里转悠。所以他们就说这个故事是污辱陕北人民的反动故事。陕北是革命老区,陕北人是革命功臣。一些自鸣高水平的老作家也反对,说它是黄色故事。路遥也是陕北人,但他持拥护态度。他认为这个故事强烈地抨击了陕北的落后习惯落后风俗。陕北人不必要为自己的祖先护短。台湾作家柏杨不是写过《丑陋的中国人》么,谁能说柏杨不爱国。
   今天面对三边兄弟媳妇和伢伯子的亲热关系,路遥奇怪的是,陕北人对过去的旧风俗为什么改得这么快。谁也没有为纠正旧风俗召开过批判会、斗争会,谁也没有为树立新的风俗习惯办过学习班,但陕北人把旧风俗改了,改得很彻底。三边小媳妇和三边伢伯子未必上过大学,但他们都是带领新潮流的模范。
   三边一家四口人,到垃圾箱边为小儿子洗屁股去了。
   路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3日视察新区走的路线,缓步向前走。他走路身子微微向前倾,左右摇摆的幅度大,一贯是不急不忙的。脚步踏得很稳。他好象要在大地上留下印痕。
  
   四
   清明时节,青草发绿,柳稍吐黄,杏花泛白。路遥站在几株香气扑鼻的杏花树下,放眼远眺新区景观。环境会改变作家的心态,会改变作家的精神气度。路遥好象走进关中平原了,他胸中荡起一股浩然之气。他好象在朗诵伟人佳句,他又好象在念入党誓词。他口中念念有词:
   “什么叫延安精神,这就是延安精神。”
   路遥想写一点文字来赞美延安新区。面对如此佳景,不留一点文字,如何对得起手中的这支笔!写什么哩!写小说太慢,且不容易把胸中的浩然之气抒发出来。写诗来得快。写旧体诗词,束缚思想,限制太多不好写。那就写一首朗诵诗吧!他突然酝酿出诗句来了——
   山头削平了,
   放眼望
   一马平川。
   小毛驴休假了,
   小轿车遍地。
   土窑洞改装了,
   高楼擎天。
   当年谢子长刘志丹
   改造乾坤。
   今天陕北人民用双手
   改地换天。
   延安精神,
   在新时代,
   光华再现……
   路遥想,这首朗诵诗开头很不理想,气势不够恢宏。待参观完新区后,再开拓,再修改。
   路遥想,要把这首歌唱新区的朗诵诗写好,就必须先看新区全景。要看全景就必须先上瞭望台,就必须对新区有个总体了解。两万多亩地的大平原,你急急匆匆的钻在一个局部又一个局部转悠来转悠去,就象钻进关中大平原的一个又一个村庄里了,看到的永远是一个又一个的“局部”。对新区没有总体了解,朗诵诗如何能写得好?
   路遥问路人:“上瞭望台的路怎么走?”
   路人说:“新区三个瞭望台哩,你要上哪一个?”
   路人一一给路遥报了瞭望台的名字。
   路遥听到“贵人峁”瞭望台这个名字,很有文气,很有诗意,就说:“我要上贵人峁瞭望台。”
   路人说:“你上山坐的是206,北环路。要上贵人峁瞭望台,得改乘202上中环路,走照金街,范公路。从红色延安大剧院过,走文化公园过。到那儿,你还得再问路。”
   路人很关心路遥,他说,瞭望台好高哩,看你走路那样子,脸色发黄,体胖腿软,我怕你爬不上去。
   路遥从市党委大楼,市政府大楼,市人大常委会大楼,市政协大楼四座大楼中间穿过。绕综合大楼转悠了一圈。路遥眼在看,心在想,脑子里绕来绕去,为歌颂新区那首朗诵诗寻找佳句。他想,大标题就定为《高原平湖放歌》好了。诗写好,朗诵的时候,最好请一个声音浑厚的男中音。女儿声虽然嘹亮好听,但缺少震憾力,表达不出新区的壮观来。
   路遥满脑子想的是朗诵词句,懵懵懂懂地没当心过马路时闯了红灯。交警跑过来抓住路遥的胳膊把他拉过马路。
   交警责备道:“你是个老大人嘛,怎么连小学生也不如!”
   路遥说:“你们的马路太宽了,我急忙走不过来嘛!”
   交警笑了,说:“是你的脚步太重了。你若能象小姑娘那样,轻飘飘的,裙裙两绕就飞过去了。”
   路遥也没有向交警说明,自己是因构思一首歌颂新区的朗诵诗而思想抛了锚闯红灯了。他想,向交警解说这些话,那不是为了减轻自己的错误,而是自我炫耀,自我卖弄。路遥一贯讨厌那种思想浅薄,自我卖弄的人。但凡有一点儿机会,就要登台讲几句话,念几句诗,炫耀自己是作家,自己是诗人。路遥做事虽然一贯强势,但决不炫耀卖弄。
   路遥边走边寻找202路公交车,他要上贵人峁瞭望台。但不知怎么搞的,三绕两拐,路遥进了新区小吃城。小吃城里好热闹呀!虽然新区是新建的,但小吃城里却各种食品齐全,凡延安城小吃街有的,这儿都有。路遥头脑里好象很懵懂,他并不饿,但却从一家装璜很体面的餐馆转进去了。
   巧遇同车上的那一对热恋中的大学生正在这儿进餐。他俩微笑着点头招手邀路遥就餐。路遥知道人家是客气,就摆摆手谢绝了。这时,那对热恋中的大学生已经吃饱了,人家放下碗筷拉了手走人。路遥看见那两个大学生用过饭的餐桌上两碗白米饭各吃了不到一半。一碗红烧肉吃了不到一半。一盘四喜丸子还盛两个。路遥生气了,有文化的人,怎么不知道粒粒皆辛苦呢?大学生,怎么能这样浪费粮食哩!他对那两个热恋中的情人,原有的好感已消减了一半。他赶到餐馆门口,想把那两个大学生吼回来,可人家已经走远了,看不见了。
   这都是收入高了,钱多了带来的生活负数,生活负能量。路遥想给餐馆写几句话贴在墙上,提醒就餐者爱护粮食。可偌大一个餐馆竟没有文房四宝。无奈,路遥就用右手食指蘸了茶水,在两位大学生就餐过的餐桌上,留了一副对联——
   勤能健身富贵常记身勤,
   俭以养德有钱莫忘节俭。
   有几位就餐者,看见路遥写的对联很有批判力,很有生活内涵,就急忙过来用手机拍照。
   路遥写完恼悻悻地出门走了。他和餐馆里的人没再说一句话。路遥心里有气。他心想,这个餐馆没有文房四宝也就罢了,竟连一本书,一张报纸也没有。一个餐馆多少职工呀,这些人就不抓文化建设,就只知道吃吃吃!
   餐馆的一位女服务员说:“这人好怪呀,来了不吃饭,写了几个字就走了。”
   一位就餐者说:“人家就不是来吃饭的,人家是来卖文章的。你看那人那举止作派嘛,就象一个教授。”
   路遥从这个没记住名字的餐馆里出来,他装了一肚子的气。他游新区的欣喜心情陡然减去了许多。路遥走路依旧是一摇一摇的,但他因为生气加快了脚步。两位大学生的浪费粮食现象,引路遥想起了他的过去。
   ……
   一次,路遥随父亲路过清涧县城。他饿危了,父亲用一毛钱给路遥买了一碗油茶。一碗油茶并没填饱路遥的饿肚子,但父亲再连一毛钱也没了。父亲也饿了,可父亲连一口油茶也没喝。
   ……
   1961年,路遥考入延川县城关小学高小班。因为家里没有粮,路遥只能在学校做半灶生。半灶生,就是在家里拿了干粮,在学校大灶上二次加热了再吃。家里拿来的,是些什么干粮哟!粗粮面还不到一半,多一半是糠菜、薯类和树叶。那时,红烧肉、四喜丸子这些名字,路遥连听也没听过。吃大米饭,他就没那个妄想。
   ……
   从1960年到19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饥饿时期。路遥是第一期工农兵大学生。他在延安上大学的时候,正是1973年到1976年。那时候依人定量。路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饭量大,天天吃不饱。那时延大学生中有人给报社写信,批评延大学生灶办的不好,信中写道:“水煮白菜老套套,同学顿顿吃不饱。”……可今天的大学生呢,却这么严重这么可怕的糟蹋粮食。这个问题岂可等闲视之。

共 15464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路遥是著名的作家,出生在陕北农村。路遥深爱家乡的土地,深知那片土地上父老乡亲生活的艰辛。所以,他的小说大都取材于陕北农村。路遥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以农村青年的爱情为背景,创作出了小说《人生》。而此篇小说,却采用的是“拉美魔幻”写作手法,与《人生》的写法截然相反,是虚幻的写法。所谓的“虚”,是借用已故路遥的口和眼,来描绘如今陕北翻天覆地的变化。“虚”写与“实”写,看似背道而驰,却起到了相互反衬的作用。虽然写作手法不同,却都取材于陕北。《人生》写的是改革之前的陕北,而此篇小说,是写改革之后的陕北,是富裕起来的陕北。由此可见,作者对陕北这块土地的热爱,对已故路遥的怀念之情。小说构思奇特,语言凝练生动,笔锋老道,描写细腻,画面感极强。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0-04-27 16:14:51
  这篇“拉美魔幻”小说,是裴老先生85岁时创作的,有创意,有意境,值得品读。
   感谢作者的分享,祝福老先生健康长寿!
五十玫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