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雅香】伟人毛泽东的读书功力(随笔)

编辑推荐 【雅香】伟人毛泽东的读书功力(随笔)


作者:曹济南 布衣,35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8发表时间:2020-05-07 22:51:20
摘要: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他的读书功力进行管窥,希望读者能从读书功力这一侧面,对伟大领袖毛主席能成为伟人的原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我们更加热爱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同时,让我们从毛主席的读书功力的经验中得到启迪。


   人民网上有一篇《盘点:毛泽东一生中爱读的8部书》的文章(作者:佚名),可以作为毛泽东重点读书的例证。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从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代到革命战争的年代,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未间断。即使是重病缠身、生命弥留之际仍然没有停止阅读。毛泽东读书,涉猎的领域极其广泛,文、史、哲等无所不至。党史频道特别盘点毛泽东爱读的8本书,同网友一起走进毛泽东的阅读世界。
   这八部书是:
   第一部《共产党宣言》:读的第一本马列著作,至少读了100遍
   毛主席喜欢看马列著作。他读的第一本是《共产党宣言》。他还讲,自己读《共产党宣言》至少100遍。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毛泽东同志不但研读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颇有兴趣。他当年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
   第二部《鲁迅全集》: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记了睡觉
   毛泽东十分爱读鲁迅的著作,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读鲁迅作品。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后,他得到一套“纪念本”。毛泽东收到《鲁迅全集》后,读鲁迅著作,便成为常态了。新华社曾发表过一张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里工作的照片,办公桌上便放着3卷《鲁迅全集》。这套《鲁迅全集》,被毛泽东完整无缺地从延安带过了黄河,带到了西柏坡、香山,进了中南海。1949年底访问苏联,他带去不少鲁迅作品,阅读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工作人员多次催促,他回答说:“我在延安,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记了睡觉。”
   第三部《社会学大纲》: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
   1928年至1937年,李达撰写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42万字的《社会学大纲》,这是一部系统讲解唯物辩证法的书。李达还给千里之外的毛泽东寄了一本,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把这本书整整看了10遍,并在书眉和空白处写下了1万多字的批注。1937年6月,李达收到毛泽东托人从延安捎来的信,信中称赞“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后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党的高级干部都来读这本书。
   第四部《资治通鉴》:一部难得的好书,读了一十七遍
   毛泽东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阅读的印迹。有一段时间,毛泽东读《资治通鉴》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毛泽东读书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给孟锦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有一天,毛泽东吃过午饭,他微笑着看着小孟,然后指着他桌子上放着的那部《资治通鉴》,问道:“孟夫子,你知道这部书我读了多少遍?”不等小孟回答,毛泽东便又接着说:“一十七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
   第五部《红楼梦》: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对古典小说情有独钟,而其中令他比较倾心的无疑是《红楼梦》。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时期,毛泽东喜欢提到《红楼梦》,也喜欢向人推荐《红楼梦》。身边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秘书、卫士、厨师、司机和保健医生等等,这些人的职业各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毛泽东除了要求他们加强学习外,无一例外都推荐他们看《红楼梦》。毛泽东常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既然有阅读能力,不可不读《红楼梦》,不读就不懂中国封建社会。读一遍也不行,最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第六部《三国演义》: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
   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其中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更是爱不释手。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含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干工作要看《三国演义》。”这是毛泽东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的话。毛泽东是个三国迷,他的许多军事智慧也多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受毛泽东的影响,在当时中共的高层领导圈内,许多领导也都爱上了《三国演义》。1942年,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第七部《水浒传》:从“林冲棒打洪教头”里学“以弱胜强”
   毛泽东读《水浒传》,不是泛泛而读。他每次阅读这部书,都善于对书中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水浒传》第九回,有一段林冲在柴进家,与武术教师洪教头比武的描写。毛泽东读这段故事,从中悟出的道理非常深刻和独到。他依此启发党和军队的干部——在斗争中,要讲究策略。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先进行战略退却,从退却中发现敌人的弱点,进而打败敌人。谁人不知,两个拳师对垒,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毛泽东的话,生动而又有趣,让干部和战士们一听就懂,并且容易记得住,得以在战争实践中加以运用。
   第八部《容斋随笔》:毛泽东人生终点的最后一本书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爱不释手的一本书。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年老体衰,重病在身,早已卧床不起。当晚,他仍让工作人员借来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阅读。根据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徐中远的记载,毛泽东要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9月8日,弥留之际的毛泽东反复陷入昏迷状态。但每当清醒过来,他还是要书看。这天,据统计,毛泽东先后看文件、看书11次,共计2小时50分钟。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由上可见,毛泽东广博而重点地读书,表现了伟人超常的读书智慧和功力,难道不值得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吗?
   三、思索而致用地读书
   毛泽东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除了他的天资外,当得益于他的思索而致用地读书的功力。
   他喜欢思索,而且善于思索,思索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这是成就毛泽东读书功力雄厚的思维特质。
   他在读书上的思索习惯,从小就养成了。6岁时,他在舅舅的蒙馆里读书,曾读到敬财神菩萨送财宝的故事。他问舅舅:“只要去敬财神菩萨就能发财吗?”舅舅反问他:“你认为呢?”“我把我的想法写副对联给你看。”于是在桌子上磨墨铺纸,提笔写道:“磕几个头,烧根香,就想发财,谈何容易;”稍加思索后,便又写出下联:“流几身汗,费些力,才能赚钱,说也不难。”舅舅大为吃惊:只有6岁的毛泽东,居然能用一副通俗的对联表达对请财神菩萨的看法,怎能不吃惊呢?于是伸出大拇指称赞他。
   毛泽东的学生时代,宣传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等各个主义的图书报刊很多,但他认真思考,与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分析后,他决心选择马克思主义,于是他以极大的热情和主要精力研读马列主义方面的著作,所以才会出现他对《共产党宣言》读了100遍的奇迹。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战争优秀小说,其中描写了数百场战争的精彩过程、战斗场面,特别是对谋士武将的栩栩如生的刻画,十分成功。其中每一场战争都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战略战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军事战略战术的指南。《三国演义》同时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博大精深的“一统天下”的伟大力量贯穿其中,毛泽东把《三国演义》带在身上,仿佛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寄托,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每时每刻都处于一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振奋状态,所以,每一场重大的战争,毛泽东都学习像诸葛亮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他读了三国演义》以后,通过思索,从中得到的是如何进行军事斗争的灵感。
   毛泽东能成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理论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对《三国演义》的反复思索而得来的。因为边阅读边思索,每一次读《三国演义》都会有新的见解和收获,这也是他对《三国演义》百读不厌的重要原因。在中国革命最低谷时期,党内的少数“左倾”主义分子极力诋毁毛泽东,说他是个书不离手的书呆子,说他是用旧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封建主义来指导革命。当时贺子珍毫不客气地反驳说:“毛泽东熟读古典文学,熟读《三国演义》,并且引用历史上的典故为今天所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作法。”说得这些人无言以对。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毛泽东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名著,一边苦苦地思考探索中国的前途。毛泽东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事业,他要用革命的火种,去点燃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思想,领导人民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毛泽东一生都在读书,实际上他是在研究历史,是在探索真理。《三国演义》是他读了70多年的奇书,他对《三国演义》拥有解不开的情结。井冈山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低谷时期,毛泽东生活异常艰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书籍。读书是他艰苦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每当革命遭遇挫折,他就把自己关起来读书,或者躲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读书。他在思索中读书,在读书中思索,每一次都会使他的思想豁然开朗。
   他不仅从《三国演义》的思索中获得军事上的灵感,而且从《水浒传》的思索中得到“以弱胜强”的道理;不仅从《资治通鉴》的思索中学习到治国的经验,而且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的思索中学习到立场、观点、方法。
   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不刻板、不教条,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真正是学到了家、学到了真谛,用到了家,用出了“敢叫日月换新天”奇迹。
   他善于思索,他的思路开阔,或纵情于天地万物之间,或驾驭于古今风云之上,忽而天马行空,忽而独辟蹊径,常常能想别人所不能想,思别人所不能思,用别人所不能用。他的思维大到政治上把地球“裁为三截”,小到从科学上认定的“基本粒子”中子和质子还可以再分。
   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著名微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科学家新发现的构成“夸克”和“层子”的更基本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毛泽东。这一提议被大会通过。这个提议的起因是,1955年,毛泽东同钱三强等人曾有过一段对话。毛泽东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钱三强回答:“是这样。”毛泽东又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这一问把这位科学家问住了,因为当时世界上认为,质子、中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停了一会儿,钱三强说:“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泽东微笑着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后来,毛泽东当着于光远和周培源的面又提起这件事,并引用了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在国际科学界,有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科学概念的,也有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新的科学发现的,但几乎没有用政治家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是一个例外。
   毛泽东善于思索,还表现在他对复杂矛盾和复杂事物的判断上,表现在跳出局部而观全局的大视野的大思路上。在军阀割据中,他认为军阀与军阀之间的“几不管地带”,正是给中国革命发展留出的空间,并借此策划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他思索新的世界划分方式,改变了传统利益格局中东西两大阵营的划分,思索出“三个世界”的理论,彻底打破了原有世界格局。
   毛泽东不仅自己读书思索致用,而且他号召大家都来读书,都能做到思索而致用。
   1920年7月,毛泽东从北京回到长沙。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同易礼容等创办旨在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的文化书社。文化书社采用书店和图书馆合一的方式经营运作,既出售书籍,又设有阅览所。这一经营模式对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起了巨大的作用。
   1921年8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回到长沙后不久,他与何叔衡、易礼容等人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自修大学以自学方式为主,所以极为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学校采用收旧、购新、寄存等办法丰富馆藏,所藏书刊分为经、史、子、集、哲学、社会学、文学、科学、教育、政法、经济、美术、外国文、历史、工商、杂著、地图、杂志等18类,特别是想方设法收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和革命书刊,以此开阔青年视野、活跃自修学员的思想。

共 15418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读过毛主席著作的人,都有一个普遍看法,那就是通俗易懂。可别小看这“通俗易懂”,没有高深的理论功底,没有高深的写作水平,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那么,这些从哪来?很显然,都是从读书中得来。作者从四个方面给我们概括了毛主席的读书功力。这四个方面的概括,无不透露出毛主席读书,并非读死书,而是学了就要用,还有一点就是要活。正如古人所说,尽信书不如不信书。看似矛盾,实则是对立与统一的两个方面。诚如毛主席所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都说毛主席伟大,那么,伟大在哪里?从毛主席的读书生涯可见一斑!感谢作者投稿雅香,雅香有您更精彩!【编辑:老游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游湖        2020-05-07 22:56:15
  感谢作者,让我重睹老人的丰采!对老人的爱,不因时间的流失而淡漠!这样的爱,没有任何利益在其中,一切都是发自肺腑!感谢赐稿雅香,雅香有您更精彩!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间,揽经史子集,只为敷衍成一则小文。
2 楼        文友:闲妹        2020-05-08 05:20:40
  洋洋万字是作者内心真情实感,为你作品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3 楼        文友:浩瀚        2020-05-08 07:12:33
  好文章,有功力,共欣赏!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