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咀嚼自己的灵魂(文学对话)

编辑推荐 【流年】咀嚼自己的灵魂(文学对话) ——三峡刘星访谈才女蕙兰于心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9发表时间:2022-08-19 14:31:17


   蕙兰于心:
   《心岸》是一本咀嚼自己灵魂的书。
   生命是一种抵达,为了超越表达方式,从此岸到彼岸,而心则是归岸的木浆。其实,我们每个诗人都在行走的路上,心却在风中飘泊。我一直处于寻觅之中。我乃名副其实的江南女子,灵魂漂泊在外,精神出逃,故乡回不去了,但对家乡的眷念,无时不刻地绞疼着我,唯有用眼眸回望故乡,全息故乡,全息世界,用视线疼痛,用遥望感知,以月来寄托心中的那份淡淡的,缠绵的哀愁与思念,个中忧伤之情,悲痛之情,远而深重,每当那一刻,一行文字便伴着泪水酝酿而成。在灵魂与自己的灵魂中,世界与自己的世界里,我不能违抗心,我需要寻心安放的摇篮,需要觅精神的故乡,需要灵魂的皈依。心与物游,从而,练达心怀,练达自然与人性的接轨,融合美学概念。在这样的境地中我的《心岸》便诞生了。诗乃吾魂,相伴于心;诗为信仰,虔诚终生。我在诗歌的路途中,一直履行着。
   《心岸》一书只是我对诗歌,人文精神追寻的一个驿站,是对我人生一个阶段的写意。算是一本厚积薄发的集子。这些文字现在看来很是羞赧,汗颜,很不满意,许多文字矫情,苍白,糖水味亦很重。
   至于我的专辑《心岸》的亮点。我认同舒洁恩师在书封底箴言“蕙兰于心的诗歌以切开自己血脉般的袒露感动着我们的心灵,这源于生命最深处的诚挚所锻造的景致,实际上抒发了久违了的古典的情怀。”
   三峡刘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散文你读过吗?对莫言的作品,特别是散文方向,你有什么看法?
   蕙兰于心: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窃以为,莫言所创作的作品,作为作家在写作之外的一些话语和技法,确实构成了一种文学与政治方面的“症候”,值得我们认真面对和解读。鲁迅与萨特,一个有眼光,一个有胸襟。而莫言会“讲故事”但这个“故事”如何讲,要讲得巧,讲得妙。值得当下写手们思考。莫言的散文我没认真读过。因此,没有发言权。《透明的红萝卜》作为中篇小说略看了一下,结构简单,人物也并不多。主人公是十岁左右男孩被后母虐待……结局是黑孩在河里,在地里寻找那枚透明的红萝卜。时光的黑与白,生活是无奈的,精神生命的虐杀与人性同样的是无奈的,更是忧伤而悲哀的。那透明的萝卜象征着什么,这个结局带给我们很多的思索。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以及“盲目者认为只有获此殊荣中国文学终于得到世界的认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窃以为无论什么奖,有归属感的文学才有光,才有能量。当代文学30年,一方面纯艺术,另一方面纯文学,从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从政治角度,到个人,国家,再到全球化,关键是写什么?这很重要,假如政治认同,打败文化认同的话,不妨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哲学意义来贯穿其中一个主题,那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过于追求,而应有勇气揉碎自己,将灵魂深处死角的霉味放在阳光下晒一晒,追求真理和智慧,修行真性情,强调文学上的探索与精神捕获。
   那么,我想就莫言获诺奖而言,首先,为他感到高兴,为中国感到骄傲,为中国文学感到骄傲。其次,窃以为:“莫言这棵高粱终于在这个秋天红了。”他的获奖,会让中国作家和文学更有自信与世界对话了。可有一个重要问题,我在思索:中国文学从巨匠鲁迅到梁启超、康有为胡适等大师级人物从来就不缺乏,中国文学能否也超越时空,真正的挖掘人性,少一些纷争,将原先的各种奖来一个质的飞跃,亦设立个类似“诺奖”也让世界文坛羡慕嫉妒恨的如何?这是一家之言。
   三峡刘星:请你推荐几本“掌中书”给大家,为什么是这几本呢?
   蕙兰于心:
   我的书桌上一定会整齐地摆放:韩石山恩师最新出版浪迹文坛三十年《装模作样》《此事岂可对人言》、舒洁诗歌专辑《舒洁诗歌集》;庄伟杰《文心与诗学》诗论集《缪斯的别墅》散文诗集《别致的世界》、马永波散文集《荒凉的白纸》、邹刚赠与我的六本书、孙振明随笔《我在南方》供我随时阅读,其他的书都会归类放在在书柜里。要说掌中书,我看也只有这些,唯有这些。
   我每天上班的包包里,一定会从这几位老师的书中挑出一本带到学校,以便课间等课时阅读。(因我愚钝,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又大,周末喜欢去郊外有氧呼吸。时间实在太少了,唯一可以利用边角料时间,来实现自己每天的阅读量。)
   为什么是这些作品?理由很简单,是心灵的驱使,是著作者人文精神和铮铮铁骨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感召。我想说得是:谁拥有,谁阅读,谁便获得一生的精神富足。
   其一:浪迹文坛三十年《装模作样》《此事岂可对人言》韩石山著
   平实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从作者丰厚而难忘的生活经验中,体验真实的人生。平中出奇的文字里蕴含情、理、意趣。字字闪烁着精神镜像,句句令人感怀哲思。如同品读人间万象,品读自然之子,我只想说这两本书你值得拥有。
   其二:《舒洁诗歌集》6卷、代表作《心灵的故园》、随笔集《大地的心》、舒洁著
   “就是这样,你来了,你决意守望并诚挚歌唱,你便拥有了一个纵向凝视与横向扩展的灵魂空间。但你必须小心,如果你放弃充满智慧的创造,你的内心不再对诗歌充满敬畏;那么,这个精神的故乡之于你,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概念——你每背离一次,在你和这个故乡之间,就会横亘一道无形的栅栏。我还想对你说,诗歌不在你的脑海中,不在你的想象里——诗歌,是我们活了一生在人间欢乐与痛楚交融的体悟;诗歌是现实中情感世界的无情残破,在精神的故乡让伤痕得到了愈合;说到底,诗歌是你的、也是我的血液,这无法更换。面对精神的故乡,你的任何一丝摇摆不定,都有可能使你丧失珍贵的心智,而置身现世的迷惑。”(摘自:舒洁自序)
   其三:《别致的世界》(散文诗集)庄伟杰著。
   蕴涵丰盈、别具况味。其特点:文气盎然,清晰隽永,读后倍感精神滋润。其中《文心诗学》、风格凝重不失洒脱,是现代诗学理论实验性不可多得的书写。
   马永波散文集《荒凉的白纸》分三楫。第一楫为日常生活随笔,发掘平凡琐事的神圣性和文化内涵;第二辑为适性逍遥的审美救赎,收录诗性散文小品,将瞬间的感悟与哲思,对自然地观察与内心的幻象融为一体;第三楫为访谈笔记。(摘自:荒凉的白纸)
   蔡旭散文诗集《简单的生活》《顺流而下》其中《顺流而下》是新世纪10年的选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简单的生活》是最新出版的书。散文诗热爱者必备。
   徵:外延“荒原”处,内探“心灵”间
   站在历史的高度,自然地维度和哲学的向度去纵横,亦是我常说的超象之外以及美学概念。——蕙兰于心文选
   艾略特的《荒原》,特别在散文诗的理念上给予中国诗人以更多的启迪,而女性的天然敏锐度自然成文心灵学的行家,倘若将两者巧妙的融合写散文诗,自然会别具一格——三峡刘星画外音
   三峡刘星:“创新”是每一个写手都孜孜以求的追求,创新不是口头上的,应该用作品说话。网络上有所谓的“新散文”“新新散文”“实验散文”等诸多构想和说法,请你自荐几篇你的最有“创新”意义的散文随笔,谈谈何为“新”?
   蕙兰于心:
   这个问题有点大,我只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浅浅地谈上几句。
   你深爱自然吗?深爱脚下的泥土吗?爱,便会生发为介质,爱,就会孜孜不倦地追寻,爱,就时时牵挂,这就是极大的关怀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世纪的到来,在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事情莫过于是散文的变革。
   如果从《尚书》算起,散文的历史也有三千年之久。但历史悠久,经验给我们的创作带来困境,堪称步履维艰。同时,形成了难以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散文明显地处于尴尬的境地。以它固有的审美情趣和现代人的精神构架,凸显出很多不协调。诚然,散文变革是在文艺界缺乏思想性与和理论性的状态下产生的。然后向外扩散。再则,从创作主体的结构来看,散文中如果抒情中恰到好处的哲思,而哲学思考且是真诚的,而非形式上的点缀。那么,便是最富价值的诗意。大大地增加散文意蕴和艺术魅力。假如说散文越来越能体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那么,我认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无疑是这种发展趋向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想这是新散文中最重要的一篇吧。我们看到的史铁生,对于一个濒于崩溃而顽强自救的灵魂。这样呕心沥血之作,其震撼力便是人在生死抉择的瞬间,最大空间中彰显出人生的悲怆。
   如何看待新散文现象,应该说散文中的变革,即关于“想象与虚构”关于“自我表现”的视角。如何开掘散文的艺术魅力。我想它的真谛在于思想性、情感性与和精神性有机地融合,散文的艺术发现是一种情感与另一中精神世界的撞击,如何深掘生活中瞬间的感动。从美学的概念的角度延伸,散文的描写和抒情。英国著名诗人、文学理论家、《荒原》的作者艾略特等,都有明确的表述。我认为,需要感知如何超自我表述之上。
   总之,对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新散文所关注的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情感情绪,而且,它需要强调对社会和人性的哲学思考以及文化探究,必然直面我们生活和改变我们的思维定势。
   (注:参考文献:秦晋“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一文)
   三峡刘星:散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自古至今,对你影响深的作品是那几篇?
   蕙兰于心:
   对散文的喜爱由来已久,中学时代,大学时代一直都在阅读名篇。我感觉到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喧嚣激进的时代,当今人们对散文写作乱象,越来越严重,使一部分散文作品镜像亦越来越逼仄,大气象,大情怀的不多。承古风,追先秦的亦不多,理性思辨性的散文更少。从而导致语境苍白,没有泥土的芳香,思想空洞,没有震撼灵魂深处的东西,没有精神的诉求,满纸都是唧唧哼哼的絮语。对先秦、魏晋和《史记》等传统的散文疏离,在文字建筑上的苍白与境界越来越小,对于人心,对于生命,对于民族文化底蕴探究不深,显然文学艺术价值不高。
   对我影响最深的有: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茅盾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冰心的散文代表作有《小桔灯》还有三毛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史铁生《我与地坛》《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以及著名的学者作家,韩石山的新书《装模作样》
   我影响最深是:韩愈,昌黎先生。(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诗歌力求新奇,自成一派。并能“以文为诗”,旗帜独树,对后世亦有较大影响。贡献最大的当推他的散文理论和创作事迹。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而韩愈坚决反对六朝以来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的骈体文,而提倡“文以载道”,从而上继先秦两汉的文体,用奇句单行创作有内容,有思想,形式自然,“文从字顺”的新散文。韩愈所提倡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一个文体革新运动。他在提倡“文以载道”的同时,有讲究“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的散文,包括论、说、序、记、传、表、壮、颂、赞、赋、铭、哀辞、祭文、碑文、杂文等。其中论说文的代表作如《原道》《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论佛骨表》和《杂说》四首等。大多写得曲折,奔放,气势雄健,如“长江大河,浑浩流传”现代学者钱仲联先生说:“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善喻,或诡谲,或严正,具有多样的艺术特色。”
   《原道》是韩愈的一组散文“五原”中的一篇。“五原”除《原道》外,还有《原性》《原毁》《原人》《原鬼》。“原道”乃求儒道之本原的意思。这“原本”是指儒家的“仁义”的道。这篇韩愈宣扬儒学,排斥佛老之说的重要文章,被认定最能体现韩文的特色。
   此外,我喜欢史铁生的文字。特别是《我与地坛》和《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这两篇,给我心魂的震撼是强烈的。每一次阅读眼眶里都噙满了泪水,那是一颗鲜活的心与一颗燃烧的灵魂在字里行间跳动。尤其欣赏他释然面对苦难的大度彻悟。他的《我与地坛》鼓舞着很多人。
   写作特点:感悟生命散文真谛,理解生死观,体会,寓情,理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史铁生的《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亦是一篇对生命意义价值的叩问的散文。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史铁生这样的作家,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融在一起了,他以残疾之身,表达着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这些“健全”人日益幽暗的内心。这就是我每一次阅读都希翼:用我纯净的眼泪,来润泽现代视觉的干涩与空茫。
   羽:揉碎灵魂还本色,超越自我寄沧桑

共 1425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蕙兰于心,一个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如兰女子,她热爱文学,带着一腔热忱用心去书写文字,而且是真情实感,向社会传递人间真情。她认为,散文一定要“越来越能体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写作时,要“有勇气揉碎自己,将灵魂深处死角的霉味放在阳光下晒一晒,追求真理和智慧,修行真性情,强调文学上的探索与精神捕获。”她是一个诗歌作者,常用散文诗去抒发情感,挖掘人性,震撼心灵,引人深思。不容置疑,蕙兰于心是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写作者。本文作者煞费苦心,用“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这五声来编排访谈的五大部分,一窥蕙兰于心慎密的心思。读完这篇文学对话,让人眼前一亮,收益很大,让人明白文学不但是人学,还要让写作者懂得:为何要写作?如何去写作?为谁去写作?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8-19 14:33:11
  这篇文章很好,让写作者受益,感谢刘老师分享!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22-08-19 16:19:39
  文学的对话,纯粹又富有启迪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