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那些年啊那些年……(随笔)

精品 【星月】那些年啊那些年……(随笔)


作者:淇水碧柳 进士,7155.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4发表时间:2023-08-16 14:10:02
摘要:(原创首发)谨以此文,献给依然有梦依然在文学之旅辛勤耕耘的自己!


   到现在,只要看到有人在跳交谊舞,我还忍不住技痒,只要时间允许,总要去舞上几曲过过舞瘾。
   几年前,中国大地上又流行起了一种舞,那就是广场舞。广场舞大妈们不仅舞遍了全国,有的还趁出国旅游舞出了国外。爱好舞蹈的我也幸运地成为了广场舞大妈中的一员。
   我从最简单的八步,十六步,二十四步学起,开始跟着老师们学,后来自己从网上学,买了智能手机更方便了,我下载了糖豆软件,随时可以跟着手机学习自己喜欢的广场舞。我学了很多首广场舞,为了学习广场舞,我还加入了好几个广场舞交流群,时刻关注着新的广场舞的诞生。我也当起了老师和领舞,有了很多个舞迷朋友。每当音乐响起,我随着音乐舞蹈的时候,我会忘记一切烦恼。
   回首我的舞蹈情缘,我觉得跳舞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身体,虽然减肥效果不够明显,但我行动不再那么笨拙和吃力了,身体变得轻盈不少,多年的腿疼也减轻不少,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好像在哪儿看到这样一句话:只要心中有音乐,哪儿都是舞台。当我和舞友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时候,我会忘记自己身处何时何地,心里只有音乐,只有舞蹈。汗水从脸上流下,快乐从心中流出!
   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会一直跳下去。因为舞蹈和音乐一样,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祝愿和我一样爱好音乐和舞蹈的朋友,让我们一起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舞动起来,舞出自己的魅力,舞出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旋律!
  
   (六)那些年我们唱过的歌
  
   我喜欢唱歌是从电影开始的。
   我记事的时候,是文革后期,那时候大队的喇叭里天天放着的是诸如《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的慷慨激昂的红歌,我听得多了也就跟着哼哼会了,却不是特别喜欢唱。
   在我快小学毕业时,我国的电影事业开始飞快发展。各种题材的电影开始在农村播映。对于刚上小学的我来说,更喜欢电影里面那些动听的歌曲。为了学唱那些好听的电影插曲,我把《黑三角》《小花》《甜蜜的事业》等影片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自己躲在屋里偷偷地学唱,在我放学值日的时候,我会在打扫干净的空荡荡的教室里大声唱歌,教室里有回声,唱歌的声音听起来很美。
   我得感谢我们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杨运平,他应该算是我音乐上的启蒙老师。
   杨老师教我们时二十来岁,思想新潮。他的爱好很多,最喜欢唱歌。他拥有一副浑厚的男中音,经常在早晨去我们村的北山坡上练嗓子唱歌,即使村民们说他不务正业他也毫不介意,仍然持之以恒地练声。那时正流行台湾校园歌曲,他就抽时间给我们上音乐课,教我们唱流行歌曲。我记得他教我们的第一首校园歌曲是《乡间小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台湾校园歌曲旋律流畅,歌词优美,唱起来朗朗上口,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些歌曲。后来杨老师又教我们学会了《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校园歌曲。
   在我上初中的那年夏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对河南的地方戏豫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豫剧是河南的主要剧种,是老百姓喜欢的戏种。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都能听到有人信口吼上两句豫剧。最热闹的是生产队集体劳动时,无论是割麦子,还是摘棉花,随时都能听到女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即兴演唱的《朝阳沟》中的经典唱段。直到现在,村里有人家办红白喜事,老百姓还习惯在家里安上大喇叭放几段戏曲。娶媳妇的喜事播放的是《朝阳沟》银环下乡,办丧事或者逝者过三周年播放《秦雪梅》等悲戏中的段子。
   那一年,九中的王有生老师得知洛阳市豫剧团来我市招收学员,就在附近几个村里召集了十几个嗓音条件不错的男孩子和女孩子,集中到学校教我们学戏。我们像戏校的学员一样,每天来到学校练嗓子,练台步,踢腿下腰等戏曲表演技巧。通过两个月的学习,虽然我们当中仅有一个男孩考上了戏校,但我学会了好几段戏曲唱段,更重要的是我从此喜欢上了豫剧。
   除了豫剧,我还喜欢越剧,这也是受电影的影响。当我第一次观看越剧电影《红楼梦》时,就被这种婉转动听的唱腔深深吸引住了。虽然越剧是用方言演唱,没有字幕我听不懂唱词,学又学不会,但我还是从心底里深深地喜欢,后来又看了几部越剧电影《莫愁》《尤三姐》《王老虎抢亲》《五女拜寿》《柳毅传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我对越剧的喜欢就更强烈了。直到现在,只要央视戏曲频道播放越剧,我还会津津有味地去看。王君安和“越剧王子”赵志刚,是我最喜欢的越剧演员。
   进入了初中,有了音乐课,更加激起了我对音乐的爱好。
   以前的中学,老师们都是多才多艺。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有很多是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我的班主任杨贵全老师,不仅人才好文采好,还会吹笛子,拉二胡,只可惜天妒英才,杨老师年仅38岁就病逝了;杨万明老师,写一首好字,也会拉二胡……至于音乐老师王有生,那更是每样乐器都会用。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几次文艺汇演,在一进学校大门右边的那个小戏台上表演,有戏曲清唱,师生们自排的小品,大多数是歌伴舞,师生同台演出,学生表演,老师们给学生伴奏,气氛非常热烈。我们有时候还要去乡政府的大礼堂演出,我还和老师同学一起去市里和区里表演过几次,虽然得到的奖项不多,但我的胆量却练出来了,后来我除了参加表演,还经常担任报幕员。
   升入高中,音乐课不再上了,但对唱歌的爱好丝毫没有减少。我跟着电视电影学唱歌,有时还买一两本流行歌曲的杂志看看。我在笔记本上抄了很多歌词,还配上了那时流行的影视明星的彩色贴画,只可惜这些东西没有保存下来。那时,通俗歌曲在大陆广泛流行,程琳,朱晓琳,成方圆等新生代歌手层出不穷。随着改革开放,张明敏,张德兰,费翔……一大批港台歌星开始占据大陆乐坛,特别是小虎队,更加激起了我们这些少男少女的追星热潮。我们关注并学唱他们的每一个新歌,买他们最新版的海报和贴纸,《青苹果乐园》《爱》《蝴蝶飞呀》这些好听的歌曲现在听起来仍然会激起我们对少年生活的回忆。
   高中我是在城市里上的,由于学业的紧张,还有农村孩子天生的自卑感,虽然学校也举办了几次文艺演出,我都没有参加。只是在学校举办的合唱比赛中,我毛遂自荐做指挥,我们班那次取得了合唱比赛一等奖;高三的上学期,我市举办了一次“美多杯歌手大奖赛”,我去参加了,只进入了复赛,没有取得名次,我们班有个叫杨钰的女同学参加了决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高中生活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少年时代的结束。参加工作后,我对音乐的爱好一如既往。这时家里已经买了收录机,我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磁带听歌,闲了就自娱自乐地唱上一两首。偶尔我还会去参加一些文艺演出或者给别人排练节目,无论唱歌还是唱戏,我都喜欢,音乐带给我的是用言语难以表达出来的享受。
   后来,我到家乡的中学任音乐课,对唱歌还是很痴迷,可能是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吧,我对一些常人难以接受的歌星或歌曲也能接受,也能接受各种流派的流行音乐,许嵩,凤凰传奇,冷漠,祁隆,包括学生们最喜欢的EXO,鹿晗,TF-BOY,周杰伦他们的歌我也经常和学生一起欣赏。只有接受学生喜欢的音乐,学生才愿意和老师进行音乐上的交流。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又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自从买了智能手机,我就下载了全民K歌软件录歌,听着自己唱的歌,真有点小得意呢!其实,根本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自娱自乐嘛!就是要自己高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也不再满足一个人独自对着手机唱歌,节假日或者星期天,我会跟着女儿或喜欢唱歌的姐妹一起去KTV唱歌,KTV唱歌虽然花钱,但是K歌设备很棒,音响效果和音质也好,唱起歌来真是一种享受。经历了大半辈子的人生,我也看开了,一个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要学会放松,享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是活一百岁也是没意思的。
  
   (七)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电影
  
   在小时候,能看场露天电影那是最高级别的精神享受。
   可是在农村,电影资源少得可怜,看来看去,就是那几部老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董存瑞》《南征北战》《鸡毛信》《红孩子》等之类的战斗片,大部分还是黑白片。就这我们也是百看不厌,一听说村里放电影,几乎是全村出动,天不黑就有人搬着凳子来到放电影的打麦场上占座位,来的迟了,只能站在最后面看,有的人还转到幕布后面看,不过上面的影像和字都是反的。最夸张的是,我们除了在本村看电影,如果听说三里五村放电影,还要走好几里地跑到外村看电影,有时候误听了消息,白跑一趟,别人问起看了啥电影,大家就会笑着说:“今天看的是《白跑战》《哄孩子》!”顿时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印象最深的两次看电影经历,一次是在乡政府东边的大礼堂前面放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电影结束后因为观众人多,院门太小,发生了拥挤踩踏事故,有几个人被挤伤踩伤住了院;还有一次去乡机械厂看电影《三打白骨精》,那时是两个地方同时放映一部电影,这边放完一个片子另外一个地方才能接着放,人们把这叫做“跑片”。因为第二个片子一直没有“跑”过来,观众一直等到了深夜,我忍受不住困意回家睡觉了。我们班却有几个女同学坚持等到凌晨,硬是看完了电影,当她们看完电影回来时,我和其他同学正在打麦场上跑早操。校长刘老师一看她们也要过来跑操,马上大声命令她们:“赶紧回家睡觉!”
   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文革的彻底结束,文化上的各种禁锢也彻底得到了解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方针使电影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战争片不再占据电影的主要地位,爱情片悄悄进入了电影市场。我还记得我看到的较早的几部爱情电影《阿诗玛》、《芦笙恋歌》、《刘三姐》,里面男女主人公亲热的镜头让台下多少年轻人脸红心跳,一转身却忍不住悄悄拉住了随行的心上人的手。
   这时的黑白电影渐渐退出了电影市场,彩色电影开始普及。电影种类也越来越多,不仅有爱情片,战斗片,武打片,还有很多戏曲电影。武打片《少林寺》的播出曾在中华大地兴起一股武打电影热,紧随其后武打电影占据了当时的电影市场,李连杰、丁岚等一批武打明星也开始有了名气。戏曲电影在农村比较受欢迎,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评剧《花为媒》《刘巧儿》,母女同台演出的河北梆子《哪吒闹海》,京剧《野猪林》《苏三起解》等。我还是喜欢我们河南的戏曲电影,比如曲剧《卷席筒》《风雪配》等,越调《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吊孝》《收姜维》等,豫剧电影就更多了,《花木兰》《洛阳桥》《穆桂英挂帅》《抬花轿》《对花枪》等等。第一次看越剧电影《红楼梦》我认识了越剧这一南方剧种,并深深喜欢上了它,后来又看了几部越剧电影《莫愁》《尤三姐》《王老虎抢亲》《五女拜寿》《柳毅传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通过观看这些戏曲电影,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豫剧和越剧。
   此时在农村,看电影也成为常见的娱乐方式,谁家办事,无论是喜事还是白事,或者得了孙子,孩子考上大学,都要在村里放上两场电影。乡政府东边的大礼堂被修建成了一个电影院,经常播映市面上流行的新电影,村民们再也不用跑到城里看电影了。
   后来,电影市场更是百花齐放,五彩缤纷。我国的电影不仅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高,而且还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外国电影,我最喜欢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电影,比如《奴里》《海誓山盟》《永恒的爱情》,这些电影都叙述了让人感动的爱情故事,配上优美的异域风光,靓丽的男女主人公载歌载舞,特别引人入胜。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电影上。我上高中时,很多立体电影开始在影剧院播映,那逼真的立体效果很让人震撼。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但谁也没想到的是,电影和电视最终都败给了智能手机。手机一开始是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出现的,它就是一部移动电话,没想到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前几年智能手机的出现直接取代了原来我们使用过的好多东西:邮局,电话,书籍,电视,电影,钟表,照相机,游戏机乃至天气预报等等,这些功能都可以在智能手机上找到,所以想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直接在手机上搜索就行了。
   当然,如果想欣赏一流的大片,感受浓厚的现场气氛,还是得去电影院。
  
   (八)那些年我们遇到的老师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遇到过很多可亲可敬的好老师,我只能选几个典型的介绍一下。
   在小学一年时,教我们的是我村的杨时宾老师,他对我们很严厉,经常体罚学生,要是放在现在,恐怕早就被家长投诉到下岗了。我记得他教我们学拼音时,为了讲清楚后鼻韵母的读法,他拿起一根棍子,一边发音一边指向自己的喉咙,那时我真的害怕他一不小心会用棍子扎住自己的嘴巴;我还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大声说话,被他发现了拎着我的耳朵把我拽出教室,挨了打我还不敢跟家长说,因为跟家长说了可能会再次挨打。

共 2040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一口气读完了碧柳老师的《那些年啊那些年……》,心潮澎湃,爱不释手。十个片段,十个精彩的特写镜头,为读者全方位展现了自己所经历的那些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吃过的美食,玩过的游戏,听过的故事,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作者娓娓道来,不禁感叹,怎么全国都一个模子?文章所叙事很引发中老年读者共鸣,很有代入感。而那些年我们跳过的舞蹈,唱过的歌,展现了作者的音乐天赋。那些年遇到的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些年追过的男孩,写出了那些年的青春悸动,写了自己的婚恋经过,写得真实而令人感动。那些年做过的梦,有英雄梦,有演员梦,有教师梦,最后实现了作家梦。告诉我们,人生要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作者最后说,谨以此文,献给在文学上辛勤跋涉的自己,其实我要说,作者用朴实的文笔献给了读者一份精神大餐,让我们甘之如饴,回味无穷。一篇回忆往事,能引发共情的美文,倾情推荐赏读!【编辑:燕飞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1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8-16 14:16:08
  杨老师,你的文字点燃了我回忆的火苗,注定今中午无眠了。特别前几个片段,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经历。感谢您带给我们的苦涩而美好的回忆,这种乐趣与幸福真是现在孩子体会不到的。
当认真成为一种态度,生命便不会在虚无中度过。
2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8-16 14:24:52
  佩服杨老师的记忆力,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记得那么准,如数家珍,写起来洋洋洒洒。看了文章也不觉感叹,怪不得杨老师小说写得棒,原来爷爷,爸爸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基因强大,耳濡目染,不优秀才怪。祝愿杨老师心想事成,早日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当认真成为一种态度,生命便不会在虚无中度过。
回复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8-16 21:17:05
  感谢燕飞舞老师的精心编辑!您的按语精准中肯,为我的文章锦上添花!我们都是同龄人,生活在相同的年代,经历也大同小异。再次感谢您的编辑!
回复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8-16 21:17:42
  感谢燕飞舞老师的精心编辑!您的按语精准中肯,为我的文章锦上添花!我们都是同龄人,生活在相同的年代,经历也大同小异。再次感谢您的编辑!
3 楼        文友:乡鹤        2023-08-16 23:43:24
  碧柳老师们的《那些年啊那些年……》,这题目真好,一下子把我的思绪飘过了三四十年前的一幕幕往事中,那时我也青春年少,那时我也顽皮淘气,在月亮当空下看着露天电影《庐山恋》《闪闪红星》,在下课时,也和同学玩起了跳绳抓小鸡,趁大人没注意,在家里偷吃了过年的小撒子和花生,在上课把女同学的凳子抽掉,让女同学摔一跤,在六一儿童节,我们跳起了《祖国的花朵》,唱响了《让我们荡起双浆》。在考试时,我抄袭了同桌的答案,最后老师说我抄得太认真,暴露了我的假成绩。在上体育课时,我怕老师让我们跑步,便谎称肚子疼。在放学路上,我们滚起了铁环,在家里,趁家长不注意,我们偷偷学会了骑自行车,在中学里,我们把喜欢女生的字条扔到她的课桌上,两眼总是期待她的回眸。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曾经的拥有,历历在目,犹如昨日。如今每每回忆,总能在心里激起波澜,激起涟漪,不竟感叹,“每年红花依旧,今日不再少年。”碧柳老师把儿时的电影、舞蹈、歌曲、游戏、爱情、零食等等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犹如播放电影一般,让我们身临其境,又回到了青春年少,无忧无愁的年代,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情意绵绵,文字清新感人,叙述生动真挚,一篇近乎完美的随笔,太厉害了!碧柳老师!学习了,也感动了!
回复3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8-23 20:43:51
  感谢曹老师认真阅读并精心留评,我们的年纪差不多,有着相似的社会环境,所以拥有的童年生活也大同小异,这些都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去回忆!再次感谢曹老师留评支持!
4 楼        文友:巧眉        2023-08-18 20:22:08
  老师的文笔很好,值得学习。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回复4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8-23 20:44:59
  谢谢巧眉老师欣赏留评支持,你的小说也很棒,我们互相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