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天涯】承诺的追忆(散文)
每当写作的时候,我就会打开抽屉,拿出当年和文学大师谢冰心一起拍摄的合影照片,就会想起到她家里拜访的美好时光,燃起我不断创作的激情。
一
那是九十年代初暑假中的一天午后,我和参加全国优秀辅导员夏令营中的几位爱好文学创作的辅导员老师,在时任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总编缪力老师带领下,坐车前往文学大师谢冰心家里进行文学创作拜访活动。
车很快来到中央民族学院一幢住宅楼边停下,缪力老师带我们走进楼梯口,乘上电梯到达冰心大师家门口。当电梯门打开,只见冰心大师坐在不锈钢轮椅上,在电梯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欢迎。大师知道我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喜欢文学创作的代表,脸上充满了微笑。她和我们一一握手,看不出她已近九十高龄。在她身边工作的阿姨告诉我们:冰心奶奶知道你们要来,早餐后就坐上了轮椅,不但在厅内提着水壶给窗台上的鲜花洒水,而且又来到电梯口迎候你们。我们听了非常感动!
在宽敞的客厅中,我们围坐在冰心大师身旁,听她讲年轻时至今《为爱写作》的岁月时光,娓娓动听的话语把我们带进了她热爱文学的情感世界。听她讲童年时在海边生活看日出的故事。讲她爱夜空中的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直至讲到她带着爱如何写出《小桔灯》《三寄小读者》等作品的故事。她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不仅要写出故事情节,还要写出主人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要写出恐爱生活包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通过丰富优美的文字吸引读者……她的话感动了我的心。
在互动中,我向冰心大师汇报了自己创作的情况,包括创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她听了说:事在人为,写作者的心里要始终藏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文学创作真谛,还告诫我们要带着爱祖国、爱人民的深情进行创作。创作人之间要互相关心,要丢掉文人相轻的不正之风。她还说:作家心中装着世界,爱就会在作品中自然展现,才能写出有份量的作品。她还说:创作者要时常想到我曾为文学园地栽过哪些树,种过哪些花,要把文字演变成为生命中的风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享受创作成果、收获由爱带来的喜悦。大师话中有话,寄托着她对我们的希望,渗透着她的文学的希望,燃起了我们为爱写作的激情。
会见结束时,冰心大师又请我们一起合影留念。面对冰心大师,我们深深地向她鞠躬。临别时我握着冰心大师的手说:谢谢您的教诲,我会把您的话时刻牢记在心坎里:“一辈子为爱写作,不弃不离”。冰心大师微笑着说:祝你成功!
那天,在近二个多小时的文学创作互动中,我们领略了老一辈作家对我们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在返回营地的车上,缪力老师就会见冰心大师作了归纳讲话。她对我们说:冰心大师一生创作的核心理念就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把文学创作作为爱的纽带,始终连接着个人和社会。在她心中爱是解决苦难、创造美好的根本力量;既是个人幸福的源泉,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她的这一思想贯穿其创作始终,形成了她的“爱的哲学”体系。在现代文学史上构建了独特的精神坐标。
大家对缪力老师的归纳总结都表示赞同。我明白了只有真心实意地走写作之路,才能不负大师期望,写出人民所欢迎的作品。
二
从北京返沪后,我反复硺磨冰心大师说的话,觉得要落实自己在冰心奶奶面前许下的承诺,不能只是说空头话,而是要认真去实践、去做好。要当好一个作家,就要找准时间多读书,开阔眼界,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题材,不停地利用空余时间刻苦地写。我为自己立下了“白天工作,夜间写文”的写作计划。还把用毛笔写的“坚持写文”四字压在桌上的玻璃板下,用于在创作中督促自己。
还记得我们解放初出生的这一代人,那时的写作大多是从握笔手写开始的,虽然进入2002年后好多年轻人开始用电脑写作,但我那时还适应用钢笔一字一句地在写。凡构思好的作品先要一字一句写在草稿纸上,然后经过修改后再用钢笔工整地抄写在方格文稿纸上,一万字左右的作品大约还要抄写三至四个小时。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为了开着灯写作不影响家人的睡觉,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晚上写文章的时候,在自己坐的小方桌的一角撑起一把黑色的大雨伞,用于遮住进入房间的灯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握着笔常常会写到公鸡啼鸣、东天露出鱼肝白快天亮时。这个办法一直成了我在家中写作的专利。到了火热的夏天,夜间没有空调吹凉,成群的蚊子扑向脚背。怎么办?为了消暑和防止蚊子叮咬,在写作时我就把双腿浸泡在圆木桶的凉水中。
从北京返沪后的第二年,教育系统正在开展爱的教育活动,推广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生精神。”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他主张教育应当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陶行知先生这句话,也是他人格的见证,反映了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的崇高教育态度。
面对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激起了我要创作一部《陶行知的少年时代》长篇小说的决定。于是我走访了上海陶行知教育研究会中的有关老师,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故事,特别是小时候的故事。当我提到要写陶先生的少年时代的生活故事时,得到了研究会老师的支持,并给了我一些有关素材。这样,我就有了想去陶行知小时候生活过的故乡考察和采风的机会,还把此事告诉了文汇报摄影师刘军和文友根明,得到他们支持。于是我在他们的陪同下,准备择时买票出发。
就在我们出发的春节大年初一早上,天空突然下起鹅毛大雪,东北风像刀刮在脸上似的刺痛,我在好友陪同下,冒着大雪乘车来到安徽歙县陶行知故里。不仅考察了陶行知故里、学校旧址,还去了附近的纪念馆,在与值班人员交谈中,了解陶先生小时候读书和生活的情况,还在附近和晒太阳的老人聊谈,从他们口中了解所知道的陶行知小时候的生活故事。
之后,我们还去了陶行知第一夫人汪纯谊在休宁的故居。就在休宁返回的那天傍晚,我们走在流水潺潺的河道边上,只见错落有致的村庄在晚霞中景色很美,修饰过的古村落充满着诗情画意。但因为走错了路道出口,冷不防从斜角窜出一条狼狗扑向我们,吓得我差点掉下河里。好在有乡人看见后,赶忙挥棒吆喝才把狼狗赶走,一场虚惊真是毛骨悚然。之后我们又到达南京,来到陶行知当年求学的晓庄师范采风,获得了许多素材。为了写好此文,我在经过三下安徽陶行知故里后,终于写出了《陶行知的少年时代》,并且在上海文学报支持下,以大版面的篇幅选载推出。但可惜的时,我写的那些原稿,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被小偷撬开办公的抽屉偷走了,使转发的小说不能正常推出。这件事情的发生,成为了我创作过程中的一大心痛。但因为我的文在文学报大篇连载过,即使是小偷藏起来了也是一场空梦而已。
为了写长篇小说《荒岛历险记》,我利用假日乘船走进靠近东海的一些岛屿深入生活,和当地渔民一起走上渔船同吃同住;有人说:“当作家原来是这么累,还要吃苦。”当我听到这些话时,我总是笑着说:“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哪来捧着书的微笑。”我坚信,作家的吃苦就是为了要写出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作品,这也是在奉献爱心,而读者的喜欢就是对作家的称赞。
为了改变对学生的学习认知,我撰写了全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差生的故事》,其中心的立意就是差生不差,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只要我们了解和熟悉他们,就会看到前行路上的阳光。力图通过文学形式引起社会深层次的思考和社会共鸣,对推进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长篇小说在上海《读者异报》进行了连载。
为了写我国各地名胜风景的游记散文,我也经常利用休息和节假日,打起背包走近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名山、名湖、古村、古镇、古城等地方。到底去过多少城市和村落,走了多少路程?它们的名字都出现在我写的游记散文中。为了多写一些风景名胜的游记,我除了走进国内一些熟悉的地方,还跟随随导游来到祖国其它地方,在这一过程中,我写到了“凡有人文历史景观的地方”就是风景名胜。这一对名胜风景的认定,得到众多文友和读者的赞同。后来,我也去了欧美、大洋洲等一些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因为我知道:大自然留下的美丽景观应该是属于全人类共享的,作家有义务把这些美景通过游记的方式介绍给读者。我觉得这样做也是践行爱的创作的一种体验。
三
在谈到这么多年的创作中,我不会忘记自己走进网络文学的日子。那是2010年的时候,互联网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在线写作带有拓荒性质。许多人都感受到网络文学带来的大众化和新鲜感和亲和力,其发表文章的方式和界面是属于全新和开创性的,很有吸引力。
这时,有朋友介绍我加入“好心情文学网”,该网当时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被读者称之为美文网,各路文学爱好者相继从四面八方围聚该网安家,抒写着他们的文字并且发表。我也不例外。在朋友介绍下也加入了此网,也一鼓作气为该网上传了不少作品。那时我的记忆力很强,凡构思好的文章可以一口气直接写在电脑上进行发布。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好几个月,网上的粉丝和每天的飞笺多得看不过来。忽然有一天,当我从外省采风回家,发现怎么也打不开网页,经过和朋友联系,才知道好心情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关闭了。因当时我是随网而写的作品,没有底稿,所写的游记散文、小说和随笔等文章消失的无影无踪。失落了近四十五多万文字,那种沉痛的心情可想而知。
就在伤感的时候,一位北京的文友告诉我、他登录在一家名叫江山文学网的中文网,经常给网站投稿。说此网站很讲信誉,所发的文章栏目与一些文学报刊的格调基本相同,纯文学的味道很浓,而且还有网站总编辑负责下的编辑群和各社团网页的编辑班子,创始人赵兴华是一位写作高手,能力很强。总编古渡能任劳任怨地带领和指导编辑为作者审稿,是一心为作者提供发表园地和为读者股务的优秀中文网。文友邀请我一起加入。于是,我静下心来,在电脑上搜索寻找到了江山文学网,反复看了网上的版面设计,以及文章栏目和社团的编排特色等,看到发表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文章,其清新典雅的页面设计、纯净唯美的文化气质在同类网站里也是独树一帜,是以文会友的新天地,是一个纯文学网站。
2011年8月,我在文艺报上看到是中国作家协会发的文章,希望作家走进网络,启动作家与网络作家“结对交友”的活动,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靠拢。看了这一篇文章,我觉得这一举措很好,这是对网络文学的认定和支持。由于我对网络投稿比较了解,所以便高兴地安照有关要求,在朋友指导下注册了江山文学网。这个日子就是2011年9月6日,我开始试着给其中的一个名叫天涯诗语的社团上传了文章,从那时至今,捏指一数已经10多年头了,我被社团聘请为顾问也好几个年头了。
还记得进入江山文学网后,让我终身难忘的是:除了上传文章外,还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友在网上互动,通过发文和点评的方式进行交流,气氛要比其他网站浓厚。这样的交往在纸质媒体上是根本不具备条件的,这是网络文学为创作者带来的社交缘分和希冀。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在网上开始广泛阅读各地作者上传的文学作品,看到了一部分作者的写作水平进步很快,有些文章只要稍作修改,就有可能登上纸质媒体,很有培养前途,这是一种好现象。
在和文友互相交流和点评这一过程中,有一天我忽然收到了一位文友提出拜我为师的飞笺短信。原因是有位文友知道了我是作家,于是便在社团很快互传开来。一些热爱文学的创作者,也看到了文艺报上所提到的作家进网络交友一事,就纷纷直接提出要拜我为师。他们中有的作者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拜师信,写得感动人心。为了不使他们失望,我对要求拜师的作者的文学作品、包括创作风格和创作态度等进行了了解和考察。在这一过程中,我记着文学大师冰心说过的话:“作家要团结更多的写作人,要把爱带进文学创作中”。
于是,我在考察了一段时间后,分批接收了近十位积极向上的、谦虚谨慎的、对写作热爱的文学爱好者。接收她们当了我的徒弟和学生。从此我通过飞笺点评他们所写的文章,引导他们如何修改好自己的作品,告诉他们怎样去描写人物,怎么描述他们的生活?怎样区别南方和北方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等等,还通过飞笺和短信介绍我自己从青年时开始喜欢创作的一些经历,包括在创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等问题。几位徒弟和学生通过刻苦努力,写作水平开始跨步式提高,作品在江山文学网获精品的开始增多,个别的还在省市级报刊上开始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