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天涯】承诺的追忆(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天涯】承诺的追忆(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224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75发表时间:2025-08-05 14:12:47

【江山·见证】【天涯】承诺的追忆(散文) 有哲人曾这样说过:承诺就是遵守自己的诺言,守住承诺二字或许要用一辈子的时间,而丢弃只需几分钟。承诺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是诚信的一种表述,又是诚信的具体表现。这话对写作人来说,尤为重要。
   每每想起哲人说的这段话,我就会联系自己走进文学创作园地,包括在网上带徒弟和学生一起创作走过的那些日子。
  
   一
   那是2010年的时候,就在我的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呈现一片全新的天地,其发表文章的方式和界面是属于全新和开创性的,带有拓荒性质的在线写作吸引了国内许多文学爱好者。人们都感受到了网络文学带来的大众化和新鲜感和亲和力。
   2011年8月,文艺报发表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一篇文章,在谈到网络文学时,希望作家能走进网络与网络文学爱好者开展“结对交友”的活动,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靠拢。看了这一篇文章,我觉得这一举措很好,这是对网络文学的认定和支持。作为一个作家,应当响应作协号召,走进网络这片天地尝试写作,若有机会结交几个网络文友一起互动交流,这也是一件好事情。我对自己的想法做了承诺。
   就这样,我准备挑选一家网站注册。我的想法被一位北京的文友知道了,他告诉我:他登录了一家名叫江山文学网的中文网,并介绍了网站所发的文章情况,说该网站纯文学味道较浓,站内专设总编辑负责下的编辑群,还有各社团的编辑班子,是一个一心为文学作者提供发表园地的中文网。文友邀请我加入。于是,我静下心来,在电脑上搜索寻找到了江山文学网,反复看了网上的版面设计,以及文章栏目和社团的编排特色等,看到发表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文章,其清新典雅的页面设计、纯净唯美的文化气质在同类网站里有独树一帜的风范,是国内纯文学网站之一,我答应了他。
   在文友指导下,我注册了江山文学网。这个日子就是2011年9月6日。从那天起,我开始试着给网站中的一个名叫天涯诗语的文学社团上传了文章,从那时至今,捏指一数已经10多年头了。
   进入江山文学网后,让我终身难忘的是:除了自己上传文章外,还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友在网上互动,通过发文和点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气氛在纸质媒体上是根本不具备条件的,这是网络文学为创作者带来的社交缘分和希冀。在一个过程中,我在网上开始阅读到各地作者上传的文学作品,看到了一部分作者的写作水平进步很快,有些文章只要稍作修改,就有登上纸质媒体的可能,很有培养前途,是网络文学为他们的成长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是一种好现象。
   在和无涯诗语社团文友互相交流和点评这一过程中,我认识了来自各省市的文友,有年老的和年轻的,中年人也不少,可见文学的魅力有多强!一天,我忽然收到了一位文友提出要拜我为师傅的飞笺短信。原因是社团内有位文友知道我是作家,于是这消息不仅在本社团很快互传开来,在其他社团也传开来。一些热爱文学的创作者,看到了文艺报上所提到的作家进网络交友一事,她们就直接提出要拜我为师,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动人心的拜师信。为了不使他们失望,我对要求拜师的作者的文学作品、包括创作风格和创作态度等进行了解和考察,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我记着文学大师谢冰心在九十年代初对我说过的话:“作家要团结更多的写作人,要把爱带进‘爱’的文学创作中。”
   于是,我在一段时间内,分批接收了近十位积极向上的、谦虚谨慎的、对写作热爱的文学爱好者当了我的徒弟和学生。从此,我通过飞笺对她们的文章进行点评,引导他们如何修改好自己的作品,告诉他们怎样描写生活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品行,包括穿着和各自对生活人向往?特别是要在写人物中要区别南方和北方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等。还通过飞笺和短信介绍我自己从青年时开始创作的一些经历,包括创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几位徒弟和学生通过互动,写作水平开始跨越式提高,作品在江山文学网获得的精品开始增多,个别徒弟还在省市级报刊上开始发表了文章。
   在带教期间,我还牢记沈丛文先生和陈伯吹先生对我说过的话:作家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要多出自己的作品,没有作品的作家是伪作家。所以我在带徒中严格要求自己,常常给自己提“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的写作要求,同时也给文学徒弟和学生提一些常规写作要求,希望他们在每季度和每年中既能写出一定数量的作品,又要有一定的精品数量。既要在网络发稿,又要试着为纸媒投稿,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准。而我自己则下决心要成为了他们中的带头人。
  
   二
   走进网络,我看到了网络文学吸引人的一些特点。同时我对自己的创作和带徒弟的事也做出了承诺:做到不说空话。在生活中发现题材,还为自己立下了“白天工作,夜间写文”的写作计划。用毛笔写下“坚持写文”四字,压在桌上的玻璃板下,用于在创作中督促自己。
   那时我进入网络写作其实是很吃力的,由于打字像老牛拉车,一字一句写要比手写还慢得多。原因是我们这一代人是解放初出生的,写字从小开始是从握笔开始的。虽然进入网络用电脑开始写作,但给纸质媒体写稿仍然喜欢用钢笔写。凡构思好的作品总是先要写在草稿纸上,然后经过习惯性的修改后再用钢笔工整地抄写在方格文稿纸上,一万字左右的作品大约要抄写三至四个小时。那时,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为了不使开着灯写作影响家人的睡觉,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晚上写文章的时候,在自己坐的小方桌的一角撑起一把黑色的大雨伞,用于遮住进入房间的灯光。在火热的夏天,夜间没有空调吹凉,成群的蚊子扑向脚背。怎么办?为了消暑和防止蚊子叮咬,在写作时我就把双腿浸泡在圆木桶的凉水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握着笔常常会写到公鸡啼鸣、东天露出鱼肝白天快要亮时才停下。这个办法一直成了我在家中写作的专利。
   然进入网络后,我决定改变自己。除了夜间去培训班学习电脑打字和排版,就是通过写作进行反复实践,慢慢提高打字速度。那时,教育系统正在开展爱的教育活动,学习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学习他的热爱教育和爱生精神。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他主张教育应当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话,也是他人格的见证,反映了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
   面对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我决定要创作一部《陶行知的少年时代》的长篇小说。于是我走访了上海陶行知教育研究会中的有关老师,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故事,特别是他小时候的故事。当我提到要写陶先生的少年时代的生活故事时,得到了研究会老师的支持,并给了我一些有关材料。这样,我就有了想去陶行知小时候生活过的故乡考察的机会,我把此事告诉了文汇报摄影师刘军和文友根明,得到他们支持。于是我在他们的陪同下,准备利用春节休息时间择时出发。
   就在出发的大年初一早上,天空突然下起鹅毛大雪,东北风像刀刮在脸上似的刺痛,在好友刘军和根明的陪同下,冒着大雪乘车来到安徽歙县陶行知故里。不仅考察了陶行知故里和他小时候上学的旧址,还去了附近的陶行知纪念馆,在与值班人员交谈中,了解陶先生小时候读书和生活的情况,还在附近和晒太阳的老人聊谈,从他们口中了解所听到和知道陶行知小时候的生活故事。
   之后,我们还去了陶行知第一夫人汪纯谊在休宁的故居。就在休宁返回的那天傍晚,在我走在流水潺潺的河道边上观赏晚霞中的美景时,才知道走错了路道的出口,这时冷不防从斜角窜出一条狼狗扑向我们,吓得我差点掉下河里。好在有乡人看见,挥棒吆喝才把狼狗赶走,一场虚惊真是毛骨悚然。之后我们又到达南京,来到陶行知当年求学的晓庄师范采风,获得了许多素材。为了写好此文,我又三下安徽陶行知故里考察,终于写出了《陶行知的少年时代》,在上海《文学报》支持下,以大版面的篇幅选载推出。但可惜的时,我写的那些原稿,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被小偷撬开办公的抽屉偷走了,使发表的小说不能正常推出。这件事情的发生,成为了我创作过程中的一大心痛。但因为我的文在《文学报》大篇连载过,即使是小偷藏起来了也是空梦一场而已。
   为了写长篇小说《荒岛历险记》,我利用假日乘船走进靠近东海的一些岛屿深入生活,走上渔船和当地渔民一起同吃同住;有人说:“当作家原来还这么累,还要吃苦。”当我听到这些话时,我总是笑着说:“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哪来捧着书时的微笑。”我坚信,作家的吃苦就是为了要写出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作品,这也是在奉献爱心,而读者对作品的喜欢就是对作家的称赞。
   为了改变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认知,我还撰写了全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差生的故事》,立意就是差生不差,在我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只要我们了解和熟悉他们,就会看到他们前行路上的阳光灿烂。我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引起社会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不久,此长篇小说在上海《读者异报》推出连载。
   为了写我国各地名胜风景的游记散文,我还利用休息和节假日,打起背包走近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名山、名湖、古村、古镇、古城等地方。到底去过多少城市和村落,走了多少路程?它们的名字都出现在我写的游记散文中。为了多写一些风景名胜的游记,我除了走进国内一些熟悉的地方,还跟随导游来到祖国其它地方,在这一过程中,我写到了“凡有人文历史景观的地方”就是风景名胜的文学定义。这一对名胜风景的认定,得到众多文友和读者的认同。后来,我也去了欧美、大洋洲等一些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因为我知道:大自然留下的美丽景观应该是属于全人类共享的,作家有义务把这些美景通过游记的方式介绍给读者。我觉得这样做也是作家在创作中践行爱的一种体验。
   当我的徒弟和学生们在江山文学网、各种报刊杂志上阅读到了我的各类文学作品和游记散文的时候,徒弟林颖、周薇、冯云香、燕红妹、袁国瑞以网络五朵金花为名,同题写了《老师,您是我们心中的徐霞客》的读后感,这些文除了发在江山文学网。后来还被转发到今日头条。除此之外学生冯云香还以崮文化网副总编的身份,在江山文学网和崮文化网上先后推出阅读我写的各类散文读后感和随笔。如《捧读著名作家沁香一瓣的古村落系列散文》《喜读沁香一瓣老师的游记散文(随笔)》《古村落,中国乡村的瑰宝(随笔)》等;徒弟周薇的《一瓣沁香沁心扉,万缕墨韵墨飞花(随笔)》、徒弟袁国瑞写的《喜读两岸一家亲》等。这也是师徒在文学互动过程中融洽的见证。
  
   三
   在江山文学网,我除了发表小说、散文等外,我的一部33万字的长篇小说《隔不断的情缘》也在江山文学网推出。小说中的主人公洪志春和谢莲是抗日老战士洪三豹和谢坚的后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们的父母在抗日战争中失散,被海峡分隔两岸不能见面。一个偶然的机会,洪志春陪同表姐吴秀娟绕道香港,来到改革开放后的大陆滨海城一所中医医院治疗不孕症时,巧遇医院青年女医生谢莲。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洪志春对谢莲一见钟情。当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和谢莲的父亲是抗日中的战友时,更坚定了他爱上谢莲的决心。
   他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深爱,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和层层阻力,勇敢地走上了相爱之路。小说以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交叉展开情节,勾勒出鲜明主题。主人公谢莲和洪志春的恋爱观传统而纯朴,在他们身上,展示了炎黄子孙的血缘情结。小说还以谢莲的一条红手绢和洪志春的阿里山上的神木为信物,在曲折多变的生活风浪中走进了属于他们的恋情世界,唱响了一曲抗战老兵后代的生活恋歌。2012年7月23日《隔不断的情缘》被推荐为网站精品。此长篇小说在江山发表后倍受读者关注。原江山文学古渡总编还特地给我打来电话,叙说他读后的感动心情。令我十分感动。后来此长篇小说还被有关部门推荐为茅盾文学奖评选。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另一部22万字的长篇小说《牵手》,也是在江山文学网推出。这是一部反映希望工程中城乡学校之间的手拉手活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热心并痴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民教师,是一个一心为教育、一心为学生的优秀教师。在长达十多年的城乡手拉手活动中,他带领教师学生数十次来到当时的浙江仙居革命老区的贫困中学开展手拉手活动,除了组织当地一些学校一起参加,自己还拿出工资捐款捐书,帮助那里的陈岭贫困中学,建立了操场、图片馆、广播台,还把因贫困读上不了书的学生请回学校;除此之外还和当年红军驻地四川巴中老区的贫困学校,开展手拉手扶贫帮困活动……在活动中,还出现了做好事含冤受屈的悲伤故事。小说以叙事方式展开,情节曲折,读来催人泪下。正是这一段历史,见证和唱响了扶贫帮困的一曲时代赞歌。长篇小说《牵手》在江山文学推出后,又在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受到广大读者有关报纸的好评,特别是受到老区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点赞。

共 78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承诺的追忆》这是沁香老师用独特的构思写出的一篇优质散文。文章记述了他热爱文学所走过的创作之路。介绍了老师走进网络文学写作和带徒弟和学生的事公开,彰显老师在为爱写作中的承诺是实至名归。这种承诺虽然不是强求,但老师却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时时记在心里。文中所记实的人生创作历程,也都是为执着文学创作的见证伏笔。当创作、带徒弟、学生一起写作和参加征文取得成功的时候,包括徒弟和学生加入省市级作家协会,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他创作生活中的记实和收获,可以被视为日常创作生活的见证。为了让见证埋下的伏笔。老师紧扣住爱的承诺为主题,还写到了他创作中所走过的艰苦历程,分段写到了他深入生活,写游记散文走进名胜地区,写小说走进东海岛屿,在写文章中克服了许多困难?他写陶行知文稿被窃,但他依然坚守写作岗位,继续他的走南闯北生活采风生活,被誉为网络徐霞客。他写带徒虽然笔墨不多,但内含精神可嘉。写到文学创作的成果,包括走进最高文学殿堂中国现代文学馆。我们看到了他有了成绩不骄傲,想着自己的少,给与别人的多。七百套十卷本自选集送给贫困地区图书馆,战疫情一年写文300篇,创作的文字共达1800万字。这些都是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凝聚成的数字,以实际行动闪亮承诺的直诚,一系列的叙事情节都是为见证承诺打开了一扇闪亮的窗户。文章到结尾,让我们读懂了老师的承诺就是诚信的表述。文章条理清晰,散而不散,结尾含蓄。倾情推荐!【编辑:栀子芬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80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玲贝贝        2025-08-08 14:32:23
  拜读沁香老师新作,您对文学的热爱就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永远熠熠生辉,照亮了我们文学路上前进的道路。
回复1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5-08-08 15:38:44
  谢谢贝贝美评。祝你创作丰收!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