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退到书卷里的爱情(小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回首往昔,感知时光流逝,她想,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被辜负的人和事,青年时期的爱情,终究是错付了。
一
一个夏日的午后,外边热浪袭人。
室内开着空调,倒也感觉不出有多热。
她慵懒地斜倚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着,那是一本旧版的《红楼梦》。淡绿色的封皮,已经被磨损得退色了,但它依然是锦心的最爱。
读书,是她多年的老习惯,只要有时间,她的手里总会拿着一本书在读,许多年了,这习惯依然没有改变。但是,只要她有心事,手里拿着的书一定会是这本旧版的《红楼梦》。大观园里众多女儿们的命运走向,让她纠结在心,难以释怀。
午后的阳光,透过乳白色的水墨纱帘,斜照进来,衬着她的脸,散发出晶莹剔透、莹莹月白的光。即将步入五十岁的女人,由于保养得当,依然像三十岁的少妇一般。锦心中等个,略有 偏矮,体型属于小鸟依人的类型。在别人眼中,锦心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不仅样貌动人,才华更是了得。但是她却有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一个普通的女人,即使再有才华,当遇到现实生活的时候,那所谓的才华,便一无是处。
而此时,尽管她的眼睛在看着书,但是心里却泛起了层层涟漪。三十年了,她和娘家就像断绝了来往,他们不过问她,她也不主动联系他们,相隔千里的两地,就像隔着万水千山,成了遥远的天涯。而她,也就像一枚断线的风筝,飘在异地。可是,现如今,他们怎么忽然想起她了呢?当初,她就是被当做水一样泼了出来,难道是家中有事了吗?
门铃响起来的时候,锦心有点恹恹欲睡了。保姆过去开了门,后面跟着进来一个女孩子。
她放下手里的书,懒洋洋地斜靠在了沙发上,纤细的手却不自觉地捻着书页,她迷离着双眼打量着眼前的女孩。这是一个二十左右年纪的女孩,灿烂的阳光般的脸庞有如当年的自己。一双未经雕饰过的眉毛,眉梢上挑,眼睛细长,瞳仁却黑漆漆的闪闪发亮。肤色白皙,就像锦心的肤色一般。她穿了一件水蓝色的连衣裙,纤细的小腿下面是一双银色的中跟凉鞋。
锦心心里想到,长得倒还标致。于是说:“小弟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生了你这么个漂亮女孩。”
女孩子有些拘谨,莞尔一笑:“哪有?姑妈长得才漂亮,你才是咱们温家出了名的美人。”
锦心让女孩坐下,噗嗤一声笑了:“你倒是会说话,你不会是单纯地来看我吧?是不是有什么事呀?”心里却在想,我算是哪门子温家人?自从离开家后,谁还把我当成温家人了?
女孩仍然有些局促,看着锦心的脸,小心翼翼地说:“是爸爸妈妈让我来的,他们说,我既然考到这里读大学,就应该来拜会姑妈。”
锦心悬着的心松弛下来:“原来,你考上了这里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呀?”旋即她微微一笑说道,“我以为家里有什么事情,或者是缺钱来找我帮忙的,原来不是。”她嘴上这么说,其实她的心里在惦记着家里的父母,她害怕侄女的到来会带来不好的消息,幸好不是。
女孩的脸红了起来,有些讪讪的表情。在她的记忆里,家里并未找姑妈办过什么事。而她从有记忆开始,就未见过这位姑妈。她惴惴不安地说:“我读的是师范,将来能回家乡当个老师就行了。”
锦心坐直了身子,伸手用两个指头拿起面前果盘里的柑橘,慢条斯理地剥着橘子,她一片一片地撕下橘子的外皮,露出里边带着白色丝络橘子瓤,她又一点一点地扯掉白丝络,递给女孩:“吃橘子吧,这是今年新下来的柑橘,外边很少有卖的。”她的语气带着优越感,仿佛施舍一般。女孩接过橘子,拿在手里。锦心翘着涂了蔻丹的指尖,一瓣一瓣的把橘子放进嘴里,优雅地咀嚼着。吃完了半个橘子,她才发现女孩并没有把橘子放进嘴里,她问道:“你不喜欢吃橘子?”
女孩窘迫地红了脸,有点不好意思地诺诺着说:“姑妈,我有点怕酸。”
锦心点了点头,才想起似地问道:“我还没问呢,你叫什么名字呀?”
女孩告诉锦心她叫如玉,温如玉。锦心噗嗤一声笑了:“温如玉,这个名字还挺好听的,是你父亲给取的名字吗?”
“是父亲求林老师给取的名字。”如玉说,“姑妈,我听说你和林和平老师还是同学呢。”
林和平,锦心的心里一凛。几十年来,林和平的名字已经被她死死地压在了心底,她不允许这个名字还有这个人从她的心里翻上来。然而,今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却在她没有防备的时候一下子揭开了她的伤疤。关于家乡,关于这个叫林和平的男人所有的记忆,就这样以一种猝不及防的姿态,掀开了她不愿记起的那些往事,不由分说着蜂拥而至。而此时,尽管她的心里已经是波澜起伏,但脸上却依然风平浪静,流露着优雅而迷人的笑容。
她温婉地笑了笑,说:“是吗?时间太久远了,我倒有点记不清了。”她的表情仿佛有点漫不经心,又似乎很刻意地问道,“怎么,你们家和林老师的关系很好吗?”
如玉说:“不是很好,不知为什么,两家几乎不来往。但是父亲说取名字还是求有学问的人吧,就偷偷地找了林老师。”锦心“哦”了一声,表示明白了。是呀,几十年前两辈人的爱恨情仇,怎么能轻易化解?
在锦心的记忆里,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仿佛都是野蛮生长的,显现着勃勃生机。每到夏天,那里雨水极其丰盈,院子里的杂草疯狂生长着,隔不几天,她就得拿着小锄头,领着弟弟和妹妹砍去杂草,扔到墙角的兔笼子里,喂给小兔子吃。而那些灰灰菜和苦麻菜则用刀切碎,搅拌上一点谷糠、麦麸子之类的东西,喂给母亲养的鹅鸭们吃。看到小鹅小鸭们在院子里一拽一拽地围过来的时候,她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快的情绪,期盼着它们的长大。
院子里另一边,靠着篱笆墙的地方,种着一株株的牵牛花,热热闹闹地吹着五颜六色的小喇叭。
锦心在家排行老大,她的身下有一个比她小两岁的妹妹和一个更小的弟弟。她的父亲是大队的支书,在村里一手遮天,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几个孩子都怕他。她的母亲却是一个温柔敦厚的大美人,言语不多,在她的印象里,母亲最美的地方就是那双眼睛,水汪汪的,若水秋瞳,用这几个字来形容倒是恰如其分……
如玉走了,留下了她带来的一本书。如玉告诉她:“林老师托我带给你,他说是借你的书,几十年了,还的太迟了,对不起。”
锦心把手放在这本书上,手指轻轻地摩挲着。这是一本《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书的版本有些年头了,有股陈旧的味道。翻看着眼前的书籍,她的内心却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
二
如玉送来的这本书,很明确说是林和平送还给她的,锦心不明白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他要千里迢迢地托人送来这本已经不重要的书?毕竟,许多事已经时过境迁,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了。那年夏天的那个阴雨绵绵的季节,曾经给她心灵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的那件事,早就随着时间的洗礼与冲刷,慢慢地从她的记忆深处或被抹去,或被雪藏了。
锦心眼睛看着窗外,看着窗外的树荫繁盛,知了吱吱地叫着,让人好不烦躁。她的手指仍然抚摸着那本书,是的,就是这本陈旧的书,让她的内心极不平静,同时也让她愈合已久的伤痕开始隐隐作痛,那些本已淡忘的往事慢慢地浮现出来。那遥远的地方,那山,那水,那人,尽管已物是人非,但是一经记起,便会清晰得历历在目,如昨天一般……
三十多年前,锦心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经历。那时候,她和林和平是最被人们看好的一对,村里的人们一直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锦心那个说一不二的父亲都没有反对过,所以,上天是眷顾他们的。
那时候,锦心是村里的一枝花,穿着一件白底粉红小碎花的确凉衬衫,一条蓝色裙子,衬托着一双小腿更加白皙。每天,她都从村里的大街走过,一直走到他家门口,大声喊着:“林和平,你出来!”她的美丽如花,她的青春飞扬,是被村里人羡慕的。
和她一样,林和平也是被人羡慕的。初中毕业的林和平在村里的学校当民办老师,每个月有几十块钱的工资。他们两家是有渊源的,锦心的父亲温正仁是大队的书记,林和平母亲是大队的妇女主任。而温正仁和林和平的父亲林向南又是多年至交好友。两家的关系致使两个孩子从小便经常玩在一起,两个几乎是一起长大的。
长大了的两个人,尽管有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却也不影响他们的感情。那时候,无所事事的锦心每天都要帮着母亲带弟弟妹妹,而弟弟妹妹们却总是惹是生非,不让这个姐姐省一点心。妹妹到还好说,女孩子家家的书读得好不好都没有关系,总归将来是要嫁人的。而弟弟就不一样了,他将来是要继承温家香火的,所以,在父亲的心里,弟弟是一定要有出息的。
家里的家务事情繁杂,弟弟妹妹还难管教,锦心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弟弟那头小野驴循着正规的路途。由于弟弟长期被家里人娇惯的缘故,总是给姐姐出难题刁难她,为此,锦心头痛不已,常常想办法逃避照顾弟弟,而每次的逃避,都是和林和平跑到学校的图书室去看书。所谓的图书室,只不过是一间逼仄的小屋,里边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图书,有线装书,有字帖,还有课本,有诗集,最重要的有中外名著。林和平迷上了《三国演义》,而《红楼梦》却是锦心的最爱。尽管当时,读这些半文言的书锦心大都是一知半解,但还是如醉如痴地阅读。两个少男少女,背靠着背坐在狭小空间的角落里,或者坐在光线暗淡的窗前,一个人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另一个人就看《红楼梦》。十八九岁的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童年时的两小无猜,渐渐地变了味道,两个人的心里都有了心事。有时,林和平会从书本里侧过头,偷偷地用眼角瞟着锦心,而锦心便红了脸,心里小鹿般地乱撞。如果不是后来的事情,两个人或许真的能长久在一起。
也许是那里地处偏远的缘故吧,尽管各项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但是他们那里却没有什么大的振动,偶尔有几次形式上的批斗,都是走走过场而已。然而,后来,村里来了工作组,有了上边的领导,情形就不一般了。
锦心的家里住了一个工作组的头头,他是县里派下来的,据说是一个什么局长。那个局长看锦心懂事可爱,便想要锦心给他有残疾的儿子当媳妇。锦心想,谁知道你儿子长得什么歪瓜裂枣样,即使是潘安在世,我也不会嫁给他的。
再见到林和平的时候,锦心当做笑话似地说着这事,林和平却不愿意了,他说:“你是不是看上他们家世了?”
锦心不高兴地说:“你太小看我了,别说他是局长的儿子,就是县长的儿子我也不嫁。”
林和平见锦心不高兴了,拿出一本书,递给锦心说:“你瞧你,我跟你开玩笑,别当真。你喜欢读《红楼梦》诗词,看不懂的居多,你看这本书,里边有详细的注解,还有诗词运用的典故出处,这样参照着就容易懂了。”
锦心接过书一看,是一本崭新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她高兴地问道:“你在哪里弄到的?我太喜欢了。”
林和平说:“我昨天去县里进修校学习,特意到新华书店给你买的。”
锦心用手抚摸着书的封面,淡蓝色的封面上,是《红楼梦》中的几个人物,那是极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人物肖像,无外乎黛玉,宝钗,探春,惜春,湘云,宝玉几个。
看锦心爱不释手的样子,林和平说:“瞧你,就像得了宝贝一样。”
锦心说:“可不就是宝贝。和平哥哥,谢谢你。”说着,锦心迅速地在林和平的脸上亲了一下,然后红着脸羞怯地看着他。林和平则宠溺地看着这个娇小的女子,用手点了点锦心的额头。
三
社会大环境下,他们的爱情最终却是以悲剧收场。
年青一代的青梅竹马终究抵不过上一代人的恩怨纠葛。温正仁和林向南关系破裂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而这场悲剧直接影响了锦心和林和平的关系。
那天,是一个阴雨绵绵的秋天。锦心记得,因为弟弟顽劣淘气,把邻居家的窗户纸捅破了,她刚刚去给人家赔礼道歉回到家里。却见家里的气氛很不一般,那个工作组的王局长阴沉着脸坐在家里的炕沿上,父亲则低垂着头蹲在地上的角落里,而母亲则红着脸以愤怒的眼神看着低垂着头的温正仁。
晚上,村里召开了批斗大会,全村的人都来了。王局长坐在主席台上,主持了那次大会。锦心和母亲站在台下,看见父亲反剪着双手被押上台,锦心记得那次大会开得并不成功,有些乱糟糟的。有人喊着口号,也有人喊着,打倒温正仁!温正仁挖社会主义墙角,搞腐化,搞女人……
锦心看见母亲红了眼睛,泪水流了下来。锦心紧紧拉着母亲的手,两个人低着头逃回了家。
回到家,锦心不停地问着母亲:“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都是他们捏造的,对不对?”
母亲只是流泪,并不说话。在锦心的印象里,只要是母亲受了极大的委屈,她才会泪流不止的,并且总是沉默着,什么都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