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时光】从未说过我爱你(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时光】从未说过我爱你(征文·散文)


作者:周仓 童生,75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68发表时间:2022-11-30 11:03:33

【流年·时光】从未说过我爱你(征文·散文)
   对于父母亲年轻时期的外貌,记忆中连个模糊的印象都没有。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留照片,也可能是自己不够爱父母。但是,对父母亲年轻时的行为印象,记忆却是很深。父亲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种田能手,农忙时节会经常被乡亲叫去帮忙。
   夏天的时候,父亲上山从不穿衣服,全身上下只有一条母亲雇裁缝师傅缝制起来的短裤,短裤很长,但裤管很宽松,父亲穿这样的短裤,会经常走光,需要母亲经常提醒。父亲的上半身,尤其是背部,像被浇过桐油似的,亮得可当镜子,光亮得又像被常年驶过的铁轨,雨水落在上面,会瞬间滑走。父亲说,穿着衣服干活太热,牵牵绊绊地放不开手脚,劳动效率低。父亲要养活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得不停的劳动才能使我们不被饿死,所以父亲每天下地干活都没法保证准时吃饭,特别是晚饭,全村人都回家吃过晚饭了,父亲还在地里摸黑做事,为此母亲常常唠叨父亲,说事情做不完的,就算今天做到半夜,明天依然还要做。但是父亲不这样认为,父亲的习惯是干活时,讲究一个“落节,”手头上的事没有告一个段落,就不歇工,父亲认为,如果不管做到哪里,天一黑就放下不干,会影响次日的干活头绪和节奏,这点是我长大后悟透的。小时候听母亲唠叨父亲时,心里是很认同母亲的,因为父亲晚归,会影响到我们的用餐时间,我们不愿意等,往往都是先吃,留残羹剩饭给父亲,现在想来,自己兄弟姐妹真不懂事。
   父亲要养活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得不停地劳动才能使我们不被饿死,所以父亲每天下地干活都没法保证准时吃饭,特别是晚饭,全村人都回家吃过晚饭了,父亲还在地里摸黑做事,为此母亲常常唠叨父亲,说事情做不完的,就算今天做到半夜,明天依然还要做。但是父亲不这样认为,父亲的习惯是干活时,讲究一个“落节”,手头上的事没有告一个段落,就不歇工,好像我写文章,一个段落没完成,就不停笔,因为草草收工会影响第二次的起笔。种田也是这个原理,如果不管做到哪里,天一黑就放下不干,会影响次日的干活头绪和节奏,这点是我后来长大后悟透的,小时候听母亲唠叨父亲时,心里是很认同母亲的,因为父亲晚归,会影响到我们的用餐时间,我们不愿意等,往往都是先吃,留残羹剩饭给父亲,现在想来,自己兄弟姐妹真不懂事。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表面对我们很凶,但是内心却很爱我们。吃饭时,有肉有蛋时,父亲总是很“自觉”地夹咸菜吃,我们大点时看懂了父亲的行为后,有时候就快速地吃完饭,将好菜剩下,给父亲一个我们都已吃完,这些菜吃不了剩下的“错觉”,这样父亲才会把“剩肉剩蛋”吃光。
   父亲年轻时,有两件事让我记忆尤其深刻:
   一件是,有一次母亲买了一双白色布鞋,穿变黄了后,在拿粉笔涂鞋子发黄的部位时,被我父亲看见,他不问青红皂白,夺过母亲手中的鞋子,拿柴刀就剁了鞋子。为此父亲和母亲打了一架,最后还出动了我的舅舅。或许父亲是出于对母亲的爱,不喜欢母亲出头露面。殊不知,父亲没有想到的一面是,家里的“外场面”全部是母亲负责的,包括向亲戚借钱供我们读书等等事项。父亲没有任何途径,只能靠母亲,但是父亲没想那么全面,他只是看到母亲穿着干干净净的白鞋出门就不爽,于是干脆就剁了鞋子。
   另一件事是,有一天晚上,父亲和母亲睡觉时,在床上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我们几个睡在旁边床上的兄弟看到父亲抓着母亲的头发在打后,边哭边喊“不要打了爸爸,不要打了爸爸”边又大声向隔壁呼救。隔壁有一班人在玩牌九,其中有我的一位堂叔,他听到我们的呼救声后立即冲了过来,用脚踹我们家的门,由于当时神情紧张,我们忘了把门栓打开,直到堂叔踹烂了一片门板后,我们才想起来要去开门,让救兵进来,这块被踹烂一片板的门,后来一直没补上,似乎一直起着见证父亲打过母亲的事实。
   堂叔拉开我父亲后,说了一番“道理”,说吵也吵了,打也打了,现在就好好睡觉。果真当晚也就平安无事了。次日,母亲迟迟不起床,早餐也不烧,地也不下。父亲有点害怕,他嘱咐我们几个兄弟,看好母亲,尤其要看好床底下的那瓶甲胺磷(除虫害的剧毒药)。我们听多了周边村里两夫妻吵架打架后,一方想不开喝农药轻生的例子,心里也很害怕,担心自己没看好,建议父亲把甲胺磷收了。结果父亲将甲胺磷拿走,不知道藏到哪里去,反正是一时找不到的地方。早年,农村里的夫妻确实会经常打架,女方都是输的一方,打完架后如果受伤严重的就会有人带信给女方家属,然后女方来了兄弟,当面教训教训一番男方,背下却劝导自己的姐妹,说夫妻打架是常事,当床头吵架床尾和,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在这样的一种吵吵闹闹的状态之中,过了五十多年,直到母亲晚年时发病。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分别长大成家,父亲母亲也已老去,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亲也不需要种田了,也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惜,芸芸众生,上天似乎将每个人的命运都安排好了似的,随着母亲的身体变化,人生的轨迹立时被扭转。原先,安排带他们尝遍人间各种珍馐美味,经历各种在父辈他们听来属于稀奇古怪之事的报恩计划,在我妹妹带父母亲出去坐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飞机和高铁,留下了一些年老时的相片后,没过多久,母亲病发了。
   那一年,母亲六十八岁,父亲七十五岁。
  
   二
   我二十一岁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在城市里赚了钱,立了足,还娶了一个城市的姑娘为妻。同学们管我叫“凤凰男”,母亲把我在城市里娶妻这件事,几乎在家乡宣传到了每一个角落,她很自豪。所以,对我特别看重,虽然我在兄弟中排名第二,但是,几乎家里的所有事母亲和父亲都是叫我拿主意的。
   在城市立足不容易,我二十九岁生了女儿后,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是计划生育政策因素,我和妻子没有计划生第二胎。这事父母亲天天旁敲侧击,尤其是母亲,她的理念是人越多越好,她说,人家想问的是你家有几口人,而不会问你家有多少钱。所以,无论如何,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是需要的,自己老了生病了,两个子女可以商商量,排排阵,如果是独生子女,则显得很孤寂,很凄凉。母亲还说,第二胎如果是儿子最好,但是如果还是女儿,那也好,总之,她希望我能再生一个孩子。在母亲的长期二胎思想灌输下,我的立场慢慢地起了变化,最后,我“遵母嘱”生了二胎,如母亲所愿所盼,我的第二个孩子是儿子,这让我母亲乐翻了天。在老家,遇人就说“志坚生了个儿子”。用母亲的话讲,我生了个儿子,比赚了一百万还让人来得高兴。为此,母亲对我偏了心,她把我外公传给她的一枚戒指送给了我儿子,这是母亲唯一的首饰。
   为了逃避计生部门的追踪,妻子怀孕后就躲到了娘家去,在娘家坐的月子。儿子出生后,大女儿上学要接送,我又经常出差,妻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又没有经济实力雇保姆,为此,我母亲毅然决然地抛下了家里的活计,来到城市帮我照看儿子,只有周末,才回老家乡下打理一下土地。
   母亲和父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他们住不惯城里的房子,在我妻子娘家带我儿子,日子对他们来讲简直就是像坐牢,度日如年。父亲不善言辞,往往都隐忍不发,而母亲,则会常常透露出要回乡下去的意思,她说平时自己坚持留在城里,但是周末让她回去。
   又一个周末,她像往常一样提出要走,因为我次日要出差,不愿送她回乡下,她就拿起包说自己坐大巴车回去,我生气地夺下她的包,并厉声呵斥了她,并还拉扯了她,母亲默默无语地回到房内。我很后悔自己的冲动,这个冲动给我留下了终身无法抹去的痛,原来母亲想回去有她自身身体的原因。
   母亲时常称自己脚痛,或许那天她也是脚痛,不想在城市里影响我们,但我没有深入了解,就呵斥了母亲。
   又熬过一周后,或许母亲忍不住了,终于说自己脚后跟很痛,希望我能送她回乡下。当天,我妹妹安排送我父母亲回老家去了,谁能料到,母亲从我妻子娘家跨出去的那一刻起,从此再也没能回来过。
  
   三
   生命中总有一些告别就是永别。人的一生有许多次再见,也有许多次说再见后就再也没见了。母亲也是。她从我妻子娘家跨出门槛跟我儿子挥手说再见后,就再也没有见了。
   母亲回到乡下老家的第二天,她的脚痛得已经不能落地了。农村里的人,一般的小毛小病都不愿意去医院,大家都是能忍则忍,只有忍无可忍了,才会决定去医院。母亲的脚痛,也是忍无可忍了,才说需要去医院看看。我妹妹安排母亲先去看骨科,医生安排做了磁共振,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按“骨髓炎”治疗,母亲疼痛没有好转,甚至还越来越痛,没办法,我们安排了住院。
   现在想起母亲的就医经历,越发加深了我对“熟人好办事”这样一种社会认识,没有熟人,一切走程序。实际上,我母亲住院进来后,如果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病人,只需要上一个胸部CT就什么病都能查得出的,但是医院把我母亲收进去后,从头到尾,又是验血,又是X光,各种检查能上的都上,所有检查结果出来都显示没问题,但母亲的脚还是很痛,医院最后安排母亲拍了胸部CT,CT拍完几分钟,我们家属就被医生叫去办公室了。医生说,我母亲是肺癌骨转移。但即使是肺部严重占位病变了,脚也莫名其妙的疼痛了,医院依然继续安排做支气管镜。直到没什么再可检查了时,医院才说,脚痛是癌痛,拉回去吧,想吃点什么就买来吃,时间是三到六个月。
   我弟弟是第一个被医生叫去的,当时我在岳母家吃晚饭,接到弟弟的电话,听着弟弟电话里的哭声,我知道事情很严重,想着母亲将在接下来的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内会离开这个世界时,我感到很无助。这种无助是一种感觉自己濒临死亡般的无助。这种无助,在我母亲离世后八年,又让我体会了一次。
   那次,我妻子做麻醉胃镜后回家,刚走出医院大门,妻子就摇摇晃晃起来,整个人脸无血色,嘴唇白紫,我赶紧将她扶坐到路边的一个隔离墩上,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自己头晕心慌,可能是长时间饿肚子的原因,也可能是麻醉效果没过,她自己用右手大拇指指甲死掐左手动脉位置(她怕自己会晕倒,想借疼痛感坚持),我说先买颗糖吃下去会不会好一点,妻子同意。但是我没法放开她自己跑去买糖,我怕放开她,没了依靠后真的会摔倒在地。那一刻,我望着路上行色匆匆的人流,突然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我明白了原来人类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充其量也就只是一颗微小的尘埃,面对疾病来袭,每个人除了恐惧,就是无奈。
   癌症,多么远,又多么近,远在只听人家说起过,不关自己什么事,近却在咫尺,就是发生在母亲身上。都没来得及孝顺,母亲却要走了。
   我拖着疲软的身躯,来到医院,看到弟弟还坐在楼梯下哭。我说现在先想办法怎样骗过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容易骗。
   我找到医生,证实了结果后,来到母亲病床前,强装欢颜跟母亲聊天。母亲问我说,你们怎么眼睛红红的,我说:“阿妈,我就干脆说吧,你的脚是个骨髓炎,医生说要截肢才能保命,所以我们就哭了。”母亲听完也哭了,她哭自己接下来只能坐轮椅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生命最多还有六个月。如果还能坐在轮椅接受我们的孝敬,那也是天赐恩惠了。可惜,生命也即将逝去。
   医院没有药可用,痛得厉害时就注射吗啡,我们找到化疗部,想试着救救看,化疗部说不收,如果真要抱希望,建议我们去中医院试试,吃点中药,尽量改善接下来最多六个月的生活质量。
   我把母亲拉到了中医院,找了一个熟人,医院勉强答应接收。
   母亲不明就里,只是认为自己在接受治疗,但不知道是绝症,是没有救的病。她一生好胜,我们几个兄弟,抢着要背母亲去病房的时候,母亲强烈要求自己下地走,在她的潜意识里,自己不是那类濒死之人。她下地后,用双手手指将自己蓬乱的头发梳理了一遍,挺着胸脯,装作一个正常人的样子,从住院部走廊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沿途拿双眼扫视两边的病房。她看到病房里躺着的几乎都是老人,眼神里流露出了一丝恐惧,但母亲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问什么。在她自己住下来后,经常会听到其他病房传出哭声。这个时候母亲便会忍不住地问我们,问那些人为什么哭,我们骗母亲说,可能是摔倒了吧?反正叫母亲不要去想他们的事,并叮嘱母亲“好好养自己的病,争取早日出院。”
   实际上,其他病房传出的哭声是代表着又一个生命的结束,来这里住院接受治疗的,大都是行将就木的人,基本是没有希望治愈出院的,只是患者家属不忍心在家等死,所以拉到这里来接受中医的辨证治疗,期望能够尽可能大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在中医院里,母亲照样接受了“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生化检验,和全身骨扫描,结果拿到手的报告全部是坏的,没有参与照顾的我的几个姐姐,一直怀疑母亲的检查是否出错。我回答她们说,出错也不是不会,医院误诊是有的,但是有一点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患者自身人体有没有不舒服?如果人自身没有不适感,像个好人一样,那样去怀疑医院误诊是有道理的,问题现在母亲自己很难受,这个是事实。

共 17451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从未说过我爱你》读了数遍。初看标题,原以为是一篇抒发情爱的散文,却不想,这一句藏着无限爱意无尽悔意的“从未说过我爱你”所倾诉的对象是父亲母亲,作者书写的这篇散文是追忆父亲母亲的。 初冬的上海,气温骤降,风雨连绵。聆听一曲悲伤的大提琴,感觉胸腔被涌来的气流不断冲击,这一刻,我竟然第一次感觉到笔下无字。 时间无休无止,始终探入至我们生命深处,去制造一次又一次的重逢与别离。而文字,总是一如既往地与我们一起回溯。回溯的过程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时间与空间的自由转换,完成了往事与现实的完美对接,完成了记忆的全部搜寻。同时,沿着文字的脉络,将那些远去的至亲从彼岸接回。散文是一个人的生命史,心灵史,散文是写作者的内心返程,因此我们完成一次书写,等同于完成一次抵达,完成了一次重逢。那些从未说过的“我”爱你,那些还来不及诉说的忏悔,在那一刻得以倾诉。 散文写作,必须触及到个人灵魂,越深入越震撼。阅读这篇散文,读到作者讲述的一件件往事。文章脉络清晰,从散文结构和内容分布来看,分为三部分:一、夏天的时候,父亲在田间劳作,穿着宽松的短裤,裸露的背,有着桐油的光泽,亦如铁轨般光滑。为了养活七个儿女,父亲不知疲倦,在乌黑黑的夜里干活。父亲总是这样,表面严厉内心却异常柔软,他将好吃的食物省下给儿女。这样的描写素朴且平实,简单又深刻。 二、作者在讲述母亲生病求医病故的往事,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从母亲从农村来到城市帮作者照顾二孩,因越来越严重的脚痛,一心想着要回家,却没有得到儿女足够的重视,直到再也无法忍受剧痛,去医院治疗被确诊是肺癌晚期伴骨转移,从发病到病逝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母亲凭借对生命的眷恋,与病魔对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在丈夫和儿女的陪伴下,顽强地活到了二〇一四年八月。这一部分的讲述作者在情感上的把控极为节制,虽然文字总是向着疼痛的深处掘进,虽然语调上弥漫着感伤,但因那些伤痛在心灵上经久不息的驻扎,并且一些日常细节的注入,比如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对父亲的依赖,对护工的善意和包容,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沉淀后的情感在文本上的超脱。 三、父亲在二〇一九年的十一月三十日突然去世。父亲虽和母亲一样被确诊为肺癌,但通过手术药物等治疗病情已得以好转。他的儿女们为他举办八十岁寿宴,满足他的心愿,将老家的旧房翻新,让父亲能够在晚年住进新房子。而令儿女们无法接受的是,父亲在一个阴冷的冬天倒下了,再也没有醒来。这一部分的讲述同样令人潸然泪下,作者注重细节的描写,写得细致入微,父亲的言语,神情以及心理变化描写得极为真实。 从这篇散文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作者所悟出的生命的无常与循环,了悟生死的必然与偶然,对离去的双亲,表达生为人子的追思,感恩与忏悔。真挚的情感隐于质朴的文字之中,平静的讲述往事,依然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散文对主题的提升很见功底。《从未说过我爱你》,却爱得如此深沉,文题中包含着太多的情愫,一篇用心书写的好散文,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20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1-30 11:27:41
  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你在书写这篇散文时的心境。我的按语,无法表达我阅读过程中所有的感受。这样的散文,所有的标注都显得多余,让文字悄无声息地流淌吧!
   今天,是父亲离世三周年的日子,此文的书写是有意义的。愿清风和明月捎去我们的思念,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2 楼        文友:周仓        2022-11-30 13:36:02
  感谢雪社的编者按,雪社总是能深入作者内心去审读文章,而且编按写的没有一个错别字。感动。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1-30 23:06:11
  在这一生中,从没说过‘我爱你,老妈,老爹’之类的话,可是却爱得那么深沉厚重。周仓老师的文章是用爱与亲情和泪水凝融而成的。在他布设的文字中穿越,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却仍然被奔泻而来的浓醇亲情大爱深深打动。生存与死亡的对接,构成了父母亲最重要的写作课题,父母对儿女的爱,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全在文字里流淌。母亲病魔缠身终久病离世,五年后父亲毫无征兆的去世。文章细腻地回忆,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父母亲逝去,在内心留下的永不磨灭的忧郁、伤痛与哀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百善孝为先,我们依然渴望淳朴的回归与传承。一些善良与真诚久远的时光,温馨的岁月,只能在回忆里想起时光不远,余音犹在……在淡愁中击节,在哀叹中赞赏。为朴实而深沉的文字感动。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3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2 09:06:15
  素心若雪老师的留评,简直就是在洞悉了我内心的一切的基础上写的,写到了我的心坎去了,我只觉得读留评也需要勇气。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2-12-01 09:19:21
  这篇文章让我读的百感交集。母亲与病魔顽强对抗读得我心头发紧,父亲的确诊眼泪在眼眶打转,父亲的倒地眼泪夺眶而出,父亲的7万元让我泪眼模糊,起身在书房转了一大圈才平复心情写下此评语。
   能感觉出作者是真真切切地用心去写,描述细致,感情饱满。人们常说大病床边无孝子,作者用文字和行动反驳了这一观点。
   这是一篇既有血有肉的文章,值得我去学习和效仿,学习老师对父母的爱心和耐心,效仿老师对父母患病期间的谋略。
   为老师点赞。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4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2 09:11:04
  感谢疏影横穿老师的留评,感谢老师的认同与鼓励,可以感觉。老师一定也是一个孝顺的子女,看到老师说自己阅读时没忍住,我又被留评感染了,或许自己不够坚强,总是在伤怀的情绪中出不来,谢谢老师。
5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2-12-01 11:25:02
  老师写得太好了!失去亲人的痛不是当时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他的点点滴滴的好。周仓老师如话家常般娓娓道来,父母辞世前的点点滴滴,看似平静,其实平静下面隐藏的深沉真挚的爱,那种何必当初的悔,都表现出一个儿子的孝心,唯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唯有真诚,才让人感同身受一片孝心。于细微处见真情,作者老师写得特别好。文笔流畅,细节真实,描写细腻,感人至深!向老师学习,愿多联系多切磋鼓励,在江山共同提高!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回复5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2 09:19:36
  感谢绿池朱华老师的留评,特别注意到了朱华老师的同题材文章,如果说,失去双亲是人生的不幸,那么,我与朱华老师则为“同为天涯沦落人”了,相互安慰吧!人总有一死,咱们活着的就好好活,相信世界的那头,离去的双亲也是希望我们生活的好好的,祝愿朱华老师冬日愉快,像朱华老师多多学习。
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12-01 12:18:43
  于悲欣交集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长篇纪实散文。一若作者痛痛快快地写完,就像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一样的释怀。我也痛痛快快地躲着流了一回泪,愿天堂只有春花,旭阳,美好。作品纪实一对农村父母最后时光的求医问药,为他们朴实、勤谨和正直的人生立传,父母之爱儿女和子女之反哺相辅相成,互为映照,合为一曲爱孝两全的生命赞歌。
  
   喜欢文中的父亲,也喜欢母亲,他们干净而正直的灵魂,在天堂。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6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2 09:23:55
  首先感谢芦汀宿雁老师对本文的认真审读,发现了几处瑕疵点,并提出了修正,也特别关注了老师那一片的红蚕豆文章,先表示向老师学习。老师为我小文的共情流泪,让我尤为感动,谢谢老师的认同。
7 楼        文友:生米        2022-12-01 12:39:05
  从未说过我爱你
   读作者这篇文字,我几乎是从头至尾都在含着泪水,因为,父母离世时的那些悲苦,我也跟作者一样,有过同样的感受和经历。我也曾写过一篇名为《忘不了》的文章,以记录妈妈一生的甘辛和不易。那是我到目前为止写作中最为动情的一篇文章,点点滴滴都真实。那种对父母感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让我止不住泪,停不下笔。我记得,总共写了九页纸,40000多字都无法表达我对父母的那一种爱,对父母的那一些忘不了!
   作者的父母,在世时也算是劳苦功高,把七个儿女拉扯大,并都成家立业。父母亲夜以继日的做劳动,生活又很节俭,这让懂事的孩子们也知道并记住了父母亲的爱。
   作者妈妈病倒的这些时候,兄弟姐妹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妈妈寻医问药减少痛苦,孩子们的这些孝心,也感动了老天,让妈妈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又多活了好多个日子!
   作者妈妈离世后,兄弟姐妹们又要面对父亲的疾病,父亲也是患了肺癌,沉重的打击真的是接二连三,可作者的兄弟姐妹们,还要强装欢笑隐瞒父亲,并满足父亲提出的所有要求,其中还包括着为父亲建造一栋新房子,房子是孩子们对父亲的爱,可房子也是孩子们怀念父亲的一种心结,因为,房子做好了,父亲没有了,父亲离世是突如其来的,作者在悲痛中面对一切,释怀不了,唯有以文字来进行抒发,并将对父母的感激化作祝愿,愿天堂的父母极乐安好!
   感人至深的真情文字,写得好!
回复7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2 09:36:23
  特意去浏览了一遍生米老师的《忘不了》,4万多字的回忆类文章一下子读不完,但是已经知道了生米老师的母亲是在84岁时离去的,84岁,也不算小了,但是做子女的依然觉得可惜,这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爱之所显,生养我们的父母,再高寿,也总是不舍得。那是世上最伟大,也是唯一纯粹一种爱的出处,只有父母亲对子女的爱才是无私的,我们也是为人父为人母的人,从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即可知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那是多么的不易啊,尽管老师的母亲在84岁高龄离开了作者她们,但是,不舍依然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受。感谢生米老师的共情留评。好像老师很久没有写作了,或许是忙吧,期待老师的新作。
8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2-12-01 15:19:12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在父母患病的期间,兄弟姐妹,有事一起商量,一起抗,为父母换得了生命的长度。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能避免,那只有尽量去争气时间。文章的兄弟姐妹都做到了。人间有痛苦,愿天堂没有痛苦,只有春天,兄弟姐妹的付出,已经尽了最大的孝了,相信父母在天之灵也会感受到了不,她们有这样的儿女也应该知足了。文章情感真挚,悲喜交加,描写细腻,生动感人肺腑,读了就让人流泪,能写出这样文章的父母,一定是用心的儿女。
回复8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2 09:39:52
  感谢老师的留评,也感谢老师的宽慰,时间是抚平伤痛的良药,希望自己能正确面对人的生老病死,谢谢老师。
9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2-01 17:04:29
  在作者周仓老师的散文《父亲的房屋情结》我曾写下《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之读后感。对周仓老师的父亲有了片断的理解。然而,今天,读周仓老师这篇散文,让我对周仓老师的父亲以及母亲就有了立体的了解。这是中国式乡村父母的典型代表,也是优秀代表。在那边读后感,我就说,作者的父亲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养活了七个子女并培育成才,因此,我说作者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读这篇悼念父母或确切说应该是致敬父母的散文,更证实了我这一看法。
   “父亲是种田能手,要养活七个儿女,就得不停地劳动。”这是朴素的真理;“父亲的上半身,尤其是背部,像被浇过桐油似的,亮得可当镜子。”这让我想到了画家罗中立的名画《父亲》,这是辛勤劳动的结晶。整篇散文,语言朴素,情感节制,叙事温婉平实,然而作为读者的我来说,情感却似波涛在心中汹涌澎湃。什么叫感同身受,读作者这篇散文,你就会体会到那种人间亲情的难分难舍。一篇感人至深的优秀散文。向作者的父母致敬!问好作者。从此释怀,快乐每一天!
回复9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2 09:48:03
  我对一海明月老师的留评总是“奉若良师”式的,就是因为上次老师对“父亲的房屋情节”小文的长篇分析,让我感动至深,也使我看到了老师的博学。老师对各类文化的信手拈来,几乎让我五体投地,真心敬佩老师的才学,老师这样的文学修养不是一早一夕所能够养成的,那一定是苦读书的结果,向一海明月老师致敬,向勤学者致敬,唯读书高,是我生命不息过程所追求的人生理念,再次向老师问好。
10 楼        文友:吴桐        2022-12-01 18:40:26
  读完我在江山历史上最长的一篇文章,数次落泪,作者记不住父亲和母亲的样子。却对他们之间的往事记得清清楚楚,砍了母亲白色的鞋,夜里突然和母亲动手。好像所有孩子对于父母打架尤其印象深刻,我自己甚至也记得几岁时父亲和母亲打起来的样子,而其他事情都很模糊。奇怪的是,就是这样打打闹闹的夫妻反倒过得长久。看到母亲脚痛要回家那里我难过极了,她是忍了多久才不得不说出来的啊,母亲医治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对于孩子来说。最怕的就是妈妈撒手人寰,三到六个月,要眼看着母亲的生命一点点消失,那是多么痛苦啊!只要有一点点希望,都不可能放弃!母亲最后的一段日子父亲无时无刻的陪伴着。偏偏父亲也得了同样的病,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啊…等到父亲因为意外离世,我的眼泪再一次落下,虽然知道一定是这个结果。还是难过的不行,就像作者知道父亲一定会追随母亲而去,却没有给他告别的机会。如果父母真的在天堂,他们也一定愿意看到作者好好生活。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让我哭一会。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回复10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2 09:52:53
  谢谢吴桐老师的共情留评,谢谢老师对小文的阅读,以及对我的理解和认同,吴老师一定是一个孝女,期待与吴老师的更多沟连。
共 24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