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时光】从未说过我爱你(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时光】从未说过我爱你(征文·散文)


作者:周仓 童生,98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18发表时间:2022-11-30 11:03:33

【流年·时光】从未说过我爱你(征文·散文)
   对于父母亲年轻时期的外貌,记忆中连个模糊的印象都没有。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留照片,也可能是自己不够爱父母。但是,对父母亲年轻时的行为印象,记忆却是很深。父亲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种田能手,农忙时节会经常被乡亲叫去帮忙。
   夏天的时候,父亲上山从不穿衣服,全身上下只有一条母亲雇裁缝师傅缝制起来的短裤,短裤很长,但裤管很宽松,父亲穿这样的短裤,会经常走光,需要母亲经常提醒。父亲的上半身,尤其是背部,像被浇过桐油似的,亮得可当镜子,光亮得又像被常年驶过的铁轨,雨水落在上面,会瞬间滑走。父亲说,穿着衣服干活太热,牵牵绊绊地放不开手脚,劳动效率低。父亲要养活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得不停的劳动才能使我们不被饿死,所以父亲每天下地干活都没法保证准时吃饭,特别是晚饭,全村人都回家吃过晚饭了,父亲还在地里摸黑做事,为此母亲常常唠叨父亲,说事情做不完的,就算今天做到半夜,明天依然还要做。但是父亲不这样认为,父亲的习惯是干活时,讲究一个“落节,”手头上的事没有告一个段落,就不歇工,父亲认为,如果不管做到哪里,天一黑就放下不干,会影响次日的干活头绪和节奏,这点是我长大后悟透的。小时候听母亲唠叨父亲时,心里是很认同母亲的,因为父亲晚归,会影响到我们的用餐时间,我们不愿意等,往往都是先吃,留残羹剩饭给父亲,现在想来,自己兄弟姐妹真不懂事。
   父亲要养活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得不停地劳动才能使我们不被饿死,所以父亲每天下地干活都没法保证准时吃饭,特别是晚饭,全村人都回家吃过晚饭了,父亲还在地里摸黑做事,为此母亲常常唠叨父亲,说事情做不完的,就算今天做到半夜,明天依然还要做。但是父亲不这样认为,父亲的习惯是干活时,讲究一个“落节”,手头上的事没有告一个段落,就不歇工,好像我写文章,一个段落没完成,就不停笔,因为草草收工会影响第二次的起笔。种田也是这个原理,如果不管做到哪里,天一黑就放下不干,会影响次日的干活头绪和节奏,这点是我后来长大后悟透的,小时候听母亲唠叨父亲时,心里是很认同母亲的,因为父亲晚归,会影响到我们的用餐时间,我们不愿意等,往往都是先吃,留残羹剩饭给父亲,现在想来,自己兄弟姐妹真不懂事。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表面对我们很凶,但是内心却很爱我们。吃饭时,有肉有蛋时,父亲总是很“自觉”地夹咸菜吃,我们大点时看懂了父亲的行为后,有时候就快速地吃完饭,将好菜剩下,给父亲一个我们都已吃完,这些菜吃不了剩下的“错觉”,这样父亲才会把“剩肉剩蛋”吃光。
   父亲年轻时,有两件事让我记忆尤其深刻:
   一件是,有一次母亲买了一双白色布鞋,穿变黄了后,在拿粉笔涂鞋子发黄的部位时,被我父亲看见,他不问青红皂白,夺过母亲手中的鞋子,拿柴刀就剁了鞋子。为此父亲和母亲打了一架,最后还出动了我的舅舅。或许父亲是出于对母亲的爱,不喜欢母亲出头露面。殊不知,父亲没有想到的一面是,家里的“外场面”全部是母亲负责的,包括向亲戚借钱供我们读书等等事项。父亲没有任何途径,只能靠母亲,但是父亲没想那么全面,他只是看到母亲穿着干干净净的白鞋出门就不爽,于是干脆就剁了鞋子。
   另一件事是,有一天晚上,父亲和母亲睡觉时,在床上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我们几个睡在旁边床上的兄弟看到父亲抓着母亲的头发在打后,边哭边喊“不要打了爸爸,不要打了爸爸”边又大声向隔壁呼救。隔壁有一班人在玩牌九,其中有我的一位堂叔,他听到我们的呼救声后立即冲了过来,用脚踹我们家的门,由于当时神情紧张,我们忘了把门栓打开,直到堂叔踹烂了一片门板后,我们才想起来要去开门,让救兵进来,这块被踹烂一片板的门,后来一直没补上,似乎一直起着见证父亲打过母亲的事实。
   堂叔拉开我父亲后,说了一番“道理”,说吵也吵了,打也打了,现在就好好睡觉。果真当晚也就平安无事了。次日,母亲迟迟不起床,早餐也不烧,地也不下。父亲有点害怕,他嘱咐我们几个兄弟,看好母亲,尤其要看好床底下的那瓶甲胺磷(除虫害的剧毒药)。我们听多了周边村里两夫妻吵架打架后,一方想不开喝农药轻生的例子,心里也很害怕,担心自己没看好,建议父亲把甲胺磷收了。结果父亲将甲胺磷拿走,不知道藏到哪里去,反正是一时找不到的地方。早年,农村里的夫妻确实会经常打架,女方都是输的一方,打完架后如果受伤严重的就会有人带信给女方家属,然后女方来了兄弟,当面教训教训一番男方,背下却劝导自己的姐妹,说夫妻打架是常事,当床头吵架床尾和,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在这样的一种吵吵闹闹的状态之中,过了五十多年,直到母亲晚年时发病。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分别长大成家,父亲母亲也已老去,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亲也不需要种田了,也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惜,芸芸众生,上天似乎将每个人的命运都安排好了似的,随着母亲的身体变化,人生的轨迹立时被扭转。原先,安排带他们尝遍人间各种珍馐美味,经历各种在父辈他们听来属于稀奇古怪之事的报恩计划,在我妹妹带父母亲出去坐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飞机和高铁,留下了一些年老时的相片后,没过多久,母亲病发了。
   那一年,母亲六十八岁,父亲七十五岁。
  
   二
   我二十一岁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在城市里赚了钱,立了足,还娶了一个城市的姑娘为妻。同学们管我叫“凤凰男”,母亲把我在城市里娶妻这件事,几乎在家乡宣传到了每一个角落,她很自豪。所以,对我特别看重,虽然我在兄弟中排名第二,但是,几乎家里的所有事母亲和父亲都是叫我拿主意的。
   在城市立足不容易,我二十九岁生了女儿后,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是计划生育政策因素,我和妻子没有计划生第二胎。这事父母亲天天旁敲侧击,尤其是母亲,她的理念是人越多越好,她说,人家想问的是你家有几口人,而不会问你家有多少钱。所以,无论如何,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是需要的,自己老了生病了,两个子女可以商商量,排排阵,如果是独生子女,则显得很孤寂,很凄凉。母亲还说,第二胎如果是儿子最好,但是如果还是女儿,那也好,总之,她希望我能再生一个孩子。在母亲的长期二胎思想灌输下,我的立场慢慢地起了变化,最后,我“遵母嘱”生了二胎,如母亲所愿所盼,我的第二个孩子是儿子,这让我母亲乐翻了天。在老家,遇人就说“志坚生了个儿子”。用母亲的话讲,我生了个儿子,比赚了一百万还让人来得高兴。为此,母亲对我偏了心,她把我外公传给她的一枚戒指送给了我儿子,这是母亲唯一的首饰。
   为了逃避计生部门的追踪,妻子怀孕后就躲到了娘家去,在娘家坐的月子。儿子出生后,大女儿上学要接送,我又经常出差,妻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又没有经济实力雇保姆,为此,我母亲毅然决然地抛下了家里的活计,来到城市帮我照看儿子,只有周末,才回老家乡下打理一下土地。
   母亲和父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他们住不惯城里的房子,在我妻子娘家带我儿子,日子对他们来讲简直就是像坐牢,度日如年。父亲不善言辞,往往都隐忍不发,而母亲,则会常常透露出要回乡下去的意思,她说平时自己坚持留在城里,但是周末让她回去。
   又一个周末,她像往常一样提出要走,因为我次日要出差,不愿送她回乡下,她就拿起包说自己坐大巴车回去,我生气地夺下她的包,并厉声呵斥了她,并还拉扯了她,母亲默默无语地回到房内。我很后悔自己的冲动,这个冲动给我留下了终身无法抹去的痛,原来母亲想回去有她自身身体的原因。
   母亲时常称自己脚痛,或许那天她也是脚痛,不想在城市里影响我们,但我没有深入了解,就呵斥了母亲。
   又熬过一周后,或许母亲忍不住了,终于说自己脚后跟很痛,希望我能送她回乡下。当天,我妹妹安排送我父母亲回老家去了,谁能料到,母亲从我妻子娘家跨出去的那一刻起,从此再也没能回来过。
  
   三
   生命中总有一些告别就是永别。人的一生有许多次再见,也有许多次说再见后就再也没见了。母亲也是。她从我妻子娘家跨出门槛跟我儿子挥手说再见后,就再也没有见了。
   母亲回到乡下老家的第二天,她的脚痛得已经不能落地了。农村里的人,一般的小毛小病都不愿意去医院,大家都是能忍则忍,只有忍无可忍了,才会决定去医院。母亲的脚痛,也是忍无可忍了,才说需要去医院看看。我妹妹安排母亲先去看骨科,医生安排做了磁共振,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按“骨髓炎”治疗,母亲疼痛没有好转,甚至还越来越痛,没办法,我们安排了住院。
   现在想起母亲的就医经历,越发加深了我对“熟人好办事”这样一种社会认识,没有熟人,一切走程序。实际上,我母亲住院进来后,如果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病人,只需要上一个胸部CT就什么病都能查得出的,但是医院把我母亲收进去后,从头到尾,又是验血,又是X光,各种检查能上的都上,所有检查结果出来都显示没问题,但母亲的脚还是很痛,医院最后安排母亲拍了胸部CT,CT拍完几分钟,我们家属就被医生叫去办公室了。医生说,我母亲是肺癌骨转移。但即使是肺部严重占位病变了,脚也莫名其妙的疼痛了,医院依然继续安排做支气管镜。直到没什么再可检查了时,医院才说,脚痛是癌痛,拉回去吧,想吃点什么就买来吃,时间是三到六个月。
   我弟弟是第一个被医生叫去的,当时我在岳母家吃晚饭,接到弟弟的电话,听着弟弟电话里的哭声,我知道事情很严重,想着母亲将在接下来的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内会离开这个世界时,我感到很无助。这种无助是一种感觉自己濒临死亡般的无助。这种无助,在我母亲离世后八年,又让我体会了一次。
   那次,我妻子做麻醉胃镜后回家,刚走出医院大门,妻子就摇摇晃晃起来,整个人脸无血色,嘴唇白紫,我赶紧将她扶坐到路边的一个隔离墩上,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自己头晕心慌,可能是长时间饿肚子的原因,也可能是麻醉效果没过,她自己用右手大拇指指甲死掐左手动脉位置(她怕自己会晕倒,想借疼痛感坚持),我说先买颗糖吃下去会不会好一点,妻子同意。但是我没法放开她自己跑去买糖,我怕放开她,没了依靠后真的会摔倒在地。那一刻,我望着路上行色匆匆的人流,突然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我明白了原来人类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充其量也就只是一颗微小的尘埃,面对疾病来袭,每个人除了恐惧,就是无奈。
   癌症,多么远,又多么近,远在只听人家说起过,不关自己什么事,近却在咫尺,就是发生在母亲身上。都没来得及孝顺,母亲却要走了。
   我拖着疲软的身躯,来到医院,看到弟弟还坐在楼梯下哭。我说现在先想办法怎样骗过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容易骗。
   我找到医生,证实了结果后,来到母亲病床前,强装欢颜跟母亲聊天。母亲问我说,你们怎么眼睛红红的,我说:“阿妈,我就干脆说吧,你的脚是个骨髓炎,医生说要截肢才能保命,所以我们就哭了。”母亲听完也哭了,她哭自己接下来只能坐轮椅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生命最多还有六个月。如果还能坐在轮椅接受我们的孝敬,那也是天赐恩惠了。可惜,生命也即将逝去。
   医院没有药可用,痛得厉害时就注射吗啡,我们找到化疗部,想试着救救看,化疗部说不收,如果真要抱希望,建议我们去中医院试试,吃点中药,尽量改善接下来最多六个月的生活质量。
   我把母亲拉到了中医院,找了一个熟人,医院勉强答应接收。
   母亲不明就里,只是认为自己在接受治疗,但不知道是绝症,是没有救的病。她一生好胜,我们几个兄弟,抢着要背母亲去病房的时候,母亲强烈要求自己下地走,在她的潜意识里,自己不是那类濒死之人。她下地后,用双手手指将自己蓬乱的头发梳理了一遍,挺着胸脯,装作一个正常人的样子,从住院部走廊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沿途拿双眼扫视两边的病房。她看到病房里躺着的几乎都是老人,眼神里流露出了一丝恐惧,但母亲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问什么。在她自己住下来后,经常会听到其他病房传出哭声。这个时候母亲便会忍不住地问我们,问那些人为什么哭,我们骗母亲说,可能是摔倒了吧?反正叫母亲不要去想他们的事,并叮嘱母亲“好好养自己的病,争取早日出院。”
   实际上,其他病房传出的哭声是代表着又一个生命的结束,来这里住院接受治疗的,大都是行将就木的人,基本是没有希望治愈出院的,只是患者家属不忍心在家等死,所以拉到这里来接受中医的辨证治疗,期望能够尽可能大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在中医院里,母亲照样接受了“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生化检验,和全身骨扫描,结果拿到手的报告全部是坏的,没有参与照顾的我的几个姐姐,一直怀疑母亲的检查是否出错。我回答她们说,出错也不是不会,医院误诊是有的,但是有一点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患者自身人体有没有不舒服?如果人自身没有不适感,像个好人一样,那样去怀疑医院误诊是有道理的,问题现在母亲自己很难受,这个是事实。

共 17451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从未说过我爱你》读了数遍。初看标题,原以为是一篇抒发情爱的散文,却不想,这一句藏着无限爱意无尽悔意的“从未说过我爱你”所倾诉的对象是父亲母亲,作者书写的这篇散文是追忆父亲母亲的。 初冬的上海,气温骤降,风雨连绵。聆听一曲悲伤的大提琴,感觉胸腔被涌来的气流不断冲击,这一刻,我竟然第一次感觉到笔下无字。 时间无休无止,始终探入至我们生命深处,去制造一次又一次的重逢与别离。而文字,总是一如既往地与我们一起回溯。回溯的过程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时间与空间的自由转换,完成了往事与现实的完美对接,完成了记忆的全部搜寻。同时,沿着文字的脉络,将那些远去的至亲从彼岸接回。散文是一个人的生命史,心灵史,散文是写作者的内心返程,因此我们完成一次书写,等同于完成一次抵达,完成了一次重逢。那些从未说过的“我”爱你,那些还来不及诉说的忏悔,在那一刻得以倾诉。 散文写作,必须触及到个人灵魂,越深入越震撼。阅读这篇散文,读到作者讲述的一件件往事。文章脉络清晰,从散文结构和内容分布来看,分为三部分:一、夏天的时候,父亲在田间劳作,穿着宽松的短裤,裸露的背,有着桐油的光泽,亦如铁轨般光滑。为了养活七个儿女,父亲不知疲倦,在乌黑黑的夜里干活。父亲总是这样,表面严厉内心却异常柔软,他将好吃的食物省下给儿女。这样的描写素朴且平实,简单又深刻。 二、作者在讲述母亲生病求医病故的往事,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从母亲从农村来到城市帮作者照顾二孩,因越来越严重的脚痛,一心想着要回家,却没有得到儿女足够的重视,直到再也无法忍受剧痛,去医院治疗被确诊是肺癌晚期伴骨转移,从发病到病逝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母亲凭借对生命的眷恋,与病魔对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在丈夫和儿女的陪伴下,顽强地活到了二〇一四年八月。这一部分的讲述作者在情感上的把控极为节制,虽然文字总是向着疼痛的深处掘进,虽然语调上弥漫着感伤,但因那些伤痛在心灵上经久不息的驻扎,并且一些日常细节的注入,比如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对父亲的依赖,对护工的善意和包容,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沉淀后的情感在文本上的超脱。 三、父亲在二〇一九年的十一月三十日突然去世。父亲虽和母亲一样被确诊为肺癌,但通过手术药物等治疗病情已得以好转。他的儿女们为他举办八十岁寿宴,满足他的心愿,将老家的旧房翻新,让父亲能够在晚年住进新房子。而令儿女们无法接受的是,父亲在一个阴冷的冬天倒下了,再也没有醒来。这一部分的讲述同样令人潸然泪下,作者注重细节的描写,写得细致入微,父亲的言语,神情以及心理变化描写得极为真实。 从这篇散文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作者所悟出的生命的无常与循环,了悟生死的必然与偶然,对离去的双亲,表达生为人子的追思,感恩与忏悔。真挚的情感隐于质朴的文字之中,平静的讲述往事,依然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散文对主题的提升很见功底。《从未说过我爱你》,却爱得如此深沉,文题中包含着太多的情愫,一篇用心书写的好散文,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20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22-12-02 17:24:03
  未看内容,大体移目所至,一万六千多字的长篇散文,编辑的按语也写得长长的。因两长的原因让我猜测内容一定震撼人心,引导我必须认真阅读,不可落下。
   仔细阅读下来,长长记叙对父母之情,不仅没让我产生冗长琐碎的烦躁,还反复阅读,参悟一个做儿女发出的心声,具有的同感之处颇多,共鸣之处很多。
   我们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种爱,唯有父母对儿女的爱,从不需要鉴定,从不需要用时间来检验。其博大和无私呵护子女成长,就是受仁慈天性的指引。我们即使用夸大一点的词汇来记叙,敲击再多的文字,也无法写透父母之情这篇人间至爱的作文。
   天下的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而处在那个年代的父辈们相当不容易,培育多个儿女成长更是难能可贵。父母是所有人中对自己透支最多的人,最值得我们感恩和怀念。
   我在阅读文章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如作者一样朴素的样子,没有华丽的外衣伺候着自己,平行走在父母的身边,怀念父母离去的身影。
   此文,它是一份描画父母的高次方程。让我看到了作者从低调到高调的全部音阶述说父母,积分很高,在坚强和柔软中传输,发出做儿女们的最强音,贮满挚爱。
   祝福作者。报本至亲,是谓至德要道。慎终追远,民德归仁。
回复21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3 13:45:11
  谢谢别有洞天老师的留评,留评本身比文章都更能表达主题思想了,谢谢老师,祝好。
2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12-04 15:24:57
  这是我完整读过的一篇最长的散文。我这个人一向缺乏耐心。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最无私。年轻时,我们没有感受,到了一定的年龄,这样的体会才会越来越深。父母的爱,不像情人的爱,时刻放在嘴上,她是春风春雨隐在无形的日常里。作者用一万多字的长篇幅,回忆过往的碎片日子,像是西风吹落的秋叶,又似雨后初晴时的水滴,轻轻飘落在人的心田,又重重打在心扉重锁处。我想,每一个读过的人,都会心潮起伏,都会叩问自己。我对父母的爱有多少?有多少不舍,多少悔意。
江凤鸣
回复22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5 09:53:28
  江老师的留评让我再次沉默了,说到了我内心的痛点上去了。“父母的爱,不像情人的爱,时刻放在嘴上,她是春风春雨隐在无形的日常里”,一语中的。感谢江老师,向江老师学习。
2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2-06 15:04:1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3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8 15:14:15
   感谢社长精美的编者按,以及社长“善待文字”之评语,祝社长工作顺利,辛苦了,问安。
24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2-12-08 14:23:11
  父母在时就有家,父母不在了,家也没了。作者以真挚的情怀抒写父母,父母是天是地,为了儿女们辛劳一生。父母走了,这份悲伤永在心中。感人至深的一篇散文,父母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为我们遮风避雨,我们才会幸福的成长。父母是我们心中的那座山,这座山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父母总是默默无闻的关爱着孩子们,父母的爱是无私、永远的。父母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作者用深情、细腻的文笔描绘了父母得病后的过程,从未说过我爱你,这爱却是如此打动人心,这爱是那么朴实、真实、感人。情深意切的文字让人动容,爱在这些文字中轻轻流淌着,如同一股暖流流入每位读者的心中。因爱感怀,因爱生情。作者将父母的点点滴滴写入文字,读完让人泪流满面。让人感动!欣赏佳作!
永远红梅
回复24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8 15:13:42
  感谢社长精美的编者按,以及社长“善待文字”之评语,祝社长工作顺利,辛苦了,问安。
回复24 楼        文友:周仓        2022-12-08 15:20:59
  “ 感谢社长精美的编者按,以及社长“善待文字”之评语,祝社长工作顺利,辛苦了,问安。”此语为回复社长的留评,回复时本意是按顺序来的,结果点的是永远红梅老师这条留评。红梅老师的话说到了我心里去了,对父母的爱,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一样的,含蓄而又热烈,未曾说过我爱你,但一定是深深地,默默地爱着的。为人父母者,从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就可知父母对自己的爱。感谢老师的留评,祝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共 24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