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七月,备下过年的肉(散文)

精品 【东篱】七月,备下过年的肉(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2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2发表时间:2024-07-01 05:47:47
摘要:过年的“肉”来自七月。一段艰难的日子,有了野蘑菇,我们有了丰满的年关。


   还不算太穷的年关,母亲扭着小脚去公社的屠宰门市部,能买下一斤肥肉。了不得!母亲说不认识割肉的人,但母亲有一张笑脸,割肉的人刀下就肥了。
   我亲眼看到,母亲要把那个穿在肉里的麻拉绳子抽出来,放在煮菜的锅里,趁着滚热,把粘上去的那点油榨取到菜锅里。一股肉香袭来,出声地深嗅一口,算是对母亲这种行为的赞同。母亲也拿这点香味逗我:“馋猫子,等不得了?”一点点香味,都是母亲快乐的资本啊。
   母亲是一个思虑极远的人,马上停止了开玩笑,面露难色,说道:“不能想天天吃肉,孩子。”她懂得孩子想天天吃肉,会看相。
   但不能抹杀了孩子想吃肉的希望,又说:“要是能有替换肉的东西就好了……”是啊,母亲掌管着家庭的经济大权,但这个权力可能至多10块钱,也还是在欠下的一堆饥荒上面勉强握在手心里的,柴米油盐酱醋,不能包括茶,样样都需要从她手中撕下那张钱,掰成两半花算好的,恨不得撕成几百瓣,瓣瓣再开成花,再生出钱。
   替换?母亲找到了那根穿肉的麻拉。我也想去找。
   麻拉,就是一种蒲草,我老家的东河里就有。我说,妈妈,等秋收放工了,我再去割一抱给你……
   说这话,母亲没有应声,也不抬眼。光顾得自己忙着做饭。她无法回答,害怕我出去把这样的情节演绎成故事。
   我的同学说过一句话——吃蘑菇就像吃肉。这是课前我们的悄悄话。馋得我那节课没有心思上,眼前出现了好几碗鲜肉一般的蘑菇。这话也启发了我。于是,我就行动起来,在七月,就忙着准备过年的肉。这“肉”就是山蘑菇。
  
   二
   这是我们的教室搬到村学堂的时候,有了这个想法,且得到母亲的支持。母亲是缠着脚的女人,走起来像踩高跷,摇晃着,她巴不得我能登山上树。
   直到现在我还怀念学堂后面那座无名的山,我们叫“北山”,山右是苹果树园,山左,松树橡树长得很茂密,中间一条深壑,但并不妨碍苹果园把蘑菇赶到山左。
   那时,我们学了《狼来了》课文,我很怕,觉得有山就有狼。本来课文是告诉我们从小就要说诚实的话,我却想歪了。母亲说,狼夜间出没,而且“嗷嗷”地嚎。跟母亲说课文的主题,她不懂,还是说她都没有看到过什么狼。
   是啊,口味是诚实的,肚子是诚实的,日子是诚实的,“狼来了”又怎样?忠于生活,一直是我母亲的品德。日子再难,也没抱怨过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厌倦从不属于她。所以,我每当回忆自己38年一直从事教书工作,从未生出换一种活法的念头,可能是母亲基因使然。我常常想,母亲并未谆谆教诲我们,哪怕是那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是孩子成长的源泉力量。
   那时赶上文革,同学们也都把时间用在了批斗上,我觉得不实惠,过年没有肉吃,更难过。但不能说这样的小心思,生怕被批“觉悟不高”。我那时个子不高,荫蔽地逃出队伍,不会引起注意。
   曾经,我们上课也管束不紧,说一声准备写大字报,就是一个旷课的理由,这是“革命行为”,自然得到支持。我曾和福子哥假借这个名义,趁着细雨去看北山的蘑菇。
   福子哥是邻居六母家的儿子,我们的屋是连着的,六母家男女9个孩子,吃饭要挤上去,实在不容易。福子哥也抱怨过。过年的时候,就到我家蹭饭。我与他一起抢着吃,很来劲,母亲也高兴。六母知道了,还从家舀了几瓢面,算是还这份人情。我们很“铁”,但要避开福子哥的姐姐“英姐”,她在村小当老师,她经常跟我母亲说起我,属于母亲的联络员。
  
   三
   雨季来了。尤其是麦收后,乱雨不分早晚,淅淅沥沥的,好像没完没了地下。北山的植被很茂密,橡树成丛,四五月时,橡树叶子都落下了,铺着山坡,很快就腐烂成肥,这是蘑菇滋生的条件。橡树下面最喜欢长野蘑菇,东北人叫“榛蘑”,我们不加前缀,统统称蘑菇。
   不过,蘑菇分好的和坏的,就像看电影,我们要分出好人坏人,主题马上清晰了。有一种蘑菇,呈油纸伞状,伞盖一层薄薄的皮儿,伞下就像伞骨,排列有序,好看极了,这种蘑菇,总是红着脸,就像害羞的样子,很让我可怜。那时,我把这种蘑菇跟村戏台演出的节目里的花旦联系起来,总觉得在剧情里,都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看到高潮,会偷偷摸一把泪。橡树下的那些蘑菇,我就叫“红粉蘑菇”,后来福子哥说,凡是伪装的,都是坏的。穿着鲜艳华丽的外衣,骨子里藏着毒气,这是我们的批判语言。既然是坏的,特别恨,爱憎分明啊,马上用脚碾碎。记得那时老师给我们写学期评语,就用到“爱憎分明”的词。福子哥说,碾碎了,生得更多,毒的东西最容易扩散。那时听到最多的是“毒草”这个词,《燕山夜话》是,《海瑞罢官》是,《野火春风》也是。“毒蘑”是毒草的一类。我马上避而远之。
   我们只采一种蘑菇,大人叫“松乳蘑”,生于松树橡树下,我们叫“香蘑”“香菇”。雨后天晴,香蘑在太阳照射下就窜出,如果不敢快去捡拾,蘑菇就会长腿,其实,跑不了,福子哥的意思是有人捷足先登拾去了。
   手持一根棍,用来拨开橡树枝条,惊走藏在其间的蜥蜴和山蛇。我们早就做了防备,裤脚用草绳扎起来,全副武装。
   松乳蘑顶着一个不规则的伞盖,肉墩墩的,呈黄褐色,就像没有睡醒的样子,又好像刚刚做完钻草垛的游戏,蘑菇头上还沾着草叶松针,不加修饰,觉得很可爱,有点像我们的样子。那些蘑菇,仿佛就是来自地下的神秘杀手,它们顶着伞状的头,在草丛荫蔽着,顽皮的我们,何惧杀手,我们要较量一番的。遇到蘑菇扎堆的时候,我们会惊叫,很多蘑菇,好像一张绒绒的大毯上镶嵌着的无数个星星,璀璨着,眨着眼,又是那么腼腆,我们会认为它们是一群小女孩,它们在玩耍,在比美,袅娜地开出了花,它们是在等着我们跟它们玩一场游戏。好不容易有一阵风吹来,蘑菇摇动着裙幅,翩翩起舞起来。看见蘑菇就讨厌其瘦来,觉得肥肥的,胖胖的,就是最美的样子,可现实里的女孩都那么消瘦,便认为它们没有吃蘑菇才那样。一日我和妻子说起旧时人们的胖瘦,她说,曾经追求过胖。我说,吃蘑菇能发胖。
   她还说,那时我们吃的不是蘑菇里的氨基酸,而是心酸。
   那时,我们没有作业,放假和星期天,可以毫无忧虑地采蘑菇。北山是很长的山岭,走出几里地也不觉累。回头再采,蘑菇就像和我们捉迷藏,还是被我们发现。
   但我们不敢把采蘑菇的事写进我们的作文里,生怕被老师发现,我们写的是暑假上山拾麦穗,拔野草,牵牛入栏,捡拾街上的鸡粪,帮助大人拉车送肥到地头。劳动丰富了我们的童年,蘑菇是藏在我们的私心里,就是“斗私批修”也不能说出。
   那时,老师检查学业的手段就是听写字词,或者是造句,经常出错,老师就说,真是“蘑菇脑子”。蘑菇?我马上警觉起来,原来英姐跟我们的老师反映过的。后来母亲提醒我,我判断是英姐泄密的。
   记得老师把我留下,要用“敝帚自珍”造句,造了几遍,都不对,老师气急了说,用“蘑菇”造句就会了是不是?我哑口无言,不敢辩解。笤帚跟蘑菇,这是哪跟哪啊。不开窍如我,老师看着我都发笑。我觉得,老师没有明确点破,可能也知我家条件苦,也会想到我们过年吃不上肉,所以就舍不得把心思用在捡蘑菇的事拿出来批。
   我心中的老师,不必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但一定是让我懂得的,老师也懂得我。有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一厢情愿,但我还是喜欢自作多情。
  
   四
   捡回的蘑菇,倒在干净的棉布上,要盘腿坐下,把蘑菇穿成串,母亲扯下一卷纺花的线,成串的蘑菇,就像一串串珍珠,挂在屋檐下,成一排,就像一串风铃,只是不作响,但我们可以吹着口哨,替蘑菇发出声音。就像一个风帘,摇摆在风中。我甚至突发异想,用一串串蘑菇做门帘,代替用皮筋做的门帘。夏秋一过,再吃也不耽搁。
   母亲是不舍得她纺下的那些花线的,她准备给一家人织布做新衣。我看出母亲的为难。便把从河套割来的麻拉晒半干,趁着柔软,撕成小细条,把蘑菇的根系在绳上,希望麻拉的肉味喂饱蘑菇,我总觉得麻拉上有肉的味道。多么可笑啊。真的是馋疯了!
   好几个过年的时节,我们家就是把蘑菇当成了肉。白菜清炖蘑菇,萝卜条里也加进蘑菇,就像秋晒的萝卜缨子里也加上,虽无肉的醇香,但不失一份如吃肉的口感,咬着绵而艮,蘑菇的清香一点也不逊色于肉。
   过年的时候,应该说最吉利的话,升官,发财,添丁,这些好的词绝不属于我们家。我想起父亲那年讲的一个笑话。
   有那么一个人,一直欠债主的钱,到年关也不还,债主想看看欠钱人是不是真没钱,就在茅屋外听他们说话。
   “过年了,孩们,我们猛搓一顿,你们是爱吃肥肉还是瘦肉?”欠钱人说。
   债主在屋外气得发疯,怎么能这样,没有钱还挑肥拣瘦!不再忍耐,推门而入。欠钱的人说,过年了,也不能不说个吉利话,白萝卜是肥肉,红薯就是瘦肉。债主说,钱就算了吧,过年我应该带点礼物,却走得仓促……
   这是老掉牙的故事,但时光流转,在我们家,讲起来还合适。不过,我吃的是蘑菇肉。在贫穷面前,我们常常希望别人体恤,但最大的慰藉,是来自内心的接受和满足。无论穷到什么程度,无论富足到拥有多少,他们都有过自己的艰难,怎么度过的,我们未必都能理解,他们心中都存放着一个闯关的故事,这也是生活的动力。
   那个贫穷的父亲多么好啊,他就是在艰难里,也要让孩子吃上肉。生命的宴席,并非是饕餮大餐才让我们感激,往往是在艰难里,还要打起精神,不泄气,不放弃,才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后来,我们家的日子因为我高中毕业而好转了,但吃蘑菇肉的习惯还是保留项目。洪应明写过《菜根谭》,我们家有“蘑菇谭”,能说出一堆有意思的故事。
   我考学走出家乡,家里的生活又进入艰难。1978年,我的第一个寒假,母亲那年还是恢复了往年过年的饮食,做了一顿蘑菇肉。
   母亲说,这是你福子哥去北山捡的野蘑菇。
   七月,多么丰满的月份,七月真好,始终给我们准备着过年的肉。
   我问福子哥来不来吃蘑菇肉?
   母亲说,给你的那几封信,都是你福子哥给写的。他在信里,和你说起吃蘑菇肉了吗?
   我还是希望福子哥来我家和我一起抢蘑菇肉吃。
  
   2024年7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0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事情令人印象深刻,采蘑菇即是一例。记得,母亲扭着小脚去公社的屠宰门市部,买来一斤肥肉,抽出肉里的麻拉绳子,放在煮菜的锅里,榨取粘上去的那点油,我忍不住出声地深嗅一口肉香,母亲逗我是等不及的馋猫子的情形。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天天吃肉,我开玩笑说,割一抱蒲草,搓成麻拉,用它来穿肥肉。在同学的启发下,我想到了替换的办法,上山采蘑菇,做好后像鲜肉一般的蘑菇。母亲支持我。北山有蘑菇,生在橡树下。上山怕有狼,那又怎样?忠于生活,一直是我母亲的品德。受母亲的影响,我忠于生活,也忠于工作,在教师岗位上干了38年。母亲,是我力量的源泉。时逢文革,上课松懈,我找借口和福子哥上山。福子哥家人多拥挤,过年的时候,他就到我家蹭饭,我们很欢迎他。山上的蘑菇有的有毒,特别是外表鲜艳的。我们只采一种蘑菇,生于松树橡树下,我们叫“香蘑”、“香菇”。手持一根棍,用来拨开橡树枝条,惊走藏在其间的蜥蜴和山蛇。多年后,说起往事,妻子感叹:那时我们吃的不是蘑菇里的氨基酸,而是心酸。采蘑菇是有趣的。蘑菇好像和我们捉迷藏,去时不见,回来后被发现了。有趣归有趣,但我们不敢流露出来,文革的政治氛围不允许。做作业出错,老师说我是“蘑菇脑子”。采蘑菇之事,估计是英姐泄密的。不过,老师念我不易,还是放了我。捡回的蘑菇,串起来,挂在屋檐下,像一串风铃。我突发奇想,把蘑菇的根系在绳上,希望麻拉的肉味喂饱蘑菇。多么可笑啊。真的是馋疯了!过年,我们把蘑菇当成了肉。虽不是肉,但不失一份如吃肉的口感,咬着绵而艮,蘑菇的清香一点也不逊色于肉。以前有个穷人过年,说吉利话,吃大肉,让债主于心不忍。这是说,无论多么艰难,都要打起精神,不泄气,不放弃。后来,日子好过了,我还是忘不了蘑菇肉,忘不了一起上山采蘑菇的福子哥。本文描写细腻,情感浓烈。通过采蘑菇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侧面,揭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希望在前头。语言幽默诙谐,用词考究,手法灵活,枯枝败叶拈来也能变成美丽的花朵,极富表现力,文学性和思想性很强。难得的佳作,推荐赏读。【东篱编辑:南沙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0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7-01 06:30:30
  本文有三大特色:一,语言活泼,贴近大众,读来亲切;二,豁达、坚韧,笑对不易,精神风貌昂扬;三,生活气息浓郁,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真实。她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多么艰难,不要停下脚步,要看到希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平凡里有不平凡。这篇文章于叙事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07:42:17
  真是文章行家南沙潮老师!谢谢你的精彩编辑,你为小文概括的三个特点,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每个年代,都有故事,并非是贫穷就是限制了我们的故事,只要挖掘,那些故事还是带着美好走出来了。七月,备下过年的肉,很容易让人想到腊肉,胶东半岛这里没有腊肉,我也没吃过,馋肉的年代更不可能吃到,蘑菇始终是我心中的肉。我母亲是在艰难里还带着我们家奔日子的人,她身上有正能量,我记忆里,哪怕一个微笑,我都觉得一天就有了灿烂的阳光。借此回忆母亲吧。今天是党的生日,祝南沙潮老师生日快乐。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01 06:37:35
  这篇关于采蘑菇的回忆文章,不仅让人感受到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艰辛,更展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坚韧。作者通过对采蘑菇这一平凡活动的细致描绘,巧妙地将生活的苦涩与甘甜交织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段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母亲的无限感激。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读和反思。强烈推荐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找寻那份久违的纯真与美好。祝怀才老师吉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07:45:58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触摸感的小姑娘,这是一首歌,轻盈快乐的曲子,那时不属于我们,我们去采蘑菇,是为了过年吃上肉,挺心酸的,但很满足。我常常想,现在天天吃肉,为什么不满足?日子不一定要求天天都很好,太讲究可能就失去了一些东西。写这篇文章,始终有母亲的影子,母亲尽管早就去世了,但她永远影响着我的生活。遥握,期待滴善斋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祝你旅途愉快!
3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1 08:28:22
  在那个穷困的年代,吃肉是最大的梦想!为什么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呢?因为能吃到肉!能过个香香的年是梦里都想的事情。老师的这篇回忆文章,不由地勾起了往事的回忆。那个在远方的年,已经只能靠回忆去追索了,那些曾经还在心怀的亲情,似乎在身边,却已经不在身边,也只能去梦里寻觅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08:33:56
  是啊,我们这代人,从艰难走过来,始终向往着美好。吃肉,是一个特别的奢望,连过年都不敢想,现在觉得是笑话,其实,那时就是日子的常态。有时候想起小时候的事,好像就在眼前,如果没有这的记忆,我们是不是就幸福了?也不一定,对比,始终是最有力量的,我们热爱当下的生活,很多是来自和从前的对比,感觉现在比以前好千万倍。力量往往从艰难中产生,而不诞生在摇篮里。这是我的认识。感谢枫桦老师的美评,很喜欢与你隔屏交流,找到共鸣。遥握,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7-01 09:20:45
  读怀才老师的文章,总有一种昂扬乐观的基调充盈其中。本是令人心酸,物质匮乏的年代,但跟肉的连接,就让生活的内容有了味道,有了欢乐的因子和理由,这是老师在许多文中的基调。老师总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诠释的人生,非常赞赏!也深受感染。老师的写作态度及文风,对我影响很大。我在写作中,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对生活观察的视角。多说两句:因近期身体越发不给力,状况频出,颇有力不从心之感。可是觉得脑子里还有东西可以挖掘,但又不能长时间用眼,只好在有限的时光里,多分配一点时间写点东西。这样一来编评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请老师的理解和见谅。恭祝老师身体康健,夏日吉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11:26:24
  感谢郑老师的美评。艰难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不能完全看到快乐,但一定有着快乐的影子,那时的情感与今天的不一样,现在回忆和从前经历的又不是一样,所以拿来把摸,就一份特别亲切的感觉了。生活本来就是追求快乐的过程,只是那时我们不曾追到,就像吃肉,吃不到就用蘑菇替代了,也是一份亲切温暖的怀念吧。我觉得,乐观并不肤浅,太复杂,要求太多,反而快乐就减淡了,我这样觉得。江山东篱的文章是正能量的,文友们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是啊,调整观察视觉,生活转给我们的角度可能就有所不同,一个角度看,有时候走不出一个影子,转给面看自己倒是觉得很舒服了。郑老师注意调整,有些疾病,是要我们养护自己的提醒,身体不失,有时候脑子思考是活跃的,可以减轻痛苦。这是我的体会。注意用眼卫生,一次用眼不超过20分钟,休息一会,也是锻炼。郑老师不必担心点评,大家都是随意的,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多少不同,但始终关注东篱,就是温暖。遥握,谨祝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11:55:31
  用眼,需要闭目养神,但我听说,视物20分钟后,再闭眼养神更好,郑老师可以试试。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01 10:27:25
  刚看题目,我还以为七月腌的腊肉呢,原来是蘑菇。的确,食品中,蘑菇的口感最像肉,但老师文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吃的不是蘑菇里的氨基酸,而是心酸。”蘑菇,承载了那个时代的困顿生活记忆。我写过那个榛蘑,感觉老师这个“蘑菇”更胜我那个蘑菇一筹。更加细腻,情感更加饱满,生活储备明显丰富于我,值得我学习。平凡的事件,写出不平凡的味道,功力非凡,必须大赞。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夏祺,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11:32:46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韩老师过谦了,我读你的榛蘑文章感觉自己就像走进那片森林,那是东北的风景,和我老家的不一样。估计会有读者觉得是在七月就开始准备过年的腊肉了,我们胶东半岛没有腊肉,也几乎没有多数人喜欢吃腊肉,我的邻居的女婿是湖南人,过年来荣成,就扛了半个猪子的腊肉,都愁得没法吃。现在我也要这个口感,吃蘑菇就像吃肉,滋味很不错,有时候脑子分泌出一种激素,是有助于饮食的。那时的日子,都心酸,但大家都没有叫苦,过得有滋有味的,我一直琢磨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种安于生活的品质。你的榛蘑文章是东北的产物,我喜欢读,我写的是胶东半岛的小趣,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不一样的,笔下的故事和情感也自然不同,各有特点,彼此分享,这是文章的意义。遥握,问候夏祺,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7-01 10:57:04
  没经历过文革和您笔下的困难时期,从您的文中体会到对那抹肉香的欣喜和赞美。采蘑菇的心酸和快乐,都能从文章中体会到。妈妈经常讲过去的日子,感受到的只有苦,从老师的文章里总能读到哭中作乐的精神境界。贫寒已经上升一种高度,可以叫做修炼。老师文章以积极向上精神鼓励读者,本真拜读,向老师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11:38:38
  谢谢本真老师的美评。可能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对生活的认识就不一样了,艰苦条件下,人们反而没有抱怨,不会大街上哭诉今天没有吃肉,连揭不开锅的事,都要放进肚子里装着,不便宣扬。东北地区更有好的蘑菇,本真老师一定采过吧?这是一份野趣,是人生的经历。苦难是人成长的激素,我这样认为。本真老师的话,很有哲理,人生就是不断修炼的过程,没有止境。砍本真老师的那篇《暗影》,写得真好,感悟也很深,婚姻两个字的本意的幸福,但太多的婚姻并不幸福,彼此为之付出,这是真理,没有别解。本真老师的文章探究的内容很有意义。加油!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11:39:20
  谢谢本真老师的美评。可能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对生活的认识就不一样了,艰苦条件下,人们反而没有抱怨,不会大街上哭诉今天没有吃肉,连揭不开锅的事,都要放进肚子里装着,不便宣扬。东北地区更有好的蘑菇,本真老师一定采过吧?这是一份野趣,是人生的经历。苦难是人成长的激素,我这样认为。本真老师的话,很有哲理,人生就是不断修炼的过程,没有止境。砍本真老师的那篇《暗影》,写得真好,感悟也很深,婚姻两个字的本意的幸福,但太多的婚姻并不幸福,彼此为之付出,这是真理,没有别解。本真老师的文章探究的内容很有意义。加油!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7-01 11:32:48
  老师把生活琐碎也能写得如此精彩,这些生活经历人人都有。蘑菇,现在是雨季,我们山里也有,只是捡不到枞菌了,其它的也不敢。枞菌还真的比肉好吃呢。亏老师想得出,思路那是一串一串的,看点多多,昔日生活的苦难,现在用很轻松的语调写出来,老师的豁达开朗,令人钦佩,我当好好学习!美文佳作,问候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11:44:05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曾经的日子艰难,但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经历,一样的灿烂,只是这种灿烂需要我们从荒芜艰难的记忆里寻找和挖掘。老我曾经在济南吃过枞蘑,非常好。各地的蘑菇不大一样,各有风味,吃蘑菇就像吃肉,这是我小时候的认知,一直留在记忆里。任何人都有不幸,哪怕是现代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不幸,只是和我们那一代人不能相提并论,和隔代的人更不能比,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的生活里寻找闪光点和力量,人生需要。非常期待红花草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7-01 15:11:16
  这是一篇非常棒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克服了怕狼的恐惧心理、冒着被批“觉悟不高”的风险去采蘑菇,动力来自于母亲对生活的态度,显示出只要不泄气、不放弃、乐观向上,再艰难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而且母亲忠于生活的态度影响了“我”的一生。采蘑菇是件平常的事,但作者从中挖掘出深刻的意义,而且写得生动有趣,让人欲罢不能,彰显了老师不凡的文笔和超人的才华。怀才老师的作品感情真挚,感染力强,读之,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烈日下拾麦穗,天不亮就出发去山里拦花生,遇上人家不让拦,他们在后面追,我们在后面跑,最后篮子的花生一粒也不剩。感谢老师的美文,拜读了,学习了。祝老师日子甜甜,好事连连!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15:40:36
  谢谢烟水一袖老师的美评。我们那一代人的日子,是在荒草土疙瘩里求生活,不敢妄想,只有能活好一天,能过好一个平常年,就感觉是太大的幸福了。很多细节,可能我们都忘记了,写这样的小文,就是想从那些繁杂而粗糙的日子里,寻找到那时的幸福。那时,我们都属于集体的,捡麦穗,拦花生,都要交给学校和队上,后期,集体活动之后,可以趁放工时去地里捡花生,我们男孩子理由星期天,到山上的地堰字找老鼠窝,挖出花生,哪管有没有病菌,就为了给家里添添食用油。所以,赶上了现在的好日子,我们倍加珍惜,不敢对岁月抱怨,不能对生活挑三拣四。期待一袖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日子美好!
9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7-01 16:30:19
  七月,备下过年的肉,从标题就很有诗意。再读下去令人感慨和流泪。平凡而深情,那个年代虽然无情,母亲是伟大的,值得我细读,不敢说了,容我再读、学习。抱拳!!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1 16:49:18
  七月,备下过年的肉,这个题目,完全是受了砍老师的诗歌的影响启发。我想从那时的粗糙日子里找到幸福的元素,这些可能对改变生活,没有什么价值,但对于一个人的情感是有着作用的。母亲,可能每个母亲都有弱点缺点,但在儿子心中是最完美的。特别期待砍老师的诗歌,读着醒心。遥握!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02 22:21:00
  没条件的时候,把蘑菇当肉吃;现在有条件了,吃顿蘑菇炖肉,最后剩下的应该是肉,蘑菇不够吃。说是写蘑菇,我觉得蘑菇只是为了串起故事,这篇文章应该是一篇赞美母亲,回忆乡愁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能留在记忆里那些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变成墨痕,呈现在读者面前!拜读佳作,恭喜老师今天精、绝双至!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3 10:45:25
  谢谢天方老师的美评和祝贺。好在有蘑菇口感如肉,贫穷,谁说可以限制想象,蘑菇为肉,是富人永远也不会想到的。现在的情况真的变了,猪肉成了不爱吃的,蘑菇很抢嘴。生活好了,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所以,文学的视觉就要转变。是啊,从老家走出,谁都逃不出乡愁的束缚。就像天方老师在北京,唐山永远是夜梦向往的地方。很期待天方老师在生意空闲时,再来几篇,期待着。谨祝编创快乐!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