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篱】原来我们已在爱中(小说)

精品 【东篱】原来我们已在爱中(小说)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532.5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61发表时间:2025-03-10 20:15:24


   大学毕业时,国家号召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老少边穷地区工作,所以,分配政策也是以“哪来哪去”为主。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这些地区的农村,包括我。考研未果,但因我在校期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属于中文系的佼佼者,班主任给我透露消息,可以优先分到边城一家报社做编辑。不知什么缘故,公布分配结果时,变了,这个名额被取消了。一个农民子弟,心理虽然不爽,但徒唤奈何。我只好乖乖服从分配,回到了家乡梦云县八中——全县唯一一所重点中学,我的母校任教。
   梦云县县城不足二十万人口,地处三江平原东端,介绍中说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我愿意相信,但也迷茫,因为通过阅读,我看到很多地方在自己地理位置简介里都有这句话。可能都没错,我忘记了地球是圆的。所以,这种时候,我又想起大学里教授马列经典老师的一句话——“地球是圆的,只是我们目光短浅,看到的地球是一个平面”。城里四条主要马路,三纵一横,一个“丰”字,但却是国家贫困县。我离开了四年,县城市容有些变化,多了一些高楼,遗憾的是,增加的都是一些商业设施,开了很多店,但没有增加文化场所。唯一一个新华书店,只保留最上面一层,摆了些书籍,小说散文诗歌类寥寥无几,倒是教育类书籍摆满书架,高考辅导书居多。下面三层变成了一家运动鞋专卖店。
   居民的娱乐显然还是以吃饭聚餐为主,最兴盛的行业就是饮食业。傍晚,美食一条街烟雾缭绕,烧烤店多得不可胜数。我回来才十几天,在外面吃几顿了,每天都脸通红,瞪着一双被酒精烧灼出血丝的眼睛。朋友和同学劝我上麻将桌,被我严词拒绝,听见洗牌的哗啦声,我心烦,在我的认知里,那是希望坍塌的声音。鉴于此,我有些不习惯了,不像在省城读书时,学校和市里光图书馆就有几座,市区各类书店、影院、剧院随处可见。这就是家乡落后的原因吧,把物质生活当作文化生活一样追求,并乐此不疲。想到这些,我就有些黯然神伤。其实,家乡生活环境和省城是有着巨大反差,我相信自己能适应,或者说能忍受,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梦云人,心里堵的慌的是,女友因毕业分配,和我闹僵,一直不冷不热,我们挣扎在分分合合的沼泽里。那个年代,多少相爱的学子,毕业时,最终都被一纸“报到证”拆散。
   然而,毕竟回家了,儿不嫌母丑,家乡如母啊,我也有义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所以,尽管对毕业分配有些不愉快,我还是默默说服自己,高处着眼,低处着手,先沉下心来,好好工作。
   报到的第二天,刚刚从课堂回到办公室,对面教高一语文的单为霜告诉我,上午有个男的来找过我,个子高高的,有点明星相。她还没说完,我就知道是谁了,我微笑着致谢。小单虽然和我同龄,但因读的是专科,比我早参加工作一年。她长着一只永远年轻的娃娃脸,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每次见我,没事儿的话,只是微笑,不言语。我相信,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同事。
   是高中同学陈小臣。我回了电话,和他约在“老韩狗肉馆”晚上聚聚,他知道,我最好手撕狗肉那一口,狗肉上不了桌,但可以在朋友间流香。“江苇,你回来这么久了,晚上给你接风。”他是县商业局员工。他还有事,我还有课,就没多说,说了句“晚上见”就都挂了电话。
   晚上下班后,我激动得连办公桌都没整理,将备课笔记往桌上一放,去洗手间洗去满手的粉笔末,披上那件有点皱的米黄色风衣,就大步流星地往狗肉馆走去。路很熟,十几分钟就到了。进去时,发现陈小臣已经到了,他正和一位漂亮的女士喝茶,开心地聊天。“冯山月,你、你怎么来了?”我边落座边惊讶得语无伦次,话不是很好听。“饭店,谁都可以来。”陈小臣嬉笑着挡了一句。
   “你是回来探亲?还是休假?”冯山月微笑着先伸过手来,我赶紧握住,并问她。
   “没有,我分回来了,在职高上班。”她开朗中眼含笑意,笑意里漾着淡淡的忧伤。
   “你不是分配到烟台警备区当教官去了吗?咱们在边城读大学的这些老乡,就属你分得最好啊。”
   “是,后来,我主动要求回来了。”
   “怎么去了职高?有点大材小用了。”
   “嗨,我只要回来就行。再说,当时,只有职高还有编制。”
   看我不解,冯山月边给我倒茶边笑着说道:“我这不是也要为建设家乡出把力吗?”
   “得了,说得咋那么好听?”还没等我开口,陈小臣喝了口茶插话,接着又说:“江苇,你应该能想到啊,你开动下脑筋。”
   “哦,明白了,明白了。”我拍下脑袋,恍然大悟,听我这样一说,三人同时心领神会,哈哈大笑。正好,菜上来了,小臣就张罗开吃开喝了。小臣和冯山月欢迎我回来,虽然我觉得有点尴尬,因为冯山月知道我心里都想些啥,分配前有一次老乡聚会,我们交流过。人家没戳破,那是有涵养。
   小臣敬完我酒,从来滴酒不沾的小冯,竟然也倒上一盅白酒,说借花献佛,提议我们三人同干一个。谢谢小臣,也欢迎我回来。“你今后什么打算?”冯山月放下酒盅就问我,她知道我的心没落地。确实,回家固然好,但我的心里,总是跳动着四个字“志在远方”。“我要‘跨过长江去’,南下,去上海!”我信誓旦旦地说,同时,也看了看小陈发白的脸。当时全国流行“南下”。我和他正好相反,喝酒脸红。“江苇,你还费那劲干啥?长江可是天堑啊?再说,守家在地,你父母、兄妹、同学都在这边。”陈小臣劝阻我。“不,我还是要去——上——海。”我很坚决,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一个人认定的地方,好像一句话是改变不了的。
   “哦,你说过,你母亲好像是上海人,母亲回不去了,所以,希望你回去,把‘绿叶对根的情谊’带回去,对不?”小陈像猜到谜底一样兴奋,声调提高八度。我摇头说:“不是。”
   “那,一定是你还对她不死心。”冯山月和我都在边城读大学,显然比陈小臣知道得多。“也不全对。说和她没关系,没人信,她就在上海,但说和她有关系,我不只是去找她,我更想证明自己。不过,我感觉,我们之间好像没戏了。”还没等她说完,我就否决了。她提到了我的女友。
   “那你,那么坚决一定要去上海干嘛?我拷,你要学许文强啊?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小臣还是惶惑,他觉得我的想法有些冒进,他不希望我将来会离开他。“不提了,不提了,来,喝酒。”我用回敬二人一盅酒岔开了关于我的话题。三人聊得尽兴,喝得也尽兴。喝完一盅酒,陈小臣分别递给我和冯山月一封大红请柬,邀请我们参加他十月五号的婚礼。“你们俩一个是伴郎一个是伴娘,那天,别迟到噢。”陈小臣的舌头好像有点硬。“冯山月,你可是我‘媳妇’钦点的,你知道的哦。”小臣又补充道。请我当伴郎,事先也没跟我打过招呼。我不喜欢做这事儿,但是要好的同学,我只好爽快地应允,接过请柬,放入包中,说“谢谢”。冯山月接过请柬,看了我一眼,说道:“我一定早点到。”冯山月可能没想到,她这不经意的一眼,看得我内心翻江倒海。
   我听其他同学说过,小臣的女朋友是个开照相馆的个体户,梦云一枝花。据说,追求者众,显然最后都成了陈小臣的手下败将。酒过三巡,还剩少半瓶,小臣容不得我拒绝,非要喝掉不可,我只好顺从。推杯换盏时,陈小臣酒后吐真言,他本是不喜欢炫耀的人,也难免受酒精怂恿,有几分得意:“他们说,蔡芹艽,哦,就是我的那位,一朵鲜花插在了我这堆牛粪上。牛粪乍了,牛粪有营养,哪个养花的不得施肥?”我频频点头,论长相,小臣浓眉大眼鹰钩鼻似刘德华,论性格,真诚善良,说话是胡同赶猪直来直去,论学历,中专毕业,分配在商业局,在当时当地,也不多见。诋毁他的是指他的家庭不算太好,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带着患小儿麻痹症的妹妹还在乡下生活,为了供他读书,可谓是艰难度日。蔡芹艽?莫不是我的小学同学?不过,人家是“艽”而非“椒”,同音不同字,我多虑了。这想法我没跟陈小臣说出,免得若不是,就很冒失。三人越唠越畅快,酒似秋水流,冯山月喝得不多,一瓶“梦云小烧”,不到两小时,被我和陈小臣轻松加愉快地整进肚里。
  
   二
   和冯山月握别后,陈小臣非还要到我的宿舍坐坐,好在我自己一个房间,不然,他那大嗓门,谁能受得了。酒劲上攻,他的嘴上就没有把门儿的了。原来,冯山月来职高时小臣帮了大忙。小臣有个远房舅舅在职高当书记。随后,他又刨根问底问了我几遍:“你到底喜欢过冯山月没有?”我始终没有回答,说他喝多了。一番盘点高中往事后,他回商业局自己的宿舍去了。时间虽刚近晚10点,我也洗洗早点躺下了,人有点累,头有点晕。
   躺在床上,读了几页《舒婷诗选》,却毫无睡意了。辗转反侧,眼前浮现的却是冯山月。听小臣讲,她是为男朋友才回梦云的,或者说,是为了叫父母高兴才回家乡的。她一毕业,男方家就要办喜事,怕她这“金凤凰”再飞了。冯山月坚决不肯。从离开边城大学,还不到两个月,她高挑的身材,显得更加窈窕,本来就白皙的脸膛,显得有些苍白。考入大学前,小臣、冯山月我们仨是高中同班同学,最后一年时,她是我“邻桌的你”。她是班级第一高妹,所以,和我、陈小臣等几个男生总是坐在班级最后两排。有段时间,她就坐在我前面,每次到来,都能带来一股茉莉花香的雪花膏味。她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大而明亮,她似乎不敢旁骛,头微微低着,因此将目光压得也很低。但我总觉得她有一眼是看向我的,为此,我的脸会腾地热上一阵儿。
   我自己也没想到,我竟能写一手好文章。每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以我的作文为范文,一报出我的名字,同学齐刷刷扭头看我。我没有去关注别人的眼神,却用眼睛的余光看她的反应。她只微微抬抬头,两只羊角辫倔强地翘着,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像什么都没发生。我忽然有些失落。而且,我发现别的同学看她,也是目光呆滞,尤其陈小臣,太过分了,每次冯山月进教室,从进来开始到落座,他的眼睛几乎直勾勾地看着人家。看也就看了,有时,他还扭头朝我一笑,神秘兮兮地,不知是挑衅还是得意。
   教语文的翟老师,“文革”头两年,从南开大学下放而来的高材生,留着一撮鲁迅的黑胡子,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个头也就1米6这样吧,写板书的标准动作是踮起脚尖,不然,够不到黑板的上边。他好奇于我的作文如此优秀,把我叫到办公室几次,绕来绕去,问我是如何做到的。他苦恼于大部分学生语文成绩差,都源于作文失分太多,他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但他们的作文成绩提高很慢,有些同学几乎就原地踏步。他着急,想从我这里取经。我知道自己怎么做到的,但我不想说。
   后来,除了考试中的作文,每次布置作文作业,他干脆叫我到办公室来帮他批作业。这让我受宠若惊,这得是多大的信任才能把同学的作文交给我来打分啊!?而且,他告诉我,以鼓励为主,按我的阅读和理解打分,没有具体标准。如果满分100,一般只要语句通顺的,错别字较少的,我都会打及格分60以上。一次,翟老师布置了一篇记叙文《我爱我家》,叫我放学后抽时间帮着批改。当批到冯山月的作文时,我心跳不自觉就加快起来了,仿佛窥见了她的内心。她写到,自己有个幸福的家庭,六口之家,她是家中老大,身下三个妹妹都在上初中和小学。爸爸因去乡下探望爷爷奶奶,骑自行车下一陡坡时,前轮被一块石子硌到,失衡摔倒,腰椎粉碎性骨折,虽经治疗,日常生活没问题,但仍无法上班,只好拿了点补偿,解除合同,长期在家中休养。母亲在一家街道的蛋糕厂上班,用微薄的收入,支撑着一家的日子。但一家人相互扶持,爸爸尽量将家务多做些,自己每天放学,就匆匆赶回家,为了帮助妈妈做晚饭,让她不要太累。作文里,她还感谢邻居家比自己年长一些的华丙源大哥,由于居民区没通自来水,每日都要去百米开外的公共取水点去接水,提回,华大哥经常帮着提水。有时,还去帮着家里去粮店领粮。他力气真大,装玉米面的袋子,二十多斤,他往腋窝一夹就从自行车后架上搬进屋里。华丙源的父亲华叔头脑活,开了全县第一家榨油厂,时常提一瓶油给冯家送来。这些,让爸妈包括冯山月都感恩不尽。文章虽然写得稚嫩,表达有些凌乱,但能看出,冯山月对赵大哥的感激和喜欢。在批改作文《谈谈我的理想》时,我又将冯山月的作文反复看了几遍。她的理想是想考上医科大学,父亲的受伤让她意识到健康是多么重要,医学领域还有很多疾病没有攻克。初中毕业时,母亲不希望她再继续读下去,总是看着前来帮忙的华丙源和自己说:“月月,要不别读了,下来帮帮妈?”她听懂了妈妈的话外音。是自己坚持,是华大哥鼓励,自己才咬牙继续读的高中。作文里,她又反复提到这位华大哥,光“感谢”一词多处重复。当然,她也看出了华大哥喜欢自己,但却能站出来鼓励自己考大学,她没想到,她觉得,他是个心胸豁达的好人。一想到这儿,她心里暖暖的。

共 28522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爱情的开始,有一部分源起媒妁之言,或者是参加相亲。但现代爱情,绝大部分是出生于同学同事之间。作者的这个小说,写了一帮子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的关系是同学同事,于是有了情感的碰撞和纠葛,有的成了夫妻,有的分道扬镳,也有离婚的,也有逃避的。可能这都是爱情过程的常态吧。爱情和事业,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品也在告诉我们是这样,凭空谈起爱情的,没有根底,也不值一提吧。小说的后半部分,主要写了“我”走进上海,从教书到创办民办学校的故事,但却是爱情进入成熟期后的延续。这个故事里,曾经有着爱情纠葛瓜葛的人又相聚了,但在事业的旗帜下,爱情表现得更成熟起来。小说,回答了一个爱情的问题——爱情的正确走向,不是看成不成婚姻,二是看爱情的健康程度,是否能够将爱情变成友情。无疑,这是一个崭新的主题,而且有着人生的最大意义。很多爱情,起初可能都是悦目,但最终不成婚姻就变成了反目。这小说的意义在于,怎样将反目转变为慈目,不因爱情而成仇。情感的选择和确定归属,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东西,其实,也不难,要看格局,不要一提格局觉得就是把人绑架起来,其实,在处理情感问题上,离开格局,无法解决问题。小说里这一群年轻人,他们也有想不开的无格局,但他们有着自己理解爱情的正确导向,格局在人生中逐渐打开了,于是才有了他们相互接济,彼此关照,超越爱情的人生。爱情形成的方式,不可有模式,就是缘分,也不是一个理由才走在一起。就像“我”,对单并无爱情的火花,但机遇还是给“我”擦出了火花。小说,塑造了为了爱情而追求的年轻人群像,当然,最突出的人物是“我”,既是目击者,又是身处爱情之中的人。其事业发展,终于让爱情结果。这个结局,一定会给予年轻人的。作者的小说,擅长写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故事,不同于传奇故事,特别难驾驭,但小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生活细节,情感尺度的把握,非常细腻,能够从平淡中,挖掘精彩,能够在纷纭中理清关系。写这么一篇篇幅很长的小说,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巧构的功夫,作者的小说,密织巧制,将年轻人的爱情放在时代的大背景里,有了与时代共呼吸的气息。小说特别生活化,对读者的感情处理发挥了引导作用。小说的叙事方式,很平民化,也具有宏大的布局。所谓的宏大,在于把任务的命运跟事业紧密联系。这个小说的编按,我无法概括叙述故事梗概,因为占有的材料很多,情节也复杂,所以只能在编按中谈点有度理解吧。力荐佳作,赏读深思。【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0 20:22:25
  爱情,是文学的最永恒的主题,之前,我理解这个观点,在于爱情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要经验的东西,肤浅了,之所以永恒,在于爱情总是在生活的漩涡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力量。作者的小说,写了爱情的纠葛,但这种纠葛都在正确的人生观下,变成了正确的有价值的人际关系。我在编按里,实在无能叙述小说的爱情故事,只能谈点爱情观,见谅。大家有兴趣就好好读读这个小说吧,很有思考价值,也很美。感谢作者的辛苦操作,感谢投稿东篱,带来如此精彩的作品!遥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佳作不断!同时,注意休息,别累着。不过,又想,有这样的爱情小说,创作又是一种享受。为作者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1 08:27:25
  感谢怀才老师辛苦的编辑!这么长的文,让老师逐字逐句理下来,实在给老师添了麻烦,向老师无私热情的付出致敬!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在自己的文字中,几乎很少谈论爱情,至少没有细致地谈论,因为我是六十年代生人,谈爱情总是羞涩的、忸怩的。这篇小说,我在去年就有了构思,但主题不是专写爱情,但写着写着就跑偏了,我就“将错就错”了,想着写写也好,青涩的岁月的确有很多故事,不妨就放开说说,算是美好的回忆吧。只是,文还是肤浅了些。长文难写,拖了好久,才成今天这副模样。有怀才老师的精心润色和辅助,此文才没胎死腹中。几度推翻,我险些放弃,是怀才老师的鼓励给了我信心。郑重地说声:“谢谢怀才老师!”,顺祝身体康健,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0 21:12:11
  单为霜,这个人物在小说前半部分铺垫得很好,“我”离开上海的那个送别的细节,也很到位,所以结尾处两个人成婚,只是一笔轻轻带过,却是很厚重的表达。这个故事的处理非常得体,有幽风晕月之感。书法老道,大赞!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1 08:31:49
  我一直认为,最合适的爱人就是单为霜这样的女子,不漂亮但美,有一颗善良和通情达理的心,能和自己心心相印。所以,最初我的设想是叫江苇最后仍孑然一身,但我没人忍心,还是给了江单完美的结局。谢谢老师的美誉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遥握,春祺!
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3-10 22:12:22
  这么长的小说,得费多少脑细胞呀?韩格老师在小说创作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精心的构思,宏大的布局,众年轻人缤纷登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文中各个人物的姓名、地名、校名都起得有意思,都有丰厚的蕴意。文中的“我”有作者真人的影子,众人各自的命运迥然不同,源于他们的性格和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悲欢离合不由人,有两位的命运令人感慨和悲叹,一位身患重病,一位心梗猝死。总之,该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语句表达极富生活气息,凸显年龄特点,故事极具时代感,读之启人入境。非常精彩的小说,盛赞才情,问候韩格老师,春祺!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1 09:13:42
  谢谢老师关注拙文!是的,写这样的小说,很伤神,我断断续续写了二十多天,当然,痛苦在于,有时每天只能写几行,原因是这些人物都在脑海中,但随着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出现很多可能性,我要进行排除和选择。老师聪慧,如果没有故事原型,没有自己的影子,小说是很难写的,光凭借想象,是很难写出感人的小说的,一切艺术均源于生活。小说中的蔡芹艽和冯山月确有其人,连她们的经历都是真实的,这让我的写作变得有些心痛。写小说,虽然三十年前我就写过,但总体来说,我还是小学生。感谢老师热情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顺祝工作开心,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0 22:35:35
  这是个小中篇,说的是发生在激情燃烧岁月里一个青春群体的创业史和爱情经历。故事耐看,生活、时代气息浓厚,真是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汇成了歌。恭喜江苇,与单为霜喜成伉俪。拜读大作,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1 09:17:04
  感谢老师关注拙文!在写作方面,尤其是写小说方面,老师是我的榜样。老师的小说,人物刻画、语言调动、情节推进等等都给我深刻的启发。我是摸石头过河,虽有多年写作经历,仍属蹒跚学步。感谢老师不吝誉美之词,给我巨大的鼓励。遥握,春祺!
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3-10 23:18:26
  作者以平凡故事刻画年轻人爱情群像,源于同学同事关系的情感纠葛多样。爱情与事业紧密相连,展现其成熟转变。小说生活化,叙事平民化且布局宏大,对读者感情处理具引导作用,表现细腻精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1 09:28:49
  谢谢老师关注拙作!写小说,我还是新兵,摸石头过河,包括有些情节的处理、人物刻画都有瑕疵。感谢老师不弃,给予我热情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顺祝老师新春愉快,写作大丰!
6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1 10:22:45
  写小说很痛快,但也很伤神,我就被那《最后一渡》伤着了,还是写散文轻松点。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1 13:08:53
  同感,写小说尤其排兵布阵、故事推进上太费脑筋,有时写出来自己都看不下去,只能推翻重来。写散文相对轻松,有时似乎不必想得太多。谢谢老师的肺腑之言,多谢鼓励,祝好!
7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1 13:15:10
  青春的梦想与执着,相聚的欢悦,离别的怅惘,校园的纯真回忆,爱情的失落,婚姻的创痛交织出几个青年男女命运的交响曲。这是一篇生活的叙事诗,这是一幅人生的画卷,有明媚,有伤感,演绎着人生的况味。让人读之又感之,叹之,悦之,有思索,有回味。一篇动人心弦的小说,为韩老师点个大大的赞。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1 13:51:07
  年纪大了,写文章难免暮气沉沉,一日,忽想起王朔的话:谁还没年轻过?给我启发,自己也要试着讲讲青春的故事,那时青涩,那时花开,一样美好,令人难忘。尽管自己是个老作者,但诗歌散文涉猎多些。讲故事,觉得散文有局限性,就想写些小说。小说,不是瞎说,所以,还是挺费脑筋。好在大家不弃我,包容我,让我在几度写写停停中坚持下来。用心用情用劲,但小说存在诸多瑕疵,待我继续努力克服。没有爱,还有情,这或许是我要表达的主题。感谢老师热情的鼓励和赞誉,顺祝新春愉快,写作大丰!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3-12 09:00:26
  小说里的人物聚聚散散,兜兜转转,最终离不开命运,也离不开一个“情”字,该散的散,该聚的聚。小说写尽的世事沧桑,写尽了悲欢离合,也写尽了人间温暖。好小说,大赞!遥握问候,谨祝春祺,精彩纷呈!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2 10:32:30
  写小说,是我文学起步最初的梦想,但写得总是断断续续。其实,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在某一阶段,爱好要相对专一,可是,我还是总舍不得散文,有时还舍不得诗歌。所以,小说总是在拉拉杂杂中写完。小说最难的是故事的推进,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远不够好。这些人物,很多是真实的,但如何叫他们在一篇文中和虚拟人物完成纠葛,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谢谢老师不弃,磨目了,感谢热情鼓励。顺祝生活工作愉快,佳作频出!
9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3-12 09:58:01
  老师的散文、小说都很佳,生活、爱情描写非常细腻,前后处理得体,点赞!遥祝老师工作生活愉快!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2 10:54:23
  谢谢老师关注拙作!小说我相对写得少些,很多方面都在学步。所以,我还是要向各位老师多学习,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谢谢老师的热情鼓励,期待老师佳作,问候老师,遥握,春祺!
10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22:34:02
  祝贺韩老师小说摘精,你真棒。好佩服,我也想学写小说,可是我笨笨的,不会写。
回复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3 06:36:44
  你太谦虚,你写小说,优势已经有了,景物环境描写、人物心理刻画都没问题,只需练练情节设计、故事推进、主题定调就OK了。我的文也粗糙,在练笔阶段。首先要克服的是,敢写!你一定行!加油!!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