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视角文艺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视角小说】天下大乱(长篇)

精品 【视角小说】天下大乱(长篇) ——(《龙魂长歌》之第六部)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24发表时间:2011-03-07 08:37:31


   进步党成了袁世凯暂时装点门面的一个饰物,汤化龙却受“宠”若惊,卖力地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见他如此忠心,便于1914年5月在相继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之后,任汤化龙为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长。
   后来,汤化龙见袁世凯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要复辟帝制,他才弃袁而走,于1915年9月称病告假赴天津,10月辞职照准,12月跻身“讨袁护国”行列,与立宪派要人蒲殿俊、谭延闿及旧官僚唐绍仪等策动冯国璋独立,未果。在袁世凯死后,他又投靠段祺瑞,但到段祺瑞手中有了安福系以后,不再重视他。此前,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明令通缉他。1918年3月24日,他与林长民、蓝公武等怀着失意政客的嫉恨心情出国,前往日本游历,6月又赴美考察。
   1918年9月1日,汤化龙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被国民党籍华侨理发师王昌枪击毙命。
   汤化龙丑恶的一生证明了一个历史真理:捣鬼,有术,且有效,但总是有限。
   一个圆滑政客,并未左右逢源,最后反而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是后话。
   进步党的精神领袖梁启超,此时捧袁世凯的大腿,原来则捧光绪帝的亡灵。1906年9月1日清廷下诏宣布所谓“预备立宪”,梁启超马上响应,不久,他与康有为决定,将他们惨淡经营的保皇会改名为宪政会,配合清廷而开展活动,欲与当时在日本的杨度、蒋智由、徐佛苏等联络筹组政党式团体,后因杨度与蒋智由互不相让,策略上略有分歧,杨度别创宪政公会;梁启超则主使蒋智由、徐佛苏于1907年10月正式成立政闻社,并发刊《政论》杂志。康梁心向清廷,清廷不容康梁,不仅将奏请提前三年召集国会的政闻社员、法部主文陈景仁革职,还查禁了政闻社。直到清廷灭亡,清廷对康梁“乞赦”一直不予允准。
   武昌起义爆发,梁启超与康有为抛出所谓“虚君共和”口号,极力反对革命。康梁直如袁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1911年11月,他潜回沈阳,见辛亥革命势不可当挡,又折回日本。
   1912年2月23日,梁启超开始抱袁世凯的大腿。他致书袁世凯,称颂他“功在社稷,名在天壤,率土归仁,群任托命”,表示“以捕越余生,感非常知遇,又安敢徒作谀欲之辈,而不竭其毣,以图报称”。信中详陈关于理财、治政、组党等项建议,并极力为其党徒谋取地位。但是当时同盟会力量尚大,一致反对梁启超回国搞政治投机。梁启超的党徒便劝他暂缓回国。梁启超的党徒纷纷上下活动,争得各党派首脑对梁启超的同情,袁世凯也想利用这一情况多找几件御用工具,便欢迎梁启超回国。
   1912年10月,梁启超结束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活,从日本回国。到京后,受到官僚政客及各种党派和社会团体相当热烈的欢迎,袁世凯也以优礼相待,梁启超十分得意。他积极着手组党,为袁世凯政府效力,得到袁的慷慨资助。12月,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庸言报》,发表过许多关于行政、理财、司法等方面的文章,实际上乃是绕山绕水给袁世凯上的条陈。
   梁启超在归回前,曾列名于汤化龙、林长民等人所组的共和建设讨论会。回国会,他于1913年2月,又加入了以黎元洪、张謇等为首的共和党。5月,共和党与章炳麟的统一党、汤化龙的民主党合并组成进步党,推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等为理事。梁启超直言不讳的称国民党为敌党,特别仇视国民党左派,诋之为“乱暴派”,时时加以攻击。
   袁世凯在南方武力镇压了“二月革命”,在北京却暂时保留着国民党议员占多数的国会,假惺惺地宣布:要尊重议员的权利。袁心里却想着:你们哪天选我当了大总统,你们的历史使命就在哪天终结。
   国民党议员与进步党合作,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共同制订宪法草案。袁世凯一看势头不对,急忙拉拢进步党。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的熊希龄为内阁总理。
   梁启超、熊希龄来劲了,嚷嚷着要建立第一流人才和第一流经验的内阁。9月,内阁组成,只有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务由进步党人“第一流人才”梁启超、汪大燮、张謇等分别担任,而陆军、内务、外文等重要部门则牢牢掌握在袁的嫡系、亲信、官僚手中。
   袁世凯当了大总统,解散了国会,把进步党也一脚踢开,被免去了司法总长的职务。
   梁启超不甘为他人作嫁衣裳,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暂时只好忍气吞声作罢。他要等待时机,待袁世凯失势时,他再猛打死老虎。时机果然来了。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和卖国活动,早已激起全国人民的不断反抗。现在他公然复辟帝制,使原来一些对他抱有幻想的人,也看穿了他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狼子野心。袁世凯登基之日,就是他开始走向灭亡之时。一个全国性的反卖国、反帝制复辟的怒涛铺天盖地而来,袁世凯很快就面临灭顶之灾。
   多年来竭尽心力谋辅袁氏的梁启超,见袁已成众矢之鹄,大乱即发于旦夕,深为袁氏不寒而栗。11月10日,袁的臂膀郑汝成被刺。12月初,上海肇和舰起义。广西陆荣廷、广东陈炯明、云南李烈钧、四川熊克武、苏南钮永建、安徽柏文蔚等都准备武装反袁。
   火山即将爆发。箭在弦上。
   梁启超看到革命党在西南策动反袁,料到袁世凯垮台在所难免,借庆贺寿辰为名,召弟子蔡锷从京赴津密议反袁之事。蔡锷自离滇入京以来,就一直被袁监视。梁召蔡来,即与他商讨离京之法。恰逢身有感冒小恙,遂以养病为名赴津。
   ——先生此次召锷来津,非为寿辰也。
   ——正是。你我目今有当仁不让之大事要做,我为牛后,何以自存?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命去干这一次不可!
   ——弟子专为聆教而来。先生美名在外,8月20日,你拒绝袁大头20万元收买,不顾枪弹威胁,所发万言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上刺袁世凯,外刺古德诺。先生所言,全国人人所欲方,全国人人所不敢言,抑非先生言之,固不足以动天下也。先生意欲我回归云南起事,我已得小凤仙帮助,即日便可启程矣。
   ——文武两步方案,老朽为文,汝辈为武,文武相济,此其时也。
   师徒密议一晚,计谋已定。
   至11月7日,梁启超仍伫立海岸,遥想东京:孙文,当年舌战不及于你,今日反袁之计,我可要抢先一步啦!
   当然,他把希望全寄托在得意门生蔡锷身上了。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宝庆县(今邵阳市)一个贫寒农家。其母正直善良,教子正直勇敢。蔡锷6岁读书,手不释卷,13岁中秀才,16岁考入谭嗣同主持的时务学堂,其才学深受申文总教习梁启超器重,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遇害,梁启超出走,蔡锷失学,准备就读于两湖书院,但因曾是时务学堂学生而遭拒绝。蔡锷深受刺激,准备舍身刺慈禧,恰在此时,梁启超从日本来此相招,加之有人资助,他便于1899年到日本留学。留日期间,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又用孟博、奋翻生、锥击生等笔名,在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探寻救国途径。被誉为“勇于资而富于学”,被人称为“东亚之杰”。
   1900年4月,他随唐才常潜回国内,准备发动反清起义,不幸事败,唐才常等被杀,他幸免于难之后又再度赴日,决心习武从戎,报效祖国,并取“砥砺锋锷,从头做起”之意,愤然改名为蔡锷。先进了陆军成城学校,毕业后曾入日本仙台骑兵第一联队。1903年又毕业于东京士官学校。
   1904年,蔡锷回国,1905年8月到广东历任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讲武堂监督,1907年暗中支持孙中山、黄兴的镇南关起义。1911春,蔡锷调云南,任协统。
   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20:00,蔡锷率74标和炮标义军,进攻省城制高点五华山。连长朱德、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都是同盟会员,全力协助蔡锷“重九”起义。全体将士高唱《重九菊花歌》,跟着红旗奋勇攻城。到次日中午,终于克复全城,起义成功。云南各府、州、县,也都传檄而定。11月1日,起义军建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被推为军都督。为了巩固云南,蔡锷派八营兵远征入川,帮助四川的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窃国后,觉得新派人物在外带兵对他非常不利,便先调蔡到河南,又留京供职。把老虎困在京城,袁氏方才放心。蔡锷这一走,走得袁氏提心吊胆,坐立不安。
  
   二、蔡锷脱险回昆明
  
   1915年11月11日,蔡锷以病多为名去天津。
   蔡锷在京都名妓小凤仙帮助下,逃离津门,瞒着袁世凯于11月19日乘坐日本邮船“山乐丸号”驰往日本。袁知道后,十分气愤。他知道蔡托言赴日就医是假,绕道回滇是真。蔡回滇,意在召集旧部,与袁相抗。袁派心腹爪牙,密电蒙自关关道尹周沆、阿迷县县长张一鲲,组织人马暗杀蔡锷,因为蔡由海道入滇,必经蒙自关、阿迷县。同时,袁派何国华为专使,前往云南利诱云南都督唐继尧,封唐为开武将军、一等毅勇侯。正在此时,蔡锷在同孙中山等中华革命党领导人长谈后,已由日本松岛起身,乘船到越南北方最大的海港——海防,即电唐继尧,说他已到海防,托庇外人,近日即到河内,不日回归昆明,请速作好准备,举行起义。
   唐对袁的策封虽不感兴趣,但对袁的势力却惧怕三分,在反袁问题上犹犹豫豫,心无主张。昆明一应军政要人,皆具名上书,要他坚决反对帝制,出兵讨袁。唐正在进退维谷之际,蔡的回归颇令他深思:凭着蔡的威望,只要登高一呼,众皆响应,起兵讨袁,定能成功。唐本人重义气,总认为蔡待他恩重如山,尤其是蔡锷受袁氏之骗晋京之前,不保有实权的师长李鸿祥而保他唐继尧当云南将军,接任都督之事,就令他铭心刻骨般感激。当时,李反对蔡的保荐,蔡准备对他军法会审,吓得李氏逃出云南。就凭这一点,唐对蔡就要记恩一辈子了。所以,唐一接到蔡氏来电,就毅然决然竭诚欢迎,破釜沉舟,在所不计了。
   1915年12月16日,昆明,唐继尧宅邸。
   唐继尧让弟弟唐继禹探听蔡氏回归的沿途动向,自己立即召开了在昆明的军界要人会议。
   会议一开始,唐对大家说:“蔡老前辈已到海防,打电报来了,你们看怎么办?”
   人们听此消息,欢呼雀跃,纷纷提议要严加保护,做好接应工作,一定要保证蔡锷安全回到昆明。但第一师师长张子贞是个拥袁派,他沉思了一会,说:“报告将军,这件事要特别慎重,他如果来了,对云南不利吧!”
   唐听了,勃然变色:“你说什么话?再说一遍!”
   张慌忙转弯:“将军准备如何做,请指示我们,我们遵办。”
   唐决定做好对蔡的欢迎工作,勉励大家带好部队,一切自有妥善办法,并特别提醒大家保守机密,决不让袁氏察觉。
   会议刚结束,继禹来报,袁氏走狗尹周沆、张一鲲秘密会议,已用重金收买越南的亡命徒,组织暗杀队,阴谋在越境刺杀蔡锷。
   唐继尧沉思一会,说:“我即电河内梅总督,请他对蔡老前辈加意保护,电令蒙自驻军严加防范,调临安驻军一营到阿迷、碧色寨两处驻防。”继禹又提议:“还应命令滇越铁道警察局长商若星督率所属认真巡察铁路沿线,防止匪类破坏交通,危害行车安全。”
   唐继尧布置停当,还是放心不下,又派弟弟率两连警卫、一分队宪兵,于当天就搭滇越车前往河内直接迎接,保护蔡锷。与弟弟细致计议之后,又修书两封给河内的法国梅总督。继禹担任警卫团团长,带队立即行动。也就在当天,唐继尧又接到了法国领事转来蔡锷由河内即将来昆明的密电。
   当晚,继禹率部乘车到阿迷,对当地的一营驻军进行了严密的部署,又率部乘车于次日天明到河口,对从河口至芷村沿途行车安全做了周密部署,责令独立营负责。然后,继禹带领随从二人,搭车到河内,拜访梅总督。
   法国政府对袁世凯与日本人签订卖国条约“21条”一事大为恼火,认为这将损害法国在华利益,于是对袁氏帝制十分冷淡,而且还暗中拆台。梅总督一来遵从法国政府意图,二来十分钦佩蔡锷,所以,一接唐继尧来电,就派人从海防把蔡接到河内,安排在总督衙门里住,越南亡命徒暗杀队一直无从下手。当下,唐继禹将意图告诉了梅总督。梅自派两辆专车、两班法国宪兵把蔡锷从河内直送到越境老街,过了老街就是中国土地,安全自然由继禹负责。
   17日,梅亲自护送蔡至老街。蔡锷当夜在此住宿。18日晨6时许,专车过河口,警卫营和宪兵接车,守护在前后两节车厢内。火车鸣笛开动,向下站碧色寨开去。
   碧色寨早已危机四伏。尹周沆、张一鲲的亡命徒在越境谋害蔡锷的阴谋未能得逞,又设计在碧色寨站用药酒毒杀,再不行,又在阿迷洋酒店设西餐招待,以便暗杀队下手。
   继禹虽未知尹、张全部阴谋,但处处谨慎小心,不仅蔡锷不随便下车,而且他在货车厢里暂避一时。
   火车在碧色寨站一停稳,尹周沆将暗杀队数百人装扮成沙甸、大庄的回族农民代表,强要蔡锷下车接见。继禹派人送出名片,说“祭将军身体欠佳”。假代表们哪管这些,一拥而上,要到车上见蔡锷,准备见蔡就刺,如果没见到蔡锷,先生擒唐继禹,并拿出袁世凯电令,要他下令缴护送部队、宪兵的枪械。继禹沉着、镇静,一边等唐继尧的临安驻军赶来,一边采取应急措施。正当暗杀队强行登车之时,临安驻军赶到,打垮了暗杀队,火车又继续前进。蔡锷闯过了鬼门关,知道这是唐氏兄弟所为,至为感激。
  

共 105407 字 22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2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就这样费尽了心思和心血,以浩瀚的笔调和深刻现代的眼光,在深入博大与缤纷历史的天地狭缝当中,以最终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线条,用最真切的角触来布局安排了这么一部长篇巨著,从许多不为人知的情节和内容来战线了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过程,书中的各种各样的任务就这样栩栩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迁,在时光的缝隙里沉淀着许多社会和生活的命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的内容与片断,还有一个个的为什么……小说主题深沉,充满着一种理想和理念,在烽火硝烟里得到了最终的体现,任务的心理和言语,都体现了人物的特性,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现实和现状,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值得一读……特别推荐欣赏了。在此,衷心感谢老兄对视角的特别支持。[庞广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307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庞广龙        2011-03-07 08:40:50
  【编者按】作者就这样费尽了心思和心血,以浩瀚的笔调和深刻现代的眼光,在深入博大与缤纷历史的天地狭缝当中,以最终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线条,用最真切的角触来布局安排了这么一部长篇巨著,从许多不为人知的情节和内容来战线了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过程,书中的各种各样的任务就这样栩栩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迁,在时光的缝隙里沉淀着许多社会和生活的命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的内容与片断,还有一个个的为什么……小说主题深沉,充满着一种理想和理念,在烽火硝烟里得到了最终的体现,任务的心理和言语,都体现了人物的特性,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现实和现状,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值得一读……特别推荐欣赏了。在此,衷心感谢老兄对视角的特别支持。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2 楼        文友:水上原子        2011-03-10 08:09:43
  小说主题深沉,充满着一种理想和理念,在烽火硝烟里得到了最终的体现,任务的心理和言语,都体现了人物的特性,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现实和现状,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值得一读……特别推荐欣赏了。在此,衷心感谢老兄对视角的特别支持。[
解读城市与爱情
3 楼        文友:水上原子        2011-03-10 08:10:48
  okokok
解读城市与爱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