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视角文艺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视角小说】天下大乱(长篇)

精品 【视角小说】天下大乱(长篇) ——(《龙魂长歌》之第六部)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29发表时间:2011-03-07 08:37:31


  
   三、 杨度引出三才子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了复辟帝制的步伐。这年8月上旬,袁的美国顾问古德诺要回国时,袁授意他写了一篇《共和与君主论》,并命法制局参事林步随译成中文,送交《亚细亚报》发表,这就成了帝制的先鞭。
   接着,袁又授意其亲信杨度出面,拉拢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所谓“六君子”在北京石驸马大街发起组成筹安会御用班子。
   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
   同日,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六人联名通电全国,发表筹组筹安会宣言。
   8月23日,由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筹安会宣布正式成立,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刘、李、胡4人为理事。
   全国都知这是袁家班的把戏,做官的趋炎附势,为保持禄位,纷纷复电赞成,并答应派代表入会。不久,湖南、吉林、安徽、南京等处相继组织分会;只有广东分会取名为集思文益会,系梁士诒派所组,不肯依附于杨、孙。
   筹安会从出笼第一天起,就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的政治团体。他们打着“学术团体”的招牌,宣称其宗旨是“筹一国之治安”,“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何者适于中国”。实则是伪造民意,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贼团一组,立马通电各省军民两长及各政治团体派代表来京讨论国体问题。6天后宣布各省代表“一致主张君主立宪”,“废民主而立君主”。
   9月1日,筹安会组织各省旅京人士以“公民请愿团”的名义,向参政院请愿,并为各“请愿团”代拟要求变更国体的请愿书。由于筹安会鼓吹帝制,罪恶昭著,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谴责。时人曾指斥他们“乱政灭国”,要求将其“明正法典”。1916年7月讨袁护国战争后,“六君子”以帝制祸首罪,或被通缉,或避居家中。1918年3月获特赦。
   筹安会虽然通知会员说:“本会宗旨,原以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二者以何适于中国,专以学理之是非与事实之利害为讨论之范围,此外各事,概不涉及。”
   然而在会员填写入会书后,发现筹安会并不是个研究机构而是一个行动机构,它的行动就是“劝进”,对于志愿参加入会的人来说,巴不得这是个“从龙”机会,所以当筹安会把投票纸分别发给各省代表,请他们在纸上填写“君宪”或“共和”时,大家当然一致填写君宪了。
   筹安会做了一个好像今日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的工作,然而它的民意却都是假的,虽是假的,却假戏真做,因此,它发表了主张“君主立宪”的第二次宣言。这个宣言分为求治和拨乱两部分。求治部分是要“去伪共和而行真君宪”;拨乱部分则说:“无强大之兵力者,不能一日晏于元首之位。……宪法之条文,议员之笔舌,枪炮一鸣,概归无效。所谓民选,实为兵选。”结论是“拨乱之法,莫如废民主而立君主;求治之法,莫如废民主专则而行君主立宪。”
   筹安会成立后引起了各方反对,在袁看来这些人都是不识时务之徒。如肃政厅呈请取消筹安会文:“自筹安会成立以来,虽宣言为学理之研究,然各地谣言蜂起,大有不可遏抑之势。杨度身为参政,孙毓筠曾任《约法》议长,彼等唱此异说,加以函电交驰,号召各省军政两界,各派代表加入讨论,无怪人民惊疑。虽经大总统派员在参政院代行立法院发表意见,剀切声明,维持共和,为大总统应尽之职分,并认急遽更改国体为不合宜,然日来人心并不因之稍安,揆厥所由,无非以筹安会依然存在之故。应恳请大总统迅予取消,以靖人心”云云。袁世凯向人表示:“欧战发生后,国际情势已变,墨西哥之乱,可为寒心……我以大总统之地位,实难研究及此;但学者开会讨论,根据言论自由之原则,政府无从干涉。……我个人既不想做皇帝,又不愿久居总统之位,洹上秋水,无时去怀,无论他们主张如何,均与我不相涉。……此举可视为学人研究,倘不致扰害社会,自无干涉之必要。”
   筹安会成立之后,原定计划是组织各省代表前来北京,向代行立法院的参政院请愿,要求变更国体,但因为参政院要在9月1日开会,各省代表来不及全体赶到北京,因此只好改由各省旅京人士组织“公民团”分途向参政院请愿。所有请愿书均由筹安会代拟。
   9月1日参政院开会时,便有所谓山东、江苏、甘肃、云南、广西、湖南、新疆、绥远等省区代表,纷纷呈递请愿书。筹安会自成立到组织请愿团,前后不到10天,袁一生中所玩的政治把戏,这一幕是最拙劣而最幼稚的了。
   9月6日,袁派政事堂左丞参杨士琦出席参政院,代表他发表对于变更国体的宣言如下:“本大总统受国民之付托,居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地位,四年于兹矣!忧患纷乘,战兢日深,自维衰朽,时虞陨越,深望接替有人,遂我初服;但既在现居之地位,即有救国救民之责,始终贯彻,无可委卸,而维持共和国体尤为本大总统当尽之职分。近见各省国民纷纷向代行立法院请愿改革国体,于本大总统现居之地位似难相容。然本大总统现居之地位本为国民所公举,自应仍听之国民。且代行立法院为独立机关,向不受外界之牵掣,本大总统固不当向国民有所主张,亦不当向立法机关有所表示。惟改革国体于行政上有绝大之关系,本大总统为行政首领,亦何敢畏避嫌疑,缄默不言!以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时宜;至国民请愿,不外乎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上法,且民国宪法正在起草,如衡量国情,详晰讨论,亦当有适用之良规,请贵代行立法院诸君子深注意焉!”
   这是一篇半推半就的妙文,袁明白表示如果全国人民硬要强迎他做皇帝,他便只能服从民意而不便有所反对,因此他授意参政院另献制造民意的文策。
   筹安会的成立,虽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不过这个机构本是一个研究国体的机构,所以除了国体论战而外,反对的人也是循法律途径,希望政府解散这个团体,没有其他的实际行动。
   最有趣的,是杨度的老师王闿运,他辞去国史馆长回湖南老家,杨度觉得自己这一杰作如果没有老师捧场,似乎美中不足,因此发生了以下的一幕。
   12月15日,王闿运由衡州来电云:“大总统钧鉴: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劝进者不啻万余人,窃谓汉语有云:代汉者当途高。汉谓汉族,当途高即今之元首也。又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闿运幸甚!天下幸甚!闿运叩。删。”
   袁即日复电云:“衡州王馆长鉴:删电悉。比者国民厌弃共和,主张君宪,并以国事之重付诸藐躬,夙夜彷徨,罔知所届。外顾国势之棘,内懔责任之严,勉徇从请,力肩大局,春冰虎尾,益用兢兢。当冀老成硕望,密抒良谟,匡予不逮。世凯。”
   各省的劝进电都没有得到袁的复电,只王闿运一电有复,趋炎附势之徒惊为异数。其实据说这封劝进电是假的,因为王闿运已届八十有五高龄,自不会缘木求鱼。实在是被他的得意门生杨度偷奸一次。
   筹安会成立先后只有两个月,开始时轰轰烈烈,趋炎附势之流争相攀附,迨梁士诒的请愿联合会出现后,筹安会声势大减,于是改名为宪政协进会,并发通电宣告筹安会结束,电云:“筹安会之设立,原以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何者适于中国,今国体问题,已待决于国民代表大会,以全国民情向背论之,吾人所希望之君主国体,当能得多数国民之同意。惟吾人前此宣言,非立宪不能救国,非君主不能立宪,是所希望者,在君主国体,并在立宪政体。盖国体必为君主,始有一定之元首;政体必为立宪,始有一定之法制。无一定之元首,何以拨乱?无一定之法制,何以致治?今者国体之解决匪遥,政体之研究愈重,允宜乘此时机,加以讨论,务求国体解决之后,宪政即随而发生,得以速底于成,庶几一国国是,从兹大定。然宪政端绪,至为繁复,外观世界,内审国情,自宜早事研讨,以供上下之采择。今据会员多数之同意,决定将筹安会名义改为宪政协进会,所有本会中组织及一切职员,并各处加入讨论之代表,概仍其旧。特此宣布,邦人诸友,幸共图之!宪政协进会。”
   袁的帝制活动,有两个外国才子和一个中国才子支持。两个外国才子,一个是公府政治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博士,一个是公府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博士。
   袁搬出这两个洋才子,是有深意的。美国博士古德诺以精通政治学闻名于世,他竟发表专文认为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那就足以证明中国是该行帝制了;而有贺长雄主张中国改行帝制,有贺是日本法学家,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强国,如果中国改行帝制,则亦将步武日本为亚洲强国了。
   至于一个中国才子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度。杨在袁的智囊中,代表新派,他自认是袁袖中的一张王牌,不料袁选内阁总理也好,选国务卿也好,总选不上他,他真是一肚闷气。他担任“汉口商场督办”,越做越无聊,民国3年4月辞去这个督办,回任北京的参政,由老袁的智囊一变而为太子袁克定的智囊。这时袁身边最接近的是内史夏寿田,夏是杨的同乡又兼同学,年少而有才名,其入袁幕也是杨所介绍。内史长阮忠枢虽是袁在小站时代的老幕僚,可是他这时鸦片烟瘾很重。另一小站时代的老幕僚张一麐则专任政事堂的机要局长。袁每天一大早就到签押房,按时到公的只有夏寿田一人,所以遇事都和夏商量,夏由此一变而为袁身边亲信,知道袁的动向和意图。夏既是杨度所介绍,杨、夏关系自是极为接近,夏经常到杨家吃晚饭,因此夏所知道的事,杨也知道。
   杨度既然对袁的意图完全了解,乃撰了一篇《君宪救国论》,交夏寿田转呈给袁,袁看了击节赞赏,连声说:“真乃旷代逸才也。”遂把这篇大作寄给段芝贵,令他秘密付印。
   “旷代逸才”四字是民国3年5月袁亲题横匾赠给杨度,杨即上谢恩折:
   “为恭达谢忱事:五月卅一日奉大总统策令,杨度给予匾额一方,此令等因。奉此。旋因政事堂颁到匾额,赐题‘旷代逸才’四字,当即敬谨领受。伏念度猥以微材,谬参众议,方惭溺职,忽荷品题,维祓饰之逾恒,实悚惶之无地。幸值大总统独膺艰巨,奋扫危疑,度得以忧患之余生,际开明之嘉会,声华谬窃,返躬之疚弥多,皮骨仅存,报国之心未已。所有度感谢下忱,理合恭呈大总统钧鉴!”
   对日问题告一段落后,就有投机政客徐佛苏、丁世峄等看出袁的隐衷,秘密呈请袁改行帝制,袁命夏寿田把这些意见就商于杨度。袁初意是想叫杨做一个居间人,与徐、丁等联络,幕后指挥徐佛苏等组织一个研究国体问题的学术团体,并网罗一些名流参加,使这个团体能影响和领导民意,借为帝制打下基础。袁自己既不能发号施令,也不能亲自指挥,因此由杨担任最为适当。不要杨出面,是因为杨和袁关系太深,色彩太浓,杨出面就让人看出这是自拉自唱的戏。
   可是杨却愿意亲自出马,不愿做搜网资源英雄。夏寿田转达袁的意见,叫杨联络当时知名之士研究帝制问题。
  
   (第60章妖魔闹剧)
  
   一、“二十一条”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卷入大战,无暇东顾。日本大隈重信内阁企图乘机独占中国,它借口对德宣战,派遣军队在中国的山东半岛登陆,向德国侵占下的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进兵,夺取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袁政府竟无耻地宣布“局外中立”,并划出战区,供日军作战,听任其武装占领了青岛及胶济铁路全线。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掳,民不堪累。清末曾领导莱阳抗捐斗争的曲诗文,在群众拥护下,联合六县团僚,保民拒日,竟敢把袁世凯派在山东的军政长官下令捕送烟台枪杀。
   此时的袁世凯想当皇帝想昏了头,于1914年9月28日亲率文武百官,钻进文庙祀孔;又于12月23日,像历代皇帝一样到天坛祭天。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见有机可乘,立即向袁世凯代表日本大隈重信内阁提出灭亡中国的“21条”要求,并说只要袁答应“21条”,日本政府就可以帮忙镇压中华革命党和其他反袁势力。
   哪“21条”?袁世凯看后,也惊愕至极,仅主要内容就有: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承认日本在东北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权;延长旅顺、大连和南满、安秦两铁路的期限为99年;合办汉冶萍公司;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和割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
   袁世凯当下未敢决定,派外交部次长曹汝霖与日置益晤谈。日置益对曹汝霖说得更露骨,只要袁世凯接受“21条”,就支持他做皇帝。
  

共 105407 字 22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2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就这样费尽了心思和心血,以浩瀚的笔调和深刻现代的眼光,在深入博大与缤纷历史的天地狭缝当中,以最终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线条,用最真切的角触来布局安排了这么一部长篇巨著,从许多不为人知的情节和内容来战线了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过程,书中的各种各样的任务就这样栩栩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迁,在时光的缝隙里沉淀着许多社会和生活的命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的内容与片断,还有一个个的为什么……小说主题深沉,充满着一种理想和理念,在烽火硝烟里得到了最终的体现,任务的心理和言语,都体现了人物的特性,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现实和现状,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值得一读……特别推荐欣赏了。在此,衷心感谢老兄对视角的特别支持。[庞广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307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庞广龙        2011-03-07 08:40:50
  【编者按】作者就这样费尽了心思和心血,以浩瀚的笔调和深刻现代的眼光,在深入博大与缤纷历史的天地狭缝当中,以最终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线条,用最真切的角触来布局安排了这么一部长篇巨著,从许多不为人知的情节和内容来战线了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过程,书中的各种各样的任务就这样栩栩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迁,在时光的缝隙里沉淀着许多社会和生活的命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的内容与片断,还有一个个的为什么……小说主题深沉,充满着一种理想和理念,在烽火硝烟里得到了最终的体现,任务的心理和言语,都体现了人物的特性,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现实和现状,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值得一读……特别推荐欣赏了。在此,衷心感谢老兄对视角的特别支持。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2 楼        文友:水上原子        2011-03-10 08:09:43
  小说主题深沉,充满着一种理想和理念,在烽火硝烟里得到了最终的体现,任务的心理和言语,都体现了人物的特性,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现实和现状,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值得一读……特别推荐欣赏了。在此,衷心感谢老兄对视角的特别支持。[
解读城市与爱情
3 楼        文友:水上原子        2011-03-10 08:10:48
  okokok
解读城市与爱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