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碧海小说】大清翰林院(历史小说)

精品 【碧海小说】大清翰林院(历史小说)


作者:孔雀东南飞103 秀才,1811.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84发表时间:2013-02-04 18:35:09


   牛鉴上前下跪说:“原来是伊大人哩。景仰。学生名唤牛鉴,今科翰林院庶吉士。”伊里布吃了一吓,跳起来说:“原来是牛翰林,我怎吃得起你一跪?折杀我也。”说着拉起了牛鉴,攀着他腰一同坐下。
   那个秀才听到和他斗字的人是当朝翰林,吓得魂飞天外,跪过来向牛鉴磕头。伊里布骂道:“自打嘴巴二十,一边去。”秀才模样的人就啪啪地自打起来。牛鉴也不虚拦。
   伊里布问:“牛翰林,为何到此龌龊地方来写字?岂不自降身份?”牛鉴叹口气说:“学生家境不裕,京城无亲无故,到此地方来,不过是想谋个写差,混个小钱。”伊里布听了,直摇头,连声说:“世上人真是愚蠢。你当做官啥都就有了?真个被官迷了心窍,自作自受。京城有段子,叫当官十八不是人。”牛鉴说:“愿问其祥?”
   伊里布说,官是甚?就是派场,官小一品,就有一品的屈辱。这“十八不是人”讲甚?一曰乌合,二曰蝇聚,三曰鹊噪,四曰鹄立。这是讲刚入仕不入流的官,“出身”也各有不同,因此如乌合之众,赶在黎明前像蚊蝇一样聚到大堂里,吵吵嚷嚷,如同鸦聒鹊噪。随着堂上梆发炮响,各自像“鹄立”一样站好,这就是俗称的“小站班”。五曰鹤警,六曰凫趋,七曰鱼贯,八曰鹭伏。二梆敲过后,堂鼓一阵紧似一阵,官员们像鹤受了惊吓一样抖擞精神,然后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似游鱼般首尾相接,一起上堂去参见长官。鹭鸟高大瘦削,颈项和足都很长,因为这些佐杂官吏们见主官时不用行大礼,因而动作像“鹭伏”一样。九曰蛙坐,十曰猿献,十一曰鸭听,十二曰狐疑。参见主官后,为表示恭敬,不能挺起腰板坐直身子,必须像青蛙一样,有点前倾,因而称为“蛙坐”。随后的献茶仪式,谢茶时必须躬身起立,因此像长猿一般。随后听长官训话,像鸭子听雷,不知所以然,所以称“狐疑”。十三曰蟹行,十四曰鸦飞,十五曰虎威,十六曰狼餐,十七曰牛眠,十八曰蚁梦。衙参结束,各人退出时,既不能慢也不能快,关键是脚步要稳,这就叫“蟹行”;到了大门外,完全不在长官的视野里,一点儿没有拘束,如“鸦飞”一般;临上轿子时还要大耍“虎威”,唤轿夫,骂跟班,一路威风回家去,赶紧饱餐一顿,有的还要补上一觉,做一个“蚂蚁缘槐夸大国”的美梦。“老哥我三十岁作七品,现在混到五品,四十岁的人啦,一年四季犹在过十八不是人的日子,照样还是个穷汉。你说冤枉不?”
   “所以,世上以为做官最是好,其实差矣。倒不如我等拿寒窗苦读的劲,去做几盘子生意,有钱有喝,神仙也似的,岂长期受穷受辱?”伊里布和牛鉴说的融洽,两个就约了去吃馆子。择桌后,伊里布话犹未尽,说:“老哥在吏部时,悟出当今同伙生涯不过是四个字。”牛鉴问是哪四个字,他说:“喜怒哀乐!因文选司掌升迁除授之籍,故曰喜司;考功司掌降革罚俸之籍,故曰怒司;稽勋司掌丁忧病故之籍,故曰哀司;验封司掌封赠荫袭之籍,故曰乐司。”牛鉴哈哈笑起来。
   伊里布又说:“这官不但当得十八不是人,而且还枯燥。老哥今年进京炭敬,大人们颇烦,都说把官当成一个字了。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銮仪卫刀枪,金鱼池婆娘。”两个笑了一阵,伊里布又接着说:“吏部样、户部账、礼部相、兵部仗、刑部状、工部匠,理藩院档、鸿胪寺唱、钦天监望、国子监放……这官哪能当出味道?当出冲天的志向?”
   “最普及的京谚莫过于以富、贵、贫、贱、威、武形容六部了。吏部贵而户部富,兵部武而刑部威,这都好理解,工部专管工程,职务猥琐,因而人们都以贱工看待,而礼部是没有油水的清水衙门,加上饭食银,尚书每年的收入只有1200两,侍郎一年只有800两,因此被称为贫。兄弟以后散馆,千万不要去礼部”。伊里布又是念了一通官谱。
   饭别时,伊里布长叹一声说:“兄弟,看在你与我是穷友的份上,我贷你一份炭敬银。年息十两,哪年你做官了哪年连本带利给我。”说着从袖里抽出张银票来,是六百两。牛鉴讨纸笔写了契约,伊里布拿着看了一眼,咝啦一声扯成碎片。伊里布心里反复盘算过:这个牛翰林,确是个官坯子,有三个将来发迹的资本.一是出身寒门,无依无援,将来谁用他谁放心。二是貌相憨厚,人品老实,不会害人,所以,不树敌。不树敌,迟早就能熬出前途。三是他精馆阁体书艺,又是翰林,皇上草诏、拟文就少不得他,所以近君。当今多少名臣不是近君蒙恩才发迹的?他现在陷在苦海中,我给他滴水,将来岂不以涌泉来报答?我且择话与他周旋。想到这里,苦笑着攀了牛鉴的肩,说:“兄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瞒你说,我现在也在难中,我云南腾越知府职被仇家弹劾了,现在,家小寄在云南哩,老哥我给盐道当幕府,银子也是借云南盐道的。我进京办几份炭敬,孝敬六部官员,也是为跑个前程。我省下这一份,权当是送六部大人了,兄弟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
  
   炭敬
   嘉庆二十年(1815)的春节说到就到了。多亏了伊里布救助,牛鉴赶腊月二十放馆假前,把“炭敬”送到了座师、掌院、教习等一干人的家里,上下和谐。大年三十,满城都是飞奔的拜年车子,这也是官场上的老规矩。外三院、内三院的官员们,但凡遇过面、报过名的,都租了马车,车上放个箱子,箱子里放张大红名刺,让车夫到指定的地方去“报拜”。
   牛鉴天桥下的院子顿时热闹起来了,马车、骡车飞奔而来,挂母“吱”地一刹,车夫就可着嗓子喊:“年家弟,甲戌正科翰林刘逢禄,辰维喽!祈年家兄牛贵人康泰来喽!”
   报这话的都是牛鉴翰林院同学们派来的。牛鉴作个揖,唱句“全仗”就可,同时,也拿出自己的帖子,送二十文左右的车费,打发车夫折头再去回拜。但六部长官们的“报拜”岂敢马虎?那是要焚香、跪接的。一般地,来给牛鉴“报拜”的,基本是送过“炭敬”的。但若有未送“炭敬”,人家上门“报拜”者,那可就得罪下人家了,必须备了“年节”拜送。
   牛鉴就跪接了几个未送“炭敬”,人家主动来报拜的。细看名刺,由不得叫起了苦。原来,那时节,宫中值守的武官,多是住在罗刹海的满族人,平时清淡,无人理睬,可眼下是“报拜”大礼,人家表面是叙好,实际上是趁节勒索。哪一个没五两红包能打发了?这些武官,都是差自家的奴才骑高头大马来的,牛鉴识趣,照规矩包了银子,连名刺带红包交与奴才,唱上好些吉利话,才打发清楚。所以,京城有谚:见车收纸,见马出银。
   这时,一个报了拜、收了银的庶常馆军门的家人,笑着从怀里掏出封信来,说:“牛翰林,我家军门前些时间收签下你的三个信,忘记了,放假打扫签房时找个正着。得罪了。”说完,交给他三封信,扬长而去。
   牛鉴急忙进屋,拆信一看,两封是九月中旬,武威县在京的两个小官张美如、尹世衡的贺信,他俩也是进士;一封是十月头上,远在几千里的家中老母的信。牛鉴急忙看老母的信,信上说:听说你当了翰林院的大官,一家大小都高兴。娃娃出了天花,花尽了钱,还未见好。接信后,赶紧寄银来,一则救娃娃,二则办年货哩。牛鉴看到这里,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心里说:可恨军门压了家信,九月发出的信,至今已过去三月,我那可怜的小儿,缺钱看病,十有八九已不在人世了。可怜一家人,以为我当了翰林就有了钱,盼着我寄钱好好过年哩。不知道此时几千里的老家,吃上顿大肉粉条来没有?
   想到这,牛鉴起身搬出帽盒,盒里只剩下庶常馆腊月二十八日发给的九至十二月的馆酬四九三十六两银,包在牛皮纸袋里还没启封。他拿出一锭来,在手里摩玩。银子本是冰凉的,但牛鉴却感到它烫着手,香喷喷的,他囔囔道:“钱啊,你总是欺负寒门之士。”
   他突然感到刺骨的寒冷,低头看,火盆里的炭火不知道啥时熄灭了。天已黑暗了,外面是轰轰隆隆的炮竹声,近空的焰花咝啦啦响,大团的虚光投射到窗帘上,屋里便出现跳跃着的矮小的影斑,阴森森的。天桥一带百姓的年夜饭飘荡的红尘香味,直往牛鉴鼻孔钻。牛鉴饿着,在心上饿着,胃却被絮塞满似的,在冒烟,全无食欲。
   借着灯光,牛鉴又看那两封内容基本相似的贺信,信末都写道:望予面皮,择定酒家,同乡谊便趋前买酒菜接风洗尘,千万,千万。
   牛鉴心里道:虽说两个在武威地方大名鼎鼎的,却从未会过面,也不知道他们长啥模样。我当秀才时,地方上就说他们是当朝翰林,发了大财了。照我目前蹇况,他俩当年当翰林,也是熬尽了苦的。现在,照信上款称,张美如不过是个户部稽核司的主事,七品小官,主事是什么?就是打杂、捞毛、跑腿的。足见境况也不是好。尹世衡刚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在京城候补知县哩。要从前程上看,张美如、尹世衡算半个翰林,将来未必仕过我,不交往也说得过去。可按理数看,我是新来后到的老乡亲,要送他们“炭敬”的,他们也应该飞车“报拜”。牛鉴思来想去一番,决定回个信过去,约他俩出去吃顿饭,探看他二人脾性合不合,再盘算能否深交。
   夜深了,牛鉴冻得直搓手。灯油也快干了,光焰子忽明忽暗,照得桌上一厚叠名刺忽地一红,忽地一黑。牛鉴叹:这叠名刺,不就是我在京城的全部人情?我且把它当烧柴吧,取会暖了,蒙头一睡,醒来就是另一年了。想着,就把那名刺读完一个,烧掉一个,烤一回手。
   第二天晌午,牛鉴的院子外有人敲门,牛鉴啃块冻油稞去开门,一看却是嘻皮笑脸的颜伯焘。只见他站在院门外,把个红包丢给牛鉴,作半个揖,说:“炭敬!炭敬!”牛鉴大惊,说:“你咋寻着我家的?”颜伯焘说:“天桥下一户户看春联,只有此院春联写的好,便知是牛府。”侧身喊请,颜伯焘说:“牛九,不进去了。老颜我寻断了腿子,才见着你,我家来了些亲热的同学,缺你不热闹,所以,老颜登门捉你来了。赶紧走!”牛鉴锁了院子,两个攀腰走了。
   两个过了颜府大牌坊,照直走了一段路,西拐处,忽见又是一座精美的宅子,宅院大门额顶悬挂“少保第”匾,门旁是一对雕有喜鹊、寿鹤、麒麟等吉兽祥鸟的石鼓。高耸入云的马头墙,把院子从颜府其他建筑中隔出来。庭院为四合院二楼木结构,天井宽敞,遍地是用卵石铺砌的金钱状图案,蕴含“金钱铺地”之意。中堂中空无楼板,正壁上,县满了乾隆、嘉庆一帝赐的匾牌。院内朱廊画壁,长廊曲回。宅内每进各设屏风,且均有天井,晴时能晒日,雨时能排涝。天井内花架倚墙而设,白梅花开得正盛。
   又进了一个小院子,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等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正屋门柱上有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门楣上雕有“葵心向日”,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五只飞舞的蝙蝠。看到两人走来,丫鬟边掀暖帘,边向屋里报:“才来了。”
   牛鉴进了屋,看见里面坐着许多人。大炕上坐着个银发诰命夫人,戴个绿呢佛帽,见客来了,挣扎着要下地。牛鉴忙行大礼,那老诰命操南方口音说:“介拉牛同学啦,稀客啦。我的孙孙常常提起你介。你介系个憨厚娃子,捡起过我孙孙的护身符命,算系救孙孙一命过。”牛鉴堆起大笑脸,抢过去把诰命的玉鸠杖递给她,诰命拄着下了炕,牛鉴把她扶到正堂大圈椅上躺着。
   这老诰命,是乾隆朝云南巡抚颜希深的夫人,她儿子颜俭是前直隶总督、现任浙江巡抚。嘉庆九年(1804年),颜检因受部下执法不明连累,被议革职,改留任。此后又因其他案件,颜检多次受到皇上盘问责备。后来,颜检因一件事被降调,发配新疆。老诰命心疼儿子,格外关注西地的风俗。那时,颜俭常常有诗寄家里,诰命都存了下来。
   因牛鉴是西地的人,老诰命想在满座人前卖弄一番,就说:“伊西地的风俗,我也系熟悉的,西安啦,秦州啦,兰州啦,过黄河,系河西四州,牛同学系凉州府的。城里有个皇娘娘台,我很佩服伊家。系不系?”牛鉴连忙称赞她好记性,说:“皇娘娘正好堪比您诰命奶奶哩。”老诰命一听大喜,拄着棍,喊:“我儿在兰州时,写过一个古风。牛孙孙介你且听:山云淰淰山风微,雪花点点如花飞。笑君无事抱膝坐,风生几席云生衣。”因忘记了下句,老诰命又喊人急找,丫鬟们反箱倒柜也找不到,诰命气得直滴泪。
   这时,角落里站出个年轻的美妇来,约二十岁模样,穿黑底朱红大滚牡丹团花衣,越发显得脖颈如脂如玉。牛鉴心里作念:我吉家亡妻模样,比她要强些哩。想着眼角就挂了泪花。
   美妇笑道:“奶奶,我背诵首公公大人西地写的诗吧。”诰命说:“快些。”只听美妇启唇道:
   “斜阳欲落犹未落,闲庭悄悄风吹幕。
   禽栖倦翼入疏林,菊写芳容剩残萼。
   深闺寂寞凉侵肌,秋怨秋愁将语谁。
   手执并刀共牙尺,亲裁长短寄寒衣。”
   座下众人都拍起手来。诰命破涕为笑说:“果然是我儿的好诗!赏孙媳妇酒一杯。”牛鉴大惊:颜伯焘不是没娶媳妇吗?原来他是有妻室的人,骗了我也。拿眼看颜伯焘,颜伯焘耸耸眉,朝牛鉴挤眼。旁边坐的祁隽藻听了,也才知道颜伯焘有妻室,忙起身作揖:“小可祁隽藻眼拙了,拜见嫂嫂。”美妇还礼说:“原来是祁大诗人。敬仰!”老诰命说:“我介孙媳妇,才从江西娘家回来哩。要论文学啦,介拉你们不如她啦。”

共 28803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清代翰林真实的生活写照,用精炼的文笔对清代翰林真实的生活作了全面叙述,解密了大清科举以及牛鉴等历史人物,看完这篇小说如同上了一堂丰富的历史课,让读者从多方面的解读到一个真实的清代翰林,小说文思精妙,内容相当丰富,把读者的思绪很自然的带入了那个时代。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博学令人赞赏折服。好文不细评,力推共赏!问好作者,祝福安好,遥握!【编辑:黑枫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204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黑枫郎        2013-02-04 18:40:11
  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博学令人赞赏折服,问好孔雀,送去祝福!
2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2-04 18:43:14
  历史知识丰富的经典历史小说,欣赏,问好孔雀老师,送去祝福!黑老师辛苦,问好!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2-04 20:42:42
  再次感谢孔雀老师对社团的支持,送去深深的祝福和问候!
4 楼        文友:溪洋        2013-02-04 22:33:46
  孔雀老师太有才了,欣赏学习,祝福安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