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话说收藏新贵乌木

  话说收藏新贵乌木


作者:海滨 童生,898.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00发表时间:2015-09-26 23:01:38
摘要: 目录         第一回沉木源头巴蜀水土神化千年   第二回芬芳独特个性沉香百业万用   第三回天造地设难得天人合壁无双   第四回用途广泛数魁白雪巴人皆喜   第五回此木价值如何媲美可比黄金   第六回置得好马驰骋备得好鞍方成   第七回小荷芳容渐露老木焕发青春   第八回慧眼识材必准莫使鱼目珠混   第九回发财仍要懂法收藏须得谨慎


   收藏界有句行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幅字画、一个瓷器,只要有点历史,就值个二三十万的,收藏木头,同样能收藏出名堂。下面就给读者讲几个收藏乌木的小故事。
   一天,一个日本的旅游团来到成都,要用1200万买这块木头,木头的主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卢泓杰——成都收藏界名人。
   当时有一个翻译跟着他们的团长跑过来,告诉卢泓杰这件东西他们买定了,不管出再多的钱,他们都要买,希望能开个价。并说决不还价。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卢泓杰婉转的拒绝了。第二天,这些人又来了,那个翻译,那个团长都来了,他们说您不开价,这件东西我们出1200万怎么样?一块木头卖1200万,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但是,卢泓杰还是不同意卖,理由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只剩下一块饼干,能够维持生命的情况下,我也不可能把这件作品拿来卖掉。应该说,这才是收藏人应有的品德。
   乌木是自然环境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远古原始森林硕果仅存的自然遗存,也是巴蜀地理大环境结构巨变的产物。
   随着乌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一个乌木收藏的巨大市场也越来越兴旺。这个市场初步形成在成都。一件件形态各异的乌木艺术品伴随着四川的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今年,在成都杜甫草堂就举办过一次乌木艺术品展览盛会,上百件价值连城的乌木艺术品一步一景摆放在南门到西门的林荫路旁,引起了游客的好奇和关注。这些展出的乌木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蜀象”、“福临门”、“济公”、“浴女”、“戴斗笠的老人”等,个个神形逼真。但是,到结束也没有人把这些乌木艺术品买回去。因为这些展品价值都很昂贵,一件中等大小的展品的价值都是十多万,大件的值几十上百万。如果想收藏,就要考虑财力的问题了。而且,重要的是这里的展品都是不出售的。
   羊西线是通往川西的通道,被称为“旅游大道”。这里是成都通往都江堰、青城山、九寨黄龙等风景区的“黄金大道”。在车来车往、熙熙攘攘的羊西线上,有人注意到一些角落堆满了奇形怪状、颜色黝黑发亮、似石似木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乌木。成都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乌木具有成都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域文化和旅游品牌,也是成都宝贵的文化遗产,成都乌木也成为成都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7月26日,在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上,乌木山子《福临门》、《东方维纳斯》双双获得金奖。成都乌木被专家学者称为四川生态历史文化和生态人文精神的象征,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乌木依托古蜀文化和华夏文明生态背景,可以用作集游玩、娱乐、教育、商务、影视拍摄、博览购物、节日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将乌木文化资源转化为影视、书籍出版等文化资本,还可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的新秀。乐山已建成规模较大乌木旅游基地,乌木资源已转化为乌木资本。乌木作为成都独特地域文化象征之一,有望成为继大熊猫、金沙遗址之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四川打造乌木品牌的又一基地。金沙遗址博物馆重要室外景点之一乌木林,这个由60余棵千年乌木组成的景点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3000年前,金沙犹如九寨沟一般,是个森林湖泊美景之地。65根造型独特的巨型褐黑色乌木直冲云霄,它们中最高有13.7米,直径最大的有1.65米,场面蔚为壮观。因岁月的刻痕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些乌木其形千奇百怪,其状多姿多彩,可谓鬼斧神工,自成天然,让人叹为观止。这些乌木都是重量级的大家伙,每根乌木都重达数吨。通过乌木,可以推断当时成都平原繁茂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的生长情况。金沙遗址祭祀区所在地原称“乌木沱”,意为出土乌木的地方,那是时间留给我们的宝贝。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在3000年前就犹如九寨沟,原始森林与湖泊交错,动植物繁多。
   四川是我国碳化乌木最集中的地方。近年蜀中各地都有大量乌木出土,主要分布在岷江、都江堰流域,总量估计多达数万立方米。虽然云、贵亦有乌木发现,但像四川这样成规模出土的,当数全国第一。该省民间乌木收藏,基本形成“三大方阵”;一是以卢泓杰为代表的最早大规模收集乌木的人,从90年代开始,他以一种坚韧不拔的使命感,倾尽全部精力,潜心研究碳化乌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他的“成都市乌木博物馆”收藏了乌木艺术品1000多件。在2000年的中国西部论坛期间,以“雄起”为代表的5件大型乌木雕塑艺术品展出后,在国内外来宾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震动。其后又有6件乌木艺术品在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和特别奖。二是以著名甲亢病专家许志扬为代表后起之秀,他们不惜重金,足迹踏遍巴山蜀水,投资上千万元,寻购乌木原料,创办了“成都神韵乌木艺术创作中心”,收集的乌木艺术品达4千件。这一批人还有如“神木文化艺术公司”的廖应宽则收集乌木原料近2千方、创作艺术品的五六百件;温江羊马镇的李先生也收藏了相当数量的碳化乌木。三是以乐山为据点宜宾人蒋纪林先生,他天生对乌木有一种不解的情结。12年前,他开始沿岷江乐山段一点点购买乌木,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凡是有价值的,都在他的网罗之列,不经意竟达到了5000余立方米!
   除了四川本土外,国内也出现了一股收藏乌木的热潮。在广州从事饮食业多年的罗琼英就是一个例子。她收集了近百件乌木工艺品,在广州一带小有名气。其中尤以古楠木碳化成的乌木为多。她有一件金丝楠木形成的乌木工艺品,整块全无拼接有3米多高、2米多宽,以观音的造形刻上《波罗密心经》,据说去年在成都的一次拍卖会上类似的作品成交价达到500万元。从本世纪初,罗琼英暂时放下广州的生意,开始苦心收集乌木,不惜重金,足迹踏遍巴山蜀水。为找到好的乌木,她先用探测器在出土过乌木的地方进行测量,若有发现再雇民工挖掘,最多能达到6米的深度。
   被誉为与大熊猫、三星堆、金沙遗址相媲美的“四川一绝”的乌木开发和利用,已引起有关领导的密切关注。目前,这种四川独特的不可再生资源民间存量惊人,市场开发前景良好,成为四川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四川的乌木开发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开采混乱,对乌木及其制品的开发,处在一个无序的散乱状态。甚至有的地方一些人成立了专业的采掘队伍,到处翻田地,掘河床,挖地三尺;一些地方政府也只顾眼前一点蝇头小利,变相从容破坏行为,发放变卖各种通行证,这些现象看起来对于收藏者是一件好事。但是,实际上客观起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作用,应该得到有效控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明确乌木的性质,所有权的归属,对乌木产品、乌木市场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做出完整的规划,以及对进行乌木开发的民营企业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这将有利于增添四川古蜀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打造四川乃至乌木产地文化旅游产业。
   另外,乌木经过精心雕刻、加工制作为旅游纪念品,具有本地历史渊源、民族文化内涵和材质特点。借乌木这个岷江流域的独特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艺术价值,为后世留存,有极高的品质保证和收藏价值,比乌木家俱、比粗糙的乌木物件能发挥更好效益。现在四川仅乐山开发生产的便携乌木雕刻旅游纪念品就有60余种之多,这些都是游客们收藏和赠送友人的最爱;如:12生肖给老寿星拜寿、用整棵红椿树乌木雕刻的百子观音上足足有100个小童,河伯坐鳌,春耕等等;精巧的佛珠、神蛙、财神爷关羽等,都体现了鬼斧神工的造化,作为收藏品是再好不过的了。
   如果说过去乌木雕刻作为传世家宝和收藏品是豪门望族所为,那么,现在乌木雕刻成文化艺术珍品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这大大提升了乌木的品位和价值,实现了更多人的梦想与追求。一件件精美的乌木雕刻艺术品,以其技艺的精湛和历史文化含量的丰厚沉重,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说了半天差点忘了提及乌木收藏中日常保养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湿布是乌木的天敌。因为湿布中的水分和灰砂混合后,会形成颗粒状,一经摩擦家具表面,就容易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人们通常又意识不到其危害性,习惯用湿布擦家具。因此这一点尤其值得人们注意。那么乌木家具上积了灰尘,该如何清扫呢?最好用质地细、软的毛刷将灰尘轻轻拂去,再用棉麻布料的干布缓缓擦拭。若乌木家具上了污渍,可以沾取少量水溶性或油性清洁剂擦试。?
   2、乌木因为材质的原因,过度的阳光照射或潮湿,会损害其材质,造成木材龟裂或酥脆易折。因而要在保证乌木家具不遭受阳光过度照射条件下,保持其干燥。我国的南方,气候比较潮湿,这给乌木是可以做到丝毫无损的。
   3、在搬运乌木的时候,一定要将其抬离地面,轻抬轻放,绝对不能在地面上拖拉,以避免对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脱漆、刮伤、磨损等等。
   4、乌木要经常上蜡保养。上蜡时要在完全清除灰尘之后进行,否则会形成蜡斑,或造成磨损,产生刮痕。蜡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的喷蜡、水蜡、亮光蜡都可以,但是切勿使用汽车蜡。上蜡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循序渐进,均匀上蜡。一般来说,每两周上一次蜡即可,但若真的遭到了刮痕、碰撞或磨伤,就得请专家及时修补了。
   欲知乌木真伪如何分辨,且听下回分解。
  
   第七回
   小荷芳容渐露老木焕发青春
  
   收藏领域的乌木种类繁多,但都是价值不菲的宝藏。
   千年神木乌木是传世之宝,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是中国所独有。带有芳香、杀菌特征的樟木、楠木、麻柳、青杠等树种中的苍天古树,被冲入河流、湖泊,埋于河床、湖底的泥、沙、石下,在与空气隔绝、缺氧的条件下,木质经数千年复杂的无氧分解,使木纤维碳链上的基改变,形成碳化状态,丧失其原有木纤维营养结构,故木材成分发生变化,昆虫、微生物再也不能分解它。埋藏于深处沙石结构之中、受沉重的沙石挤压或受水流冲刷,使木材的色泽亦发生了变化。历经千万年之后,采天地之精华,集日月之灵气,天然形成千姿百态、材质坚硬、千年不腐。令人惊异的是,虽然经过数千年,但木纹清晰华贵。
   “乌木”有黑色、黑红色、青铜色、黄褐色、灰褐色等色,其切面亮滑、色泽美丽,其木质不再生虫、发霉、腐烂。用乌木制成的各种家具及艺术作品,乌黑华贵,古朴深沉,深深包含了自然之道和几千年人文、文化的内涵和神韵。鉴于此,乌木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极具增值和收藏价值,多为收藏家、爱好者作为辟邪之物、传世镇宅之宝。乌木质地坚硬细密,色泽丰富悦目。或乌黑透亮,或灰褐如云,或红似花岗,或灿若黄金,又是制作雕塑、艺术品、收藏品的宝贵材料,也是制作古典极品的上选之材。
   乌木性坚体重,纹理细腻,颜色黑如墨,光亮似漆,日久而不变。在近年四川大型乌木出土之前,乌木只有小材,无大材,而且产量少,所以价格昂贵。常见的乌木家具只有炕桌之类的小件。北京故宫内,有一件乌木大罗汉床,镶粉彩瓷片,是清代家具,实为稀罕的珍品。
   乌木作为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物质,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利用,尤其是古代时期,人们通常借用乌木的“万古痕”顺势造形,让古树的生命得以艺术地延续。
   乌木质地坚硬细密,色泽丰富悦目,或乌黑透亮,或灰褐如云,或红似花岗,或灿若黄金,制作乌木雕塑、乌木艺术品、收藏品是十分难得的宝贵材料,也是制作古典极品木家具、印饰品的上选之材,因此,不仅乌木价格,而且乌木制品的价格都在连年攀升。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乌木是神秘珍贵的“宝物”、“神器”。
   乌木多见制作的成品:一是制作艺术品。许多藏家借用乌木独特的“万古痕”顺势造形,将其制作成了各种乌木艺术品。乌木年龄少则三四千年,多则三四万年,表面一个个的坑洼、一道道的沟痕,其实重现了千万年前的生命。如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的巨型乌木作品“太阳神”,巨大的树根,中空,树心内直径2.6米,高、宽均为7米,四散的根须如太阳的光芒,凸显出焰火腾天、光芒四射的魅力,真有“万根同心”之感。乌木是树木的魂,树木的骨。其“瘦、透、漏、媚、伟、妙”的形式之美和质地之贵,是大自然给予乌木经受沧海桑田磨砺的智者的角色了。
   二是作为高档家具建材用料。由于乌木具有“万年不腐”之功用,很适用于高档建筑使用。如成都武侯祠中的大梁就是用的乌木。特别是明清以来,由于乌木日渐稀少,更是成为历代帝王的打造家具、棺木首选之材,以至到清朝,已为皇室专用,民间不可私自采用,从而造成其日益稀少。现代建筑中由于很难见到这种材料,但是,一些高档的建筑;如:上海金茂大厦里面,正是为了凸显其华贵之极,也不乏乌木艺术品这一类的摆设。

共 47148 字 10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10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对与乌木相关的诸多问题,都做了具体的剖析,乌木的形成环境和原因、时间,乌木自身的特点,乌木在建设和雕刻艺术中的作用,乌木带来的经济价值,乌木真伪的判断,乌木的收藏,乌木归属的法律问题,等等。引述资料详实,分析论述全面具体,对读者全面了解和认识乌木问题,是很有帮助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9-26 23:05:52
  发表该文,是因为该文对乌木问题的分析揭示剖析得清楚而全面,实在是难得。但是,文章引述了不少的资料,包括新闻事件,一是没有注明出处,二是没有转为朋友本人的表述语言。真的希望朋友再改写一下,特别是要把引述资料的文字改为朋友自己的表述语言,一定需要原文引述的,请注明出处。修改好之后,请把修改文章飞笺给我,我给朋友替换该文。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海滨        2015-09-27 09:54:47
  这篇文章其实是早几年根据许多本人收集掌握的资料写的,意在普及乌木常识,之所以是“话说”,就是避免论文之争,确实没有注意许多引文的出处。根据老师的意见,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再好好的加工成书。谢谢这么快就见之网上,祝中秋、国庆双节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