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希望】远去的笛声(散文)
【编者按】一个老知识青年的回忆。作者有意淡化自己当年的经历,别出心裁地用对一个逝者的追思,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正常和不正常。一般来说,“我”应该是文中的主角,而“笛声”一文,“我”自动让位给了六苟,一个“比我大二岁,一口“扒牙”,面相略显凶恶”,让“我”不情不愿地拜师学农活的人。作者回到了当年的下放地,流连在“犹如已是哑然的白发老者”的老屋,那间“我当年经常看书写字和工余歇息的场所”,恍惚中,“当年豆大的菜油灯还在亮着,我就着灯光在读《军队的女儿》、读《茅盾文集》……”神驰意远,“一声金属撞地的声音,那是六苟回来将犁尖碰在青石板上。听到六苟在喊我的名,听到他和老妈嘀咕土话的声音。他问妈知青有米煮晚饭吗”,幻觉幻音,只缘情谊深厚,只缘“苍凉悲凄”,师傅早已故去。用一支黑笛为引,作者让我们认识到师傅的才艺,“嘴偏嘬着,轻依笛杆,时而轻输兰气,如弱柳扶风,令人心旌荡漾;时而力度突兀地吐出断音,激扬刚劲,仿如千军万马,铁骑突出,。他极尽着竹笛的种种表现力,奏鸣出抑扬顿挫的高山流水之雅意。”不要怀疑作者在夸大,因为六苟师从一位落难的笛子演奏员,也因为大山里的人,虽然缺少文化知识,却独独不少心意的灵动。天才出自草根,当下盛名的综艺节目《星光大道》,已将这个真理诠释。当六苟说出“音乐深啊,就象大山”的话时,大智若愚,大音希声的境界,谁不佩服?笛声,像精灵,更像救苦救难的菩萨。深夜里响起的笛音,救了几条鲜活的生命。而吹响笛音的六苟,却被流氓无产阶级“打断三根胸肋骨,口吐鲜血……”以致“六苟在一次偶遇风寒后便咯血不止。不到三十六岁即英年早逝”。那是一个何等妖孽的年代,善良者救人遭厄,作恶者却是革命英雄。作者余悸未平,只好“睹景伤情,笛声渺渺”,只好去臆想“似乎有人在竹林子的另一头有板有眼地吹奏起了笛子,笛声有如破帛般的断裂,有如蜿蜒潇水的绵长”,然而,回不去了,生命早已逝去,那笛声,自然“随着这夜色的降临渐次从竹林中消失”。凄凄惨惨戚戚,一段不堪回首的故事,作者向如今的世界道出一声“珍重”,珍重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和谐,珍重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居乐业。不要再让人们去面对惨无人道的残酷。作者文笔老到,写人写景随手即成,佩服。一篇揪心的散文,令人不愉快,却又觉得不可或缺。力荐。【编辑:若水一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2280006】
11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7-02-28 10:15:38
一篇揪心的散文,令人不愉快,却又难能可贵。流畅的笔墨记录了一个妖孽猖獗的年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凄凄惨惨戚戚。作者沉重的文字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居乐业。文笔老到,感情真挚,写人写景随手即成,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