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染血的杜鹃花(散文)

精品 【山水】染血的杜鹃花(散文) ——报告文学


作者:清风醉明月 布衣,14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52发表时间:2017-02-23 08:48:28
摘要:写这篇报告文学时,我的母亲还劳动在人世间。文章写好后寄给东北作家杨臻老师,受到了杨臻老师的赏识和极力推荐,因杨臻老师1995年3月15日不幸去世,发表未能如愿。因为此文,我第一次走出山窝开始了数千里之外艰难的东北之行。写作的苦旅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和过程,更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和体验。 如今,我的母亲早已离开了人间。借助网络将这篇报告文学整理出来,心灵的感受如同一位母亲找回曾经遗弃的孩子禁不住热泪潸然。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两位母亲:一位是已长眠在黄土地下我敬爱的生母;一位是我全心爱着的亲爱的祖国!


   的确,文莲已经长大了,高过月姑的体格略微发胖而不失匀称;清秀的脸,说话时总闪着快活的眼神。这一切都悄悄告诉月姑:文莲迟早要离开她。
   月姑深切的目光打量着已经长大的文莲,眼里常常流露出无限依恋的感情。
   “文莲,你订婚可别离妈太远;远了,妈想见你都很难。”
   “妈,我哪儿都不订,一辈子陪你好了!”
   文莲俏皮的话带着一股冲动,她希望月姑不要给她提订婚的事;对婚姻,她有自己的主见。
   为了让文莲不会远离自己,月姑总按她的想法替文莲考虑。为此,娘俩也没少拌嘴。
   一次,文莲去湖北迎亲接婶子,深深吸引了鹤峰县青年医生覃尊崇的目光。覃尊崇找人牵线做媒表露心迹,谁知文莲也对他一见倾心,竟然答应了这门婚事。
   回到家里,文莲把自己私订终身的事告诉给月姑,月姑对文莲答应这么远的婚事很不高兴。
   “妈,你要我在附近订婚,往后若吵起架来,我可怨你一辈子。”
   文莲心意已决,由不得月姑阻止;月姑只能叹息一声遂了文莲的心愿。
   十八岁的文莲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证实了文莲的婚姻没有错过选择。尊崇工作勤恳,也懂得体贴人。他考虑到文莲离月姑很远,时间久了会想念月姑。每年的正月,尊崇总会陪着文莲徒步二百多里来湖南探望月姑,然后再把月姑接往湖北住上半月。
   文莲婚后还学会了缝纫,再加上尊崇有工资,所以在生活上不像月姑那么欠缺。每次,月姑在文莲那里小住后回湖南,文莲总会借余几十元钱给月姑。文莲时常憧憬着幸福生活俏皮地对月姑说:“妈,等弟弟妹妹长大了,每人每月给你十元;我年龄最大,就带个头,他们给你十元,我就给你二十元;往后,你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文莲替月姑勾画着幸福生活的蓝图,自己也享受着婚姻带给自己内心的舒心和甜密。熟悉文莲的当地人都说,结婚的最初几年,文莲走到哪里歌声便带到哪里,像沐浴着明丽阳光的百灵鸟,文莲总爱快乐地歌唱。文莲到了二十五岁,突然沉寂下来,不再爱歌唱了。她的心中似乎有许多悲苦与忧闷,时常闹着要和尊崇离婚。尊崇不答应,文莲任性起来,谁都劝不住,她拿了尊崇的500元公款,带上仅两岁的双宝乘飞机去武汉游玩了一趟。或许,文莲这样做是想借此消除心中的忧闷,缓解家庭不睦的苦恼。月姑无法知道文莲的心境。
   文莲二十七岁那年腊月,月姑突然收到从鹤峰发来的加急电报:“文莲已死,望速来。”
   月姑突然获此悲讯,痛心不已。日夜兼程匆匆忙忙赶往鹤峰,已入殓的文莲双目紧闭再不是那个活泼可爱的文莲。文莲是服毒离开人间的;在此之前,她曾给月姑写过一封信,大意是:她在湖北很想念湖南的亲人,她希望月姑有空接她回湖南。这封信一直藏在她的口袋里没有寄出。文莲自幼失去亲父,尽管月姑一路坎坷,文莲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好不容把文莲养大成人,幸福的生活对文莲来说才刚刚开始,文莲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想想文莲生前对湖南亲人的关心和体贴,想想她的孝心与活泼可爱的模样,听人念了文莲的信,再看看眼前双目紧闭的文莲,纵千呼万唤也没了回音,月姑怎不肝肠寸断。
   直到现在,每当谈起文莲,月姑总会遗憾地落泪叹惋:“早知那样,我若把文莲借来住一段时间,文莲就不会死……我忙,没时间呀!”
   在月姑看来,她这样做了,便能挽救文莲的生命。
   谁又能洞悉文莲对生活绝望,死大于生的悲哀呢?
  
   2、离开月姑的性灵
   文武依法断给他的父亲只有五岁。从此,遇上月姑,只有没人的时候,他才喊一声妈。
   文武在生父的抚养下读书了,可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读书,每个寒暑假,他得打柴卖钱挣自己的学费,艰苦的生活只允许他念完小学。在校期间,他与弟弟文光相处十分融洽。他常常宁愿自己挨饿,把带的午饭让给文光。
   因为很小不在月姑身边生活,自然与月姑疏远。文武的父亲因月姑的改嫁出走耿耿于怀,继母也跟着夫唱妇随,这样的教育无疑影响着他的成长,考虑问题和文光也不一样。
   一天,文莲从他家门前经过,继母发现后,教唆他与文光去打文莲。文光不听继母的教唆;文武却搬起一块石头挡住了文莲的道,举起石头要砸文莲。
   文莲把身子向前一挺,生气地对文武说;“文武,你我虽不是一个父亲,可身从何出?你打,就让你打。”
   文武的手立刻软了下来。
   后来,文武有家了,一直不愿认母。文武的爱人卯英有机变,劝文武说;“文武,虽然‘下堂不认母’,娘怀你十月也够苦,何况还把你养了那么大。娘有娘的难处,你怎么不认娘呢?”
   从此,文武与文光一样去看月姑,妈前妈后叫得很亲切。每年春耕,月姑忙不过来,他还来帮忙。
   最近,文武与文光的关系不像小时候那么和气,不可调和的矛盾,两兄弟大动干戈恶打了一架。月姑知道后也只能劝他们和气,但无济于事。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文武还欠有银行的贷款,他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同样用锄头倾注在土地上。除了种好责任田外,他还种植了柑橘200多棵、黄柏500多株、日本梨15棵、枣树20多棵;另外,他与生父在屋后的高山顶上搭了个窝棚开荒挖地种植了油菜、花生。他说:“等到这一切都成收,生活会好起来的。”
  
   3、爱的悲歌
   上源仁兄:
   天地苍茫,宇宙逢荒。恩爱伊人,天涯何方?托蟹镯而思旧事,泪珠何不凄凄凉凉!忆往昔,青梅竹马,桃花开时溪水汤汤。恨只恨天丧姻缘,掠妾进宫侍奉君王。说什么明镜高悬,说什么道德文章,妾只恨苦泪泡倒宫墙。闻弦音裂而横飞,劝君远避他乡。皇城于君不利,切莫彷徨。今生香魂附于君子,来世再结鸳鸯。莫疑哉!
   香罗绝命之前
   ——张笑天:《爱的葬礼》
  
   《爱的葬礼》文光曾接连看了三遍,他为书中那个薄命女子冯香罗的不幸惋惜流泪。冯香罗写给李上源的绝命书,四十多岁的文光至今能够背诵。其实,他是借此述怀寄托哀思;他因爱的琴弦断裂心中的痛苦与一千多年前的李上源产生了共鸣。
   按法院的判决:月姑抚养文光到十八岁再由他自己决定去留问题。
   文光在自生桥长到十二岁,在生父的劝说下回了宋家。尽管去了宋家,文光对妈妈月姑依然有一种依恋的感情,一有时间,他便去自生桥看望月姑。
   一旦随亲父生活,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他得像文武一样为了学费去山里打柴。尽管这样,他的学习成绩还算优异,尤其是作文常常是老师当作范文念读。小学毕业,文光考上了初中。那时讲历史成分,随父落户意味着是改造户的儿子,没有读初中的资格,他只能读了几年农中便回家操起了锄把。
   不几年,艰苦的农耕生活将文光磨砺成了铁骨铮铮的汉子。文光身体敦实,个头不高,但有的是力气。悬崖峭壁上,碗口粗连枝带叶的木柴,为防止倒下滑入崖底,他能一手抡斧一手撑住;三百多斤的木料能轻松地扛在肩上;四个人抬的木料,上了他的肩,他也能够扛走。见他的力气大,有人戏谑地开着他的玩笑说:“那么重你也能扛,你的骨头是不是骡子骨头?”别看文光有的是力气,可在他厚实的胸膛里流淌着一腔柔柔的春水。跋涉在人生的沙漠里,他不是能扛重压的骡子,更像一匹骆驼能够承受生活的艰难与负重。
   文光该成家了,月姑想看到他的婚事早有着落。
   改造户的儿子找对象不容易。樵子湾乡有一位叫黎巧林的姑娘,人长得靓丽可爱,她的父亲因“历史问题”错划成右派。一个是改造户的儿子,一个是右派的女儿,政治面貌也算“门当户对”自然不会忌讳对方的家境。经人介绍,文光与巧林相爱了。结婚两年,两人情投意合从未红过脸。遗憾的是巧林一直没有生育,这对两人来说是莫大的不幸。
   真正的爱,不幸反而会令两人更加心心相印,恩爱有加。
   一次,巧林开着玩笑问文光:“文光,结过婚与没结过婚的女人有什么区别,你知不知道?”
   “哪怎能知道?”
   巧林看了一眼文光一本正经的脸,感到他单纯得有一种憨厚的朴实与可爱,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
   戏谑间,巧林试探性的问话是有意的,文光的回答是无意的,也是实在的。这种实在中表现出来的单纯、憨厚与可爱,令巧林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幸福与满足掩盖了巧林心间曾隐隐掠过的丝丝不安,从而让她更加爱着文光。队里放工后,每次背柴回家,巧林总不顾文光的劝阻,总要强力所能及地多背一点,似乎这样能够减轻文光肩头的负荷——她看文光背那么重,总担心把他的身体压垮,尽管她知道他有的是力气,她在内心里心疼着他!其实,她稍微背重了,回家的行程会慢下来。文光把柴背回去后,不得不返回山里去接巧林,这反而增加了文光跑路的行程。
   “我让你少背些,你总是不听!”文光有点生气地埋怨道。
   巧林知道他是心疼她,不是真的生气,故做生气地反问道:“那我叫你少背些,你怎么不听?”转怒为笑,娇嗔道,“人家不是心疼你吗?”
   “你在家重活干得少,不像我已经习惯了。”文光想生气也生不起来,他心疼着她,心里也甜着。
   回到家里,吃完晚饭,一切收拾妥当,文光总爱把弄着笛子、二胡,吹拉着自己喜爱的曲子。这些曲子或欢快舒畅,或激越奔放,或忧伤凄惨,或缠绵悱恻。《扬鞭摧马送公粮》、《赛马曲》、《北风吹》、《梁祝》……笛子、二胡和歌曲都是文光读农中时从会拉二胡的老师那里旁听来的。二胡虽只懂皮毛,但也算“无师自通”。那些曲子,有的能拉全,有的只能拉出片段。文光这种劳动之余的自娱自乐令他消除了疲劳。拉了二胡换笛子,相同的曲子,借清脆的笛音吹出来,却又带给人另一番享受。巧林坐在文光的身旁,一边做着针线,一边听他吹拉,心也在悠扬的琴声与清脆的笛声里沉醉。一旦文光停止了吹拉,巧林抬起头来和他说说话,话题从文光吹拉带给自己的感受到东家长李家短的议论再到队里的生产情况,都是他们劳动之余获得的家庭欢乐。这不是文艺作品中表现的浪漫,却是在生产队农耕之余的现实生活中打发光阴获得怡然自乐的幸福。虽不浪漫,却有着家庭的和谐、宁静带给他们心灵感受的柔情蜜意。
   不久,两位身穿白色制服的公安人员突然造访搅破了文光与巧林的宁静生活。
   巧林发现有公安人员朝他们家走来,跑出家门躲了起来。公安人员没见着巧林,没给文光透露什么便回县城去了。文光为寻找巧林,整整花了一天时间。当他在山里找到巧林寻问原因时,巧林不是沉默不语避而不答,就是泪光盈盈地望着文光,乞求他不要再问。从巧林充满哀怜的眼神中,文光明白她有难言的苦衷,只好不再询问什么。
   后来,两位公安人员再次来调查巧林,巧林同样避而不见并悄悄出走。这一走,文光从附近的亲友找到她的娘家几天也没有找到巧林的踪影。他苦苦思考着巧林有可能去的地方,突然想起了巧林在洪家关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女友,决定去那里找找。文光步行几十里山路来到巧林的朋友家,那位朋友告诉他巧林来过这里,但去县城了,做什么,巧林没有告诉她。文光顾不上疲劳急急忙忙往县城赶。行至南岔古渡口,他遇上巧林独自一人怏怏不乐地走在返回的路上。巧林见文光来找她,想绕道避开他。文光赶过去挡在巧林的面前,拉着巧林的手对她说:“巧林,你进城怎不说一声?我到处找你都好几天了。”
   文光的埋怨透着对巧林的爱,巧林能感觉到;就算文光不说话,看一眼他那满是焦急、忧虑与劳顿的脸便能领会;但面对文光探询原因的目光,她痛苦地把头转向古渡口静静流淌的澧水河,泪水涌满了脸。
   文光心疼地看着巧林满是泪水的脸不再追问,只轻声地对巧林说:“那咱们回家吧!”
   “文光,让我去死吧!”她突然甩开文光的手欲跳进澧水河了结自己的生命。
   文光很快反应过来,赶上一把抓住了巧林的衣服,只轻轻一带便将巧林的一只手紧攥在自己的手掌,然后焦急地问:“巧林,你为什么要这样?他们来找你调查什么?你心中有什么苦为什么不能给我说?”
   “文光,如果你真想让我活,你就别问了,好吗?”巧林泪眼涔涔望着河面乞求。
   文光只好不再询问,他理解她难言的苦衷。
   六月的天气,阳光下南岔古渡口波光粼粼的澧水河面漂浮着几只打鱼的小船;两只覆盖着乌蓬的渡船正往返运送两岸过往的客。没有谁会留意这对情侣心中的凄苦犹有寒风吹起了满天飞雪,冻结了他们的话语。
   他们都不再说话。文光连扯带拉总算拉回了巧林欲寻短见的念头。回到家里,表面上,他们还像从前一样生活。实际上,他们都未能解开各自的心结,无形的一层隔膜阻挡了过去那种无所不谈与其乐融融的欢乐,尽管他们的内心都真诚地深爱着对方。有一种隐痛,巧林害怕触碰;文光清楚她有隐痛,想了解清楚,因为深爱而不敢触碰。巧林看上去还像从前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人前仍然面带笑容不露任何痕迹,这是隐痛在内心的强颜装欢;自从公安人员来找巧林调查情况后,文光内心的焦灼已让他很久没有心情吹拉心爱的笛子和二胡。

共 62659 字 13 页 首页上一页1...6789101112
转到
【编者按】《染血的杜鹃花》这篇史诗般的文字,跨越时空的长河,用深沉缅怀的基调记录了母亲的生平。这是一部恢宏的人生经典,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言,从中,我们会看到母亲苦涩的童年,母亲对苦难的不屈,母亲对生活执着的热爱。从中,我们会看到母亲一生的爱与恨;为女则柔,为母则刚,这是母亲性格的写照。如果把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个人的成长,母亲则成为一段历史的影子;如果把大地看作是一个人的肌肤,母亲则是饱经风雨的山河之魂!笔者以歌者的姿态以刻骨铭心的感受,用跨越时光长河的思维,深情饱蘸,凝练而又真实的以母亲的一生作为线索展开,围绕母亲的一生,一个个与母亲有关的人,血肉齐全地出现在文章中,不修饰,不做作;她的那些儿女或背叛或继承都一一呈现。但母亲博大的精神如一条长河从岁月深处汩汩流来,母爱的泪水化成人间细雨,如雨露洒遍大地,杜鹃啼声阵阵,催开血色绽放,杜鹃花红如群芳斗艳,烂漫在山河高岗。推荐欣赏。问好作者!【山水神韵编辑:青苔与岩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25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苔与岩石        2017-02-23 08:55:36
  拜读。为了尽快把该作品发出,编按有些仓促。但作品的精华之处不会因编按不济而失色,我是这么想的,相信读者也会这么想。非常感谢清风醉明月把大作赐稿山水!期待更多精彩!祝春安文琪!敬茶!
坐在一个炉灶的角落,烧出苦辣酸甜的味道!
2 楼        文友:清风醉明月        2017-02-26 23:16:32
  感谢青苔与岩石热情洋溢精彩的按语点评。忙于生存,许多感慨与感激之情无法在此一一言说。愿江山越办越好!即颂编安。
3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1-17 11:56:24
  看到大爱的母亲,泣血的杜鹃花,还有……祝福,送给坚强的作者和辛苦,尽责,温婉有礼的本栏目编辑。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