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旅】最后的驿站(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旅】最后的驿站(小说)


作者:雁南 举人,5997.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77发表时间:2017-09-23 10:27:29

【柳岸•旅】最后的驿站(小说)
   从那一刻起,小杨一改初衷,决定开始奋发图强!闲暇时关起门来专心至致功克外语。对于打架那事来说,他暗自咬紧牙关,发誓再也不敢去触犯了。
   有人见此情景撇嘴道:“整天耳朵里面塞个耳机,脑袋摇晃着念念有词。装什么大尾巴狼,依我看是屎壳郎拱进书房里面冒充白面书生。”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那可不一定,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浪子回头金不换!”
   后来,团里面下达了要在连队里面公开招聘老师的文件,闻讯后,小杨立即去应聘。没料到,他竟然一举夺魁,考取了全团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以后,命运之神便开始光顾他!
  
   六、
   小杨被学校录用了,不久,又被派出去培训一年。在培训班里,他与华华邂逅相遇了,华华也是刚从农场调到学校当老师的知青。她长得很秀气,学的又是同一个科目——英语。这就令小杨怦然心动。两个年轻人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不久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婚后第二年,女儿小雪就哭喊着呱呱落地,命运就是如此,此一时彼一时,时运来时挡都挡不住;从此后,小杨的人生坐标可说是基本上敲定了既定方针和目标。
   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自古以来,婆媳关系这个问题是最令人琢磨不透的。华华和小杨的爱情恩恩爱爱没啥可说的,但是,李军从片面角度却一目了然地看出来了,其实,华华和婆婆的关系至始至终都不是很和睦。平时,华华与李军、琦琦聊天时就暴露无遗:“说句实话吧,其实,我最看不惯小杨他母亲的只有一点,小李子你不知道,过去的老年人思想陈旧,腐朽,思想观念与我们年轻人格格不入,有时候听她说话真累啊!不管咋样,我就是不待见她,和她老人家确实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去。”
   “嘻嘻嘻,华华姐姐说话真滑稽,真逗。”琦琦没有主观意识地嘻哈着,附和着。
   “你这就是大孽不道,你婆婆人品挺好的嘛。依我看,你们,你们婆媳之间嘛,嗨呀!怎么说呢?”李军似乎一肚子豪言壮语和正义之感,但是,话到嘴边却语无伦次了。
   “李子,你不知道,她这个老家伙嘴巴太碎了,太爱叨叨了,整天像只蚊子似的在耳边嗡嗡响,啰里啰嗦,没完没了。尽扯她们那些年代的苦啊难啊的,‘那时候吃的啥,喝的啥,住的地方连猪窝都不如……,还经常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真烦人!”华华撇着嘴,“所以呢,我就顺着她的杆子爬,就故意提及她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就让她一个劲地说,只要她一提起来那时候,嘻嘻嘻,她只会咧着嘴哭嚎着,‘真可怜啊,那种日子真是莫法过啦呀,有一次,我牵着大闺女的手回家去,二十几里的山路,莫车,走啊走啊,最气人的是俺那个淘气的大闺女,死活都不愿意走啊,哭着闹着就是不肯走,实在莫法啦,只能背着她走,从下午一直走到黑更半夜,才到了家啊,哎呀呀呀,俺的亲娘啊,还不如死喽好呀……”华华兴高采烈大笑着,“哈哈哈……哭吧哭吧,反正哭鼻子又不累,多活动活动,兴许还能增加肺活量呢。”华华又对着琦琦说,“琦琦,你没有看到,当时她那副可怜相啊,嘻嘻嘻,一把鼻涕一把泪哟,哗啦啦的就像小河流水,真烦人呐。”华华坏笑着,“谁让她老爱提起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呢,哭,哭,整天就知道哭,哭又有啥用处呢?又哭不出大米来,真烦人!”
   “华华姐,你这不是成心让你婆婆伤心哭鼻子吗?这样对她的身体可不好。”琦琦终于说了句像样的人话。
   “就是啊,华华,我觉得你哪点儿都好,只有这点不好,我直言不讳,觉得你特不孝顺你婆婆,你要冷静想一想,你婆婆辛辛苦苦帮你带小雪,凭心而论,辛苦着呐。你不但不感恩戴德,还要拐弯抹角去耍弄她老人家,真不够哥们儿义气。要是我媳妇敢那样对待我母亲,看我不敢锤扁她!”李军翻了华华一眼,愤愤然。
   “那有啥呢,小雪又不是别人家里的孩子,那可是她自己的亲孙女呀。”华华在强词夺理。
   “既然如此,那你就更不应该亏待她老人家了。”
   “那些我不管,反正就是看她不顺眼。”华华依然固执己见,朝着李军翻着白眼。
   看来,婆媳关系这个难缠的问题,可能是永远难以解释清楚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指的可能就是此类问题吧?
   李军心里顿时清楚了许多,大娘去住养老院,八成是婆媳关系所致的结果……
   安顿好大娘之后,小杨和李军返回去再拉最后一趟行李。待行李彻底装完之后,小杨便和老板娘打招呼告辞。老板和老板娘急忙出来送行,李军一瞧,老板竟然是自己的同学王贵林。王贵林急忙走过来和李军握手,老板娘说:“喔哟哟哟,俺的亲娘哎,原来,原来你们两个是同学啊。李军,李军这个名字好耳熟,听老公经常絮叨过,说小时候和李军掏鸟窝,到涝坝里游泳,有一次还差点儿把俺的老公淹死喽呀,哈哈哈……那次要是把他淹死了,还省的我现在烦恼了。”
   李军嘻哈道:“弟媳妇,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好不好,你们大家瞅瞅,这么大的一座四层楼房,过些日子一旦拆迁了,不用掰着指头算,最起码得赔偿一千万吧?”
   老板娘吼着:“啥!一千万?休想!我早就算过了,最少得两千万,少一个子儿休想碰一指头。”她的口才挺好的,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不过呢,有时候仔细想想,人活着不就是那么回事嘛。你们瞅瞅,门后面那面墙上的照片,那些空白处都是死去的老年人。当初,整面墙几乎都贴满了活鲜鲜的人,现在再去瞅瞅,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了。那些老年人真够可怜的,没有任何的办法,有的得了癌症,整天痛苦的乱吼乱叫,不到火葬场去爬烟囱,老天爷他老人家也不忍心啊是不是?嗨呀,我们两口子自从干了这个养老院,仔细算算,已经差不多快有十五六年了吧?多少人站着进来,到头来还是横着出去。一拨又一拨,真是无语了。有人嬉戏说,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风水轮流转,今天到你家。”她不禁有些感慨,“有时候仔细想想,世界上无论哪个人再伟大,再有钱,再漂亮,再风流倜傥,最后还不是一个糗样子嘛,谁都逃避不了这一关,都要经过这一站去火葬场的。只要进了这一站,那就是人生的终点了,是不是啊?”她推了老公王贵林一把。
   “嘿嘿嘿,就你会瞎掰扯,就你能说似的。”王贵林和小时候一模一样,平时有些呆头呆脑,不善言辞,性格有些内向。
   “咋啦,难道我说的不对吗?”王贵林的媳妇又推了他一把。
   小杨嘻哈道:“谁说嫂子说的不对了,我认为说的头头是道,合情合理,人生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小杨和王贵林握了握手道别,“谢谢你们夫妻两个这两年以来的照顾,我代表我母亲再次谢谢你们了。”
   “杨老师真会说话,教授级的人物,和那些土老帽就是不一样。”王贵林媳妇扫了小杨一眼,“别客气,不用谢,再说都是花了银子的,还说那么多的客套话干什么。”她嘻哈着。
   李军坏笑道:“王贵林老弟啊,你可要当心点儿喽,平时要多管管你的媳妇,你们瞧瞧她这张嘴巴,嘚啵得,嘚啵得,那可不是一般的嘴巴哟,既能说会道,又思想活跃,眼光独到,聪明伶俐,奉劝老弟你一定要当心呐。到时候把两千万拆迁款一卷拿跑了,到时候有你小子哭鼻子的,哈哈哈……”
   “就是就是,还是你这位老同学聪明、有眼光,平时我咋没有想到这一层呢。谢谢老哥提醒,到时候我请老哥你喝酒,一瓶子不够再来一瓶,保证管你喝个够!”王贵林的媳妇就是活跃,话匣子一打开,似乎就像水库决了口。
   “一瓶不够,你拉倒吧,半瓶子就让我找不到家门了。”李军也嘻哈着。
   王贵林拍了拍李军的肩膀,说:“算了吧老同学,要论酒量,我估计你和我媳妇压根就不在一个档次,她太能喝了,喝两瓶子酒就跟喝凉水差不多。”
   “哎呀妈呀,乖乖!两瓶子都灌不倒啊,太可怕了,酒仙啊!”李军和小杨都惊呆了。
  
   七、
   告别了王贵林夫妇,回到了新的养老院。此时,按照院规,大门已被上锁紧闭,任何车辆都不准通行驶入。李军能说会道,急忙下了车,又掏香烟又套近乎又巴结,硬是把那个看门的老头摆平了。汽车开进了偌大的院落里,把最后几大包行李抬进了大娘的房间,之后,李军便跑到院子里面去过烟瘾。
   此时,夕阳西下。院落里的老年人们三三两两散着步,唠着嗑。树荫下坐着一位黑乎乎的胖老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在那里仰望着西边天际发呆。不难看出,他的老伴可能早就不在人世间了。李军漫不经心地走过去与他搭讪:“叔叔,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发呆啊,看什么呢,那天空上有电影院吗?”
   胖老汉扭头瞅了瞅李军,顿时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嘿嘿嘿,就是就是,不看什么,不发呆还能干什么呐?你们忙完了,来来来,小伙子快点儿坐下歇歇,累坏了吧?这块地方干净些。”叔叔又用一张报纸铺到水泥台子上。李军敬给他一支香烟,叔叔摆手谢绝了,“这烟啊,说它是好玩意儿呢,它确实不孬,能提神醒脑。说它不是东西吧,我又说不出口。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有些人吃饱了撑的慌,只会东拉西扯瞎扯淡,说抽烟会影响身体健康,我看不一定。早年啊,我抽的可都是自己后院里种的那种土烟叶,那劲儿足,抽一口能顶半天。那劲儿太猛了,很过瘾哟。后来医生对我说,老家伙,实话告诉你吧,想死就玩命地去抽,不想死就立马戒掉!所以,后来在子女的强迫下就戒啦,哈哈哈……”
   “叔叔,阿姨怎么没有陪着你?”李军打量着他的表情。
   “不瞒你说,你阿姨早就到火葬场爬烟囱去了。目前只剩下我自己一个人呆在这儿混吃等死。我只有一个儿子,他在机械厂里工作,多少天才能抽空来瞅我一眼。”叔叔的眼眶里面好像有些湿润了,“不过,后来慢慢就想通了,也习惯了。你想想看,哪个人不都是一样的,迟早都要走这一步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多伟大呀,还有那么多的建国将军,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还有好多好多,最终还不都是一样,都要去阎王爷那里报到。嗨呀,看来呀,横竖都是命运注定的哟。”
   “叔叔过去当过解放军,还是……”
   “解放军,俺可想当,可俺莫那个命啊。不瞒你说,俺是河南人,是一个农民。后来儿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就把俺老两口从河南接到新疆来了。这不,临了临了,还不是只剩我一个死老汉孤孤单单的混日子,嗨呀,过一天算一天吧。有时候仔细想想,人活着也确实莫多大的意思。”
   李军吐了一口烟,感慨道:“是啊!不过,叔叔你要看开点儿,刚才你不是说了吗,再伟大的人都要走这步棋的,更何况咱们这些平民老百姓呢,对不对?”
   “可不是嘛,人呐,无论啥时候都要知足,目前有吃有喝唻,瞎嚷嚷着发愁弄啥哩呀。儿子前几天还来看我,跟你说的话一模一样,啥时候都要看开点儿,想远点儿,吃喝不愁就是福啊。”
   此时,一个老汉脖子上挂着一个木制托盘,托盘里面摆满了各种牌子的香烟。他是个独眼龙,左眼被缝合住了。他的左半边脸曾经动过很大的手术,嘴巴鼻子歪斜着,特别丑陋。他走一步就扯着高嗓门嘶吼着:“咸盐,咸盐……”
   李军好奇问道:“咸盐,这里卖咸盐,会有人买吗?”
   胖老汉说:“小伙子你听错了,他喊的是香烟,可不是咸盐。可能他是南方人,口音不准。”
   “喔,他的脸怎么搞得?”李军指着那个卖香烟的老汉犯了疑惑。
   “你可别小看他哟,过去,他可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呢。”胖老汉扫了李军一眼。
   “喔,我明白了,他的脸肯定是在战场上面留下的创伤。”
   “对呀,就是的。”
   “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卖香烟呢,有人买吗?”
   “哪里有人买呀,不过,这样的人就是这样,早早养成了习惯,一时半会也难纠正过来,是不是?他刚到这里的时候,有不少人嫌他吵,就让院长把他赶走。谁知道,市领导竟然这样对院长说,你们养老院还想不想干了,不想干就提前写申请,关门好了。要搞清楚,他可是咱们祖国的功臣,是国家的骄傲,谁以后再敢说一句那样的话,我们就立马让你们关门大吉!”
   李军顿时惊诧,同时又对那个独眼龙老人肃然起敬。
   那个独眼龙老汉依然托着木制盘慢悠悠走着,推销着他的香烟:“咸盐,咸盐……”他的嗓门很大,底气似乎挺足。看来,他目前可能已经接近百岁了,但是,他老人家为了自己的买卖与事业,信心似乎百倍!
   李军见他路过身旁时,不禁一时激动,急忙从荷包里面掏出来五十块钱走到近前道:“老师傅,给我拿两包玉溪,其他的钱不用找了。”
   独眼龙老汉递给李军两包玉溪香烟,然后在腰包里摸索着找钱。李军豪爽道:“老师傅,我刚才说过了,零头不要找了,算是我给你老人家的小费,嘿嘿嘿。”说完,李军就悄悄溜走了。
   “那要不得哟,我活了这么大,还从来莫捡过别人的便宜。”说着,他继续摸索着零钱。
   李军溜进了过道里,依旧闻听到那个独眼龙老汉还在絮叨着:“给你零钱啊,那个小伙子跑到哪里去了,是啷个搞的嘛,人呢,人呢?”见没人理会,只能继续高声嘶吼着兜售他的香烟:
   “咸盐,咸盐……”
  
   ——2017.9.23完稿于乌鲁木齐

共 15085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文章给我们提示了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那就是关于生老病死的话题。每个人都会老,之后都会慢慢死去。这就是生命的吐故纳新,是前仆后继的循环轮回,谁再牛,也改变不了此种现象!就像文章中那个老板娘所言:无论你的官职再怎么大,再有钱,长得再怎么漂亮与风流倜傥,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模一样的,都要进火葬场。小说采用了叙事的手法,小杨和李军这两个人物被作者刻画的比较细腻深刻。世界上的事情是千奇百怪的,尤其是婆媳关系最难处置。小杨的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最终还是把母亲交给了养老院。都知道,老年人一旦进入了养老院,那就是混天数,坐吃等死!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每个家庭都很忙,都难对待伺候那些浑身是毛病的长辈。俗话又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许多子女贪图安逸,怕脏怕累怕麻烦,就想方设法躲避对老年人的关爱;也有比较孝顺的子女,整天围绕着父母亲转圈圈,端茶递水喂吃喂喝,然而,结果呢?许多老年人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多数人没有多少文化,又一味地重男轻女,又不思悔改自己一身的臭毛病,所以就造成了难以解释的矛盾。每家每户都有一本账,真乃是说不清道不明,令人无可奈何。有明白人提议说:对待老年人其实最简单,只有四个字,厚待薄葬……此言似乎一语道破了天机,意思很简单明了,对待老年人,活着要好好的孝顺,死后没必要大操大办,更没必要假情假意,哭哭啼啼……感谢来稿柳岸花明,望写作愉快!【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9-23 10:28:52
  一篇精彩的小说,启迪世人,警示社会,很有现实意义!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9-23 10:29:25
  向雁南老师问好!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雁南        2017-09-23 17:34:56
  多谢刘社的关怀,谢谢你!
回复2 楼        文友:雁南        2017-09-23 17:56:44
  多谢刘柳关爱,谢谢你啦!
3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7-09-23 10:37:25
  “厚待薄葬”的提法最经典!值得推广,提倡。点一百二十个大赞哦!
回复3 楼        文友:雁南        2017-09-23 17:36:03
  感谢如风妹妹,看过你写的文章,挺好的,同步助手,同进步!
回复3 楼        文友:雁南        2017-09-23 17:57:34
  谢谢如风妹妹的关注,文友就应该携手同行!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7-09-23 23:50:07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一篇精彩的小说,给读者许多启迪,警示社会!向雁南老师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4 楼        文友:雁南        2017-09-24 00:47:32
  十分感谢浩渺若尘老师,谢谢你的抬举。
回复4 楼        文友:雁南        2017-09-24 08:12:45
  谢谢【浩渺若尘】老师,谢谢你的关注。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09-24 21:23:39
  有时不能光怪儿媳对婆婆公公不好,他们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所言所行。按我说老了最好不和儿女一起住。即使一起住,儿女的事少操心。自己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人无完人,不要紧盯着儿女的不是,不要总是说自己的那个年代,自己的那个年代儿女们不会懂,他们毕竟没有经历过。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