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青春】吃水的变迁(散文)
【编者按】上世纪七十年代,没有自来水,农村用水全靠人工开凿的水井,而且有些地方村里的水井很少,用肩膀挑水桶担水,要走一条街很远。作者很小就知道为父母分担家务,为家里提供用水。由于年小力单,兄弟合作,还险险受伤,水桶掉到井里,实在不易,但是用水不容易是普遍问题,直到自家有了水井,并且使用水泵提水,继而用上了太阳能,生活用水更有改善。自来水的普及,更为生活提供了便利,用作者的话说“这都多亏党的好政策”。作品平铺直叙,语言朴实无华,毫不做作,以平常生活用水的变化,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出强国富民的好政策。感谢作者老师,推荐共赏 !【丁香编辑:庄稼】
12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7-10-21 07:52:17
乡村的小朋友就是勤快能干,懂得心疼父母,帮助家里做事情。
13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7-10-21 07:52:33
为作者童年点赞,好样的。
14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0-21 08:22:08
吃水变迁,反映时代的进步。接地气的好文章,拜读学习,欣赏了。
15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0-21 08:22:36
文章以小见大,既有时代的进步,也有亲情,精彩之至,问好老师
18 楼 文友:闰土 2017-10-21 09:26:58
谢谢以上各位老师关注与厚爱,闰土十一亩多麦,还有三亩没种上,心急火烧火燎,这一二天,找车找播种机,忙坏了,还有小零片片地,又要人工拉犁种,很累,必竟六十岁人了。
回复迟了,敬请各位老师凉解。
回复迟了,敬请各位老师凉解。
19 楼 文友:闰土 2017-10-21 09:32:14
各位老师点评,闰土一一拜读,语重心长,感人肺腑,使我收益匪浅。这些点评,使我写作的动力,我将不辜负众位老师厚望,尽最大努力,写好文稿。
20 楼 文友:闰土 2017-10-21 09:37:09
丁香各位老师,包括几位社长,热情,诚恳,文学底子纯厚,每位老师,胸才大略,信心百倍,把丁香打理的头头是道,令人敬佩,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