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征文】儿时的暖炉(散文)

精品 【流云征文】儿时的暖炉(散文)


作者:辽河心源 秀才,216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5发表时间:2017-12-08 17:34:44
摘要:暖炉镌刻着时代的辙痕,陪伴着老屋的冬天,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岁月悠悠,时过境迁,那许多年前遍及乡村的平凡的暖炉,已伴着简陋的泥土房,成了人们遥远的记忆。但那些与暖炉有关的情结,愉快的往事,温馨的画面,美好的时光,在我们那代人的心中,永远也无法泯灭。

【流云征文】儿时的暖炉(散文)
   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散热器”也已成为乡村居民冬季最普遍的取暖工具。但在我的眼前,又不禁浮现出若干年前儿时的“暖炉”。
   记得冬日的凌晨,父亲总是早早起来,用铁钩勾勾炉箅子、捅捅炉堂,将暖炉内的草木灰倾理干净。到外屋厨房找些软柴,塞进炉子里,小心地划根火柴,将软柴点燃。待火苗窜起,父亲就将篮子里的干玉米瓤填进炉子里两捧。就这样,沉睡了大半夜的火炉,在父亲的呵护下,慢慢醒来。在青烟的通透中,炉筒子不断发出“咔咔”的响声,热气在偌大的土屋里,漫溢升腾。母亲忙着做早饭,我们兄妹三人,则依旧蒙着厚厚的棉被,沉浸在懵懂的梦境里。
   父亲把铝壶灌满水,用铁钩勾起炉盖及两个小炉圈,将水壶坐到炉子上。待炉里的火苗弱下来的时候,父亲便将水壶挪开一条缝儿,将玉米瓤或者木块续进去。于是,炉灶里的火就像被充了气一样,卯足了劲儿似的舔着壶底,发出呼呼的响声,节奏明快,悦耳动听,似一头小火车般骄傲地向前奔驰。
   天亮了,外边柔和的光线却不能完全透进室内。玻璃上,结了层厚厚的霜花,望不见窗外的景观。有时我们虽已醒来,却因怕冷,还是静静地躺着,目不转睛地望着霜花,陷入无限美好的遐想。那千姿百态的霜花,似树、如山,琼楼玉宇,形象逼真,洁白无瑕,那是“冬爷爷”每天夜里赠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
   父亲坐在炉旁的木凳上,边烧水,边将我们的衣裤翻过来烘烤。待衣裳里面儿热乎了,便立即拿给我们,这样穿起来我们才不会呲牙咧嘴地喊“凉”,更没有理由再赖在暖暖的被窝里不肯起来。而这时候,在火炉的作用下,整个屋子里也已暖烘烘的了。我们兄妹,常常趴到窗台上,用嘴在窗花上,哈出一个个圆圆的口形,或用硬币贴在玻璃上,望着那霜花慢慢地变形、融化。当太阳冉冉升起,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棂,加之室内炉火的热能量,那美丽洁净的霜花逐渐变成了冰水,流淌了一窗台。
   记忆中,儿时的冬季格外寒冷,可顽皮的我们总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尤其是雪过天晴,温柔的阳光静静地泄在洁白的雪地上,亮晶晶的耀眼,天地间成了银装素裹的童话王国。起初,孩子们被母亲包裹得严严实实,俨然一只只肥硕的小企鹅,总会不约而同地跑到场院里、大街上,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半天下来,我们的衣着早已变了形,不是帽子戴歪了,就是手套甩在一边。身上虽已汗涔涔的,可小脸却冻得通红,攥雪的两手冰得发紫。于是,就时不时地跑回屋里,急忙凑到火炉旁,手心手背翻过来调过去地烤上一阵儿,待手暖和之后,便又立即奔出去。有时竟忘记关门,常常惹得母亲一次次嗔怪,说你们这些小“淘气包”,大冷天不好好在屋里猫着,来来回回的,把热气都放没了。
   父亲可以用炉子烧水,还常常拿大马勺放在炉圈上炒菜,既快又便捷,比大锅里做出的菜要香得多。我们小孩子,倘若饿了或馋了,就取些黄豆粒儿来,放到炉盖上炒。用炉钩或木棍勤扒拉,这时宜使用温火,火小了,一时半会儿不熟,火大了,会弄得手忙脚乱,挺好的“美食”常会糊成一片。最好的做法莫过于烘烤冻豆包、玉米饼子和土豆,味道特别好。尤其是地瓜,用清水洗净,用菜刀小心翼翼地切成薄片,并排摆在干净的炉盖上烙,用指尖适时地翻动。小时候,没有其他零食,地瓜片便成了我们百吃不厌的美味,那浓浓的香气也总是弥漫在老屋之内。
   火炉连结着我儿时的记忆,我们爱它,不仅仅是因为它驱走了严寒,温暖了简陋的老屋。同时,它又会给我们提供许多便利条件,让我们随时可以享受美味小吃。
  
   二
   儿时,每到入冬,天气渐冷,父亲便开始着手搭建暖炉。那整套的炉具,包括炉箅、炉板、及三个环环相扣的炉圈和炉盖,也有用一张大铁皮来替代炉盖的,省却了两个小炉圈,用起来很方便。炉具是当年冬去春来,天气转暖后从火炉上拆下来的,放进仓库里保存,以备来年冬季再次使用。至于一节一节的铁制炉筒子,薄薄的,每节一头粗、一头稍细,便于组装,烧了一两年后常会受损或锈迹斑斑,只能更新换代,好在每到天冷时,集市上都会有卖的。
   小小的火炉,是农村过去家家户户必备的取暖工具。当然,搭暖炉也是有些讲究的,搭的好,炉子好烧,火苗旺,热气来的快;否则定会冒一屋子的烟,不但起不到取暖的目的,屋里人还会被炝得受不了,无奈还会开门放烟,寒气内侵,家人饱受煎熬,只好将炉子毁掉重搭。但这技术活儿也不是专门学来的,腼腆的父亲羞于求人,凭着自己多年的实践摸索,才积累了一些搭好暖炉的经验。
   要搭暖炉了,父亲将炉具拿进室内,选好位置,或在墙角,或在屋地中央,按照屋子空间的大小,保证炉筒总长度适中,太短则散热面积小。每每这时,我们小孩子都非常兴奋,也变得乖巧和勤快起来,愿意跑来跑去给父亲当下手。早先,用搭炕余下来的土坯,搭建起的暖炉显得既憨又笨,还易掉土;后来有了红砖,和上泥巴,垒砌成的火炉四四方方、棱角分明,格外耀眼。常常还会在炉身前头留出一个小而方的洞,能看见炉里的火,还可填炉柴,整个暖炉也就更显得美观,也会因空气流畅而燃烧得更加旺盛。
   那时学校教室里,冬天也都靠炉子取暖。每到入冬,班主任提前安排几名离家近的同学,把铁锹和泥板带来,还需要细铁丝,吊炉筒子用。搭炉大都是男生的活儿,班主任是师傅,负责搭䟙;学生们就是小工,搬砖、打水、和泥,忙前忙后。暖炉搭好了,便将炉筒子一节节,小头对着大头,连接好,拐弯的地方有专用的“接头拐脖”。大家齐心合力将长筒立到炉子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用细铁丝缠紧,两头分别固定到棚顶的檩条钉子上。炉筒子从炉子上的“喉眼儿”,一直通向屋角的烟囱处,最后用泥将缝隙抹严实,大功就算告成。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找干草或玉米叶子,塞进炉灶,盖上炉盖,划根火柴,从炉箅子底下将其点燃。刚开始,或许因炉灶潮湿,炉筒节处常常会有几许浓烟挤出。待火燃起来后,再填少许木棍或木块,那炉子便渐渐地有了生机,呼呼地发出声响,炉筒节处也不会再窜烟。于是,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有种成就感,对着火炉议论纷纷、赞叹不已,脸上都显露出灿烂的笑容。同学们自带干柴,每天轮流值日,早早到校,将炉火点燃,将教室烘热。一早一晚天冷时用“大火”多烧一段时间;中午阳光充足时少填些柴,用“小火”慢慢烘,保持炉火不灭即可。有了炉火的温暖呵护,我们才可以安心学习,正常生活。下课后,同学们时常围到炉子旁,边烤手边炒瓜子,有的竟然还用暖炉煮饭,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暖炉镌刻着时代的辙痕,陪伴着老屋的冬天,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岁月悠悠,时过境迁,那许多年前遍及乡村的平凡的暖炉,已伴着简陋的泥土房,成了人们遥远的记忆。但那些与暖炉有关的情结,愉快的往事,温馨的画面,美好的时光,在我们那代人的心中,永远也无法泯灭。

共 27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为一个北方人,如果不是九零后,大都有冬天用火炉取暖的记忆。本文语言生动准确,作者用优美的笔调将我们带入了儿时的回忆。那件件往事,搭火炉、烤衣服、做饭、烧水、玻璃上画窗花、玩雪回家烤手、吃烤土豆、地瓜,好像是在写我的童年。读完非常亲切,马上引发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作者最不能忘怀的是父亲搭暖炉,孩子们当下手的情形。学校里班主任和男生齐心合力动手为大家服务,同学们轮流生火,让整个冬天充满浓浓的温情。那个年月,无论家人、师生、同事,只要共围一个火炉取暖,就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真情。美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10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无悔红烛        2017-12-08 20:14:37
  我们湖北以前冬天取暖的设备叫“烘笼”,陶制的圆形器皿,里面装着炭火,可提在手里移动取暖,这东西肯定不适宜严寒的东北。读美文,涨知识了!
回复11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7-12-08 20:31:21
  烘炉也好,火炉也罢,暖暖的温情、温馨的往事、美好的时光,总会在岁月的长河中再次浮现,让人心生暖意、回味悠长!感谢无悔红烛老师点评,祝冬暖!!
12 楼        文友:浅语落尘        2017-12-08 20:58:24
  再次向您问好!我也是吉林人!
回复12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7-12-08 21:37:56
  哦,真的是老乡,幸会啊!欢迎朋友有机会来郑家屯旅游观光!!
13 楼        文友:王海龙        2017-12-09 06:56:42
  文学是一片净土◎文学永远神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心源,著有《心语呢喃 乘梦飞翔》。作品散见《华人时刊》《文学月报》《娄底日报》《四平日报》《短篇小说》《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石泉老人》《关东文学》《西辽河》《辽水文学》《双辽消息》等。498818395@qq.com
14 楼        文友:疏影橫斜        2017-12-09 09:33:26
  美好的文字,温暖的记忆,在这寒冬,成了一道温情风景。拜读好友美文,一出手,必是精品!祝福,期待!多向你取经,学习!
灵魂的美丽,在于情有所依。
回复14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7-12-09 10:18:14
  感谢疏影挚友谬赞,文学路上,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愿彼此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开心愉快!!
15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12-10 22:49:36
  恭喜作品摘精!问好,流云因你更精彩,期待您的更多精彩!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15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7-12-11 17:41:00
  谢谢副社长鼎力支持,祝如云社团蒸蒸日上,多出佳作,摘取更多精品!
16 楼        文友:艺苑奇葩        2017-12-10 23:12:59
  祝贺文友作品加精,令人振奋!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回复16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7-12-11 17:45:40
  感谢文友热情关注,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祝:写作愉快、精品多多!
17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5-13 05:50:58
  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自然日趋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18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5-19 06:29:21
  人生不要被他人所控制
   人生,不要被安逸所控制,决定成功的,是奋斗。人生,不要被他人所控制,决定命运的,是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让自己跨越的姿势美一点。人生中,会发生什么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应对它。世上没人能赎回过去,珍惜你的眼前,别等失去再追悔回不去的曾经。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