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天坡里挖小蒜(散文)

精品 【丁香青春】天坡里挖小蒜(散文)


作者:行走山水间 布衣,356.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66发表时间:2017-12-24 18:29:39
摘要:小院人物志

【丁香青春】天坡里挖小蒜(散文)
   春风吹绿了家槐,二葫芦家的大黄狗嘴肿得更厉害了。厚玻璃窗二尺长,一尺宽。后院里的人进进出出,似乎就没停过。庄上嬷嬷的咳嗽声一声紧接一声,花花嫂的簸箕扇呀扇,小麦,芝麻,黄豆总簸不完。天已热了,定兰哥的棉袄还没脱,五个绊扣断了两个,鼓鼓的胸脯汗珠滴滴渗出。大白猪啍啍唧唧,大长嘴在石槽里一直拱呀拱。芦花鸡在麦秸下,秫堆里咯咯哒咯咯哒刨个不停。
   提着龙卧(荆条筐)漫山遍野地跑啊跑。小伙伴们争论着野草的名字。能够用来挖的草名大都认识了。暮色苍茫,从村西漏圪洞回村,有意把大叶片的草放在筐顶层,不出意外,村口纳凉的老人会啧言:“这几个娃真算了人,在哪采的这么大好草!”小虚荣满足了,村里母亲们的呼唤声此起彼伏,声音拉断了缕缕炊烟……
   花花嫂嫂的脸比落到地上的槐花叶还黄薄瘦。吐一口痰,用脚底抿一下;吐一口痰,再用脚底抿一下。红公鸡厌恶地走开了。大人们都去地了。花花嫂在炭窝里刨呀刨,发亮的炭块被她刨出来,塞到嘴里“咯蹦咯蹦”地嚼着,露出的笑容和发黄的牙,乌黑的唇一样凄惨。
   有一个午后,八岁的我一个人看家。坐在水泥地上把一堆连环画无聊地又复习了一遍。正在发呆,花花嫂突然闯了进来,这种情况以前从没有出现过。“老弟!家里有止痛片吗?”“没有……我……我也不知道!”“球眉眼东西,我知道你家有,给嫂子找找!”
   我拿出牛皮纸药盒子,她一把夺过去,“哗啦”声把里面的药全倒出来,两只鸡爪一样的手指划拉着,一些白药片,黄药片跳动着,她准确地抓住了双鱼和Apc。一仰细瘦的鸡脖子,两片药吞下去了,她像一个轻飘飘的稻草人,捂着肚子踉踉跄跄地飘了小木门。
   阳光很暖,虱子和它的白卵在棉袄缝里,头发跟里蠢蠢欲动。花花嫂的大女儿凤凤在窗前洗头发。一撮儿洗衣粉洒在头上,两只手挠啊挠,一团团白沫堆在头上。舀来一马勺清凉的井水,从头上浇下去,凤凤的头发漂洗得干干净净。披着发,用篦子篦过,阳光闪耀,拂过槐梢,脸蛋儿经过水的清洗,光洁红润。一次洗沐,一罩阳光,凤凤出落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姑娘。
   凤凤属鼠,比我大九岁。我叫她爸哥,她得叫我叔。她当然不会叫,我有时反而认为我该叫她姐。有大量的时间无法打发,托着腮,盯着窗玻璃。晒黑酱的馒头硬了,苍蝇也不再光顾。一两个穿粗布衣服的陌生人来了。每逢这时,凤凤都会去窗台下劈柴。斧头下去了,半天也不见抬起。耳风里听说,那两个人是给凤凤来做媒的。
   洋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开了。上院,下院,甜甜的香味飘散着。蜜蜂躲在花蕊里,蠕动着蠕动着,只见进去了,等不到看见它们出来。
   天气越来越躁热,光板花棉袄穿不住了。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个小伙伴也没来叫我出去玩儿。一个人在大玻璃前,把杏核抓得哗啦啦响。
   忽然,凤凤隔着窗玻璃叫我。我打开窗户,她拿着一个小镢头,挎着一个小土篮。让我跟她去天坡里挖小蒜。小蒜?我自认为自己识完了田野里的所有野菜,怎么就没听说过小蒜呢?!天坡,也去过好多次了,小蒜,怎么就没见过影儿!我溜下坑,趿拉上土布鞋,找了个小铲子就跑出去了。我问凤凤,为什么要去挖小蒜,她哼哼唧唧地不愿意说,后来含含糊糊地说是有什么亲戚要来。
   村子里很静,从背后园里走过,绕过二队场院,穿过一个青砖炉圪洞。撒满光滑鹅卵石的舞阳河划了一个弧。河水细而瘦,一尾鱼一只虾也没有,几只小白蝴蝶静静地趴在青石板上晒太阳。从踏石上过了河,沿着虎峪河方向走,右斜方,一条羊肠小道儿盘旋而上。这里就是通往天坡的路。
   天坡尖儿是层层叠叠的梯田,一直盘旋到大青山跟。坡尖儿没有庙,人们却习惯叫它高天庙儿。听说姥姥曾在那里喂过骡马。我向往了很久,却一直没机会登上去过。
   凤凤领着我,没有去我们常去挖野菜的田间和地垄。她领我来到一片灌木丛生的山坡。坡上草木葱笼。荆梢开着淡蓝色的碎米花;马茹茹结出了亮晶晶的红果儿;酸枣儿果青绿青绿的;一些不知名的蒿草在岩石缝里一簇一簇地繁荣着。
   在一些蒿草根部,有一根两根细丝似的绿茎,绿茎混在嵩草里,不细看不容易找出来。凤凤用小镢头从绿茎旁使劲一刨,一个个白白的小蒜便从泥土里露出来了。小的如奶奶对襟袄上的盘扣疙瘩;大的像指头儿肚。小蒜虽小,蒜形俱全,一瓣儿一瓣儿地围着细茎杆儿。剥了蝉衣似的薄皮,咬一枚,清甜微辣,与大蒜的味道很相似,却又没有大蒜那么辛辣,略带几丝清甜。我完全没想到这么细,这么小的茎叶下竟会有这么甜美的根块儿。原以为对野菜无所不晓的我突然像发现了另一个地下小世界。
   凤凤在前面刨,我跟在后面捡。刨着,刨着,她会停下来,拄着镢头沉思;有时又长吁短叹。太阳越升越高,细汗沾湿了棉袄。袄缝里的寄生虫又蠢蠢欲动。麻雀妈妈领着黄嘴儿女在草丛里找虫子吃;黑蚰蜒扭着身子爬来爬去;小壁虎甩着尾巴嗖嗖地爬过岩石。山风微微吹来,细汗又被压了下去。小蒜太小了,辛辛苦苦挖了一晌午,只挖了半小篮子。
   第二天,一个年轻人进了院子,四个兜的中山装,头发梳向一边,背稍有点佝。听说是磊上村人,来相亲。午饭时,巧巧嫂家里飘出了浓郁的肉香味儿。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槐树的小黄叶儿粘在泥里;椿树叶带着粗杆儿啪啪地掉。巧巧嫂的咳喘声越来越弱,呻吟声在深夜里越来越响。我问母亲为什么不送巧巧嫂去医院,母亲长叹一声,转身走开了。
   雪花一团一团地飘落,定兰哥一遍又一遍地清扫着大门外的积雪,失去一颗门牙的嘴显得黑洞洞的。磊上那家人一次次遣媒人来,成亲的日子送了一次又一次。看着坑上蜷成一团的母亲,凤凤叹息着一次次拒绝。后来听说新女婿承诺婚后立即把巧巧嫂接到自家去养病。无法拒绝的凤凤和定兰哥才勉强答应了婚事。
   年关将近的时候,迎亲的鞭炮劈哩啪啦地炸响,三驾马拉大皮车拉着凤凤,伴娘及嫁妆爬上了磊上坡。凤凤嫂没有等来去女儿家养病,也没能挺过冬天。奔丧结束后,凤凤和新女婿回家,冬天的太阳红彤彤地照在雪垣上。银妆素裹的垣上风光分外惊艳。在雪消的土墙根下,小蒜叶密密地挺立着。这里的小蒜真多呀!汲足了雪水,明年会很肥硕吧!她想。

共 24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有极强的画面感,小院人物描述的栩栩如生。文章开篇就很美,介绍村里的风景,门前摇曳的家槐,院里人们忙碌的身影,花花嫂的簸箕翻飞,天开始热起来了,绿色开始蔓延,童年的作者,与小伙伴们一起去挖小蒜、小蒜不好找,小凤用小镢头从绿茎旁使劲一刨,白白的小蒜便刨了出来。小蒜不大,一瓣儿一瓣儿地围着细茎杆儿。剥了蝉衣似的薄皮,咬一枚,清甜微辣,与大蒜的味道很相似,却又没有大蒜那么辛辣,略带几丝清甜。如此这般的小的茎叶下竟会长着甜美的茎叶。冬天的阳光暖暖地前行,到处琼楼玉宇,银妆素裹的风光分外惊艳。你看,在雪消的土墙根下,小蒜叶密密地挺立着。从春到秋,再到冬天,一年四季的美景在这里上演。文章语言唯美朴实,将乡村的景色描绘的极其生动,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炫美的画卷,让人爱不释手。一篇佳作!倾情推荐,共赏馨香文字!【丁香编辑:社长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闰土        2017-12-24 22:01:44
  欢迎新朋友,闰土向新朋友问好,祝佳作连连,精品不断。
22 楼        文友:乐歌        2017-12-25 20:30:50
  纯美的乡土文字,语言清丽流畅,作者功底可见一斑,好作品,欣赏了。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22 楼        文友:行走山水间        2017-12-26 14:31:00
  出生乡村,感念故土,难忘乡情!感谢关注与评论!
23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2-26 10:04:45
  小蒜不值钱,关怀无价。穷苦人家,无奈啊
24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7-12-26 12:15:00
  很美的文字,淡淡的忧伤,如一支幽怨低沉的箫曲,从第一行起就萦绕在耳际,直到读完全文,还余音袅袅,飘散不息。拜读了,一篇既洋溢着浪漫色彩,又极具现实主义光辉的散文,可见作者对人生,对现实,对底层人生活的真挚关切,充满着人文关怀。
妙处难与君说
回复24 楼        文友:行走山水间        2017-12-28 10:47:07
  你评论得太精要了!十分感谢!
25 楼        文友:樱雪        2017-12-28 09:40:56
  祝贺老师作品加精,行文很有特色。期待更多精彩。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5 楼        文友:行走山水间        2017-12-28 10:45:40
  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会努力创作的!感谢!
26 楼        文友:娇娇        2017-12-28 11:17:04
  祝贺老师在丁香社团投稿收获的第一篇精品,第一次投稿就收获满满,老师真棒!加油!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敬茶!
娇娇
27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7-12-28 11:40:52
  祝贺散文斩获精品,不错。
28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2-06 09:59:43
  佳作人物刻画非常到位,"花花嫂嫂的脸比落到地上的槐花叶还黄薄瘦",比喻形象!美丽的凤凤是一个典型的村姑形象,她心灵手巧,聪明可爱,为了救病母,勉强答应自己并不喜欢的婚事,作者对人物的观察细致,通过小孩的眼晴映照出来,很巧妙!本文以小见大,以一个小院反映出当年农村,足见作者谋篇布局的功力!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9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4-26 10:37:34
  老师小说描述的乡村生活越纯美,就越发衬托出了现实的无奈和悲凉。养大如花似玉的女儿,却要牺牲终身幸福,为母亲久病无钱医治。可惜可叹啊。这生命里的美好,都是那么来之不易,非珍惜一词可以诠释。祝福老师,初夏安琪。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29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