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小安(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多娇】小安(散文)


作者:樱雪 进士,9100.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15发表时间:2018-01-06 18:57:56
摘要:纯净的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那个村庄和那一望无际的田地,还有那个脖子稍稍有点歪斜却英姿飒爽的坚强少年。

【江山多娇】小安(散文) 夏收时的太阳很毒,晒在身上感到火辣辣的热,甚至能闻到一股被烤焦的味道;尽管如此,人们依然手握镰刀在麦田里忙着割麦子。一缕缕浓浓的麦香随着热风迎面而来,正在全力以赴干活的人们轻轻吮吸下,顿时忘了全身心的疲惫,将手里的镰刀挥舞得更利索了,他们顾不得擦去满脸的汗水,而任由其顺着脸颊落入脚下的黄土里。麦子长势喜人,麦穗颗粒饱满,任谁看了,都会喜得合不拢嘴。人们好像已经忘了腹中的饥饿和头顶的烈日以及肉体的劳累,只能看到眼前那片不断翻腾着的金黄麦浪。
   小安已经割了半晌午麦子了,没喝一口水,嘴唇上已经裂开好几道血口子,但他依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虽然小安年纪不大,但他干起活来却是有鼻子有眼,和那些大人有得一拼。割麦的时间长了,他满脸的灰尘,鼻孔处已经成了黑色,除了偶尔一笑露出的两排白牙以及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之外,浑身上下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麦收季节,不管是谁,都是这般脏兮兮的模样,而且在人们看来,脸越黑、衣服越脏,证明干的活越多、出的活越好,这是衡量干活是否突出的唯一有效证据。
   村外的田野里,只有小安家的地是他一人单独劳动,其他人家的地里都是大人带领小孩一起干。小安的父母去了远方当麦客,将地里的麦子全部留给他。家庭的异常艰难导致他的父母不得不这么做,小安为了让父母省心,拍着胸脯打了保票。小安边想着父母临走时的殷切嘱托,边忙着赶手里的活,他一刻也不敢停歇,就怕自己被旁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小安,小安——”正在低头干活的小安听到有人喊自己,头都没抬,也没停下手里的活,大声喊道:“啥事?”
   “回家吧,这会太热了,等下午天稍微凉了再来。”
   “你们回吧,我不怕热。”说完这些,小安再也不去理会那些让他回家的乡亲。
   那时的太阳最毒,地头那几棵桐树的叶子早变得蔫不拉唧的,就连地里的野草好像也忍受不了火热而将身体蜷缩起来,可小安却不怕头顶的火球,依然自顾自忙碌着。小安就这样一直头也不抬地忙着割麦子,直到割了能装满一架子车为止,他才停了下来,只稍稍舒展了四肢,便手握铁叉将那些堆得整整齐齐的麦子陆续装入架子车里,然后再拿来大绳将车里的麦子捆好。
   小安刚刚十二岁,虽然个头较一般小孩高点,但他拉着装满麦子的架子车时,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大山压在他的肩头。小安鼓起腮帮子,双手的青筋鼓得高高的,他伸直了小腰、瞪直了双腿,摆出一副“我要征服你”的架势,拉着架子车缓缓向打麦场走去。满脸的汗水不断流淌着,时而流入他的嘴角、眼角,酸涩的味道不断冲击着他的心灵,但他努力睁大眼睛,只顾得拉架子车赶路,而任由汗水肆意流淌。前往打麦场的途中有很多坑坑洼洼,虽然人们会在麦收时将路面修补修补,可路过的架子车多了,那些小坑又被碾了出来。等小安拉着架子车到达打麦场时,他的眼睛已经有了麻木的感觉,纵使酸涩的汗水浸入时,他也已经没了知觉。小安挥起袖子胡乱抹了抹满脸的汗水,然后将麦子堆放在打麦场的一角,没有一刻的缓和,转过身就连忙拉着空架子车向麦地跑去。
   可小安跑到自家地里时,却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乡亲们纷纷手握镰刀忙着割麦子。
   小安连忙上前,大喝道:“谁让你们来的?”
   老乡们七嘴八舌地说:“小安哪,我们是自愿来的,没人要求,这也是大伙的意思。”
   小安鼻子一酸,强忍住满眶的泪水说:“我家地里的麦子,只要我没同意,你们谁也不许割。”
   “你这娃娃,平时挺机灵的,怎么到这时不懂事呢,我们这是给你家帮忙割麦子哩。”
   “就是,就是,大家看你一个人割麦挺不容易的,都主动过来了。”
   “好娃哩,你干活悠着点,别熬煎,有大伙给你帮忙。”
   ……
   小安丝毫不搭理他们的话,只是大吼大叫着将那些前来帮忙的老乡轰了出去,然后继续忙着割麦子。
   小安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平日里,遇到村里的长辈,都会很恭敬地称呼声。他不愿意让老乡给自己帮忙,一方面是因为大伙家里都有地,夏收是虎口夺食,大家都很忙;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面,由于他之前给父母打了保票,如果有了大家的帮助,在两位大人看来,小安一个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来年麦收时,他们是不会去当麦客的,这对小安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鉴于这些,小安宁可将前来帮忙的乡亲们全部轰走,自己去没日没夜地干,也不能让他们给予自己帮助。小安之所以每次只割能装一架子车的麦子,就是怕有人偷偷来到地里给自己帮忙,他边想着在远方当麦客的父母,边忙着手里的活,不时抬头瞅一眼不远处正在干活的老乡。老乡们对于小安的“无礼”,只是稍稍叹了叹气,便没放在心上,大家都知道小安的心思,于是就再也没去给他帮忙了。只是每到饭点时,乡亲们会为小安送些凉开水、饭菜,仅此而已。
   三天后,小安终于割完了地里的麦子,当他将最后的一架子车麦子拉入打麦场时,看到很多人家还没有割完,他感到心底里涌现出一丝由衷的自豪。其实他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那是大家为了不让小安感到尴尬,而故意减缓割麦的速度。小安是白天干完、夜里继续干,纵使困了,也只是回家打个盹,醒来后去地里接着干。小安的勤奋,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而且他的心思,大家也知道,因而大伙便没有卯足劲干,一直跟小安的速度保持一致。
   小安将麦子摊开,等晒得差不多时,便牵来家里的老黄牛套着碌碡前去碾场。小安有村里那些同龄小孩所没有的成熟、稳重,诸如割麦、拉麦、摊场、碾场、起场、扬场此类的活,在他的手里纷纷被演绎到极致,好像他从一生下来就掌握了这些技能似的。村里的老人站在打麦场外,笑眯眯地看着小安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都欣慰地笑了。在他们看来,小安是所有同龄孩子里最有出息的;纵使他的脖子稍稍有点歪斜,但这先天的身体缺陷丝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满意程度。有几户人家已经有了将自己闺女许配给他的念头。
   “真没看出来,你手里出的活果然不一般。”
   “小安,你家麦子真好。”
   “瞧这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闻着都香。”
   “你真能干,扬完场剩下的杂物里都没什么麦粒。”
   ……
   扬场的水平究竟如何,只要看一看麦粒里的杂物多少和那些杂物里的残存麦粒就可以证明。小安听完各位长辈对自己的夸奖,顿时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多日以来的紧张心情终于放松了下来。他特别害怕自己扬场时弄得一塌糊涂,一直都很小心、很仔细,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干的活竟然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
   夜深人静时,小安将麦草垛堆好了,他终于忙完了所有的活。小安一身轻松圪蹴在麦草垛旁,托着腮帮子不断回想着多日以来的辛苦劳动,还有好心的乡亲们对他生活上的关怀,以及在割麦、拉麦、摊场、碾场、起场、扬场时获得的称赞,禁不住泪眼婆娑。那一刻,他感到自己很幸福,一缕缕无法言喻的感动陆续涌入心头。
   凌晨时分,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边。夜很静,野草里的昆虫早已熟睡了,只有满面春风的小安正托着沉重的步伐拉着沉甸甸的架子车离开打麦场踏上回家的道路。那道瘦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幕中,夜空中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纯净的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那个村庄和那一望无际的田地,还有那个脖子稍稍有点歪斜却英姿飒爽的坚强少年。

共 28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安是个坚强而懂事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安心在外当麦客,才十二岁的他,一个人承担起了家里收割麦子的重任。夏收时节,正午的太阳正毒,桐树的叶子蔫不拉唧,地里的野草热得蜷缩起来,而小安却不怕头顶的火球,越干越有劲,乡亲们劝他歇歇,他说不怕热;乡亲们主动帮助他,也被他轰走。小安并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也不是不近人情,之所以这样做,是源于心中对父母的承诺。他在爸爸妈妈面前打过保票的,能够独自完成家里的夏收任务。他要让父母安心在外当麦客,多赚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正是有了信念的支撑,小安羸弱甚至有点残疾的身躯,迸发出难以置信的强大力量,割麦、拉麦、摊场、碾场、起场、扬场这些活计,纷纷在他手里演绎到极致,得到了大人们的赞许。一个勤劳、坚韧、顽强的农家孩子跃然纸上,小小年纪就那么有责任感、那么有担当,了不起!作者笔下的小安,有血有肉有思想,形象很饱满,麦收劳动场面的描写非常细致,现场感很强,文章要表达的内涵很深厚,值得思索。一篇难得的弘扬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精神,激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担当,唤醒藏于内心的奉献精神的佳作!推荐阅读,好文共欣赏!【丁香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林易峰        2018-01-06 19:53:41
  太让人佩服了,这么点个孩子,担负起怎么重的劳动。
回复11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01:36
  感谢老师点评拙作。小安很伟大,是值得赞扬的。他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当下的我们学习,也是当今的孩子所学习的。感谢老师鼓励,问好。
12 楼        文友:林易峰        2018-01-06 19:54:23
  文字纯美,耐人寻味,为小朋友点赞。
回复12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02:53
  再次感谢老师点评拙作。小安的故事,是真实的。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类似于小安的孩子很多很多。感谢老师鼓励,问好。
13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8-01-06 19:56:10
  优美的文字,朴实的故事,灵动的小安,麦田中勤快的少年,一幅绝美的画面。
天使的左翼
回复13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03:44
  感谢老师点评拙作。小安,是灵动的,是有爱心的,也是懂事的。这样的故事,在当下是不会有的,但在上世纪,却是常见的。感谢老师。
14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8-01-06 19:57:18
  小安这么小就如此懂事,地里割麦子的活不在话下,这样勤奋的少年很少见。
天使的左翼
回复14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04:48
  小安这样的少年,现如今,肯定很少见。但在特定的年代里,是非常多见的。我们是幸福的,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但发生在那个年代里的故事对于我们而言,却是必须要铭记于心的。感谢老师鼓励。
15 楼        文友:天边的流星雨        2018-01-06 22:11:37
  从小能干的,能吃苦的孩子,长大必有出息!因为他的脑海里已经在想大人的事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该祝福他——小安。
回复15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06:13
  非常感谢乡党老师的精彩点评。发生在小安身上的故事,老师应该是见过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事很常见。感谢老师鼓励,祝您冬日愉快、天天开心、多出佳作。
16 楼        文友:闰土        2018-01-06 22:23:58
  拜读完老师文稿,鼻子发酸,两眼模糊,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事,善解人意,老师把小安刻划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不由得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师文笔朴实耐读,人物心理描写十分到位。好文,闰土点赞学习了。
回复16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07:19
  是啊,老师这句话很在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他们的不得已,是家庭的贫困造成的。但这也是一笔非常可贵的人生财富,感谢老师鼓励。问好。
17 楼        文友:庄稼        2018-01-07 05:54:00
  阅读老师佳作!小安年仅十二岁,正是上学的年龄不去学习课本知识,却对收麦过程中的各项技能能够操作得熟能生巧,小安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过早地成熟可以分担生活负担为大人分忧,可见他家的生活有多么困难,以至于大人外出做麦客而留下孩子完成家中事务。文中优美细致的描写,一方面刻画了勤劳质朴任劳任怨少年形象,一方面表现了文字之外的值得读者思考的一些问题,文章描写细腻,文笔流畅,人物鲜活饱满,个性突出,故事寓意深刻,收麦一系列劳动,反映出了当前社会上凸显的问题。欣赏学习,问好老师,祝您创作愉快!
回复17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08:54
  感谢庄稼老师精彩而详细的点评。老师的视角,始终与众不同。小安在十二岁的那年,一个人收了十亩麦子,这是真实的。那个年代里,学生有忙假,倒不会耽误学业的。感谢老师点评。
18 楼        文友:庄稼        2018-01-07 06:05:59
  乡亲们主动地自愿地帮助小安收麦,说明了他们善良乐于助人有爱心,更说明小安的父母与乡邻相处得融洽和睦,彼此一样都是善良纯朴的。所以小安撵走他们拒绝帮忙,他们也不介意,这是建立在长期交往的感情基础上的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包容,这就是乡亲。
回复18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09:51
  再次感谢庄稼老师的精彩点评。小安和乡亲们之间的和谐、关爱,都是难得的、可贵的,这在当下,是缺少的。感谢老师,祝您冬日愉快、天天开心、多出佳作。
19 楼        文友:庄稼        2018-01-07 06:13:06
  怕父母剥夺他在家留守承担家务的权利,拒绝乡亲们的帮助,独自完成任务,符合少年好强倔强的性格,家庭条件使他过早地掌握了大人才具备的生活技能。
回复19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2:11:09
  老师的解析很到位,小安的确是因为家庭的缘故,才变得格外坚强的。小安的一生是传奇,关于小安的一生,详见散文:老歪。感谢老师鼓励。问好。
20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1-07 16:37:47
  樱雪老师的《小安》描述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为了父母能安心在外打工赚钱,一个人独自担负了家中收麦子的任务。割麦,拉麦,晒麦,摊麦,碾麦,起场,扬场的过程都独自完成,受到乡亲们的赞许!小安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可喜可贺!敬茶老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20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8 07:56:57
  感谢老师精彩而全面的点评。小安的精神,的确是值得现如今的孩子认真学习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横流的当下,也是必须要铭记的。感谢老师鼓励。
共 24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