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小说《白鹿原》人物分析(赏析)
非常喜欢《白鹿原》,陈忠实的这部斩获茅奖的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堪称建国以来最优秀的一部文学著作。正如他生前所说的那样——这绝对是一部可以垫棺材板儿的作品。陈忠实为人敦厚内敛,从不打诳语,对于这部作品,他能公开如此陈言,可见他对自己创作的这部作品的绝对认可。
这源自于他内心的一种自信,一种高度的文学自信。
小说开篇: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娶头房媳妇时他刚刚过十六岁生日。那是西原上巩家村大户巩增荣的头生女……
文学创作者都有一种相同的感慨,小说的首段或者首句,对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到读者的阅读欲望,读者有没有兴趣读下去抑或是将这部长篇小说读完,开篇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作者不断反复地打磨小说的整篇尤其是开篇段,直至将它打磨的语言精湛,耐人寻味,甚至寓意深邃。
由《白鹿原》开篇句我斗胆琢磨陈忠实当时的创作思路,我想陈老先生大抵亦是如此,和我的想法大同小异,开篇首句修改了无数遍,最终决定引用“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来打开小说的开篇,再洋洋洒洒地续接下文。我这么说,或许有人会说我太过于自负,我又怎会了然别人的创作思想呢?文字实则是相通的,而运筹文字的人更是心有灵犀,理解文字的人不需要见面会谈,或许只须读一段文字,就能遥知对方的心境。倘若没有这种文学感应,又如何称之谓一个合格的笔耕者呢?
窃以为《白鹿原》这句反复打磨出来的开篇首语传达出多层意思,首先提到小说的主人翁白嘉轩,说明一部近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虽字数居多,但绝不拖沓冗长,直接切入主人翁开始讲故事。
其次打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一部能让读者钟爱的优秀文学作品,得有扣人心弦的包袱扣子以及赚人眼球的引点,这句话抓住了人的猎奇心,白嘉轩怎么会娶了七房女人呢?他是怎么娶的?又是怎么散的?充分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继续读下去,可以更深层的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深意。他娶了七房女人死了六房,直到娶了仙草才算安顿了一个家。陈忠实给白嘉轩安排如此多舛的命运,首先以此暗喻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女人命如草芥性命卑微,其次隐喻白嘉轩命硬,为后续故事埋伏笔。譬如,田小娥冤死之后阴魂不散,把白鹿原搞得人心惶惶,族民们全都主张修庙祭拜,唯独白嘉轩力主造塔镇压。用他的话说:神要敬着,鬼要打着哩!白嘉轩胸怀正义,不信邪不敬恶,身正不怕影子歪。命硬心更硬。
《白鹿原》中每一个出场人物也都精心安排了一场大场面,譬如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小说中朱先生的原型是清末大儒牛兆濂。陈忠实也按照真实的历史题材给他安排了一场风光大戏——只身退清兵。他冒着生命危险孤身闯清兵大营,说服清兵统帅方升退兵,使得白鹿原免受生灵涂炭。朱先生的大义之举,确定了他在白鹿原上乃至于小说中的地位,他是一个大仁大义之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白鹿原上的精魂,也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而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怎么会没有这样的灵魂人物呢?这种灵魂使我们看到了这部作品的希望,甚至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再说总乡约田福贤的出场,跨大马,背长枪,趾高气昂,带着几个荷枪实弹的兵勇在白鹿村转悠,企图制止白嘉轩发起的“交农”闹事。虽然功亏一篑,但也显示出了他在白鹿原上的身份地位。
就连鹿三的出场也是做过精心安排的大场面,鹿三是白嘉轩家中的长工,听人使唤,老实巴交,唯唯诺诺,就是他这样的人,仍然做出了一桩他这辈子引以为豪壮的辉煌大事:带头闹交农。实际上“闹交农”真实的发起者是他的东家白嘉轩,鹿三只是顺从东家的意思当了枪头而已。他义无反顾的给东家做枪头使唤,而出了事之后,东家也没有抛弃他,毅然决然地主动投牢,企图将打入死牢的长工鹿三换回来,白嘉轩此举真可谓大义凛然,正如他所言:人活在这个世上,有比命还重要的东西啊!这个典故可以很好的诠释长工对东家的忠心不二,也表达出鹿三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东家白嘉轩为人仁义,做事讲究,值得他这么去做。鹿三的死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儿,鹿三被儿子黑娃接到城里享福,翌日就偷偷回到了白鹿原白家,他对白嘉轩说他哪儿都呆不惯,就愿意住在这间马厩里,住了一辈子,习惯了。当天夜里年迈的鹿三就死在了白家的马厩里,死的很安心,算得上是寿终正寝。这就说明鹿三这辈子没跟错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他没吃什么苦没遭什么罪,这辈子值了。
陈忠实煞费苦心,把《白鹿原》中的每个人设都做了精心安排。诸如鹿兆鹏,陈忠实以人性为出发点,把鹿兆鹏塑造成一个极度纠结极度矛盾的革命工作者。娶冷家长女的时候,他不想娶又不得不娶,最终害惨了无辜女子冷秋水。冷秋水先成了疯子,后被她的亲生父亲一剂毒药药成了哑巴,最终悬梁自缢。这只是其一,接下来鹿兆鹏与白灵结为夫妻并怀孕生子的事情更令人咋舌。鹿兆鹏知道,一奶同胞的弟弟鹿兆海也深爱着白灵,而且他们两个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天造地设的一对,但鹿兆鹏仍然选择与白灵结为夫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都挑战了鹿兆海的底线,鹿兆海伤心之余发出了一声由衷地慨叹: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让我动心的人了。鹿兆鹏的所作所为看上去似乎让人无法理解,其实现实生活中又无可厚非,他虽然不讨人喜欢,但却是一名不折不扣坚韧不拔的革命工作者,这就是人性的一面。总得来说,他是一个让人敬仰的正面人物。陈忠实把鹿兆鹏塑造成这种人物,或者安排给鹿家两兄弟截然不同的命运,自有他的道理。
白灵是白鹿原上那只传说中的白鹿,那只所过之处处处生机盎然的白鹿,她代表着一种精魂,一种天下大同,是白鹿原乡党们心中的希望,往大了说,也是当时全国劳苦大众心中的希望。而鹿兆鹏和鹿兆海两兄弟一个为“共”一个为“国”,两人都想将白鹿精魂据为己有,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争抢,抢到手的就是本事,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两兄弟相比之下,弟弟鹿兆海更加光明磊落。小说中精心描述了鹿兆海杀鬼子的过程,却对鹿兆鹏杀鬼子的事儿只字未提,弟弟励志上前线杀鬼子,杀死四十三个倭寇,最终牺牲在战场,死得大义凛然。令人惊叹的是,他不是死在倭寇的枪口之下,而是死在内战之中,死在哥哥那帮人的手里。一个名符其实的抗日英雄竟然被抗日英雄们杀死了,结局令人扼腕。这种故事结局,正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所具备的基本的创作手法。试问,一部作品,读者看到了开头就已经猜到了结尾,他们对这部作品还会有什么兴趣吗?
既然白灵是那只白鹿,白鹿是原上的精魂,那么作者一定要给她安排一些惊天动地的大场面,诸如她和鹿兆鹏假扮夫妻,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干革命;大饥馑年间领着一帮记者机智勇敢地拍摄贪官奸商,公布于众;抗日战争时期,她一砖头砸掉投降派陶专员的下巴,因此名扬天下;以自食其毒的方式药死罪大恶极的大叛徒姜委员。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有胆有识、忠心耿耿的革命者,陈忠实仍然给她安排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命运结局,最终死在了肃反运动中,被自己人活埋了。
黑娃的命运安排也耐人寻味。黑娃有个“黑”子,却要他做“白”狼。他不甘心像他爸那样做一辈子长工,外出闯荡做了一名麦客,遇到了武举人的小妾田小娥。与田小娥深爱之后领着她回归故里,却受到了代表着封建礼制的白嘉轩的极力反对,在闹农协的短暂风光之后,他只身逃出先干革命,最终沦落为土匪。鹿兆鹏几次请他下山干革命他不同意,最终决定投奔岳维山的国军上前线打鬼子,刚刚被收编就收到前线的消息:日本人投降了。黑娃一头雾水。实际上他一个鬼子都没杀。黑娃最终“学做好人”,做了一辈子恶的“白狼”最终真的成了好人,陈忠实如此安排他的命运结局也是有深刻寓意的。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黑娃学做好人,被他打断腰杆子的白嘉轩毅然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他,突显了白嘉轩的仁义。
田小娥的悲惨命运最令人回味,可以说她这一生的命运结局全系在七个男人身上,而这七个男人是那个旧社会年代的产物,也是黑暗的代表:生父贪财如命,将她卖给了武举,迈出了悲惨命运的第一步;武举人的非人虐待,致使她心灰意冷;与黑娃的激情燃烧,点燃了她骨子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封建礼制的白嘉轩坚决不让他们进祠堂拜祖,他们只能寄住村头破窑,白嘉轩等于把他们向着悲惨深渊推了一把;阴险狡诈的鹿子霖怂恿她勾引白孝文,导致她彻底良心泯灭;与白孝文的缠绵悱恻,是出于真情也是出于报复。她也曾想过对不起黑娃,可黑娃将她抛弃破窑只身外逃,又在不知黑娃死活的情况下,她这么做情有可原;她最终死在公爹鹿三的矛头之下。陈忠实安排田小娥被鹿三所杀也是煞费苦心,鹿三杀田小娥,首先因为“不守妇道”的儿媳妇丢了他鹿家的颜面,最重要的是他的儿媳妇勾引上了东家的大公子丢了大东家的颜面,田小娥丢了鹿家的颜面是小事儿,而害的大东家丢了颜面可是大事儿,他鹿三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使她是他的儿媳妇,他也要握着矛子戳死她。所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鹿三是觉得对不起白家而杀了田小娥。陈忠实在这里仍然设置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伏笔——被鹿三戳死的田小娥,竟然怀了白孝文的娃子。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鹿三怎么想?白嘉轩怎么想?
相对而言,鹿子霖这个人物的安排有些单一,就四个字:阴险狡诈。命运安排也相对简单:善恶终须还。他一生都在算计白嘉轩,然而白嘉轩不但没有冤冤相报,反而是以德报怨,甚至知道了田小娥勾引自己的儿子,是鹿子霖的撺掇之后都没有记恨于心。瘟疫传播年间,原上的女人都在祠堂轮换替班照顾感染者,白嘉轩更是因此搭上了自己的老婆仙草的性命,而鹿子霖却找各种理由不让自己的婆娘去祠堂。他的阴险奸诈极尽恶人,可白嘉轩毅然能够大度容忍他。当然,鹿子霖的这种性格也是陈忠实特意安排,只为了凸显白嘉轩的仁义。可是鹿子霖的恶有些过于突兀了。
白孝文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只有细细品读小说,才能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揣度出他的命运安排。白孝文是白家长子,无疑也是白家所有的支撑和希望,白嘉轩从小对他严格管教,一直拿着他当成白鹿原的族长培养。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作祟严重的年代里,白嘉轩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严管儿、宠养女。
白孝文从小就与别的孩子不同:爱撒谎,嫌贫爱富。然而他仍然在白嘉轩的严管之下成长为白家的骄傲,做了白鹿村的私塾先生。当鹿兆鹏回到白鹿原做了小学校长之后他的心理开始不平衡了,镇嵩军围困西安城他谎报军情被鹿兆鹏点破之后更是气愤懊恼;镇嵩军冲进祠堂奸淫女人他选择置之不理,因此遭到白嘉轩训斥之后他一肚子窝火。当他知晓父亲买扎花机是为自己未过门的媳妇所做的准备,特别是知道白嘉轩引镇嵩军进家里喝他的喜酒只是父亲设的一个局的时候,他彻底崩溃了。他认为父亲从来就没有拿他当儿子看待,不但一直独断专横的安排着他的命运,还不惜拿他当棋子用。
白孝文的叛逆心再也难以压抑,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更加重了他这种心态,老婆遭受土匪蹂躏,田小娥恰如其时地进入他的生活,特别是在遭受祠堂荆条刑罚之后,他彻底沉沦堕落,不顾颜面与田小娥厮混,卖房子踢地,抽大烟,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死皮无赖。陈忠实在这里仍然穿插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小插曲,自从祠堂受惊之后,白孝文和他老婆再也做不了性事,与田小娥厮混以后却又好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不要脸哩!自然也就好了。”
白孝文在鹿子霖和田福贤的引荐之下去了县城从军,最后做到了炮兵营营长,可谓是官运亨通,用他的话说:鹿兆鹏是有本事,可是不会做官,我才是个当官的料哩!最终,他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鹿子霖送进监狱,将田福贤打成死囚,更是将顶头上司岳维山一枪打死,最终成为新中国滋水县的第一任县长,赤裸裸地打开了他另一面人性的大门。然而,这种阴险狡诈的小人做官,老百姓会怎么样呢?陈忠实仍然给读者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
所谓“玉有瑕疵,人无完人”,当然,这部力作也非极尽完美,细细品读,矛盾之处不少。譬如,镇嵩军围困西安城。杨排长率军进驻白鹿原征粮,先杀鸡吓唬乡民,所征粮食被黑娃一把火烧了,杨排长恼羞成怒,继续征粮,当夜被鹿兆鹏的十几个同志偷偷缴了枪,杨排长气急败坏,率队上山当了土匪。这一切都是鹿兆鹏所安排,其实多此一举,镇嵩军一进入白鹿原,鹿兆鹏直接缴他们的枪就行了,何苦后来辛苦挖地道藏粮,任由镇嵩军折腾够了才使出杀手锏?这是画蛇添足,无非就是为了突显鹿兆鹏的聪明罢了。镇嵩军一进入白鹿原,鹿兆鹏曾经对老韩说过:我一个人就能把他们端了。老韩说:我相信你鹿兆鹏有这个本事,只是你端了他们,他们还会派新的队伍过来征粮。难道鹿兆鹏费尽周折把征粮军逼走,镇嵩军就不会再派新的队伍过来了吗?
我在十年时间里,先后两次读过《白鹿原》原著,至今我也没有明晰:1,陈忠实老先生对白嘉轩这个人物身上,仁义的背后隐藏起来的无法言说;2,白孝文这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革命投机者,革命胜利后,他居然当了县长,携带新夫人回白鹿原光宗耀祖地祭拜祖坟,买回他荒唐时期卖掉的白家门楼,他与田小娥的苟且,就因为他当了县长,就能回村祭祖?黑娃和田小娥却倍受歧视?在享受这些的时候,白孝文的复杂心理和群众的心理,是那样的不得其解;3,白灵是白鹿原上精灵鹿的化身,她一路的革命表现,勇敢得可圈可点的,她居然在延安的四反五清运动中,由于共产党高级将领的私欲得不到满足,而被活埋了;4,黑娃是藐视封建礼教的愣头青,他敢爱敢恨,和田小娥爱了,就带着她回到了白鹿原,白鹿原并不接纳他们,给了他们歧视和排挤吗,赶得他们住在村外的破窑洞,黑娃当了土匪,黑娃队伍被收编以后,为掩护夜晚借道白鹿原的红军队伍,被反对者陷害了,(这个陷害者是谁,我的记忆模糊了。黑娃对革命有功。)5,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神”一样的存在,他知识渊博,是个先生,他有自己的书院。他调解着白鹿原上家族争斗,明辨着原上的是是非非,他夜观天象,随口吟一句“今年成豆”,白鹿原上就都种上了豆子,朱先生给了黑娃尊重,也得到了黑娃的尊重,朱先生收黑娃为关门弟子,这对白嘉轩这个人物的理解,更是画上了一个问号;……
路过,又说多了,我对这部作品,不解之处太多。如有不敬之处,请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