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迎春花(散文)
1.
2019年的正月初四,冻雨来到大山做客。出山的路举步艰难,我只能留在家里,陪父亲说说话,看母亲炒炒菜。
小时候总喜欢把父亲当马骑,天天盼望着比他长得高,如今真的比他高了,我没有觉得任何开心。小时候吃妈妈做的饭菜,觉得咸淡都一个味。现在每年最开心的事就是过春节,可以吃到她做的饭菜,特别幸福。
正月初八,路上的冰雪开始融化了。我和爱人又要踏出新年的第一步,离开家乡,外出寻找生计。
沿河一带的迎春花开了,开出了一簇簇金黄色的小花儿。
迎春花是春天里最早的一抹阳光,因为她的生长环境极其简单,所以我时常忽略她在第一时间盛放的精彩。每当我注意到迎春花的时候,她都是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我。她盛开在初春,萌芽呢?一定是寒冬。就因她芳名中的一个“春”字,我便误解了她的成长期一定就只属于春天。
一种花,需经过一个冬修炼,才能以最美的姿态盛放。一个人呢?我们的成长,所遇到的幸福困苦,也是一种修炼。就像小时候,向父母不断地索取,以为是一种理所当然,长大后,经历的事情多了,才觉得所谓的理所当然是父母用汗水换来的。
我要对迎春花说句真心的感谢,我与你,生活各有际遇,却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你比我精彩,你留给大家的,永远是灿烂的微笑。而我,有时候面对复杂的境况,往往会选择逃避,事后才发现,不是境况复杂,而是想得复杂。
2.
每种花绽放时都会有独有的姿态。迎春花的枝条都是向下俯视,花朵却是迎着太阳而歌。
看迎春花久了,我发现自己就是一朵迎春花。
年轻的时候,只要有人提及“残疾”二字,我就会跟谁急,直到把他们都赶走,让耳朵里再也听不到“残疾”二字。总觉得有人说我是残疾人,是对我的不尊重,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股创伤跟随我好多年,它时不时地伸出魔爪把我的心揪一下。直到读到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好好活儿”,心情才开始平复。我忍住巨疼,把心里的病瘤一刀一刀地抠出来。
不怕大家笑话,道理是明白了,数年的时光却在我的走神当中悄然溜走了;也领略到了“岁月是把杀猪刀”的锋利,我从青年走向中年。
现在,很多残疾朋友面对“残疾”二字还是比较敏感。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管是朋友还是客人,抑或是陌生人,时常还是会和我提及“残疾”二字。不一样的是,从他们的眼神当中,我看到更多的善意和爱。他们时常谈到国家对残疾人的好政策,说到霍金,说到自己的家庭或邻居家的孩子。故事很细腻,情节很动人,有时候还偷偷地拭着热泪。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想狠狠地抽自己两个耳光。自卑是个阴险狡诈的家伙,我却中了他的计谋。
3.
现在回想起童年,那就是一个人的独舞。
鲜有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玩耍。长久的安静,养成了现在的性格。有人说我做事文质彬彬,我想告诉他们,我缓慢的脚步一直在大自然奔跑,看到一个好看的石头,或依靠一棵形状奇怪的树,都会自言自语地说一大堆话。说完后心情爽极了,因为他们是最忠实的听众,就算我有天方夜谭的想法,他们也不会反驳我半句,更不会嘲笑。
村头有块平面石头,可以坐下两个人,那是我最爱的去处。我坐在上面,仰望着天空,等待着花开,眺望着远方,寻找着答案。反正坐在石头上面,感觉就是踏实。
村里的王爷爷不忙的时候,也会来坐坐。我和他相遇大多数都是傍晚。他叼着一根旱烟,慢悠悠地吐着青灰色的烟圈。
由于年龄的悬殊,我们很少聊天,大多数时间是他抽他的烟,我观我的景。
突然有一天,王爷爷问我:小家伙,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石头?
我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个石头?我在心里又问了一遍自己。想了一会儿,没有答案。对石头,没有感情,乐意了就来,不乐意就不来,从来没想过这块石头会如此吸引我。
王爷爷说,他为这块石头取了一个名字,叫“知音石”。村头的这块石头,见证着村里一切发展与变迁,每一个进村的人,每一个出村的人,石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石头绊倒过进村的坏人,也救过村里的病人。他的老伴儿患有哮喘,有一次路过村头,哮喘病犯了,咳嗽得厉害,在石头上坐了好一会儿,病情才有所好转。从那时起,他就时常来知音石坐坐,像两个老朋友,无话不谈。
听完他的故事,我发现屁股下的这个知音石,也是我的知音,见证着我的世界,伴随我的欢乐,与我共同成长。
到底还是个石头,大多数时间还是会被人遗忘。进村的人,出村的人,累了,还是会坐下来歇歇。
4.
知音石旁边长了一棵叫不出名字的嫩绿小草。
刚开始到村头玩儿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小草的存在。夏天来了,我穿着短装和拖鞋,坐在石头上看小人书。一个凉风微微的下午,我如同以往坐石头上沉醉在精彩的故事情节里。
忽然觉得腿有些痒,像是某种小动物爬上我的身体,要和我争着啃书香。
低头一看,并没有小虫子光临。一棵小草正在欢乐地舞蹈。她在微风里,有节奏地左右来回,纤细的小蛮腰灵活扭转,表达出她的激动和兴奋。脚下的泥土在太阳的烈灼下,已经产生了干裂的缝口。小草为凉风献舞,她对生命充满了热爱。
眼睛是一个收集美丽的地方。
小草并不孤单,一群蚂蚁从她身边经过,他们会停留一会儿,来个大合唱,把天籁的声音送给她,还留些食物给她,保护着她的青春永驻。
小草每天都精心地打扮自己,以最美的神态迎接着她的小伙伴们。蚂蚁们唱着歌,小草跳着舞,在这个美丽的小乡村,扮演主人的角色。
我幸运地加入了他们的团队。尽管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他们却没有恐惧,欣然地接受了我这个大朋友。我没有蚂蚁天籁般的声音,更不会小草婀娜的舞姿。为了很好地融入他们,我有时候会给他们讲讲小人书里的故事。他们的言语我虽然听得懂,但无法准确地翻译出来。
我的语言他们能听得懂,也能够准确地理解,这是我不如他们的地方。
有我,有小草,有蚂蚁,组成了一个世界。
5.
在妈妈的眼中,我是个比较怪的孩子。别家的孩子,都是春季跟着父母去田地忙活。我与所有的孩子相反,跟父母去田地是寻找狗尾巴草。
作为家里的“保护对象”,父母怎么可能带我到田地呢。每次去田地,都是我先要哭闹一翻,他们绞尽脑汁后依然无对策,才极不情愿地带着我去田地。
狗尾巴草在春天发芽,在夏天的时候长高,属于农田里一种常见的杂草,根部几片叶子,杆茎较长,头部结满了椭圆形的籽。
我钟情于狗尾草是源于村里流传的一个笑谈。说青年男女在谈恋爱的时候,男孩没有钱给女孩买订婚戒指,就跑到自家田地里,拔一根狗尾巴草,去其头尾,用茎编织一个戒指,然后送给心爱的女孩。
从听闻这个故事后,我就迷恋上了狗尾巴草。那个时候我连自己喜欢的女孩都不知道是谁,更别说向往爱情。但对狗尾巴草就是一种莫名的迷恋,以至于一段很长的时间,凡见到狗尾巴草,就会把它拔起,做成戒指,把戒指收藏起来。没过几天,戒指枯黄了。
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迷恋狗尾巴草的事情早已被遗忘。前些年,我个人感情方面的事情一直不顺,谈了多次恋爱,没有成功一个。弟弟和我开玩笑说,哥,不要灰心,大不了再用狗尾巴草编戒指,相信你的虔诚一定会感动月老。
如今,村里的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用狗尾巴草编戒指的笑谈在致富的路上被洗刷掉了。
曾经美好的笑谈,并没有彻底地在岁月里流失。如果有一天,再也没有人谈起狗尾巴草的故事,他自己也一定会记得。
不管世界如何改变,岁月如何转变,狗尾巴草,每年都会发芽,成长。
6.
秋收以后,父母便把玉米树割倒收拢,田地像脱了衣裳一样,赤裸地躺着,进入了梦乡。
一阵秋风吹过,天空飞扬着一朵朵白色的小伞。一朵飞到了我的掌心,她看着我,我看着她,四目对视着。
我情不自禁地脸红起来。她瘦小的身躯,却战胜了强劲的风浪,找到了我,定是想和我待在一起。我却惊慌失措,为她找不到一块净土,无法给她一个安身之处。
我也曾天真地想过,我把她安置在我的怀里,这样,她可以拥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她不仅有了一个家,顺便还可以了解我,听我的心声和梦想。
我的怀抱没有土壤,不能产出水和粮食,不能让她生活。短暂的快乐便会成为永久的痛。我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不可能让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一个小精灵的身上。
我必须克制住自己的喜悦,以不欢迎的表情去面对她。
她看出了我的犹疑,兴奋的脸片刻之间变得僵硬,随后失落,一言不发。
一阵秋风又吹来,她从我掌心飞走,行动很果决,没有丝毫地犹豫。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的泪水脱眶而出。我想,她在青春绽放的时候,美貌也一定惊艳了整个世界,多少人为她倾过心;到了暮年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还要随波逐流。
她有心许我,我却无力为她提供生活保障。她在别处安了家,认识了新的伙伴,希望她能把我忘记,忘了我就等于忘了无情和挫败。
由衷地祝福你,在新的乐园里,能够永远地安定吉祥。
或许有一天,从你的家园走过,我一定认出你的模样,然后惊喜地叫道:你好,蒲公英,好久不见。
7.
有一年初春,突然感冒了,母亲把我带到医生家,医生说最近感冒的人很多,家里的西药和中药都卖光了。
回到家后,母亲便扛着一把锄头出门了。过了一会儿,她带回一把丝茅根。她小心翼翼地把丝茅根一根一根捋好,放在水盆里用泉水净泡。没过多久,丝茅根上的泥土全部脱落,她再将丝茅根清洗数遍,然后放在炉火上熬。
经过几个小时的煎煮,汤水熬成了淡黄色。母亲倒了一小杯,要我喝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母亲告诉我,丝茅根汤可以治感冒,这是我们当地的土方法,以前,我们家没有钱买感冒药,就到坡上挖一些丝茅根熬水喝,虽然见效慢,但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那段时间,我连续喝了一个星期的丝茅根汤,感冒的症状也好了许多。
身体好了,学着母亲的样子,我扛着锄头去坡上挖丝茅根。在我家背后的山坡上,便长一块丝茅根。初春的村庄,天气还比较严寒,大多数精灵还在冬眠。丝茅根也是如此,面目枯黄,还没有发出新芽。但是这个地方已经踩下好几样脚印,男人、女人、孩子的脚印都有。顺着他们挖过的地方前进,一锄头下去,一节丝茅根出土了,白白嫩嫩的,节节相接,样子特别可爱。
面对这健康良药,我忍不住好奇心,把一根很干净的丝茅根放进嘴里,尝尝它最原始的味道。甘甜,是它留给我的第一味道。
在一位老中医的传授下,每年的腊末或初春,我都会去山坡上挖一些丝茅根,进行炮制。在季节变换的时候,它会像精兵良将,保护我的身体。
8.
夏天,是玉米成长的最佳时间段。夏天,也考验着玉米树的坚强。
一阵狂风暴雨过后,奶奶背着背篓走进田地,查看玉米的灾情。每次她回来,都会背回一些被风雨折断的玉米树。
她把玉米棒子的外衣撕掉,从棒子上把玉米一粒粒剥下来。有的玉米粒太嫩,剥破时,浆汁喷到她菊花般的脸上,和眼泪一同流下。
她把剥好的玉米粒放进石磨里。她推着石磨,石磨发出“咯咯”的响声,随后金黄色的玉浆从两块石磨缝隙之间缓缓流出,滴到磨下面的大木盆里。
她个子小,力气不大,磨一会儿就要休息片刻。她看着盆里的浆汁会发呆,表情也会多变,时而惆怅不已,时而喜笑颜开,叫人难以捉摸。
磨一回玉米浆,她都要休息好几次。每次磨结束,她都会汗流满面。
她找来梧桐叶和蔬菜。梧桐叶放在开水里消毒。一边,她把蔬菜清洗干净,用刀切成末。
准备工作完毕后,她把梧桐叶一片一片整齐地放在案板上,用勺子把木盆里的玉米浆舀起来,放在梧桐叶上,用棒子碾平后,把菜末放在上面,然后托底重叠,叠成半月形。浆粑粑也就做成了。
她找来一些柴枝,把灶里的火生燃。一会儿,锅里有了热气,她把浆粑粑放进锅里蒸。
这口土砖彻起的灶,她烧了一辈子,做一顿饭需要多少柴,她摸得一清二楚。灶里的柴燃完后,锅里的浆粑粑便散发出香喷喷的味道。
揭开锅盖,她数了数,锅里的10个粑粑已经长得胖乎乎的。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一次,她忙活了半天的美食,又没有自己的份。
趁着热乎气,她匆忙地送到孙子们的手中。看着孙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她的胃虫也犯馋。但孙子们吃,比她自己吃更开心,更幸福。
现在很少吃到浆粑粑了,偶尔在个别早餐店能买到,但离奶奶做的味道相差甚远。
9.
我喜欢爬家背后的那座山。阳春三月,山上开满了红彤彤的映山红。
文字中多有不足之处,寒风老师多斧正!
今早,做完了该做的事儿,瞅着电脑,接上读完。故乡和童年,一个说不完也写不完的话题,有童真,有渴望,有青涩的片段,有欢声笑语的时光。人到中年,故乡更是精神的归宿。不解的乡愁,像条袋子,一头牵着自己,一头牵着故乡。
一篇文风很成熟的散文,拜读了。
问好,夏安!
从一字一句的叙述里,读到的是老师对村庄,对生活深切的爱。那个喜欢坐在石头上望远方的儿童,那个穿梭于田野间山坡上的少年,他的身边都是风景与关爱的,他的眼中尽是乐观与豁达。
“村庄里万紫千红的花,不管你摘哪一朵,都是免费的,也只有在村庄,你才会拥有如此好的待遇。”村庄与故乡带给我们的都是博大而无私的财富,还有铭记于心的回忆。
祝福蓝明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