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路】潭柘寺寻宝(散文)

精品 【柳岸•路】潭柘寺寻宝(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181.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24发表时间:2019-12-07 16:07:16
摘要:游览潭柘寺,我视为寻宝之旅。20年前,怀才抱器从潭柘寺得宝一二,至今觉得还有握瑾怀瑜之感,发表江山文学,以飨读者。

【柳岸•路】潭柘寺寻宝(散文)
   书法家米芾也是品石专家,对品石颇得要领,提出“四法”:皱、瘦、漏、透。得其境界不易,一个“透”字,我想绝不仅仅是通透之意,还应有“透意显趣”的含义。石摊堆宝,我只能取我读懂而中意的石宝。
   人生得趣为宝,这也不是杜撰。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山当然也有爱石之意了。我相中一块奇石,蹲下赏玩,摊主瞅准机会就极尽说辞,言我眼光独到。好,难得有人与我一同瞩目一石者,莫管他本意是想卖出去,赚几个钱。
   原来卖石人早就对卖石琢磨得颇有诗意。他说了么?这可是门头沟青翠谷的水晶石,来自名山峡谷,身价不菲,成型天然,不加雕饰,名赋“逐电追风”。摊主反复拂拭浮于其上的尘埃,捧着送到我的目前。黄釉质地,鹅黄淡雅。斧削成峭壁,自然连绵,远近具有醒目逼真的层次感。一侧瘦树琼枝,似被狂风吹拂,弯倒一侧,大有随风而去之意。一道霹雳,划过天云,直落于地,似又抬头追风而舞,舞姿倜傥,天上地下,恣肆浪漫。
   我想起赏石痴人白居易的诗:“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石无语,人代语之。切中我意,醉吟先生因玩石而得友二三,我不贪多,得卖石人,我送一个号给他——“石友”。我是容易满足的人,也不挑剔,将石捧在怀中,石友称我是“懂石的人”。
   还是白居易教我将小石看成巨石,大小之变,全凭眼界。“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我将奇石置于书桌,抬头赏石,胸有千山,原来在一握之间;千里得石,举目一瞬,成就一段完整的故事。赏石的行家说,奇石是发现的艺术。参悟石性,与己交融。历史变迁,宛若闪电,疾风迅影,人在其中,唯有珍惜,切莫蹉跎岁月。奇石有神,神来天成,想想如今距得石已经20载,仍有催我之力。多少人曾在潭柘寺走一遭,方丈住持不知换了几茬,在这快如闪电的历史长河,不过是一道光亮而已,但正是有过激光般的瞬间,才留名潭柘寺。人不能把握住历史,但可以不辜负历史,让历史中有自己的影子。赏石人说,人应该拜石为师,尊石敬石。石从来不老,人却衰老,生命不可与石相比,但石可告诉我们很多。
   每每面石,逐电追风,永远在一个动态里,画面给我的不是昏昏欲睡,而是在风雨交加中行走的审美体验,“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事后的淡定怡然,而人在旅途,应该有的是振作,提神前行。
   这方风电奇石,似乎也在诠释着潭柘寺的宝锅石鱼,剥去浮华,沉淀风骨,是真正的“仙风道骨”。潭柘寺真正的镇寺之宝,实乃我中华人文瑰宝。
   我以奇石为宝,宝石生意,不事雕饰才是本真,凡是可以改变的东西,都是肤浅的,石上的影像不变,寓意深邃,还有很多我没有读出的意蕴。最起码还记录着我赏石得石友的温暖故事。
  
   我到访潭柘寺寻宝,并非有什么挑剔的意思。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一路建筑宝典;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每处都是禅味十足的精品。一座千年古刹,处处皆宝;藏纳佛事万千,件件都可入宝典。学友则桥兄出语有据,我不能将潭柘寺宝物尽收眼底,更不能入我囊中,所以他只能告诉我“寻宝”,寻得也是偶得,偶得才有生动和惊喜。
   潭柘寺宝物万千,我只寻得一二归。
  
   2000年7月创作,2019年12月1日修改,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630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潭柘寺寻宝》以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我”在学友的建议下,到“潭柘寺寻宝”的经历。学友给“我”列出的旅游攻略是:各寺皆有“宝”,得宝知趣,才是旅游的真正意义。他还说,寻宝比作诗难。寻宝则是难言其妙。学友的话里隐喻很深,我只能切身去体会了。来到潭柘山,望着云雾缭绕中古刹,我难找到入口,有种身处缥缈与朦胧的感觉,威武的“天王殿”,给人震慑的四大天王,手持金杵,目含威慑,守护着一口“宝锅”,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还有一口更大的宝锅,这口宝锅一次煮粥能贮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这么长的“煮”时间,也让人禅悟出要学会坚守专一,才能得到美食。两口大锅放置在显著位置,有什么重要意义?大概佛家也看重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的。这两口宝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也让人领悟出要胸襟宽广,心里容得下沙子。大锅是古刹之宝,也让人们禅悟出许多道理,这是宝锅中藏着的宝。潭柘寺的宝物还有石鱼,其中还蕴含着玉皇大帝派石鱼夜奔凡界,解救疫民,祛灾除难民间传奇故事,令我听来很喜欢。敲打着木鱼,心中向佛,又悟出其中的哲理:“木鱼,取“鱼日夜不合目”之意,故刻木象鱼,击之,用以诫昼夜思道。”我又惊喜得到一宝。可这些宝我无法获宝而归,寻一石阶随地而坐。遇到一位老外“华君”,他向我倾诉了对潭柘寺的深厚感情,令我感动;在寺外一角奇石卖场,我相中一块奇石,卖石人把石头琢磨的颇有诗意,令我想起赏石痴人白居易的诗,把玩在手,心满意足。我将奇石置于书桌,抬头赏石,胸有千山,一石在手,从奇石中有故事,有历史。也正如赏石人说,人应该拜石为师,尊石敬石。一方奇石,不仅于寓意深邃,也记录着我和石友的的温暖故事。散文通过“我”在潭柘寺寻宝经历,描述出千年古刹悠远的历史,回荡着浓浓的历史纵深感,借寻宝中的故事,以物明志,借物抒情,蕴意深刻,情理交汇,情节生动,满满的正能量,读之感人肺腑,引人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20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20-01-06 18:37:15
  近来俗事缠身,错过怀才老师多篇文章,今得空闲,不妨从头学起!读完这篇文章,我得思考,潭拓寺寻宝,寻的究竟是什么?我自作聪明认为寻的是一种禅境,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人生佳境。这宝不能物化,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能透过一方古刹品到一段历史,能通过一块奇石品到人生乐趣……这些都是宝。然而,我所关注的其实并不是文章中关于潭拓寺的桩桩件件,我关注的是怀才老师在文中的思考,有所思是我学习怀才散文的重要部分!从这点将,我还未得一二,惶恐!路还很长,在此先祝怀才老师身体安康,才思泉涌!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07 07:10:52
  感谢清风社长拨冗到访留墨。谢谢,磨目了啊。怀才20年前游览潭柘寺,所见印象已经多模糊了,只能选择思考了,所以才有这篇文章,我也想抛开俗套和套路,写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是尝试。今日清风社长文笔飞扬了看见很多您的大作,只是身体不太好,没有细读,大致都有浏览,会好好揣摩学习的。遥握,问暖。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