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感动】九大桥(散文)

精品 【浪花•感动】九大桥(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3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63发表时间:2020-05-05 05:57:59
摘要:怀念一座桥,因为桥是他生命里最美的影像,因为桥启迪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怀才抱器为家乡一座“九大桥”立传,记下这半个世纪因桥而生的故事与情感,跌宕起伏的历史与人物的命运,桥,在无声地刻记着。

【浪花•感动】九大桥(散文)
   一
   我家乡有座桥,不是枫桥,不能“夜泊”,夜里她在柔水里沉睡。不是灞桥,不能“驻马”,几步就可以归家。这桥虽不及枫桥灞桥出名,但却载着我与她最丰满的故事。
   我的老家村名“南桥头”,土气掉渣,我却喜欢,尤其是“桥”字,充满了诗意,连接了历史,承载了我的情感。
   村子于清朝康熙年间始建。村南一河横亘,抱村而东,东有一桥,清朝时称为“仙人桥”,桥之身下二尺流水,桥上数根石条铺面,一石上有仙人足印,深约寸许。据传,仙人踏足于此,留下子孙安居。
   故事是传奇,不讲逻辑。我始终觉得村庄有桥,就有故事传奇,就有诗意,更可通往远方。
   此桥在小农经济时期,两人并行可过,合作化、人民公社大生产到来,小桥难以承载前进的脚步了,人们在河中建没水桥,水涨探索过河,水落踏石照影。可全村千户,桥窄石不稳,修桥,成了村民的几百年的夙愿。
   动乱刚刚声歇,修桥的号子便响起在汤汤的河水之上。1969年夏季盛水期来临前,一座“九大桥”拱天而起。
   这座桥是在村民传唱几十年的号子里诞生的。“天悠悠,水绕绕,南桥,南桥,世世代代少座桥!”这是村民过去人人都会哼的民谣,南桥,南桥,真是有名无实啊,明明以桥为志,却明明就少一座像模像样的桥。
   现在,我喜欢动不动没缘由地驱车走上“九大桥”,回到老街看老屋,瞅一眼老井,仰望那棵老树。外孙说,姥爷和九大桥杠上了,真是情有独钟。我颔首。
   “知道九大桥名字的来历么?”看着刚刚油漆的红色楷体桥名,我考考外孙。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外孙居然哼起了我时常小唱的旧时曲,她是戏谑我,也是回答桥名的来历。
   “这可是两大,至多是三大啊……”我逗她。
   “我想弥补代沟,看来不可能。”她放弃思考答案。
   “孩子啊,你对中共党史知之寥寥啊!”我叹息。
   “难不成中共党史都写在你们村的这座拱桥上?”外孙故作惊讶。
   “是啊,补上这一课吧。”我抓住时机,跟她絮叨起一段曲折史,“这是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那年建的桥,是一个时代转折点,以桥为志。”
   一大,在南湖的红船上,写着中国革命的起步史诗。九大——哦,这里是一朵浪花,这座九大桥,终于遏制了浊水无羁滥泛的无序之象,九大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串起来,才是一段完整的史诗。南湖太远,九大桥这么切近,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边小山村,都可以深藏一段正史。外孙的眼中现出求知的渴望之色,由远及近,党史的册页在她面前打开了,我给这一页插上了一枚朴素的书签。
   我们之间好像找到了一个清晰的对话节点,我想以此引起她对政治的亲近感与生动体验,因为学习的兴趣常常来自眼前的获得,而非靠着想象。一座桥,是一座雕塑,甚至是丰碑,更是一页生动的党史。我说出这个话,外孙没有反驳,默默点头。
  
   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场浩劫趋于尾声,积蓄已久、几乎爆棚的生产力亟待释放。那年,村子九个生产队,有10辆崭新的拖拉机,开机轰鸣着淌过河,河水溅起,渗透了红色的机身,有多么不舍啊!
   趁着九大的东风,架起时代的桥梁。我清楚地记得这个口号,就横跨在小河上,猎猎风响,红幅兜风,缓缓盈意。建桥的划时代工程消融了草窠里的冬雪,暖了河岸的土地,和站在土地上的村民。
   正当枯水期,人们在河底开挖暗沟,疏浚细流,在上面堆土,夯实,打成拱形,四周彩旗招展。河滩上,石料排列;几乎全村的老人都提着马扎子,找个暖阳的位子,目睹着拱桥拔河而起。
   我家的小菜园就在距离建桥地址二十几步处,父亲将板凳搬来,整天坐在地边看着建桥的进度,其实,父亲是怕人山人海踩踏了他的菜园,更有意思的是把我也摁在田埂坐下,感受一场亘古未有的工程。
   其实,父亲的境界并不狭隘。每当盛水期来临,父亲很是不安,从上游奔腾而来的洪水,就像一头无羁的公狮子,直扑岸边的田地,父亲搬来一些石头想挡住洪水的冲刷,但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就是儿戏。父亲要靠着那块自留地多长一根高粱,一株玉米,打下点粮食补贴分配的不足。这是岸边三十几户人家的共同心愿:根除水患,确保寸土不失。
   父亲说,我们各家各户的命运总是拴在这座桥上的。他的话,有着叹息无奈,也有着深刻的感慨。我从此理解了,人的命运只有和更大的命运衔接一起,才有可能安保,才有可能改变个体的处境。
   那时,对九大的期待,是从未有过的瞩目。父亲说,再别闹了,桥建起来,彩虹架起来,正儿八经过日子,才是咱们农家的心愿。现在想,党代会的召开,对百姓来说,就是关心国家有什么大项目,退休金是不是连续上涨。如果父亲活着,我会把扶贫的消息说给他听,时代不会放弃每一个公民,不会无视父亲这样拄着拐杖难以谋生的人。
   父亲不可能等到这一天,但我可以讲给他听,这也算是儿子的自豪吧。
   那时,从全公社调集而来的瓦匠石匠,大约上百人,河滩,人头攒动,旌旗飘扬。钻石头的声音,仿佛是锣鼓叉子敲起来,形成盛大的合奏。父亲说,钻子钻拱桥石的声音很中听,会一门手艺,不管时代怎么变,总会有用武之地。我不能理解这些话对我有什么意义。终于,父亲把我交给一个他认识的朋友,带着我,看他钻石头。锤起锤落,钻子生花,溅起的火星子,烧着新石花的味儿,带给我的是新生活的向往。
   父亲的朋友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跟我讲起学好算术的重要性,其实,那时我已经学到了数学,那石匠是没读过书的人,算术可能是他最深的学问了。那块石头在他的怀里,要变成梯形,才可以安放在拱桥上,连接起来才是大桥。他说,落锤要狠,插花打钻,石头质地松了,用铁锤碰几下就好了,这是技巧活儿。
   他,没有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子牙有智慧,但他也是诲人不倦。我没有忘记他,启蒙人生的人,同样也是真的大师。
  
   三
   终于,在我高中毕业那年,我成了一名瓦匠。父亲说,他送给一盒烟给师傅,我忘记了师傅的模样,我说,我师出无名。父亲说,儿聪明,无师自通。他的激励,总是给我力量。第一次做泥瓦匠,是打制锅灶石。这是技术活。石面要上阔下缩,就像西施的身子,表层要用钻子走过,手摸起来,鼓鼓的,就像在箕子里摸黄豆,在盘子里摸珍珠。尤其是架灶门石的石隼,要精细打制,一旦用力,就会碎掉,前功尽弃。
   我的叔父是瓦匠,他来家检查我砌起的锅灶,伸出拇指,一句夸奖的话不说,直接告诉我,后天去帮你才哥建房砌墙,看看你眼神好不好。乱石上墙,随型成垒,缝口不重,我通过了。这是“面试”的原始版吧?
   此后,我帮人建过五六幢民房,成为一个专业的瓦匠工。其实,父亲所教我的,是如何谋生,我悟出的是万事不难的践行功夫。从此,我遇事敢于动手,打过“米包”(用稻草搓绳,经纬交织,织成可以盛粮食的农用器具),结过“网兜”(盛草的农具)。最让我骄傲的是,高中毕业那年,我亲手建起了四间新房。父亲说,感谢“九大桥”吧,我儿在党的光辉下成人。这是父亲的笑话,也是他的真心话。
   现在想来,应该就是人们说“家国情怀”吧?父亲闯过朝鲜,冒着枪林弹雨归国,他最懂得人生存的社会意义。
   父亲为我规划的人生理想不够远大,他,一个地道的农民,能够给我的已经不算少了。父亲也是我人生谋生的启蒙老师。从瓦匠做起,什么事都没有难住我。做过会计,算盘珠在手指上奏出过美妙的数字音乐;当过供销社的售货员,懂得服务于民的道理;做过搬运工装卸工,能够将数吨重的原木移动五十米以上;做过人力车夫,搬运那些脏兮兮的水泥钢筋,成为扛起大楼的钢铁肩膀;干过业务员,走过村,串过户,活跃在城市的街巷;拿过笔杆,当过文书,用文字编织过我的人生故事;干过山川规划员,用测量仪,规划过大寨田,兴修过水利,让水改道,造福于民;最终,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引领学生成长,划上我人生里梦的音符。这些,看似不搭界,难以理解,但有一条主线贯穿了我的人生,那就是父亲的启蒙,让我学会了适应,学会了不断开创。我感谢父亲,他给社会贡献了一个有用的儿子。
   我从来不认为我的人生坎坷,而是难得的自豪。一座桥,一个跨越人生的机会,父亲让我抓住了,“九大桥”,真的是映耀我人生的彩虹,“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李白《焦山望寥山》),李白的愿景竟然在我人生中不幻而成真。
  
   四
   半个世纪了,村口的九大桥,依然拱起,承载着进进出出的足迹。从九大到十九大,比倍数还多了,党的壮大,早就不是南桥村一座土桥可以诠释的,但它是走过的历程的生动见证。
   难忘九大桥的另一幕。大桥落成,我在村附中读书时,正学《赵州桥》一课书,老师带队,将我们的课堂搬到了桥涵下。那时的教育原则是,教育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老师仰首指着块块石头相连成拱桥,说,我们传承的是民族的精华和记忆,还有一种不可泯灭的精神和智慧。忘不了,他因势利导,由块块相连的石头变成桥,说到团结起来的意义。那一课让我终生难忘,那个人生的桥涵课堂,比什么都丰富。
   想当年,九大桥剪彩时,情境依旧如新。十几台拖拉机在村头一字长龙摆开,后面跟着急于踏桥试脚的村民。四个桥柱上悬着红彤彤的鞭炮,一阵锣鼓,剪断了象征性的缆索,轰鸣着,吵闹着,说笑着,九大桥终于笑在村河之上。燕子不去,特地在那一瞬翩飞于河面,从桥涵一穿而过,想定格那历史的瞬间,可惜,人们哪顾得上给燕子留影,但我留在了心底,半个世纪了,那唯美的画面不褪色,那翩翩的动作依然很浪漫,丰满着我的记忆。
   如今,村路翠柏掩空,路面硬化,桥隐翠绿繁花里,宛若佳人迟迟不肯露。桥的上下游河岸已经整修一新,如画如梦境,沿河浅处摆上的洗衣石还是那些年的,一溜花花绿绿的女人,弯腰照水,笑声飞过桥涵,飞上桥面。我真想一声吆喝,惊醒她们的意境,可她们认识我吗?不是换了人间,而是换了人面,陌生了,唯有一种情感不陌生,生我养我的家乡,曾经濯足洗脸的河水,不陌生。河中一石嶙峋,遇水则碰出浪花,如今依然,浪花不算景观,但可以让我这样的游子找到曾经的记忆。
   我坐在桥头,面拂春风,敞怀放纵思绪,什么都不想,萦怀的春风就是语言,等我回家坐下变成文字,记下那些丰满的记忆,留住这些美妙的画面。
   村东的老房子,包括我曾经熟悉的老街,人少房旧,村民已经搬迁到了村西统一开发的“南桥嘉园”,三十几幢彩楼,扶风弄云,与九大桥遥相呼应,西有高楼遮矮云,东见大桥起彩虹。巨变,抹平了沧桑的沟壑,情感和记忆,“惠存于”九大桥上,无所求了,经过一番历史的洗染,感受到每一次过桥看老屋的激动,情感注入在桥上,和着桥下的流水,千年不息。不变是温暖,是怕游子认不出模样;变了是给我惊喜,是让游子在踏上故土的一瞬就感叹。
  
   五
   总有人在不断寻寻觅觅,寻找着曾经的熟脸,宽哥一眼认出是我,握住我的手,然后来回看看九大桥,说,在这里能找到什么?
   哥,找到了曾经。九大桥载着我们一代人的壮丽记忆。宽哥颔首。是啊,未来可期,无需寻找,不能寻觅,只能畅想。
   听村书记讲话说,明年春上吧,大概是,准备加宽九大桥。
   “那九大桥的名字呢?”我惊惧地问。
   宽哥双手做合十的动作。我明白了,在十九大召开后的今天,九大桥,将蝶变为“十九大桥”。
   我的眼前,出现了桥头的碑柱,鲜红的印记,历经半个世纪风雨,颜色不褪,阳光直射,灿若红花开。宽哥的理解很深,他说,连我们这个小村子都刻着红色的印记,何况那些红色的山区城市,以后来家,也是“红色之旅”了。我突然想起,宽哥,正是当年“九大桥”三个字的书写者,也是制版人。他没有告诉我,这个“十”字是否还是出自他之手,但他是由“九”华丽变身为“十九”的见证人。
   宽哥邀请我那时回家看,我说,可以想到,传承不断,桥安好,人安在。我用“景色图新”几个字赞美改名的想法,宽哥说,这桥,藏着时代变迁的故事。当然,他就是故事里的一个人物,自豪感空前的主人意识,让宽哥神采飞扬,而且跨越一步,几乎到了路的斜坡,指着前面,丈量着桥的宽度。
   我答应宽哥,只为加上这个“十”字。我准备什么呢,为这次世纪的典礼。
   哦,人为的准备可能都很造作,都缺乏艺术价值。流水为琴,桥为琴身,不必怀抱桥琴,琴自发声,让焦尾琴失色。穿过桥涵的清风为弦,河水为曲调,风笑十指拙,弹拨挑捻,纵意弦上,悠悠地弹唱一曲跨越时光的清风吟吧。
   南桥头,小气了点,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九大桥,铭刻了时代风云记号,“我曾策马桥上过”;十九大桥,又以崭新的视觉,看着桥那边村子的变迁,幻成一道彩虹,相伴着人们去追梦。
   记得,扬州二十四桥曾纳风月事,胶东山村“九大桥”,却载历史风云,“岂是寂寞空写愁”!
   南桥头,村名流古,但往昔的桥头,与如今的桥头,并非一处,石板桥变成石拱桥,华丽变身的背后,写着多么生动的沧海桑田故事。贾岛曾有“过桥分野色”的诗句,仅限于自然之色的切割,九大桥也分“野色”,当年一点红,如今红更艳。五十年,“野色”葱茏,颜色还这般鲜好!
   我站在桥上,沐风听流水曲,桥影婉丽投河水,只在今天变了俏(桥,谐音)模样。
  
   2020年5月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2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怀才老师以家乡的一座“九大桥”为主线,用妙笔生花的笔触,诗情画意的文字,记下了半个世纪因桥而生的故事与情感,跌宕起伏的历史与人物的命运,桥,在无声地刻记着。老家“南桥头”村,因有“桥”字而喜欢,桥充满了诗意,连接了历史,承载了作者的情感。桥的历史就是一部村史。村子始建于清朝年间,村东有一桥而得名。小农经济时,桥窄石不稳,修桥成了村民的几百年愿望。动乱趋稳,以党的“九大”为标志的新时期到来,一座寓意明确的“九大桥”拱天而起,村民生活也逐步得以改善。从作者与外孙在“九大桥”上的诙谐言语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桥的情有独钟。没有党的光辉,就没有“九大桥”的今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年,枯水期,村民们开始修桥,在河底开挖暗沟,疏浚细流,从全公社调集而来的瓦匠石匠上百人,河滩,人头攒动,红旗飘扬。就像父亲说的各家各户的命运总是拴在这座桥上。受父亲的影响,也是父亲的期待,少年作者就在这场宏大的工程中开始了石匠学徒的人生的历练。高中毕业那年又成了一名瓦匠,帮人建过五六幢民房,娴熟的手艺得到了老瓦匠叔父的高度认可。时代造就人生,丰富充实的人生既磨练了意志,又增长了智慧,年纪轻轻,就悟出了万事不难的真功夫。敢于动手,无师自通,打过“米包”,织过“网兜”,还亲手建起了四间新房。按父亲说词,儿是在党的光辉下锻炼成人,要感谢“九大桥”。父亲是儿子学会谋生的启蒙老师,在成长的路上,干过各种艰苦的工作,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最终命运之神,让作者走进了神圣的人民教师的行列。坎坷的人生,是引以自豪的财富,是“九大桥”让作者跨越了人生的机遇,造就了壮丽的人生“彩虹”。而今,功名成就的作者,又站在曾经辉煌的“九大桥”上,感慨万千,半个世纪过去了,九大桥,依然拱起,承载着进进出出的足迹。从九大到十九大,倍数了,党的壮大,早就不是南桥村一座土桥可以诠释的,但它是走过的历程的生动见证。从相遇儿时的老家宽哥的话语里,知道了九大桥要加宽的消息,这又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十九大即将召开,“九大桥”又会迎来新的寓意的名字,加上“十”字,将岁月的痕迹添上,增加了韵味。“九大桥”将摇身蝶变为“十九大桥”,这桥又以崭新的视觉,看着桥那边村子的变迁,幻成一道彩虹,相伴着人们去追梦。整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凝练,幽默风趣,情感细腻,想象丰富,情景交融,画面感跃然纸上。以诗情画意的文字,深情怀念一座桥上所承载的真情故事,桥启迪了人生,改变了人生。这是作者最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悟。名家之作,深度妙文,倾情推荐,分享魅力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05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5-05 06:03:08
  怀才老师的又一佳作,面向浪花而来,是与浪花作伴的《九大桥》,怀才老师为家乡桥立传,里面到底有怎样的人生故事与精彩呢?敬请围观赏读,分享美文大餐!问候作者,遥握致敬!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06:09:21
  很感谢习之乐哉先生倾情美编。详述九大桥所藏意趣,语言见态度,鼓励之情最亲。九大桥,半个世纪的见证者,缅怀不是为了记住那时,而是想比对今日。历史总在前进,我们做在追赶,追赶的途中,我们感慨,于是生出厚重的历史。我对历史的看法就是这样,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流水账。习之先生辛苦了,遥握,致谢。
2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5-05 06:32:19
  编按怀才老师的文章既是荣幸又深感压力。唯恐词不达意,唯恐抓不住要点,这其实也是反复品读怀才老师美文的大好机会。品读了总觉享受了,开眼了,有了收获了。书山无路勤为径,品读怀才是正道啊!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06:49:52
  鼓吹之词啊,我知道习之先生在为怀才抱器加油。编按无定制,只要有特色,就是好,习之编按,倾情生动,温暖入字,看着舒服,感谢啊。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5-05 07:07:26
  猛一看,以为怀才老师要写九座大桥,细细品读,原来是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那年建的桥,取名“九大桥”。妙!这座桥遏制了浊水无羁滥泛无序之象,一座桥,也是一页党吏……“十九大桥”动工了没有?我喜欢老师的“九大桥”,我也期待读老师的“十九大桥”!每读一回老师的文字,都给湘莉不一样的感觉,湘莉大爱!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07:17:02
  湘莉老师的点评太有意思了,十九大桥何时拓宽,一定告诉你,视频摄影你看看。谢谢磨目了。你若来,去九大桥上留影吧。遥握,今年这个夏天首日也真暖。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5-05 07:52:06
  文章大气脱俗,恣肆汪洋,值得反复品读!这不,又来了。文章情感滚烫炽热,笔之所至,诗意盎然,关爱家乡之情厚,热爱生活之意深。一篇“九大桥”流泻着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情景交融不分界限……试问,几人能企及?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08:30:08
  感谢湘莉老师再磨目留评,我们的情感总是要有所寄托,九大桥,是半个世纪的诗歌,依然节奏不老,诗意值得写文章赞美这座桥。遥握,问候湘莉老师夏爽。
5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5-05 08:14:22
  到时与湘莉老师一行去荣成跨越那座“十九大桥”,是否与天上的彩虹一样感觉!期待,!哈哈!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08:31:30
  一桥飞跨五十载,一对朋友挂彩虹。是这样吧?我先弄两句,因为照片下面的留言。谢谢习之提醒,遥握,问候夏爽!
6 楼        文友:风潇潇        2020-05-05 09:05:18
  小事件,大视角。记录时代风貌,真心佩服老师,一座小小的桥拓宽出这么多内容,点赞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09:36:07
  谢谢风社雅评。怀才抱器本就是生于垄亩的小人物,感知的自然是那些不载于经传的小风景。时代给我们更广阔的思域,所以文章才有了联想。感谢点评鼓励,遥握谨祝夏爽!
7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0-05-05 09:26:11
  饿的天,"九大桥"现身,据说还有"十九桥",可我连座小桥都写不了,严重滴羡慕嫉妒恨。弱弱的问一句,怀才老师胸间藏了多少才,手中又攥了多少精豆?若消化不了,排队有人帮忙消化。江山多有你们这样的,定当横扫中国文学网站。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09:39:19
  太阳社一来,照彻的是四方瓦亮的啊,自然怀才抱器的小文也因太阳社的美评而生辉,沾光。早闻太阳社之名,期待佳作了。小桥流水人家,古人都写了,我们不敢学舌,只能辟一径,走我村之小桥啊。谢谢美评鼓励,遥握,谨祝夏爽!
8 楼        文友:岚亮        2020-05-05 10:19:27
  九大桥,好大气的名字。一座桥,铺满了经年的故事。风雨苍桑之中,还刻上鲜明的政治印迹,这是民间智慧。南桥头,这名听着亲切,一弯碧水,一桥如月,月畔有村,诗意十足。写点故乡风物,美的享受。学赞了!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10:25:10
  真的,我想邀请岚亮先生来我们南桥头,
   写生,写意,写诗,肯定会让这个古村焕发生机的。我十分庆幸我们村有山有水,也月,还有桥。谢谢岚亮老师倾情留墨。谨祝夏爽。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5-05 13:05:24
  我正问度娘有没有到泰安的火车,到时我们一起去荣成会才才看十九大,哈哈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15:10:46
  这也需要问?泰安虽不是九省通衢,也是交通要道,再说,你是去泰安还是来荣成?是声东击西吧?
10 楼        文友:东辰        2020-05-05 16:11:55
  九大桥一一九大!
   老师行文一向历学文墨共藏,暖暖热流心中升起,刚赏一节就想留下赞语,此文不仅赞美家乡美,人们生活富足。更是深藏历史宝贵文献,欣赏老师心怀,留下这美诗篇。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5 16:18:37
  点评极合我意,九大桥虽名不见经传,却是有着鲜明的历史陈影,当年的火热从桥上降温,于是才有了如今的蝶变和富裕。谢谢东辰老师留墨。遥握,祝安。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