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摆渡·冬】张家小媳妇儿(小小说)

精品 【摆渡·冬】张家小媳妇儿(小小说)


作者:翠羽翎子 布衣,14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95发表时间:2020-11-27 00:07:58

【摆渡·冬】张家小媳妇儿(小小说)
   入了秋,张家二少娶了个十七岁的小媳妇儿。小媳妇儿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一手好针线,生得眉清也目秀,只是,小嘴儿抿着不愿意开口与人讲话。
   那天,风和日丽。是高头马、八抬轿,吹吹打打地把她迎娶到张家的。成了张家人,论辈分,有的人叫她婶婶,也有人叫她奶奶。日子久了,这样叫来叫去,倒是真不划算哩。你说一个姑娘家,这么一叫,不就显得她老了许多吗?
   拜了堂,入了洞房咋还叫姑娘呢?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你说的花烛夜,并不都是跟花儿一样美的夜。也不全是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那么好。猛然间身边躺着个男人,咋想咋有点别扭,再想就是恐慌。小媳妇儿瞪大眼睛睡不着,抓紧了被角,随时警惕着炕那头的动静。
   然而炕那头的男人还没有任何动静时,或者说还没有来得及有动静时,就接到命令,连夜起身参加了打鬼子的队伍。
   十七岁的小媳妇儿在张家,就一边耕织,一边养了两只芦花鸡,一公一母,夫妻一般。芦花鸡喂得熟,通了人性,会看人脸色,也会巴结讨好主人。小媳妇儿只要喊一声:“回来。”两只芦花鸡就跩哒跩哒地跑她跟前来,仰仰头、啄啄地,咯哒咯哒地唱两句。看小媳妇儿欢喜,还要卧在她腿上晒太阳,睡个回笼觉。
   “回——来。”今儿咋的啦?这么喊了,芦花鸡不但不回来,还朝门外咯咯乱叫,翅膀一扇一扇地快活着。原来,区里有人捎信儿来,说男人在部队立了战功,荣升为一排的排长。
   十七岁的小媳妇儿听了,心头一喜,小嘴儿一抿,脸上泛起了红晕。当夜,她又睡不着,点上煤油灯,找来针线就开始给男人绣红肚兜兜。小媳妇儿知道,红布避邪,如若绣上高山,则刀枪不入,如若绣上云朵,便可遇难成祥。再说了,做排长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总得回家吧?回家就把红肚兜给你穿上!不穿呀?不穿按着你穿,先扒你的衣服,后拧你的大腿,让你叫我一十八个姑奶奶、好姑奶奶、亲姑奶奶……
   “回——来。”芦花鸡跩哒跩哒地来了,它们望着她,唱的歌依旧是“咯哒哒”,好听。
   “你来啦?吃什么呢?我做给你吃,不许挑食的哦。”小媳妇儿举着饭勺儿,勾着小手指头问。同时,那小胸脯起伏得厉害,凸起的时候还散发着只有少女才有的那种气息。再过会儿,她左右瞅瞅,见四下没人,小声地说了一句:“想你啦。”
   第二年的一个雪天,确切地说,是入洞房的第五百一十二天,区上又来人了,说她的男人在一次追击敌寇时踩响了地雷,不幸牺牲。
   小媳妇儿听了,心头一紧,小嘴还是抿着,抿得紧紧的,不肯说一句话,也不肯吐出一个字。
   这个夜,冷冷的,有月,也是哑巴冷哑巴冷的。她又一次睡不着了,去院里,蹚了冷月喊:“回——来!”
   然而芦花鸡没有回来。她走进鸡窝,借着月光,一看,一条黄狗正叼着芦花鸡的脖子,旁边,鸡毛飞了一地,血溅了一墙,不用说,其中一只芦花鸡早就被这黄狗吃进肚子。她冲上去,掐住狗的脖子,掰开狗的嘴让它吐出芦花鸡,然后一阵拳打脚踢,不管脑袋屁股,往死里打,往碎里砸!让它吐血让它翻眼让它蹬腿让它见阎王。一边打,小媳妇儿还一边骂:“打死你!打死你这个混蛋的、狗娘养的臭鬼子。”
   大黄狗死了。那只狗吐出来的芦花鸡,正一瘸一拐地在院子里转圈圈,似站不稳,又像是找不准方向,找不准家的方向。
   “回来吧!”小媳妇儿坐地上,望着天上的月亮喊。
   芦花鸡听到喊声,脖子上还窜着血就朝她飞奔而来。她抱住芦花鸡,给它穿上了红肚兜。当她看到“刀枪不入、遇难呈祥”时,泪像决堤的水,哗哗地流。
   到了入洞房的第五百一十三天,张家小媳妇儿就不见了。芦花鸡、红肚兜也没了踪影。叫她婶婶的说,回娘家重新嫁人了。叫她奶奶的说,去前线打鬼子去了。
   再后来,当地传说有个会飞的红肚兜,飞到哪里,哪里平地起风,如果飞到鬼子兵营,鬼子就哗啦啦地吓倒一大片,伤的伤、死的死,不死不活的一个劲喊:“姑奶奶饶命……”
   (原创首发)

共 15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小说漂亮! 这篇小说,应该是作者的一次创作上的突破,或者说,是她创作境界上的一次飞跃。我编发过多篇作者的小小说,作者一贯的文学场景都是农村,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大都着眼于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普通农民,反映他们的生活、爱情、婚姻以及道德和价值观,表现农民质朴、善良、勤劳的一面,同时也讽刺一些丑恶现象。虽然都很成功,但却没有这篇小说在意义上的宏大和深刻。作者这次把人物“张家小媳妇”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抗战时期。但作者没有直接写抗日战争的战争场景,而是把故事放置在一个平静的后方村落。通过对张家小媳妇的侧面描写,再现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艰难,歌颂抗日将士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壮烈事迹。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憎恶,以及同仇敌忾,前赴后继的民族精神。 从艺术角度看,这篇小小说“新、奇、怪、辣、深”的特点,无不彰显。首先,构思巧妙,不直接写前线,但却让读者感受到血雨腥风、硝烟弥漫;不直接写丈夫,却让读者看到一个血气方刚、英勇奋战的年轻抗日战士;不直接写张家小媳妇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却通过她怒打黄狗的描写来表现;及至文章结尾,不直接写小媳妇奔赴抗日前线杀敌为夫报仇,却通过她的消失,人们的神奇传说来表述……这样的巧妙构思,称得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次,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张家小媳妇,但是,作者却通过芦花鸡来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她对丈夫的爱、对日寇的恨。这也是侧面描写的精妙和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另外,整个小说故事完整,逻辑清楚,多处照应,情节起伏跌宕,震撼人心,尤其结尾之处那段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更是让小说立意陡然提升,大快人心,可谓完满结局。同时,对张家小媳妇的失踪,做了一个最为精彩和完美的交代,也给读者留下一份思考。最后,小说描写细腻,最为感人的是对于张家小媳妇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那段白描,可谓功力十足,寥寥数句,表现了人物的坚强、倔强的个性。小说作者始终抱着平稳叙事的态度,所有的爱憎情感都是由人物和故事情节生发出来的,所以,才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一篇小小说,静中见动,小中见大,爱中见恨,悲中见喜,表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主题和历史场景,令人赞叹。掩卷之余,回味全篇,不能不拍案叫绝。于是,兴致勃发,秉烛挥毫,连夜写下编审按语。限于篇幅,不再赘述。读者自有评价。感谢作者赐稿摆渡,强烈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20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南国的红豆        2020-11-27 09:54:46
  四丫姐是一直都是出手不凡,一鸣惊人。十七岁的新媳妇儿,成了让敌寇闻风丧胆的巾帼英雄,这成长的历程,是爱恨交加。对丈夫、亲人的爱是真挚热烈的,对敌人的很是刻骨铭心的。角度好,语言好,情节好。有新意,意境深。是一种自然的美,是一种新颖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是一种痛彻心扉的美。无法放下了,无法忘却了。
12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0-11-27 10:16:39
  老师的小小说耐人寻味,沉默寡言的小媳妇、两只芦花鸡、一条大黄狗,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历史剧!处处留白,让读者深思!努力向老师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13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0-12-06 20:52:22
  又是一个悲壮的抗战故事,还没来得及圆房的丈夫奔赴前线,心灵手巧的媳妇把新家经营得井井有条,连芦花鸡都变得非常驯服。但世事无常,面对国仇家恨,新娘子变身为抗日英雄,充分展示了国仇家恨带来的变化。文章布局巧妙,令人叹服。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