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耕耘】【东篱】用文学耕耘一座山(散文)

精品 【江山·耕耘】【东篱】用文学耕耘一座山(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0.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55发表时间:2022-04-25 00:02:45
摘要:已经为我心仪的赤山写作了22篇散文,以我的文学视觉,对赤山做了文学审美的深切关照。这些创作实践,更让我对文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执笔耕耘路,回首悟心经。

【江山·耕耘】【东篱】用文学耕耘一座山(散文)
   这座山叫“赤山”,是我家乡的一座山。耕耘,对于一座山,是最深情的拥抱,是最动人的唤醒,是播下心的种子。
   赤山的脚下,泊着一个石岛湾,海用不倦的浪花耕耘着,确切地说,是拂拭着山的肌肤。湾中的千帆桅影,用它斗风的声音耕耘着山的歌喉,确切地说,是指挥着山歌吟着澎湃激情的诗。
   赤山是一座佛山,落座于山间的法华院,佛殿梵音袅袅入耳,塔寺钟鼓低沉远播,佛用它的光影耕耘着赤山,将山的柔性与底蕴,轻轻唤出,合着佛禅的呢喃、香火的余韵,弹奏着不离不弃的《心经》梵曲。
   络绎不绝的游人,用一遍一遍的足印,耕耘着赤山的山间曲径,耕耘着缓坡峰岚,于是,赤山成为旅游名胜。看游人如织,他们不是来休闲避静的,他们是把爱山的情感当作了耕犁,开垦着赤山的每一页历史,解读着赤山的每一道风景。
   和我的朋友、赤山集团的文肖女士谈及“耕耘”的话题,突然来了诗意。
   她说,游客用深情的目光耕耘着山,每一寸目光,都闪着怜爱的流线。赤山,已经被无数摄影家用光与影耕耘过无数遍,每一块奇石,每一面崖壁,每一道小溪,每一株嘉木,每一池湖水,每一处风亭,每一座佛殿塔寺,甚至每一朵云,每一缕风,都被摄像机的镜头抚摸过,耕耘过,留下了多少张流光溢彩的美图。还有,赤山不知接待过多少丹青好手,每一处风景的面前,都被画家的笔毫与水墨耕耘过,涂抹过。是啊,赤山是一道有着绝世之美的风光,人们为之耕耘,把心血播种在那里,都是值得自豪的事。
   原来文肖女士的话,是在做一个厚重而浪漫的铺垫。她话锋一转说道,千年的佛教圣地,还没有一个人正式用文学的犁来耕耘她,赤山,对于文学而言,是一块处女地。文肖女士以期待的目光看着我,诗意的设想,唯美的憧憬,热情的期待,与其说是给了我,不如说是给了我们所看好的文学。我们希望文学是一架犁,一个好手会牵绳扶犁,细耕深翻这片处女地,于是,被耕耘的赤山,会漫山生花,曲径弄诗,羊肠载词,湖水漾韵,赤石的热情,美妙的前景,应该是赤山的新生,文学肩负着催生与唤醒的责任。
  
   二
   我在江山文学执笔为犁,垦自己的文学之荒,已经五年了,我记得一句话说,机会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五年,算不算一种准备?所谓的“耕”,是犁地垦荒;所谓的“耘”,是松土锄草。在我的心中,耕耘的原本意义模糊了,是整饬,修饰,是激活,擦亮,擦亮一座山,绘一幅风景画。一开始,我就把自己当作一个耕耘者,在这座山上,实现我的文学耕耘梦,也想把自己的梦,给与家乡这座山,因为我相信文学的力量,不是对风景的模拟,而是将风景用文学的灵性去重新濡染和缔造。
   这一年,我带着我的文学梦,掮着我的文学之犁,多少次往返于赤山,写下了二十多篇赤山风景散文。同时,也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风景从有情调的人的眼中过滤之后是精彩,从文学的筛子过滤后是精华,这样的写作要求,使我坚信笔下的文字一定要涌动着文学的灵魂,行走在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水一湖、一花一鸟、一殿一寺、一僧一佛……从春花里离析出花之韵,于夏荣中捧出葳蕤的时光,在秋色里收获那一抹金色,在冬雪中握住一山的灵魂。我懂得如此的难度,但我相信文学是一具灵性的犁,会犁开那裹在土层之下的芳香;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会种下一山的蓬勃。我相信,我视文学为犁,就无所不能,正如我的朋友说,我一生与文学打交道,不能只做一个门外汉,还要成为文学人。
   我想从平凡里寻求心灵的震颤感,倾向于凡人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让风景更接近我们的心灵世界。写作《佛不语》,描写代表赤山佛教灵魂的“赤山明神”,不甘于平面的介绍,而是添加了我遇到的两个细节。一是小男孩对他的母亲说,想把那尊硕大的明神放置在他的小桌子上。二是一对恋人的对话,女的问,明神的手按下是什么意思?男的回答是“无法按捺住的幸福”。神和佛,在国人的世界里,概念是非常虚化的,他们观赏这尊明神巨像,是以个人的意念来理解的,一个是让我们看到大和小在孩子心中的样子,一个是处于恋爱幸福中的恋人对神的理解。文学的表达是将神佛与人性的关系拉得更切近,更现实。文学就是要把人对风景的个性理解献给读者,激发出每一个游者对于风景的独特认知和感悟。我想,这是一般的摄影太难有的效果,也只有文学可以把神佛和每个人嫁接在一起。也以此来揭示赤山作为风景的人文意义,个人对风景的关照,永远是第一位的。记得美国作家福楼拜说过,文学是为了“把自己点燃”,文学就是要使用精彩的细节,去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焰。而我所坚持的文学方向就是要把风景栽到读者的心里去。风景,也不会是千人一面,是多维的立体的。因此,文学对风景的“耕耘”,也就不是简单地模拟了。
  
   三
   文学的意义在于穿针引线,这是最为细腻的“耕耘”。在我的“赤山系列”作品里,写赤石的很多,这些石头,散落于赤山的各处,千年的佛教文化,千年的民俗传承,千年的传说濡染,使石头充满了神奇和灵性。观石,成为游者喜欢的一个项目,如果仅仅是能够看出石头的样子,知道一些传说,我觉得肤浅了,或者说,如果满足于石头的“形似”的模拟,那根本用不着文学,摄影的光与影就可以做立体的刻画,石头的神韵和精神,才是“石魂”,文学必须探幽发微,挖出隐匿于石中的精髓。
   “佛敢当”石,赤山佛地的名片;“天外飞靴”,诉说着佛入赤山的传奇;“莲花石”,无声地表达着佛的精髓;“仰天大佛”,静守一方平安;无字石碑,胜过刻字万千;“儿女石”,传承着华夏子民生生不息的观念;“红门石”,是修佛的入门;“僧鞋石”,写着一代高僧求法的经历;“僧帽石”,写着一段智慧故事;“经书石”,叠放着佛家的经卷;“坐禅石”,雕塑了一尊大佛修禅求法的永恒姿态;望乡石,将佛与俗共有的精神家园永留赤山。千石千面,千石,也靠文学一脉串联,形成赤山独有的“石文化”。每一处石景,在我的心中,都是一枚珍珠,文学的情丝,一一穿起,那才是奢华如珠玑,富丽胜琼玉。唯文学可肩负穿石成“石书”的重任,让游客来赤山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游,感受赤山“石文化”的连贯脉动和丰厚内涵。文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将表现对象做文字的呈现,我感觉面对石头,文学有了更驰骋的灵性,写着写着,那些石头仿佛变成了方块字,字字遒劲,笔下的赤山也便有了书卷气,确切地说,应该是有了比书卷气更书卷的气质,每块石头,都成了分支文化的序言,引导着游人由浅入深,因石求真,如此,才不枉“赤山”之名。
  
   四
   没有文学表现的风景总是缺少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灵性。有时候,我们的眼光漂浮于风景的外层,感知其形其色,而难以参透风景的内核,文学可以使风景有思想的深度。换一种说法,就是文学可以让我们对赤山风景做多维度的关照,如此,才不负一山风景,一山精粹。于是,我以“比较旅游学”的视觉,写作《惑江南》,身不临江南,可也得江南之趣,将赤山与江南魂牵于一处,游当下赤山,打捞心中的醉江南。于是,我把四月赤山看作是“酿春之月”,创作了《赤山慢春色》,将一腔跃跃赏春的情绪,做了压抑和慢镜头处理,于无春色之中赏春色之萌,将春色无限拉长,给尚在沉寂的赤山,增添浪漫的色感。于是,我一反平常,将视觉审美转换成听觉审美,创作了《聆听山语》,用文学的触觉,开启赤山审美的一扇窗口。让那些“隐风景”扯掉头巾,栖息并跃动于我的笔墨时光里,让赤山四季皆风景,永无荣枯的季节转换。审美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单纯的平面技术,其表现风景风能力是捉襟见肘的,摄影难尽其韵,绘画只能临摹瞬间,而文学则可以不断转换触角,以阅读的姿态,翻过再翻过,不厌百回读。北大文学院钱理群教授说,文学对于风景,是不断“阅读脚下的土地”,这种灵动而不刻板的审美方式,总是给人以审美的神奇与新颖感。
   只有文学可以使审美产生非常满足的愉悦感,因为经过文学的耕耘,风景之地便会肥沃起来,经过文学的再酿,再发酵,风景才有了甜美的浓度。我感觉,文字一旦用来表现风景的魅力,马上就变得从容起来,变得风情万种的样子,文学可以使风景一步步蜕变成蝶,字在飞,景随字翔,这种表达效果和创作体验,都是唯美而生动的。我写作《红色瀑布》,就被红色的感染,相对于飞溅的白色水花,红色别开生面,红色颠覆了“白练垂潭”、“白珠穿帘”、“白驹跳水”、“银幕风悬”等平常的瀑布形象,从红色上展开想象,奔腾的赤水,嫣红的霓裳,酽酽的红酒,给读者创设了一种热烈奔放的氛围。神奇的意象的生成,给文学以纵横驰骋的领地,把读者带入浪漫的空间,感受文学非凡的表现力。在现代旅游概念里,无文不成风景。名山名川,胜地胜景,如果不被文学渍染过色彩,就少了名气。文学,对于风景而言,就像一抹亮色,就像一双翅膀,读者获得的审美体验也会超越于观看原物所得到的效果。
   文学创作的过程,可以将创作者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们对最美的地方感到好奇,如同我们隔着很远的地方观看烟火,这种隔岸观火的体验,往往让人有欲罢不能的冲动,文学所发挥的功能就是带着读者走进“观火”的过程和氛围里,去捕捉那抹艳丽的火花。而创作者首先是一个走进烟火里的人,此时,创作者不是完全模拟生活的原状,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设计,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审美的需要重新塑造生活。我写作《一路传奇》这篇散文,就有如此美妙的创作体验。圆仁高僧的传说,并非发生在某一个夜晚,我将故事戏剧化,用“弃僧靴”、“吹僧帽”、“丢经书”、“叩红门”、“夜坐禅”等连贯于一起,构成了故事化的情节,全面展现圆仁高僧求法修禅的过程,构成一段精彩的生命传奇。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像跟随圆仁高僧,历经这条曲折的山径,抵达了赤山巅峰的“红门洞”,我也相信,读者阅读这篇散文,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体验一次坎坷之旅,感受一次精神的洗礼。写作,本来就是一次“深耕”的过程,将自己的犁扎进最芳香的泥土深层,藐视走马观花,看不起浮光掠影。只有写作,才可以让灵感造访我们,不是一处风景太简单,太平常,是因为我们赋予风景的灵感不够,因此,用文学去耕耘风景,是在焕发风景的灵性,是再造崭新的风景,笔下流淌出的风景,总是涂染着情感的色彩,更纯粹,更迷人。
  
   五
   文学,是对美的深情表达。她的功夫就是“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解释。痴恋着山水,美的笔墨才不涸。一座山不缺游人,缺的是有人用文学的笔墨去修饰。操一支秃笔,写字在江山,已经五年,不敢标榜自己是文学人,但却是与文学有缘的人。江山,我的五台,我的嵩山。摸字修禅心,布阵弄刀剑。浅修了一点文字功夫,使出的棍棒还显得稚嫩,但文学包装了我,起码是不敢懈怠,尤其是面对美景,我难以自持,不动笔墨,手痒心动。我教书一辈子,几乎天天谈“文学”,但我没有“弄文学”,实在是一个遗憾,而江山文学填补了我的遗憾,我喜欢“耕耘”两个字,这种“耕耘”,是激情满怀地坐在书桌前,从脑子里把我的文字唤出来,用笔指挥着文字的千军万马,冲杀,呼啸,驰骋,埋伏,跃起,格斗,这些都是“耕耘”的含义,在一张纸上,排兵布阵;在文字的江湖里,跌宕起伏;在情感世界里,缠绵踯躅……这份耕耘,有辛苦,也有甘甜,尤其是可得他人不能得的自我陶醉。
   还要感谢的是,我邂逅了一座山,或者说,是这座山又走进了我的情感世界,入了我的文学之眼。我在心仪的山上,运笔几万字,相看总不倦的是赤山,可以说,我没有辜负的是,我用文学耕耘了您。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说,每一个作家都有一种修辞冲动。我敢说,面对赤山,我不仅有修辞的冲动,还有一股抑制不住的文学情怀。
  
   2022年4月2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6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耕、夏耘、秋获,人类的生活与这些是分不开的。耕耘,是以勤劳为本,辛苦收获为目标,不管付出多少劳动,不管洒下多少汗水,以一种无畏的人生态度,一往无前地奋进。怀才老师的创作态度与热情,在这一段时间,集中地爆发。赤山是他心目中的圣地,他能把赤山归结到生命体系之中,却是情有所指。他热爱大海,热爱海水,热爱这潮水的起落,他就住在那生他、养他、哺育他成长的大海母亲的怀抱里。赤山是他集中的情感聚集地,也是情感宣泄地。一山一水一石一佛,就是他的精神寄托,让他情有独钟,品味出无限禅意。文学的表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表达,赤山的风景可以是一块无边的大背景,也可以是移步换景的小风景。对于怀才老师而言,他已经历了人生当中的巨大转折,病痛是检验生命价值的真正所在,基于此,在病痛之中崛起,是一种意外的人性腾飞。发现一片更加葱绿的田野,发现一块土壤更大的深度和力量,不亚于心灵又恰逢到一个美丽的春天。倾心于一种自由、信念,像土地一样朴素地生长和开放的文字,对于写作者而言,是有不尽的喜悦与诱惑的。他与所有人一样,耕耘,耕耘,精耕细作,一篇篇赤山系列便诞生了。返归自然,以自己的审美态度去回归,他的文字更趋于理性。别人眼里的石头,他可以想象成波纹条理有度的波浪,自然的效果与想象间的浪漫重叠着。他具有这样的天赋,倾心于山,便可以静数心音般地阅读到山的心脉。一个作家选择了某种文学形式,确立他与世界的关系时,他便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了。这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与另一个生命的相互交流。我非常喜欢他的这种文学方式,这里面有奢华的文字享受,不论是写者,还是读者,都在无限的快乐之中奔跑着,去获得最伟岸的心灵愉悦。有这些就足以构成了旷远博大、绚丽迷人的世界!感谢怀才老师的倾心分享,真心希望他的赤山系列,一直写下去,成为一个最大的风景!谨祝老师身体康健,精彩不断!【东篱编辑:枫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42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相思        2022-04-25 20:02:12
  石岛每月去一次,赤山风景区仅游览过一次:景好,鱼更鲜!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25 20:32:03
  相思老师好,我住崖头,石岛那,还有赤山,最近几年常去。也为写赤山,跑了几趟。如此很近,敢问相思老师是哪里人士?
1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4-25 22:37:40
  能以赤山为素材,写出多样化的文学内容,也许只有怀才老师能做到。赤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但愿怀才老师不断走向文学的顶峰!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26 07:29:38
  非常感谢小溪哥的鼓励。怀才也是穷尽黔技,努力地多角度地表现赤山,正如你所言,赤山也给了我太多的文学感触。继续。上海防疫进入了关键期,加油,一定会大获全胜。小溪哥也要注意防护好自己。遥握,问候安好。
13 楼        文友:刘春        2022-04-28 08:55:51
  全方位解读,赤山之幸。孜孜不倦为赤山作传,常人难以胜任。怀才老弟做到了。赞!
老兵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28 12:10:33
  谢谢刘春哥的鼓励。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加上我也喜欢家乡的赤山,所以就用文学解读了。谢谢刘春哥跟踪支持。遥握,问候安好。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