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听夏(散文)

精品 【东篱】听夏(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3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32发表时间:2022-08-11 00:04:29
摘要:不要放过声音的审美享受,今年的夏,我特别在意找一处可以听夏的地方,崮山前的南溪,是我的好去处,我把听到的夏声描摹给你吧。不敢独享,以飨文友。


   车停在崮山前村西口的池塘边,往南溪走,遇到老毕问,又来听夏?消夏,避暑,这些字眼都不怎么时髦了,老毕曾陪我听夏。
   南溪岸边有树,在树间系粗绳,离地两三尺,半躺其上,优哉游哉。也有两个藤摇椅,其侧置花岗岩石桌,可边品茶边听夏,“半野”的情趣,使心半敛半放,尤其是赶上这中伏的天,尽管胶东半岛热度26,为对得起这一度的夏,也要摆出一点姿态不是?
   我常常想,如果世界末日说果真存在,一定不会于夏季来临,因为夏季这么美好,连一点诟病的话都不忍说,我们说“太热了”还都是笑着说的。我们就应该沉醉一个夏天,享受季节的热情,太阳的强烈,水波的温柔,绿色的恣肆,心情的濡湿,我甚至觉得光是用眼去看还不足以表达醉爱的心,如果说春天我们可以从冬天里就开始暗恋她,那么遇到夏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和她私奔。我还有一个感觉,眼睛是最容易产生疲劳的器官,而耳朵是审美最敏感的器官,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甚至以“噪音污染”的说辞而拒之。我听夏,得夏之别样风情韵味。
   那些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们,经常盯着过路的风,生出嫉妒,怎么就穿不透林立的楼房!而在村野中,风是扑着我们而来,来游戏,来解暑,来奏乐。半岛尖儿上的崮山前,夏把热气抱过来,三里外的海风却不允,看看谁是夏的霸主吧,风赶着热气,顺着南溪跑,跑到村西的杨树林,哗啦啦的声音,就像围着村落的一群儿童,呼着儿歌,给风儿助威。既有“绿树村边合”的乡舍美景,更有“无数叶笛带声飞”的乐感。远处的杨树累了,想让风歇息片刻,风戳空就到了南溪岸边的竹丛里,瘦竹不安分,骨骼咯咯响,轻击鼓,缓敲梆,微风又来,摇竹叶做细声,袅袅不绝,窸窸窣窣,仿佛一群会发声的小昆虫遇到了什么喜事禁不住叽叽喳喳的,风有趣,紧一阵,竹叶如刀鞘,飒飒劲道,多少炎热听了都要恐惧败阵。忽又顺着竹竿滑落下来,尽管绿意蓬勃的竹叶很矜持,还是有的经不住风儿的携手,而跟着落地。无风太热,不必说什么心静自然凉,有风惬意,声音也可以赶走热,我信。
  
   二
   如果不想错过一天的夏风,那就赶个早。晨风带着海的湿润,低低地贴着地皮儿跑来,爬上窗户,摇醒了海草房里的主人,趁着清晨的凉风,在房头的田园里的玉米地锄禾拔草。摇醒了那些花枝,低首打着瞌睡的蜀葵,笑脸相迎,舞着沉重的头,瓮声瓮气的;一树的合欢花,正贪睡着早晨,突然伸直了花箭,唰唰地舞着“香舞”。贪早而来的是蜂蝶,尚需闭目静听,蝶在眼前的盆景上舞出轻微的风,我感觉不出风儿有几级,但见花儿叶儿被摇动,这番蝴蝶摇风舞,可能只有花叶可感知。蜂会奏乐,是真正的舞蹈家,没有了香,她不至,没有了香她不舞,细声若丝,生怕惊坏了我的耳鼓似的。
   坐在我身边的建泽哥说,漏下一点儿风,就不要说夏的坏。是的,一丝风有意于人,人当感激,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温润的品性。那些村民谈到风,总会隐喻着一些现象,我想,这种知足已经是一种情怀了,更是一种世界观,听风观物,懂风情,知物意。
   夏是生动的,若无风,则还有南溪的溪声。溪水不跌,遇石则溅起水花,淙淙潺潺,就像刚刚睡醒的婴儿,呻吟着,嘤嘤着,将听溪者的心,抚得异常平静无澜。溪曲而水流撞着岸边的怪石,甚至一直用力将岸边的泥土冲刷出一个窟窿,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溪声如乐,杂音其间,成多声部的合奏,清纯得很,完全是田园曲的节奏和风格。自然之趣,总是对应着人类的艺术啊。我觉得,完全是溪声唤来了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描写有些片面了,南溪两岸,果蔬密致,也便于蛙深藏其身吧,藏得有些郁闷,就跳进溪中,咕嘎咕嘎地鸣叫起来,蛙声歌溪诗,总是铿锵音。不去张望,捡起小石子投入小溪,听蛙噗通,入水藏身,真的是好笑,我相信蛙也感谢我跟它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吧。仔细地连续听,蛙可能是怕听蛙人觉得一个调,便不断变化着节奏。一蛙起头,咕咕几下,就像领唱人唱歌领个头儿,但蛙们才不管调门的高低,三五蛙跟唱,一岸一群合奏,那声音可穿透茂密的绿植,该是想去唤来爬在绿色上的蝈蝈?叫声弥漫,织成蛙的声网。会欣赏者从中找到旋律,心烦者以为聒噪,度夏要有个好的心境,蛙声和着心跳,心率整饬有序。我觉得这蛙声最适疗养。曾听人抱怨,逃离了红尘中的嘈杂与喧闹,跑到乡野听到的还是吵闹,何处才有喜欢的声音?声音似乎专门与我作对!身在封闭的楼舍,老死不相往来,又觉得周围一片死寂,走进宁静的乡野,没有了人声,听到的是虫鸟的鸣叫,似乎在嘲笑。看来,世界的存在是专门与自己作对。其实,我觉得是缺少了一颗爱生活的心,少了对美的敏感,变得麻木了,哀莫大于心死而已。
  
   三
   如果听不到蝉声,这个夏天一定是枯燥失落的。蝉的种类很多,学名一个字“蝉”太不生动。俗名“知了”,据说是因声而得名,但“知了”两个字难模其声。树生溪岸,遍地蝉穴。用建泽哥的话说,那些穴孔是蝉的笛眼,他说,蝉叫是为了唤醒地下的幼蝉,声音之嘈并不是为了烦扰我们的。这是他小时候就懂得的“科普”故事。我的童年,真的算是孤陋寡闻了。这个说法第一次听说,想象力足够丰富的。热度是蝉鸣的开关,心情好听禅降温,心绪差空生烦恼。
   个大通体发黑的蝉,我们俗称“马乐猴”,声音悠悠地拉长,仿佛是要把热气拉成丝,叫声和天热是成正比的,群蝉声音此起彼伏,振翅鼓声,相逐而鸣,嘹亮震天,从不嘶哑,夏天是热闹的,是马乐猴吵响的。想起儿时铺一张草帘子躺在老家门前一株杨树下,闻蝉午睡,母亲说,蝉声是哄着孩睡觉的催眠曲,就不再讨厌蝉声了。想想,是母亲一句话让我懂得了蝉声。身子较“马乐猴”瘦削一点点的、通体有一层浮着的绿色,朦朦胧胧的,那叫“嘎啦”,也是蝉的一种,那是给“马乐猴”伴奏的二胡,其声悠扬,“嘎啦”两个音儿,自高压低,重复不断。还有一类蝉,我们叫它“接力”,声音窸窣,“接力”是象声,这种蝉身体发黑,稍扁,个体要小于马乐猴,那是给“马乐猴”和“嘎啦”加油鼓劲的蝉,是蝉家族里的“啦啦队”,一个调门,不知疲倦,就像给蝉声打了一层不倦的声音底色,那才是“声声不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蝉声习以为常,自顾说话,自顾谈茶,声音近于无,我想,人在红尘喧嚣里,能够独得沉静,和我们习惯于蝉声是否相似?此时有声如无声,禅心落定,外界于我皆宁静,不必入寺修禅也得禅意。四季乡村,是最大的修禅场所,隐者隐于乡野,禅意也在乡野啊。
   任何话题都不觉得是无聊,蝉声也引起我们的议论,不同的蝉因发声而各得其名,而人却说不一样的话,唱不一样的歌,声音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做人先从学着说话开始,一群村民就是这样有所感,有所悟,文明也没有离开偏远之处。
   南溪里的蜻蜓,穿行于叶草间,时而扑向小溪的水面,点水戏玩,其声湮没于溪声里,真想侧耳闻其声之妙却不得。微风袭来,溪边小草,就像舞裙,只是不见美女面,但闻裙幅声,莎莎飒飒。草丛里的蚂蚱蛐蛐,也趁着蝉歇,细声聒噪,唯恐被溪边休闲的人忘记或冷落似的。庄稼地里时常有鸟雀和绿叶闹着玩,肯定是脚踏叶上,叶子承受不起,扑棱棱,扑啦啦,那是夏天田间的诗,才不管什么平仄和韵,干脆得很,原始得很,绝不修饰。我得这番野趣,较之古人更幸运,“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是什么?是认真地将一颗心交给夏日自然所得到的野趣。
  
   四
   我生羡慕之心的是那些不绝于耳的鸟鸣声。是惧我们人多,它怎么窥得到?原来树隙就像鸟的望远镜,干脆绕舍啁啾地飞,如箭射,似絮飘,各种姿态,任意取舍,倦了,就站在树巅繁叶枝丫间,发出脆生生的鸣叫,鸟声顺着枝杈滑落至地落水。最多情的还是那叫黄雀的鸟儿,一直跳跃于那棵合欢树的花间,啄花几缕,无意目赏,抛落于树下,还“啾啾”数声,意在告知我们,我摘花几朵,送你观赏。如果西天厚云东渡,然后踯躅于崮山,那些鸟儿就像有谁指挥它们似的,“唧唧”飘落庭院,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收拾好晾晒的衣物;“渠渠”飘在窗台,像是要趁人不备捞点什么;挂在躺椅上的枝条,“湫湫”几声试探,想告诉树下人什么,却不明说;低飞的鸟儿,落在我们的眼眸里,飘飞不语,翅膀掠过,“嗖嗖”之音,又像在催促着什么。哦,雨来了,来得迅捷,毫不迟疑,原来鸟儿已经来跟这里的人们商量过了,不必再下达什么预告。
   不缠绵,不拖拉,拉过一片云,就来一下长鞭击电,在葱绿的原野,在苍翠的树巅,打个滚,妄图染一个绿色,就马上返回,送来豆粒大的雨滴,噼里啪啦,真个乱弹琴。雨滴砸地,噗噗如闷鼓声。落地袅娜,尘烟飞起,就是空滴阶庭,那是雨幕拉开前的开场白。不必卧轩听雨敲打绿荷声,更不必只等夜雨暗伤打芭蕉时,依窗抒情。人挪到门前的过道里,摇着扇子,赶着被雨驱散入屋的热气,听着雨的音乐,不必担心蝉会被淋湿,每一面叶儿的背面就是它们的雨伞。不必管那些戏水的蜻蜓会被雨滴击中,早就抱住一株草,观赏着突如其来的雨,做一个逍遥的看客。
   雨,独自表演吧,也不在乎是否有观众,雨总是以“甘霖”自居,赢得了多少唐诗宋词的赞美。躲雨的村民,才不在乎给雨什么样的诗词歌赋,他们在谈论今年的庄稼墒情。崖子沟的地瓜肯定好,沙地,瓜甜,生吃都咯嘣脆。楼山下的晚茬玉米,遇雨该融浆了吧,雨后掰下青棒棒,正是享口福的时候。此时此刻,无论那片庄稼地距离他们多远,他们都听得到禾苗拔节、秆节抽穗之声,因为这是他们的农事交响曲,虽无曲谱,但曲调自在心底,雨来便唤起,自成旋律。是啊,在他们心中,风风雨雨总关情,不是雨打芭蕉弄夜凉,也不去问“花落知多少”,有一句诗他们喜欢,“大珠小珠落玉盘”,听夏听雨,一部和声的夏之曲,怎么可以没有“喜雨”声!
   除非你有足够浪漫的情怀,有不被时空左右的心情,有从平素中擅得的诗情画意,那就选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听夏。今年的夏,我选了崮山前的南溪,你呢?
   忽听夏声三五弄,还是不过瘾,最好坐在夏日从头听到尾,心中便有一曲完整的夏之声。
  
   2022年8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0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远离喧嚣,去山野间寻趣,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静下心去聆听,旷野里传来的声响,绝对是美妙之音。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经这样说,我在我内心发现,我有一种追求更高的生活,或者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能,但我另外还有一种追求原始的行列和野性生活的本能。去旷野,与野外的风物融合到一起,放飞自己的心性,是绝美的选择。怀才老师的放飞心性非同一般。他的目光是带有探索和寻觅的因素的,所以,看风、看树、看蜻蜓、看竹林都与往日不同。听溪水、听蛙鸣、听鸟鸣,听雨声都绝非寻常。他想象着蛙鸣可以疗养,蝉与禅也可相通,隐者隐于乡野,四季乡村,是最大的修禅场所。文章所描述的乡野景物,或动或静,十分传神。充分地感受着这些景物所带来的愉悦感。调动着视觉听觉触觉,让那个乡野充满了无限的感情色彩,仿佛他是一位大画师,利用所有能表现的色彩,绘制出一幅山野画卷。这篇文章的描写特色,极具自己的想法,所入目的景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思绪在跳跃间灵动着,让每一个景物都实实在在地展现在脑海之中,完成对它们的勾画。景物的特点不见得是特定的,却有非常宽泛的灵活性,所以,每一个景物都是灵动的,而不是呆板地摆设在那里。怀才老师的文章充满了禅意与厚味,这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一种理解。生活给人许许多多的感受,这些感受是一种积累,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读解。发现生活和感受生活,其实并不矛盾。生活在生活之中,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却是最大的悲哀!找到生活的本身,也就找到了自我。读解生活,读解自己,是人生的最大收获。谨祝老师文丰笔健,精彩不断!【东篱编辑:枫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81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8-11 22:27:12
  临海乘风听夏语,荷塘蛙鸣和蝉声。雨润山河千重韵,目收心野万分情。欣赏老师美文,夏声三五弄,寻趣不了情。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12 07:10:00
  天马老师好,你是我很喜欢的作者,也经常看你的文章。你的美评,充满了激情和激励,收下了,非常感谢。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快乐。
12 楼        文友:白玄        2022-08-11 22:57:40
  怀才老师过惯了尘世的喧嚣繁华,却钟爱稍微宁静的崮山前的南溪听夏,听风听雨听溪听蛙听蝉听鸟,体验独特,构思新颖,感情饱满,描写生动,感悟深刻,用听觉代替视觉,别有一番情趣。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12 07:11:37
  谢谢白玄老师的美评。我觉得,不一定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地方就是最好的,能够安放一颗心,感到不惊不扰,就是好地方,在南溪听夏,便有如此的好。所以就写了听夏的感受。遥握,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期待你的佳作。
13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2 03:20:14
  我来迟了,特地赶来道声贺。秋天来了,到时我也到效外听秋去。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12 07:12:45
  我们一起去听秋,昨晚寒蝉就凄切了。你听见了么?谢谢岚亮弟拨冗点评,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作快乐。
1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12 07:31:04
  今夏以来,安徽的皖南山区,连绵的崇山峻岭之间,炽热的阳光,像火一般地炙烤着山川大地,热得人直喘着粗气。阳光下的人们,汗流满面,背心湿成一片。已近八月中旬,高温依然持续。近三天,气温高达39度,酷热难当。除了空调间里能呆得住,在哪儿心都不能静下来。近三周,单位附近,有四人中暑死亡。在皖南山区,竟有热死人的,骇人吧!
   今天早起,打开网页,看到怀才老师写的“听夏”散文,我有些疑惑,炎炎夏日何处能“听夏”?接着看下文,是作者的家乡胶东半岛。哪儿热度不过26。天哪,那是空调间里最理想的温度。炎炎夏天,胶东半岛算是人间天堂。
   作者的家乡,半岛尖儿上的崮山前,海风把夏的热气赶跑了。只要有风,热就绕着走。
   风吹林声、风摇竹声、溪水声、蛙鼓声、蝈蝈声、蝉声、鸟声、蜂飞蝶舞细声若丝,多美的意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在作者的家乡登场。我好生羡慕。我不想只在文字中获得享受,趁着南方的热,到胶东半岛、到崮山、南溪去消夏,身临其境感受一番。夏日里,坐在南溪前“听夏”,从头听到尾,听一曲完整的夏之声。
   怀才老师的文字真美,看后,心里凉了很多。向老师学习,遥握问好老师!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12 07:38:38
  谢谢孟老师的阅读点评。或许,夏天的凉爽,在胶东半岛只是一个特例,一个遗存。这里的夏,的确比南国的好,邀请孟老师来度夏吧,我令你先去南溪,再上赤山。这里都是好地方。遥握,问候秋祺。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