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蝉(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蝉(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98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65发表时间:2022-08-17 00:17:41
摘要:没有蝉鸣的夏天是没有灵魂的夏天,没有摸过知了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

夏日蝉鸣,让我记忆里闪过无数只蝉的踪迹。
  
   一
   蝉的称谓很多,知了是俗称,是根据蝉的鸣叫声而得名。派生出来的词还有“季鸟”、“蛭蟟”、“蛣蟟”等,“季鸟”是北京这边的称呼,一季之鸟,很有些诗意。
   我见过一种个头稍小,身体泛绿的蝉,它发出的声音才是类似“知了——知了——”的声音,叫的时候还会让肚子一上一下地摇摆起来,好像在跳霹雳舞。这种蝉学名“蒙古寒蝉”,北宋柳永的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里的寒蝉,指的就是这种蝉;还有一种夏初最早出现的蝉,学名叫做“蟪蛄”,庄子在《逍遥游》里说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指的就是这种翅有灰色斑点的蝉。它喜欢趴在树干上,叫的声音是“颂儿——颂儿——”,老家的人们就叫它“小颂儿”;而最常见的,就是现在被当成美味的大个头的黑蚱蝉,它的叫声是“嘎——”一个音调,叫的时候翅膀微微张开,腹部向上翘起不动,下面一对音箱就开播了。
  
   二
   我年幼时生活的村子,被两条深沟分成四大块,沟底有三个水塘,周边都是合抱的杨树和柳树,郁郁葱葱。树冠从沟底探出来,在沟上看去,像是翻动着的绿色波涛。我家在被分割到东南地块儿,小学却在西北块儿,我每天上学和放学,都要在沟里来回穿梭,这条有些曲折的路,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快乐。
   “知了猴”,是人们对金蝉脱壳前的知了幼虫的一种称呼。我的老家叫法更绝,叫做知了LAOLAO。当然了,不敢糟蹋“姥姥”两个字,在辈分上也跟“姥姥”毫不相干。我想用“佬”这个字,大家应该没有意见吧,“德国佬”“美国佬”,以前常在小人书上看到这些鬼子形象,形象猥琐,不怀好意,常常挥动着锃亮的刺刀。这知了猴形象也好不到那里去,穿着统一的土黄军装,鼓着两只大眼睛,前额还有两根长长的触须,恰似鬼子的八字胡,它前面两只前爪像两把挥舞的带锯齿的大刀,叫它“知了佬佬”再恰当不过。
   没有蝉鸣的夏天是没有灵魂的夏天,没有摸过知了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可为什么叫做“摸”而不知找、寻、捉呢?这是因为知了猴爬出地面一般都是傍晚,在手电普及之前,估计大人也不会允许孩子们拿着蜡烛照明去找知了猴,那样很容易烫伤或者失火,同时也是一种奢侈的浪费。所以,借着月光星光在树上摸索,应该是自古寻找知了猴的一种常态。“摸”这个字应该是更有底蕴,现在手电,手机照明这么方便,按理说应该改成“照”知了猴,谁让我们文化传承这么悠久呢,还是用摸,显得更有历史感,厚重感,仪式感!
   那时候我每天放学回来,总会在树林里转悠很久。这个“摸”又可细分三个步骤,总结一下,是一扫二看三低头。扫是环顾一下周边树干,这个最容易,扫到要先下手为强;看是留意附近脚下,争取发现出窝还没上树的知了,也没技术含量,这两点人人都容易做到。低头是找没出窝的,这点就要考验真正的技术了。因为摸知了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往往还没等知了猴上树就被擒获了。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这样的鄙视链,大概意思就是骗的瞧不起偷的,偷的瞧不起打劫的,因为一个比一个没有技术含量。这摸知了猴也一样,最高境界是在地上寻找没出窝的知了猴,其次是地面,再次是树干上。我就是这方面的高手,讲究的是一个“抠”字,最有技术含量。
   “抠”讲究的眼力好,树林里面的地面大部分都被人踩得溜光。知了猴是打洞的高手,厚实的土地给它提供了很好的保护。知了猴的洞是沿着树根延展方向呈放射状分布的,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在几乎没有窝眼的地方浪费太多时间,越是窝眼密集的地方越容易发现知了猴。
   它最初破开的地面像极了蚂蚁窝的洞口,只是蚂蚁洞口外面都会有蚂蚁修整蚁穴叼出的新土,而知了猴刀下土都会留在洞穴里,这就是最重要的区别。另外蚁穴洞口呈比较规则的圆形,知了猴刚刚敲开的地面洞口是不规则的形状。洞口开的越大越好辨认,抠的时候要用指甲轻轻地往左右挑开,真正的知了窝就会越挑越大,直到能轻易看到知了猴。如果动作轻微,知了猴一般还傻呵呵趴在洞口,很容易抓住前爪把它揪出来,遇到精明的,它会“六肢一瘫”掉入洞底。洞底一般只有成人中指那样深。可以扩大挖掘直接擒获,如果遇到洞底深,四周又是难以抠动的石头,就要智取。随手找一根小树枝,往下探,给知了猴挠痒痒,一会它就会傻乎乎地刀着树枝被我提起来。再或者掉落的浮土掩埋住知了猴,也不用着急,不用管它,找点杂草树叶掩住洞口,防止被别人发现。别浪费时间,在附近溜达一圈找找别的,一会再转回来,它差不多自己就爬出来了。
   天色再晚点,地面看不清了,在没有照明情况下,爬到树上的知了就得真靠摸了。见着黑黢黢的疙瘩就上手摸,多数是树皮,树疙瘩,一触便知。有一次我竟然摸到了一个冰冰凉凉的东西,吓得我倒退几步,汗毛直竖,凑近仔细看,才发现原来是只爬到树干上的大癞蛤蟆。
   不是所有的知了都会叫,它们也分公母,只有公的有音箱才会叫。区分公母不用等蝉脱完壳,从知了猴尾巴尖一看便知。公的尾巴尖是个小小的方块,而母的是两个竖道。小朋友相见,都会问,找了几个了?多少叫儿(公的)?多少哑儿(母的)?大家更愿意找到的是叫儿。
   我大概每天都能摸二三十只,您一定想我应该是每天有美味吃了吧!其实摸到的知了猴很少被煎来烤来吃,不是不好吃,它胸部的肉纤维紧实,类似鸡肉,绝对是美味。捉知了猴的目的主要是得到知了皮,也就是蝉蜕。蝉蜕是一种药材,那时候听说是一分钱几个,采购站收购,就想着攒多了卖钱。到时候也可以像班里地质队的孩子一样用上几块香橡皮,一个带卡通图案,合起来有吸铁石啪啪作响的铅笔盒,甚至买上几块裹着糖粒的彩色胶皮软糖。
   摸到的知了猴放在一个倒扣的铁筛子里面,到第二天一早,我就可以收获几十个蝉蜕了。我把蝉蜕用针线串起来,几年下来慢慢地集成几大笸箩。中间曾多次去采购站询问,一直说暂时没有收购任务,等我上初中时候发现很多都碎掉了,没办法只好狠心扔掉了。同时,扔掉的还有我的几个幻想。怪不得老家有句话叫做“大脑袋楞蹦鱼,蛤蟆蝌蚪知了皮”形容中看不中用。
   由于摸到的知了猴,挨挨挤挤在一起,难免抓伤,筛子空间又狭小,变成的知了大部分都像战场的残兵丢盔卸甲有点畸形,头大肚小的,卷曲翅膀的,甚至有些变到一半憋死在壳内的。样子普遍有点惨不忍睹,颜色也是绿的,黄的,半黑不黑的,看着让人失去了食欲。家里的母鸡倒是不会嫌弃,知了都变成它们的美餐。偶尔留下几个“叫儿”玩乐,可能是它从地下到脱皮耗尽了体力,又没供他吸吮的树汁,想让它叫只能捏它的腹部,它才会不情不愿的发出几声哀鸣。
   要想把玩鸣蝉,就得想法到树上去捉,这个不能叫摸了。常用的方法分为套,粘,扣三种。套应该是最古老有效的方法,用一根长长的马尾做成活套,拴在长长的竹竿头上,发现知了,人在地面操纵马尾套,从知了头部开始套,知了被骚弄,一般会用爪子去扒拉,这恰恰把套卡在了腿间,稍一用力,就会把知了提起,它越是挣扎越紧,很难逃脱;粘就是用白面打成浆糊,放在竹竿头上去粘,一是大人不让浪费白面,而是成功率低,往往还没到地面,知了就跑了。
   有一阵镇上道班修路,有很多沥青,小伙伴就用沥青粘,效果不错,只要捅到知了翅膀了,即便从竿上脱落,它也难以展翅,也只有掉到地上的命了;扣是用铁丝围成一个圆,把塑料袋,一般是用过的洗衣粉袋口缝在铁丝边缘,再连接到竹竿上。用的时候,只需把袋口扣在知了身上,知了由于身子重,翅膀薄,想飞只能身子下沉,就轻轻松松落入塑料袋内了。
   捉到的哑子就直接就喂了鸡,多半儿会折去一半翅膀,看它在地上尾尖着地,在地上鸣叫着兜圈圈,我们称之为“耍猴儿”。或者把它捏在手里给自己扇风送凉,只是要小心它会偶尔撒尿,喷到衣服上不容易洗掉。
   记得有次考试退步了,老师家访,他们归结理由最重要的一点竟是我找知了上瘾了,耽误了学习。让我答应以后不去找,是知了替我背锅了!
  
   三
   祸害知了猴,那时候倒不觉得如何残忍,总会想起用蝉是害虫,为大树除害,为家里鸡蛋增产,我觉得这些理由很充分。这些年来,被我害了几千上万条的知了性命。大概是惹得知了姥姥,奶奶,以及老祖宗,祖先娘娘们不高兴了,它们竟然派了一只知了住进了我的脑袋里。从此,不分春夏秋冬,日夜鸣叫,让我终日不得安宁。
   那是我的公司开张第一年,资金、人员、进货渠道、销售渠道等等,一切都要操心,一切都要我一个人去面对。那时候的我连基本的ELSX表格,合同都不会做,对财务也几乎是一窍不通,就仗着几个关系不错的客户公司就开张了。
   货车进出三环会受到很多限制,我又舍不得花运费,很多时候我就自己开一辆二手金杯车去送。这辆金杯车都是经过改装的,一边加了两块弓子板,车箱里面座子全部拆掉,铺上薄铁板,方便叉装货。纸基本都是整件销售,每件根据规格大小,品牌不同,重量略有区别,大约每件一吨左右。装侧门时候叉车如果操作不当,就容易把车侧面的玻璃窗整个顶掉;装后门时候需要把后备箱两侧的螺丝卸下来,踮起脚抬高后备箱盖子,等叉车把纸的一头搭在车沿上,再用一根木棍支住纸托另一边,让叉车缓一下叉子,退一步,再往里顶的时候慢慢随着叉车往下压后备箱,才能装好车,人在两车之间,妥妥的铁包肉,稍有疏忽就可能会有危险。
   由于是客车拉货,上路还要防备交警路政罚款扣分,眼睛要好用,思想也要活。哪个路口,哪个时间段警察多,他们夏天爱在桥底阴凉处,冬天爱在太阳地儿,都要心里有一本账,要不12分根本不够用的。那时候没日没夜的干,为了避开早高峰,每天多跑两趟,要一早出门,晚上收工更是没有时间。很多印刷厂还都是人工卸车,每包纸重量从50-80多斤不等,都是卷起来上肩,或者用肚子顶着抱在怀里和工人一起搬,进入库房还要码放整齐。最主要还要和老板和工人打成一片,身体多累,脸上也要故作轻松。
   身体上的累有原来砖厂劳动打下的底子,还好承受,资金的压力更是一言难尽。纸张销售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拼的是资金,赚的流水。借钱,催款,陪客户应酬,看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这个阶段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蜕变时期,就像那只破土而出的蝉,避开了多少双贪婪地眼睛,趁着夜色终于爬上了枝头,开始一动不动进行蜕变。如果侥幸变成才可以高栖枝头,一鸣惊人;变不成,就是蚁虫飞鸟的食物。没有人会在意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唯有忍受,坚持才是蜕变之道。
   当公司干到半年的时候,当时已过中秋。一天,我正在办公室为月底付款的事愁的焦头烂额,突然,一声清脆的蝉鸣传入我的耳朵。我问会计罗姐,“这个时候不是应该没有知了了吗,这只怎么还会叫的这么欢?”罗姐抬头看看我,疑惑地说:“哪有什么知了叫?我怎么没有听到?”我捂住双耳,知了的声音一点儿也没变小,反而更加清晰。我明白了,我这是“耳鸣了”。
   以前也偶尔有过耳鸣,都是响一下就过去,实在不行揉几下耳朵,也就好了。可这次却赶也赶不掉了,短则三天五天,长则三月两月,只要一上火,马上知了就报道,不停地在耳边高声鸣叫。越是清净的环境越是听得清楚,严重时候,睡觉能把自己吵醒。我也看过医生,中药西药也没少吃,都说是神经性的,很难根除。有一句歇后语说的是“老虎掉在山涧里——伤人太重”,“知了声”到现在已经断断续续跟随我十多年了,我想我是小时候伤“知了太重了”的报应,唉!
  
   四
   有一次我和朋友闲逛古玩市场,看到一只“玉蝉”雕刻的古朴精致,不由驻足。商家跟我巧舌如簧,说这是汉代的“汉八刀”,老物件,挎在腰里寓意腰缠(蝉)万贯物。蝉是破土而出的,即使你生意上遇到困难,也可以像蝉一样重生,平步青云,一鸣惊人,最终做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境地。见我没什么反应,又往前走几步,用手指着展台上矗立得的一尊仿商代大鼎上的花纹,说这叫“蝉纹”,咱老祖宗就信这个,是吉祥物。货卖有缘人,可我当时想的是这玩意也算是“知了祖宗”了,带上它是不是可以镇住脑壳里的那只知了孙子呢?
   可能是买到假货了吧,这只玉蝉被我盘出包浆,油光锃亮,却也没能镇住脑袋里那只知了。此时,窗外的蝉鸣此起彼伏,我体内的那只知了又忍不住和鸣了,天气也似乎更热了。
  
   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49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天方老师这篇文章的意义绝非一般。说是蝉其实是蝉吗?因为生活才去写作!我对天方老师的文有了格外的想法。写作人不把脑子想破,就不要去写作。因为写作一定要去承诺什么,不然写它干什么?不经历苦难与磨砺,就不是人生。我编过天方老师很多文,这一篇,他意外的成熟,这一刻,我陶醉了。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先要生,才能是活。一点一滴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就是写作的状态。我这么说,很多人都在劝我,一定要顾忌。其实,人生不过如此,不是参透,而是看透。写作人就要有这种目光,才能把题材吃透。说的更明白一些,就是把自己吃透!一只蝉的意义也许就此结束,一只蝉的意义在于自我的升华!蝉意在文中有别样的解释,觉得更有千秋!文章以质朴而美丽!以点带面的解说,给人无限的观感!感谢赐稿东篱,谨祝文丰笔健!精彩不断!【东篱编辑:枫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简柔        2022-08-17 17:02:22
  对蝉的各种捕捉方法描写得够细致的,可见天方老师观察之认真,以细腻之心感受周遭。由蝉而写到创业的艰辛,最终收获成功,有蝉持之以恒的精神,过渡自然,为你点赞。
回复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8-19 20:09:35
  感谢简柔老师驻足留墨,确实小时候和鸡鸭鹅狗,蜘蛛蚂蚁等等打交道比较多,谙熟它们的习性。创业艰难,着急上火,得了耳鸣,被我牵强附会在一起了,最后一段是写玉蝉文化,没有展开写,祝老师秋琪!
12 楼        文友:白玄        2022-08-17 18:49:38
  蝉中参禅,别具一格,描写细致,情趣横生,联想丰富,意蕴丰盈。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1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8-19 20:15:39
  老师抬爱了,蝉鸣和耳鸣联系到一起已经牵强附会了,写蝉时倒是想到了禅,只是限于水平,没敢涉足,怕贻笑大方。祝老师文丰笔健!
13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2-08-17 19:56:38
  大自然有很多歌唱家,如婵,小鸟,风,雨,青蛙,蝈蝈等等。。各种不同语言歌唱家,夏天都在树上,共同争鸣,仿佛世界上是最美的音乐,天气炎热树上的婵停的叫个不停,它好像是说好热啊!好热啊!天气热十分烦躁,小鸟歌唱家又起来,婢瞬时间又安静下来,半夜三更又再唧唧唧唧的叫,听得格外美妙。好文章,祝好夏季安康!
回复1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8-19 20:20:34
  创想老师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小动物交响乐。我很喜欢各种小动物,包括人类幼崽,我最初的几篇文章都是写给孩子的,我的第一篇《蝼蛄岭》第一个读者就是我儿子。祝老师在东篱收获满满,文丰笔健!
14 楼        文友:瘦马        2022-08-19 19:11:16
  蝉是年少时的陪伴,几个每个少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长大后,人们回想往事,蝉是不可或缺的。老师从儿时的真蝉,写到长大后拥有的“工艺蝉”。老师笔力深厚,笔触细腻,情景交融。把蝉写得活龙活现,通过蝉让读者看到那个年代。好文!点赞!
回复1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8-19 20:26:44
  瘦马老师懂我,说捕蝉和我得耳鸣就是牵强附会,博君一笑。创业艰辛,耳鸣是上火而得,确实和蝉鸣一模一样。最后一个段落是为了突出中国的“玉蝉”文化,离题太远,只是没有展开去写。谢谢老师驻足留墨,您是前辈高人,多向您学习,祝秋琪!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