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赤山诗意(散文)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一直喜欢这样的状态,但少年不再。老迈拄杖归赤山,不输诗意又少年。不能走马看花,却能运笔得诗。我不负山川诗意,山川养我情怀。
一
我发现,名山大川是有着灵性的,不然,诗人不会遇见山川便沉沦,灵感迸发,诗意盎然。
陶渊明辞官隐居终南山近20载,田园意趣上笔端,创作诗歌百余首。李白生性不定,流连万水千山,而独爱敬亭山,也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句。名山有灵性,碰撞诗人的灵感,于是诗意连绵生,给我们留下诗情雅兴。
老家的赤山,有灵性,也有佛性。这两年,我往返其间,得佛意几许,更得灵性一些。每往,所得不同,那可是“相悦两不厌”。浅秋时节,凉意海上起,一山醉在秋风中,我再去寻诗意,颇得熏陶,不敢独享。
我想偷偷告诉赤山,我见你的情感秘密。初见惊艳,再见倾心,又见生诗意。
二
贪早,似乎生怕赤山观景佳处被人占了去。脚步在山脚弯曲处,眼光不给前方的赤山风景,被路边的酒家勾去了。红墙黛瓦,绿树掩映,酒幡于晨风里轻摇,不徐不疾,真的像饮了点酒,醺意上头。旅游的旺季来了,鱼虾上岸,不能错过海丰客稠的机会,那些酒店饭庄的老板,最懂秋风意,抓住一年好时节,要发一笔。我没有吃饭饮酒,看着这情境,也生出几分醉醺的意思,赤山的面庞是赤红的,也喝醉了一般,摇摇晃晃,如仙境一般,生怕赤山摇晃着,我步履不稳,不敢流连,赶快往山中赶。脚下生疲劳,还是不觉太累,我知,秋色宜醉人。疲劳不会阻止欢畅的脚步,秋雾也如人意,不漫不随,似乎是为清爽的闲云留下足够铺排的空间,赤山山高,游云相聚,或许一下子要把我抬举到赤山之巅。闲云邀我,一份诗意早就激荡于胸中——
放眼半坡添小店,酒家不醉赤山醺。
秋光大醉是峰顶,淡雾闲云意伴君。
如果说,游山的意义,我觉得,获得一份诗意,该是上上之得了,仿佛那脚步只为诗意而来,不造作,不勉强,留下几个句子,吟给赤山听,此时山也懂得诗。
回首来路,山巅赤石远,满眼都被葱茏的绿意涂满,浅秋无力,夏荣继续,就像一帷大幕满眼揭开,人在绿色帐中,好在有山径引我向上攀登。平常得便便翻书,哪怕片刻也扫几眼,让那些文字晃一晃眼球,也觉得不俗了,大山便如这翻书的情境,移步换景,且看且新奇。赤山谷底有一条溪河,名玉带河,一路相随,哗哗欢畅,淙淙弄声,涓涓诉情,有情有意莫如水,我感觉涧水与我曾是旧相识,才这般惬意而温顺,于是掏出几句隔着山丘翠树递给那涧水——
满目葱茏为首页,从容漫步阅山书。
赤山是我旧相识,涧水吟歌只迎余。
又觉得太自我,山溪用情于我,也不会冷落了那些溪边戏水的游人,他们正投入地玩水,哪顾得吟句纵情,我先得诗意,他们该不会妒忌我贪得独享吧?
三
晨雾早就把山谷之中的法华院抹去了昨日的旧色,像洗过一遍的红墙黛瓦,格外分明,那组建筑群,就像一组特写镜头,推向我的视界。寺院中秋树零星落叶,仿佛给寂寞的石桌送来吻,也像召唤着寺内的佛僧,别错过秋光里的温柔。哦,或许是某个游客早被佛僧约定,晨曦里,一对僧俗对坐一起,把盏颔首,所谈何事,不得而知,俗向佛求,是千年的主题,拿世间事问佛,佛答解法而已,如果是这样,为何寺内暮鼓声起了,还在对坐?不仅仅为一壶茶吧,该是秋色醉人不思归。
时光过往,似乎迟缓得就像钟摆停顿,我早就不去关注他们那一组镜头,是否是哪个游客在等我下山回家?我为这个镜头留下几句诗——
寺院一桌置早茶,客僧共沐一朝霞。
晨钟响起已几盏,暮鼓不催客诣家。
真的是,冷落了晨钟暮鼓,哦,那是完整的一课,就像我那日和寺中释演学法师对坐促膝,若不是天雨暂停,我不会告别他,还想闻禅到入夜。
或者早就换了访客,我不知,可见禅事之繁,人气络绎。
其实,闻禅不为求解某个事,拆开某个恼,追求一种高质量的生活,何必那样遇事才求解,禅道入心,生活有了章法,如此才得境界。我觉得那游客未必于寺僧相交甚深,用心悟道,一个问道,一个谈禅,所谈就欢,用时长短,还有谁去问。
有游客迤逦而至,之前总觉得景区本该有的景象,其实,我未读懂。山径上,有嘉木掩映,游山的客三三两两,相携入山,隔远而望,仿佛红绿的小点点,打印在山径,添了些许的妩媚,红绿装帧着山径,又似彩灯漫游。因一座佛山而来,相识不必问来处,共同编织了一道山中景。指指点点,是在说佛寺的静谧,是在遥望佛塔的拔高,或者仰视那楼阁的飞檐,想摘下挂在檐脚的云,或者临湖而照影,洗心去尘,感叹不负此行。无论怎样,谁都不会在这里去想那些功名利禄之事,更不谈“几多愁”。不是逃离红尘从此遁形,而是半途省心,不要太过迷失。没有走进游客心,我却参透了他们,遂吟几句,赞美一番——
三三两两缀山径,相识不求有理由。
邂逅赤山唯说好,不谈名禄不言愁。
四
我向来喜欢秋色下的空旷,比如草原,或者是一望无边的海洋,可任幽思邈远。到了赤石之怀,可寄托邈远之思,又多了一份美妙。禁不住诗兴来潮,不错过秋云万朵,总希望有云朵或许听得懂我的平仄句——
赤峰叠翠搬不动,不舍秋光好养愁。
山中有云吾抱起,欲投黄海戏渔舟。
哦,我总以为那些席卷的白云,是来搬动赤山峰巅的赤石,掠过层林的翠色,想沾染一点绿彩。朋友说,山高是为了擎得住高傲的云,秋云是秋光的灵魂,白云慰藉赤峰,是否也因为山有愁绪,为何赤石总向天?尚未“散作五般色”,应该不会“凝为一段愁”。游弋的云,那么纯粹圣洁,我不喜欢往“愁”字上牵拉,可那云迟迟不去,缠绵缱绻,似乎有愁,我无法判断了。且不去管那么多,敞开了怀抱,将山巅的云揽入怀襟之中,我想投给山脚下的石岛渔港里即将远航捕鱼的船,不是为了给那些船只有了机械动力没有悬挂白帆再添一点风之力,而是让船头的渔民带着诗意,奔向深蓝的远方。佛山生禅意,更生善意和期待。我为自己有这样一抹情怀而兴奋起来,想雀跃而起,去摘云。
也许去年我登山是晚秋,错过了千帆出海的壮观,我曾抱怨,胶东半岛休渔期结束在9月1日夜半时分,此时岸上人,秋眠正酣,有谁夜登赤山看盛大景象。今年真好,就规定在9月1日的中午12时,击鼓出海。朋友告诉我,为了让黑夜给渔人做一个遥远的梦,才将时间推迟。推迟是难耐的,好在有梦慰藉啊。
万人空城,海岸蚁集。是日,虽有什么“轩岚诺”飓风靠近,但不敢马上打扰这一方温暖而繁忙的港湾,只能在远海徘徊着。晴日当空,秋风正劲,海面跃金,锦缎抖动,万艘渔舟,不分先后,如箭跃出,直奔深蓝,“欲穷千里目”,不必上层楼,我站在赤山峰巅正好,也更高。那船儿有望远镜,早就瞄准了鱼群,我似乎也看到汪洋何处鱼群肥,真想登船告诉船老大,我笑我多情少常识,如今早有“探鱼器”,逃不过船的电子眼。多情的我,不肯把诗句揣进兜里,高声朗诵,猜测船上的渔民听得见——
去年不见轻帆出,莫失今秋万舸飞。
晴日不遮千里目,汪洋可见海鱼肥。
还有遗憾。我无无人机,不能空中摄下这场景,纯以文字上抖音,生怕冷落了我的诗。那我就多看几眼吧,望尽船影再收回眼光,用不敢眨一眨的眼眸留住这长长的视频。
五
收回目光,我努力回忆去年之秋我在赤山所得,盯着那些形体各异的赤石,可赤石都见我害羞了,浅秋还在呵护着夏之绿,葳蕤的青藤,缠绕着赤石,难道是生怕赤石经秋阳而羞赧,失却了红颜?不是吧,夏日炎炎受得了,何在乎多沐浴一个秋!是青藤不舍得礼物,不随意示人?应该是,不然为何抱得那么严谨。不经秋色不能熟透?所以再矜持几日?缠绕的藤,裹着的石,给我们多少联想和诗意——
青藤着力抱顽石,只等秋风老树颜。
化作红绳缠佛卷,掮之归去不得闲。
赤山石头,意象丰满,很多石头,都带着十足的禅意。我曾寻石琢磨,有石如经卷,叠书架编,老秋的青藤,褪去了青涩,根根藤绳,裸露着红色的筋骨,将那些书卷扎成了捆,想搬走?休想啊,亿年赤山,千载法华,沉积丰厚,搬走了任何一物,都不完整了,或许是等待它的主人,那位令人尊敬的圆仁法师来提取?据说这些状如经卷的赤石,是他仓促间遗落的。或许,赤山不悭吝,打好了捆,待有兴趣通读经卷的人来提走?哦,我也想背一摞经卷回家读,正好,我退休了,赋闲在家,我掮了去,置于书房慢慢读,我不惧“案牍之劳行”,我怕迟钝不解深意,且容我些时日再归还吧。以我与赤山的感情,我相信赤山不会说个“不”字的。
六
我觉得,一见钟情难有诗,激动会乱了平仄。厮磨日久,便生情,这样的情感逻辑,也适用于赤山。有人说,近处看不到风景,熟悉的地方没有诗。我不敢苟同。还是陶翁的例子好,事菊多少年,插东篱,锄芜杂,编竹栅,浇菊松土,与菊熟稔,日久生情,且听得懂菊之语,可参透菊之意,于是才得“悠然见南山”之句,诗响千年,无出其右,田园诗情,仅一句就够了。我无诗才,几往赤山,愿闻佛声,想让不深的胸襟装点禅意,所以,我才得赤山诗意,我认定这是与赤山长相守的必然结果,不敢况于陶渊明,只是靖节先生之举启迪了我。即使我什么也不得,寄身风景里,忘却尘世多少事,就是别人看到我这些上不了大雅之堂的诗句,哂然一笑就好,得诗兴足矣,不敢留名——
陶翁事菊归南岭,吾到赤山问佛声。
诗意有源长相守,寄身风景早忘名。
诗评家说,诗意往往来自于“熟悉的陌生”,从熟络里求得诗意,更觉得亲切,仿佛是回眸一笑那么惊魂,仿佛有失而复得的惊喜,也有怅惘之思——曾经沉浸赤山,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些呢?诗意来自眼光,眼光并非天生,而是赤山不俗,眼见皆诗,有诗的襟怀,所包容的不会是芜杂,过滤后的都是精华。因为我爱赤山,襟怀润热,那些风景入怀,马上就融化了,化成了平仄。不必诗人的身份和名望,踏上赤山,脚下就铿锵,心中就有了诗句。
可能我对“诗和远方”理解有偏差,我登赤山得诗意,唱平仄,算不算得到诗和远方呢?
我是不是太张扬了,胸有点墨,便盛不住了,要外溢。如果在令我那么钟情的赤山面前,还矜持着,还压抑着,我做得到?心中有诗,不敢瞒着,尽情送给赤山吧。李白可以直呼心中“只有敬亭山”,苏轼可以远看近观总不厌,“身在此山中”,爱就大声喊出来,都这么说。赤山有诗意,我登赤山吟我诗。
再过几日,赤山秋色老,我送你“老秋嶙峋说风骨”的诗。
赤山四时有灵性,令我诗兴欲罢却不能。
(说明:文中八首七绝,系登山口占。步平水韵,合乎格律。)
2022年9月1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