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巢】此心安处是吾乡(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巢】此心安处是吾乡(征文·散文)


作者:燕剪春光 进士,1087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79发表时间:2022-10-23 15:26:03

【流年·巢】此心安处是吾乡(征文·散文) 看意公子解读苏东坡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看到最后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禁心有戚戚焉——题记
  
   一
   我常常自问,我的家到底在哪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还是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华园,抑或是退休后居住的美林湖?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曾经天真地以为,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永远的家。我十七岁离开老家到外地求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并且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仍固执地认为,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那个隐匿在赣北武山山脉褶皱里、在地图上无处寻觅的小山村,是我生命的源头,是我剪不断的精神脐带。
   每逢假期临近,仿佛远方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归来吧!归来吧!”于是,我的心像长了翅膀,不怕山高路远,无惧风雨雷电,一路奔袭,越过赣南大地,飞渡赣江、鄱阳湖,最终抵达一个叫做曹垅村的地方。
   每次回去,还没到村口,早已闻到了熟悉的泥土气息,看见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水塘坝上,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引颈张望。“姆妈!姆妈!”远远地,我便忘情地呼喊,恨不得一头扑进母亲的怀抱。
   到家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三层的小楼,旁边还有拆去了一半的砖瓦房。这不是我出生的老屋,也不是我十岁以后住过的房子,它是小哥小嫂的家,也是母亲的家。在这里,我不是客人,是远方归来的游子。哥哥一大早去集市买来了猪大肠,用干稻草烧制好,中午的餐桌上,一盘香喷喷的米粉蒸猪肠让我品尝到了久违的童年美味;母亲早几日已准备好了米粉,晚餐是我永远吃不厌的家乡特产——米粉粑。
   夏天的傍晚,我走在稻花飘香的田埂上,欣赏漫天油画般的晚霞。夜幕降临,一颗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睛,小小的萤火虫在周围若隐若现。我仿佛穿越到了童年时光,躺在懒人长凳上,母亲坐在旁边的摇椅上,摇着芭蕉扇,指着银河两岸的牛郎星、织女星,一遍又一遍重复那古老而传奇的故事。
   寒冬腊月,春节的脚步近了,空气中飘荡着越来越浓的年味。一场大雪连夜从北方赶来,给田野铺上一层洁白的棉被。母亲和哥哥、侄女们玩麻将,我则全副武装,和侄孙女一起在雪地里翻滚。待雪后初晴,我不顾母亲反对,一个人到后山观赏“大雪压青松”的美景,并折下一支冰凌,淘气地把它含在嘴里,冰得哇哇直叫,就像小时候一样。
   时间定格在2016年12月下旬,母亲去了另一个世界。我的精神脐带“咔嚓”一声断了。没有母亲的村庄,瞬间变得陌生起来;没有母亲的房子,再也没有家的味道。给母亲做过“头七”后,我再一次飘向远方。
   从此,我像一朵无根的浮萍,在异乡的天空下独来独往。再也没有母亲的牵挂,再也没有家的呼唤。如今,七年即将过去,我依然每年回一趟老家,探望哥哥姐姐。他们是我的一母同胞,在他们身上,我依稀能辨别母亲的影子。每次回去,最大的心愿是去母亲的坟地,和母亲说说话,将积攒了一年的思念尽情释放。我相信我和母亲之间是有灵犀的,她一定也很想知道我身体好不好,生活中有哪些变化。有两次,因为天气的原因不能上山,心中一直堵得慌,总感觉有一件大事该完成而没有完成。
   每次回去我都是客居在姐姐家,或者去县城住。对于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而言,我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过客。
  
   二
   每个结了婚的女人都有两个家,一个是娘家,一个是自己的小家。劳伦斯说过:“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更重要。”1987年春天,我走进婚姻的围城,在理论上算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是,八年的时间里,住的是集体宿舍,还换过四个地方,加上长达六年的两地分居,简直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哪里有一点家的感觉?
   1995年夏天,一家人终于在广州华园团聚,住进了学校分配的套间。虽然有点小,有点旧,只能算是一个临时的蜗居,但我已心满意足。五六十平方的老房子,有两间卧室,还有厨房、卫生间、阳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家三代四口人,儿子上学,老妈操持家务,我和先生安心工作。节假日扶老携幼去逛街或者到公园游玩。房子里有了孩子的吵闹,有了老人的唠叨,有了平凡人家的烟火味道。它不仅能遮蔽自然界的风雨,还可以治愈受伤的心灵,给我带来温馨和欢乐。这才是我心中期待已久的家。
   2000年中秋,我们搬进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是学校的集资房,又正好赶上了房改的最后一班车。这大大改善了我们的住房条件,家庭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记得一位搬进新居的老师感叹道:“我们终于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了!”确实,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必需品,每一样都关系到生活质量,还有人的尊严。
   这套房子,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第一套房子。为了它,我们不仅经济上倾囊所有,还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心血。没有条件找正规的装修公司,只能遍访游击队,木工、电工、水泥工,都是从同事和邻居那儿打听来的;所有的家私家电,也是自己跑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一件一件淘来的。买瓷砖和卫浴用具那次,我刚做了人流才一个星期,便拖着虚弱的身子,顶着八月热辣辣的阳光,到处奔波,终于买到价廉物美的心仪物品。
   搬家的日子定在中秋节那一天。新房旧房相距不远,需要搬走的东西也不多。我们找来一辆大板车,大大小小四双手七手八脚,齐心协力,就把新家给安顿好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全新的装修和家什,看上去赏心悦目,住起来心情愉快。有了专门的书房,有了单独的饭厅,还有一个很大的储物间。
   我的房子我做主,所有的装修都是自主设计,独家专利。现在想起来,最得意的一点就是把客厅的大阳台,改建成一个宽一米五,长将近三米的榻榻米。这里,不仅成了一家人休息时间的游乐场,也可当做来往客人的临时床铺。打扑克时,经常是老少四人齐上阵,姆妈反应慢些,我们还有点不耐烦;下跳棋二到四个人不等;在上面,我们教会了儿子下围棋、象棋;在上面,儿子将康乐球玩到出神入化;儿子上学回家,除了学习,便是在榻榻米上玩乐,在上面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
   我喜欢坐在榻榻米上方的飘台上,隔着栅栏观赏外面的风景。这是一个老小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山大学时期,有不少那时候留下的小洋楼,还有许多高大繁茂的古树。其中两棵挺拔高耸的木棉树,它的四季风景带给我人生感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重拾丢弃许久的文字,开始了断断续续的网络写作,并在校报上发表了一篇又一篇散文和诗歌。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个理想的家的模样,可以安放身体,也可以安放灵魂,我也一直苦心孤诣,把它当做一个永久的家来经营。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这个家失去了温度,变了颜色,让人感到寒心和绝望,我别无选择,逃了出来。
  
   三
   从1995年开始,母亲跟随我生活在广州,帮我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说是劳苦功高。十年过去了,母亲渐渐老了,他开始对她不满意,不尊重,不是嫌她菜做咸了,就是抱怨她煮的饭不好吃。总之是哪哪都看不顺眼。母亲一气之下,回了老家,再也不回来。他这下找到了不在家吃饭的借口。中午我还没下班,他已经在食堂吃饱了;傍晚我下班刚买菜回家,他已经吃过饭洗了澡去办公室了。我表示抗议,他竟美其名曰“一家两制,减轻你做饭的负担。”儿子当时读初三,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我打碎牙齿和血吞,一日三餐,坚持给他做饭,直到他考上大学。
   儿子上大学后,除了早餐,我们两个人都吃食堂。家里变得冷冷清清,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烟火的味道。我很清楚,没有烟火的婚姻,是不可能持久的。这时候我离退休还有三年,我一边咬牙坚持,一边到处看房子。我想找到一处清幽之地,享受一份岁月静好的退休生活。
   非常幸运,2014年11月,我遇到了美林湖,一个离广州中心城区只有一小时车程的地方,一个让我一见倾心、值得我托付后半生的桃花源。2017年11月,我结束了34年的职业生涯,获得了时间的自由。为了挣脱精神的枷锁,我果断放弃大都市的繁华,在美林湖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喜欢美林湖是从一片湖水开始的。初冬的阳光晶莹剔透,慵懒地照在宽阔如镜的湖面上,像是给它铺上了一层碎银,闪着粼粼的波光。湛蓝的天空,不带一丝云彩,似一块翡翠静静地躺在湖底。对面,碧桂园假日半岛的别墅,白墙红瓦,倒映在水中,若一幅幅油画,光彩夺目。远山如黛,勾勒出一条优美的天际线。没有高楼林立,没有车马喧嚣,没有人声嘈杂,没有雾霾弥漫。一切都是那么安静恬淡,自然天成。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瓦尔登湖”吗?
   当晨曦初露,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声把我叫醒。我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清新温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绯红的朝霞映红了湖面,一轮朝阳从远山升起,转瞬便光芒万丈,一湖碧水被渲染得流光溢彩,气象万千。我坐在阳台的秋千上,喝一杯清茶,听一曲音乐,感觉生活是那么美好。
   傍晚时分,坐在小院里,一边给花草树木喂水,一边收听喜马拉雅的有声书。西天的彩霞慢慢退去,夜幕缓缓拉开。不远处亚洲第二高屋顶摩天轮霓虹闪烁。我只需步行七八分钟,便可汇入到那一片迷离的光影中,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寻觅自己喜欢的美味佳肴。这里不是都市,却有着都市的繁华与方便;这里不是乡村,却有着乡村的静谧和安然。
   我家门口有一片斜坡草坪,种了各种果树、灌木和花草。旁边有一条小河。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去河边散步。偶然看到有人在河边钓鱼,或是在草地遛狗。多数时候,就我一个人,仿佛这一片天地是属于我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唱歌便唱歌,想朗读便朗读,想发呆就发呆。或者注视眼前的花草树木,与它们窃窃私语。此时,我感觉自己变成了梭罗,远离人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我还在院子里种了一些果树,一些花木,一些蔬菜。栽种是一种希望,浇灌是一种快乐,收获是一种幸福,而我最幸福快乐的时光是在厨房里烹饪食物时,透过玻璃窗,欣赏盛开的鲜花,看着一群鸟儿在枝叶间欢呼雀跃,津津有味地偷吃成熟的果实。我愿意与它们分享我的劳动成果。
   最近,有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咪经常在我家门口出现,它的脖子上戴一只项圈,表明它曾经是一只宠物猫,不知是被主人遗弃,还是它主动离家出走,成了一只流浪猫。每每听到她“嗲嗲”的叫声,看到它娇憨的模样,我就心生怜惜。我不养宠物,我怕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它们,但我喜欢动物。我家里常备有猫粮,会不时投喂流浪猫。我还趁别的猫不在,给“项圈”一些特殊照顾,给它一些肉食。于是,它天天蹲守在我家门口,见到我就各种卖萌。动物的语言我不懂,但我确信它们是有灵性的。
   如果说华园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么美林湖将是我后半生的家园和最后的归宿。它让我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让我无处安放的灵魂有了皈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陪伴我们一辈子,能陪伴我们到最后的只有自己的一颗心。此心安处即是乡,也是家。

共 43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间的情感,大抵如此,因为钟情,所以深沉。“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东坡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首创作于元丰七年的诗词,在流经了将近千年的时光后,依然深埋在游子的胸腔里。“此心安处是吾乡”作为此篇散文的文题,有一种恰如其分的妥帖感,表达一种丰沛绵长的情愫,呈现一种恬适自在的生命基调。在诗句背后,有一双眼睛,不断回望渐行渐远的故土;更有一缕念想,在文字的阡陌上自由自在地蔓延。当年华渐渐老去,对家的概念和认识变得越来越模糊。家在哪儿?作者发出自问——“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曾经居住了二十年的华园还是那个退休后的隐世桃花源?”阅读此文,能清晰地感觉到作者对这三处家园的深沉情感。 那个隐匿在赣北武山山脉褶皱里、在地图上无处寻觅的小山村,是她生命的源头,更是剪不断的精神脐带。但当她的母亲去世后,家也没了。她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广州华园的那个小家,完全按照她的意愿设计,可以安放身体也可以安放灵魂,但有一天,这个家变得黯然无光,让人感觉如陷在冰窖里。家成了一个空壳子,她选择逃离。家,终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所在,她理想中的家园终于在那一年的秋天成为她后半生的栖息地。距离广州中心城区一小时车程的美林湖,是她视作如“瓦尔登湖”般悠然的避世仙境,水波微澜的湖面,繁盛的草木,清新的空气,特别是她拥有的那个庭院,可以安放她所有的小情愫,小浪漫。这三处都是她的家,在人生不同的阶段,给了她不同的生命体验,那些温暖和薄凉,同样成为绽放在岁月里的繁花。作者在叙述时,语调舒缓,表达诚挚。此篇散文乃是心灵之作。淡而有味的文字,将深蕴的情思铺展纸上。散文彰显了作者所崇尚的素朴淡泊的生活哲学,文字清新婉约,情感丰沛动人,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2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泽子        2022-10-24 11:05:15
  一个巢字,魂牵梦绕!一句心安处是吾乡,随遇而安!作者通过倾诉自己漂泊的心,一路追求美好生活的经历,道出每个人对温暖幸福生活的向往!沿着小山村一路到城市安家,从对母亲的依赖,到对小山村的眷恋;从为母则刚,到追求自我救赎的安逸。作者一路走来,历经漂泊心路,终于让自己心安的爱巢。文字朴实清新,娓娓道来半世心路和对坎坷生活的感慨!点赞,祝写作快乐!
回复1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1-02 13:22:22
  感谢泽子的精彩留评!偶尔会注意发在群里的评论,泽子的评论简洁精炼,直击要害。祝在流年写文读文快乐!
12 楼        文友:石语        2022-10-24 13:18:11
  原生家庭,成年后拥有的常规意义上的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文章分三个部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当对原生家庭的深情,对三口之家的热爱都成回忆,对心安之处的寻找就尤为重要。文章有一种由内而外的雍容与淡定,也可以看作作者人生态度的外化吧。欣赏这样有深度的文字,更欣赏姐姐独立、豁达的人生观。优雅而知性的知识女性,给姐姐点赞!
回复1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1-02 13:25:40
  谢谢花儿的暖心留情!每一句话都戳到心的最柔软处。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可期。
13 楼        文友:康心        2022-10-24 14:52:58
  燕子姐聪慧通透,善良敏感的心,总算在一个像天堂般的地方得到皈依。心安的地方就是家。我们一生都是飘泊的旅人,当一切繁华落幕时,我们就成了自己观众。喜欢燕子姐姐的文,缓缓而诉,充满浓郁的情感。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13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1-02 13:26:42
  谢谢善良的康心的支持!愿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14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0-24 15:12:05
  从生命的原乡出发,到辛辛苦苦搭建自己家庭的小窝,再到追求心灵的栖息地,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人由向外而逐渐向内求索的过程。老家是生命之源,是无可替代的存在,盛满婚姻酸甜苦辣的三口之家是寻找幸福和丰富人生的过程,必不可少,到了人生之秋,更愿意停驻一方宁谧之地,让灵魂自由放飞,这是人间至美。
   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在哪儿,家就在哪儿。美林湖,适合诗意栖居,养老的最好去处。
闲云落雪
回复14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1-02 13:28:34
  落雪概括得特别精准,说到了我心坎上。谢谢沉稳的安静的落雪!
15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2-10-24 15:44:44
  有家的人是幸福的,我们能走出茂密的森林,却走不出自己内心世界的迷茫。人生就是在起起伏伏在度过。作者以细腻朴实的笔墨写出对于家的依恋。母亲的爱是永恒的,这份爱伴随着作者成长,无论到任何时候,这份爱永在。有母亲的日子是幸福的。当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房子,这份喜悦是难以言表的,一生何求,有家有爱,就是最大的幸福。人老了,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住着舒服,住着开心,住得幸福。不再迷茫,不在想别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欣赏佳作,赞!
    
永远红梅
回复15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1-02 13:31:40
  谢谢红梅的留情!人到了一定岁数,一切都看淡了。开心过好每一天,便是幸福。
16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0-24 17:53:00
  此心安处是吾乡,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某些事才能真正懂得。
   出生的家乡,曾经工作的华园,退休后的美林湖,不同的生活阶段亦如作者对于“家”的理解。母亲健在的时候,有母亲的地方才是家;母亲走了以后,也许处处都可以称为是家的地方。文章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每次回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母亲的坟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人泪目。
   倒叙的开篇,娓娓道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字里行间的生活细节,让人读起来很舒服,感慨感动。美文佳作,欣赏了
17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2-10-24 20:05:07
  读完姐姐的文,很多地方找到了共鸣。没有固定住所的家,人的心什么时候都在流浪。有了固定的住所,心就踏实了,要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住所,即使别人看着别扭,也不会在意。此心安处是吾乡,找到自己心仪住所的那一刻起,心就落地生根了,如那些被主人侍养的花草,找到适合生长的环境,你所给予它们的土地,就是它们的家。
   人生来孤独,而生为女子,更如是。从嫁入夫家的那刻起,就与娘家越走越远了,如文中所写,若不小心再与夫走远,也不会再选择娘家,一定会选择一个像美林湖那样的“世外桃源”,把心安了,家就安了,吾乡才会让花木蔬果落地生根,与“我”一起繁荣昌盛。
   好羡慕哪些蔬果花木,也好羡慕主人家的安逸生活!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18 楼        文友:吴桐        2022-10-24 20:21:31
  看了文章题目就想着要好好读一读这篇。也许很多人都一样,小时候盼着长大,想要逃离故乡。真的背井离乡了又开始怀念家乡,从前老是想着,他乡再好也不是家,岁月使我渐渐明白,成年人不是想回家就能回家的,逐渐适应,不再想着回去。一样的日出日落,一样的斗转星移。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后来奔忙,后来失望,后来他乡即故乡。而现在,此心安处是吾乡。温暖人心的好文,祝贺春光姐姐又获精品!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19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22-10-24 21:19:26
  一方水土,桑梓情怀,如作者的精神祠堂,供奉着成长岁月和温馨记忆,承载着不可胜数的身心眷念,成为作者的精神脐带,在真诚感悟的乡愁元素里,被作者中正地捧出。
   工作之地的几次住所乔迁,给作者逮到谴字造句的空间,畅意舒怀的场景。哪怕有点无奈的情绪在文中降落,是来陪伴作者的大好心情,是来成全作者处变不馁的自享其美之意。
   不同的住所,携带着作者移动的心情,变化的心境。美林湖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精神皈依点,乖乖的时空,在寂静中蜿蜒,滋养作者的自主和任性,使苦痛和烦忧成为一种自觉的情绪,让生命内容的存在,成就它自身的效果和价值。我在阅读时,已经感觉到美林湖给了作者一份滤念清心的智慧,大彻大悟。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意义陪伴我们的一生,能陪伴我们到最后的只有自己的一颗心。此心安处即是乡,也是家。”这样的表达,不仅是作者自选和摩挲人生的认领,不仅是一份阅历之言,不仅是智慧的播洒,从人生的玄妙角度来理解,也是一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甚至是一份宿命的抵达。
   能将家和心爱的住所安顿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驻扎着高雅的灵魂,血脉畅通,呼吸匀称,没有半点行尸走肉之态,没有自以为是的埋藏,没有自命不凡的迹象,彰显着沉积岁月的硬度和亮度。是这篇作品的独特人格。
   细细品尝,此文有一份“佛光普照”的光辉。认真阅读它,用心灵去消受,你就会从文中获得灵魂上的关心关怀,向作者取经,检测自己,提升自己。
20 楼        文友:风逝        2022-10-24 22:02:08
  家变迁史,亦是情感的履历。曾经,那个隐藏在赣北武山山脉褶皱里的小山村,是作者心心念念的地方,尽管房屋不再是自己的出生地,但是有老母亲在,家就在,那里一直是作者精神上的家园。当母亲去世,那个山村却让作者觉得自己成了过客。婚后的小家,有孩子的吵闹,老人的唠叨,烟火气味浓郁,作者在这里用心经营,并编织着文学的梦。然而当那个家失去温度,让人寒心,只得逃离。而今在湖光山色中作者重新拥有了理想的家园,在这儿心得以宁静,美好的情怀可以栖息于此。因而作者对于苏轼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深有感触,美林湖,是她身心愉悦心灵宁静的所在,是真正的家园。文章双线并进,家的变迁,心灵的感受,双向齐进,有机交融,很好地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令人读之动容。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28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