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巢】此心安处是吾乡(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巢】此心安处是吾乡(征文·散文)


作者:燕剪春光 进士,1087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86发表时间:2022-10-23 15:26:03

【流年·巢】此心安处是吾乡(征文·散文) 看意公子解读苏东坡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看到最后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禁心有戚戚焉——题记
  
   一
   我常常自问,我的家到底在哪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还是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华园,抑或是退休后居住的美林湖?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曾经天真地以为,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永远的家。我十七岁离开老家到外地求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并且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仍固执地认为,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那个隐匿在赣北武山山脉褶皱里、在地图上无处寻觅的小山村,是我生命的源头,是我剪不断的精神脐带。
   每逢假期临近,仿佛远方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归来吧!归来吧!”于是,我的心像长了翅膀,不怕山高路远,无惧风雨雷电,一路奔袭,越过赣南大地,飞渡赣江、鄱阳湖,最终抵达一个叫做曹垅村的地方。
   每次回去,还没到村口,早已闻到了熟悉的泥土气息,看见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水塘坝上,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引颈张望。“姆妈!姆妈!”远远地,我便忘情地呼喊,恨不得一头扑进母亲的怀抱。
   到家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三层的小楼,旁边还有拆去了一半的砖瓦房。这不是我出生的老屋,也不是我十岁以后住过的房子,它是小哥小嫂的家,也是母亲的家。在这里,我不是客人,是远方归来的游子。哥哥一大早去集市买来了猪大肠,用干稻草烧制好,中午的餐桌上,一盘香喷喷的米粉蒸猪肠让我品尝到了久违的童年美味;母亲早几日已准备好了米粉,晚餐是我永远吃不厌的家乡特产——米粉粑。
   夏天的傍晚,我走在稻花飘香的田埂上,欣赏漫天油画般的晚霞。夜幕降临,一颗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睛,小小的萤火虫在周围若隐若现。我仿佛穿越到了童年时光,躺在懒人长凳上,母亲坐在旁边的摇椅上,摇着芭蕉扇,指着银河两岸的牛郎星、织女星,一遍又一遍重复那古老而传奇的故事。
   寒冬腊月,春节的脚步近了,空气中飘荡着越来越浓的年味。一场大雪连夜从北方赶来,给田野铺上一层洁白的棉被。母亲和哥哥、侄女们玩麻将,我则全副武装,和侄孙女一起在雪地里翻滚。待雪后初晴,我不顾母亲反对,一个人到后山观赏“大雪压青松”的美景,并折下一支冰凌,淘气地把它含在嘴里,冰得哇哇直叫,就像小时候一样。
   时间定格在2016年12月下旬,母亲去了另一个世界。我的精神脐带“咔嚓”一声断了。没有母亲的村庄,瞬间变得陌生起来;没有母亲的房子,再也没有家的味道。给母亲做过“头七”后,我再一次飘向远方。
   从此,我像一朵无根的浮萍,在异乡的天空下独来独往。再也没有母亲的牵挂,再也没有家的呼唤。如今,七年即将过去,我依然每年回一趟老家,探望哥哥姐姐。他们是我的一母同胞,在他们身上,我依稀能辨别母亲的影子。每次回去,最大的心愿是去母亲的坟地,和母亲说说话,将积攒了一年的思念尽情释放。我相信我和母亲之间是有灵犀的,她一定也很想知道我身体好不好,生活中有哪些变化。有两次,因为天气的原因不能上山,心中一直堵得慌,总感觉有一件大事该完成而没有完成。
   每次回去我都是客居在姐姐家,或者去县城住。对于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而言,我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过客。
  
   二
   每个结了婚的女人都有两个家,一个是娘家,一个是自己的小家。劳伦斯说过:“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更重要。”1987年春天,我走进婚姻的围城,在理论上算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是,八年的时间里,住的是集体宿舍,还换过四个地方,加上长达六年的两地分居,简直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哪里有一点家的感觉?
   1995年夏天,一家人终于在广州华园团聚,住进了学校分配的套间。虽然有点小,有点旧,只能算是一个临时的蜗居,但我已心满意足。五六十平方的老房子,有两间卧室,还有厨房、卫生间、阳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家三代四口人,儿子上学,老妈操持家务,我和先生安心工作。节假日扶老携幼去逛街或者到公园游玩。房子里有了孩子的吵闹,有了老人的唠叨,有了平凡人家的烟火味道。它不仅能遮蔽自然界的风雨,还可以治愈受伤的心灵,给我带来温馨和欢乐。这才是我心中期待已久的家。
   2000年中秋,我们搬进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是学校的集资房,又正好赶上了房改的最后一班车。这大大改善了我们的住房条件,家庭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记得一位搬进新居的老师感叹道:“我们终于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了!”确实,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必需品,每一样都关系到生活质量,还有人的尊严。
   这套房子,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第一套房子。为了它,我们不仅经济上倾囊所有,还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心血。没有条件找正规的装修公司,只能遍访游击队,木工、电工、水泥工,都是从同事和邻居那儿打听来的;所有的家私家电,也是自己跑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一件一件淘来的。买瓷砖和卫浴用具那次,我刚做了人流才一个星期,便拖着虚弱的身子,顶着八月热辣辣的阳光,到处奔波,终于买到价廉物美的心仪物品。
   搬家的日子定在中秋节那一天。新房旧房相距不远,需要搬走的东西也不多。我们找来一辆大板车,大大小小四双手七手八脚,齐心协力,就把新家给安顿好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全新的装修和家什,看上去赏心悦目,住起来心情愉快。有了专门的书房,有了单独的饭厅,还有一个很大的储物间。
   我的房子我做主,所有的装修都是自主设计,独家专利。现在想起来,最得意的一点就是把客厅的大阳台,改建成一个宽一米五,长将近三米的榻榻米。这里,不仅成了一家人休息时间的游乐场,也可当做来往客人的临时床铺。打扑克时,经常是老少四人齐上阵,姆妈反应慢些,我们还有点不耐烦;下跳棋二到四个人不等;在上面,我们教会了儿子下围棋、象棋;在上面,儿子将康乐球玩到出神入化;儿子上学回家,除了学习,便是在榻榻米上玩乐,在上面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
   我喜欢坐在榻榻米上方的飘台上,隔着栅栏观赏外面的风景。这是一个老小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山大学时期,有不少那时候留下的小洋楼,还有许多高大繁茂的古树。其中两棵挺拔高耸的木棉树,它的四季风景带给我人生感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重拾丢弃许久的文字,开始了断断续续的网络写作,并在校报上发表了一篇又一篇散文和诗歌。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个理想的家的模样,可以安放身体,也可以安放灵魂,我也一直苦心孤诣,把它当做一个永久的家来经营。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这个家失去了温度,变了颜色,让人感到寒心和绝望,我别无选择,逃了出来。
  
   三
   从1995年开始,母亲跟随我生活在广州,帮我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说是劳苦功高。十年过去了,母亲渐渐老了,他开始对她不满意,不尊重,不是嫌她菜做咸了,就是抱怨她煮的饭不好吃。总之是哪哪都看不顺眼。母亲一气之下,回了老家,再也不回来。他这下找到了不在家吃饭的借口。中午我还没下班,他已经在食堂吃饱了;傍晚我下班刚买菜回家,他已经吃过饭洗了澡去办公室了。我表示抗议,他竟美其名曰“一家两制,减轻你做饭的负担。”儿子当时读初三,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我打碎牙齿和血吞,一日三餐,坚持给他做饭,直到他考上大学。
   儿子上大学后,除了早餐,我们两个人都吃食堂。家里变得冷冷清清,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烟火的味道。我很清楚,没有烟火的婚姻,是不可能持久的。这时候我离退休还有三年,我一边咬牙坚持,一边到处看房子。我想找到一处清幽之地,享受一份岁月静好的退休生活。
   非常幸运,2014年11月,我遇到了美林湖,一个离广州中心城区只有一小时车程的地方,一个让我一见倾心、值得我托付后半生的桃花源。2017年11月,我结束了34年的职业生涯,获得了时间的自由。为了挣脱精神的枷锁,我果断放弃大都市的繁华,在美林湖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喜欢美林湖是从一片湖水开始的。初冬的阳光晶莹剔透,慵懒地照在宽阔如镜的湖面上,像是给它铺上了一层碎银,闪着粼粼的波光。湛蓝的天空,不带一丝云彩,似一块翡翠静静地躺在湖底。对面,碧桂园假日半岛的别墅,白墙红瓦,倒映在水中,若一幅幅油画,光彩夺目。远山如黛,勾勒出一条优美的天际线。没有高楼林立,没有车马喧嚣,没有人声嘈杂,没有雾霾弥漫。一切都是那么安静恬淡,自然天成。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瓦尔登湖”吗?
   当晨曦初露,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声把我叫醒。我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清新温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绯红的朝霞映红了湖面,一轮朝阳从远山升起,转瞬便光芒万丈,一湖碧水被渲染得流光溢彩,气象万千。我坐在阳台的秋千上,喝一杯清茶,听一曲音乐,感觉生活是那么美好。
   傍晚时分,坐在小院里,一边给花草树木喂水,一边收听喜马拉雅的有声书。西天的彩霞慢慢退去,夜幕缓缓拉开。不远处亚洲第二高屋顶摩天轮霓虹闪烁。我只需步行七八分钟,便可汇入到那一片迷离的光影中,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寻觅自己喜欢的美味佳肴。这里不是都市,却有着都市的繁华与方便;这里不是乡村,却有着乡村的静谧和安然。
   我家门口有一片斜坡草坪,种了各种果树、灌木和花草。旁边有一条小河。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去河边散步。偶然看到有人在河边钓鱼,或是在草地遛狗。多数时候,就我一个人,仿佛这一片天地是属于我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唱歌便唱歌,想朗读便朗读,想发呆就发呆。或者注视眼前的花草树木,与它们窃窃私语。此时,我感觉自己变成了梭罗,远离人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我还在院子里种了一些果树,一些花木,一些蔬菜。栽种是一种希望,浇灌是一种快乐,收获是一种幸福,而我最幸福快乐的时光是在厨房里烹饪食物时,透过玻璃窗,欣赏盛开的鲜花,看着一群鸟儿在枝叶间欢呼雀跃,津津有味地偷吃成熟的果实。我愿意与它们分享我的劳动成果。
   最近,有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咪经常在我家门口出现,它的脖子上戴一只项圈,表明它曾经是一只宠物猫,不知是被主人遗弃,还是它主动离家出走,成了一只流浪猫。每每听到她“嗲嗲”的叫声,看到它娇憨的模样,我就心生怜惜。我不养宠物,我怕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它们,但我喜欢动物。我家里常备有猫粮,会不时投喂流浪猫。我还趁别的猫不在,给“项圈”一些特殊照顾,给它一些肉食。于是,它天天蹲守在我家门口,见到我就各种卖萌。动物的语言我不懂,但我确信它们是有灵性的。
   如果说华园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么美林湖将是我后半生的家园和最后的归宿。它让我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让我无处安放的灵魂有了皈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陪伴我们一辈子,能陪伴我们到最后的只有自己的一颗心。此心安处即是乡,也是家。

共 43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间的情感,大抵如此,因为钟情,所以深沉。“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东坡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首创作于元丰七年的诗词,在流经了将近千年的时光后,依然深埋在游子的胸腔里。“此心安处是吾乡”作为此篇散文的文题,有一种恰如其分的妥帖感,表达一种丰沛绵长的情愫,呈现一种恬适自在的生命基调。在诗句背后,有一双眼睛,不断回望渐行渐远的故土;更有一缕念想,在文字的阡陌上自由自在地蔓延。当年华渐渐老去,对家的概念和认识变得越来越模糊。家在哪儿?作者发出自问——“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曾经居住了二十年的华园还是那个退休后的隐世桃花源?”阅读此文,能清晰地感觉到作者对这三处家园的深沉情感。 那个隐匿在赣北武山山脉褶皱里、在地图上无处寻觅的小山村,是她生命的源头,更是剪不断的精神脐带。但当她的母亲去世后,家也没了。她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广州华园的那个小家,完全按照她的意愿设计,可以安放身体也可以安放灵魂,但有一天,这个家变得黯然无光,让人感觉如陷在冰窖里。家成了一个空壳子,她选择逃离。家,终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所在,她理想中的家园终于在那一年的秋天成为她后半生的栖息地。距离广州中心城区一小时车程的美林湖,是她视作如“瓦尔登湖”般悠然的避世仙境,水波微澜的湖面,繁盛的草木,清新的空气,特别是她拥有的那个庭院,可以安放她所有的小情愫,小浪漫。这三处都是她的家,在人生不同的阶段,给了她不同的生命体验,那些温暖和薄凉,同样成为绽放在岁月里的繁花。作者在叙述时,语调舒缓,表达诚挚。此篇散文乃是心灵之作。淡而有味的文字,将深蕴的情思铺展纸上。散文彰显了作者所崇尚的素朴淡泊的生活哲学,文字清新婉约,情感丰沛动人,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2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0-25 06:50:52
  乡情文字最能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有妈妈的地方,生活的地方同样也是难以割舍的地方。这篇散文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今天读文才知道姐姐一路走来也是历尽艰辛,很不容易。苦尽甘来,孩子学业有成,姐姐也找心怡的居所,华园美林湖的美,才是姐姐的样子。我常说,春光姐是真正懂生活的人。这篇美文如行云流水,明快而温馨,正如这时的春光姐,我行我素,自由若可飞,把生活过的诗情画意,优雅从容就是这样美好的状态。安心在此处,心安处是吾乡!祝福永远年轻漂亮,快乐每一天!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22 楼        文友:生米        2022-10-25 13:53:36
  漂泊的心,沉封的往事,不为人知的经历,总要在一个不是刻意的时间点释放!
   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勾起了作者对往日岁月的无限回想,心若在梦就在,情若在人就在!
   家是自己避风挡雨的地方,也是自己心的存放和精神依托之所在,酸甜苦辣,风雨过后见彩虹!
   喜欢美林湖,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此心能安,即是乡,也是家!
23 楼        文友:欣月        2022-10-25 20:18:58
  首先,非常喜欢姐姐的题目“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也在好几篇文中用过这句话,只是记不清具体哪一篇。文中缓缓、娓娓而道的三处家园,三处乡情,都既丰盈了生命,又给余生做了铺垫。虽温凉并存,但哀而不伤。因为生命走过的脚步,承受过的,嫣然成熟了心智,余生怎么对自己才是关键。蜕变总是在经历后。一字一句沿着姐姐的文路,让我看到一个历经磨砺而沉淀,端庄风韵的姐姐,在美林湖畔,优雅诗意地行走,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读姐姐的文,感觉我们的心境那么相通,爱屋及乌,双向喜欢姐姐吆!其文一字一句,字斟句酌,切取生活的几个片段,着意刻画,立体而丰满,读来仿若身临其境。
静守流年,文字开花
2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2-10-26 14:22:24
  家,是每一个人最温暖的字眼。
   这篇文道出了我们每一个离家在外工作的人的情愫。那个原本心生向往的最温暖的家,血脉的源头,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那个家成了记忆。
   这篇文用追溯的形式,把对家的念情一一道来,读来仿佛如自己写的一般,感同身受。
   我们终于明白,家是父母。
   全文真情满满,暖暖的深意,语句朴实有力,佳作。
25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10-30 06:47:30
  听意公子解读苏东坡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勾起作者对“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彻悟与巢的现实勾陈。作者以沉稳之笔,娓娓道说,自己历经或正在享用的“生养之家,婚姻华园和精神伊甸园”三“巢”,扣合自己“女儿,妻子和母亲,自由写作和精神栖居人”的三重身份,再现一位满腔爱意、有事业心、有文学追求、和独立精神品格的现代女子命程,可以说,作者的成长与成熟,就是现代中国知识女性的人生缩影和生命图谱。父母在,人生有来处。一个赣北武山山脉的小山村,可以品尝米粉蒸猪肠,米粉粑等久违的童年美味,可以话家常,任性撒娇,享受爱和亲情,溯源生命的缘起和精神脐带。爱和婚姻中,有生命的激情和相濡以沐的人间烟火,也有辛苦付出的包容、互惠、和忘恩负义……华园和榻榻米,曾经拥有的和乐和美好坚持的第二故乡。于灵魂有香的伊人姐姐而言,美林湖才是后半生的家园和最后的归宿。追之慕之,雁子嗅着香气而来。抱抱姐姐,也抱抱你美丽的“神话”和灵魂。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6 楼        文友:河西走狼        2022-10-31 10:37:32
  一篇让我专注又静心读下来的散文,不只是因为文章的美,更在于自己有太多的相同感触,父母不在了,故乡的概念逐渐淡化,没有了回去的冲动;婚姻中,父母在身边,终将与另一半发生冲突几乎是必然的;作者最后坦然选择另觅归去,更彰显其豁达的人生观,既让人向往,又让人领悟了心安处即可为吾乡的处世哲学。学习了。
回复26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1-02 13:18:57
  欢迎新朋友的光临!感谢您的共鸣!祝您一切顺遂,写字快乐!
27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1-01 20:43:24
  故乡,一个温暖的地方,一个文学家写作的港湾。然而,活着活着,活到年老,我们大多数人竟然发现自己是没有了故乡的人。好在,还有千年以前的诗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安慰着我们一颗动荡的心。
   读春光妹妹这篇散文特别共鸣。我出生的地方:黄金埠镇,已经回不去了,那里是一无所有。工作的地方鹰潭,孤独一家没有亲人。退休后,户口随着女儿又迁到了一个更加陌生的地方:杭州。哪里是我的故乡?真的,没有答案。想来想去,还是诗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在那里生活,就在那里安心吧。
   妹妹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天子娇子。多少人羡慕啊。原来也有过不顺心的日子。非常赞同子青同学的观点:“家”不是因为有房子,可以遮风挡雨,而是因为有亲人,有爱,可以风雨同舟。
   还是羡慕妹妹:千帆过尽,终于找到了美林湖,这个温暖舒适风景秀丽的寄托心灵的“心安之处”。
   第二次欣赏来自心灵深处的美文。
28 楼        文友:泪珠魚儿        2022-11-07 10:01:09
  人的一生要经过很多变迁。追求美好和圆满是人的本能。
   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变换的只是环境,而对家的挚爱和坚守,永恒不变。
   岁月远去,时光静好。
   家在,心便在,根也在!
   祝福燕姐!
共 28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