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时光】演“戏”的年代(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时光】演“戏”的年代(征文·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80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86发表时间:2022-10-31 22:50:02


   方桂山下一处极为偏僻的隐蔽之地,躺着一座孤独冷清的坟茔。在我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前,还专门去那里与之默默做过告别。
   我也是在那时才发现的,它已经被周围野蛮生长的树木与野草给完全覆盖了。所幸温暖大地的阳光,还是凭着正午直射的光线,漏进了丝丝光亮在它的坟头上。我想,它平时大多数时候应该都是背着荫的。那隆起的“土堆”,也没能使它高出地面多少。
   要来这树丛中为其培土隆坟,十有八九是达不成心愿的。一来整匹山都成了“封山坡”,容不得你去乱砍乱伐,并且还要去密林中取土隆坟,就更艰难得不可思议了;二来这也压根儿就不像有人到过的样子,哪怕以前来过、后面不来了,周围总该有些痕迹留下来吧!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了,当初它是怎么在这荒郊野岭生成的呢?
   好在这孤坟里那个年轻的生命,我们曾经认识——不是一面之缘的那种认识,而是彼此熟悉、彼此有过交往的。她突然的死讯曾经让我悲伤不已。但又不得不承认,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连最后葬于何处,都没能及时从大人们那儿打听出来。
   多年之后,我才得知了她的“去向”,就是在这孤魂野鬼出没的山上,最终她也变成了孤魂野鬼——不这样做,她就跟活着一样了,是没法生存的。
   我站在离孤坟不远的一块空地上,理了理衣袖,又清了清嗓子,接着就把想唱的歌唱了出来,“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突然,一只鸟儿拍翅从我头顶飞过。
   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难道她在显灵了?以前的她,是很喜欢《红灯记》的。却又为它,把自己的一生都葬送了……很久,我才镇定下来,在空地的一侧点了三炷香,又烧了些纸钱给她——不知道我的这份心意她是否明白,也不知她能不能收到我“寄”给她的纸钱……总之,我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里,像她那时的同龄人一样,快乐地享受着绽放的青春年华。
   但我也明白,我的这次为着命运的远行,将很久都无法返回,从而也就无法再来到她的安息之地看望她了。
   愿她安息!
  
   二
   她叫敷。
   我们是上下两个院落、家与家挨在一起的邻居。作为我俩,那就是小时候地道的伙伴,她大约只比我大个三四岁,却是我的“高辈子”,我叫她孃孃。
   我们之间,从小就没有男孩与女孩的心理分界,像与生俱来该有的那种亲近一样,我们总是常常在一起玩,在一起做事——其实,也不是做什么大事,只是完成大人给我们分配的那些芝麻小事,比如洗这洗那、淘这淘那的。当然了,捡柴割草放牛之类的活儿,必然是走到一起的。她总是表现出大姐姐那种懂事的模样来,帮我们做了不少的这和那。
   这样的时间没维持多久,我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就上学去了,可她却没跟着来。每天仍在重复着我们没读书之前做的那些杂事。
   在我们上学放学的路上,也还能见到她缺了我们之后那种形单影只的身影。见了面的我们总爱挨挨擦擦、磨磨蹭蹭地逗留在一起拿些话说,并没有失去以前的那种亲近感。
   孃孃,你咋不读书呢?我便主动好奇地问她。
   我已经过了读书的年龄。她立刻流露出伤心而又自卑的神情来。
   不懂事的我,虽然已经看到了她回答得不自在,却还在一个劲儿地追着她问。那你以后都不读书了吗?
   她没有直接回答。相反,却问了我另外一件事,你们学校在演京剧了吗?
   我一愣,不解地看着她。演什么嘛,他们演的那一点儿也不像……
   我读的那个既有三年级、又有五年级的复式班,老师挑了几个高年级的高个子,本来《沙家浜》都已排练了好长一段时间,请来的那个老师却说不像那么回事,叫别演了,另外演《白毛女》。
   那他们没让你去演吗?她突然淡淡地问道。
   我资格不够,但我也想演。
   他们会让你演的,不像我……没你那么有天分,她忧郁地望我一眼,你肯定比哪个都演得好,你会成功的。
   你干嘛要问这个?我反问她问的这个唐突的问题。
   沉默了一下后,她才告诉我说,我们生产队也在排练。排练的京剧是《红灯记》,我想演铁梅——她太适合我了,他们却不让我演。
   那演李铁梅的是哪个呢?
   是冯梅,可她演得不好。
   那他们为啥还要她来演铁梅呢?我好奇地问。
   爹说我们家是地主,而人家是贫农,担心像我们这样的人会因心术不正而破坏了革命样板戏的演出。由贫农出身的冯梅来演李铁梅最保险,可她不是那块料。
   冯梅的爸爸是队长,敷孃孃是肯定竞争不过她的。但她长得又胖又矮,而且说话粗声粗气,不像个女人。有时,我见了她都有些讨厌。
   我们班请来的那个“老师”说,铁梅是什么人,是革命的英雄!不但人长得好看,革命意志还坚定……演不好的话,会毁了她的形象。所以,她才不同意我们班拿《红灯记》去公社完小参加汇演。
   我总算明白了敷孃孃的心思,也总算弄清楚了她眼神里那满是忧伤的来源。
   我知道,漂亮的敷孃孃,不但人长得很好看,歌声也动听。平时最喜欢蹦蹦跳跳的了。与我们一起到了山坡上,也是歌声不断,唱得我们什么也还没做,就停下来先听她唱歌了。那清脆的嗓音,是我听到过的最好听的声音。
   记得在我读三年级的那个暑假,我们去山上割草放牛时,她突然拿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的诗句,莫名其妙地问我们上联是什么,弄得我们在场的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把我们个个都“噎”够了后,才得意地说道,“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又当我们好奇地问她是从哪儿学来的时,就立刻停住不说了。
   我感到很奇怪。便拿一系列不解的问题问奶奶,敷孃孃干吗不像我们这样也去学堂读书呢?她连书都不读,怎么还知道山啊柴啊水啊女子啊什么的对联来?
   奶奶一脸严肃地说,不读书是因为她成分不好,学堂才不愿意收她。不到学堂去读书,并不等于她在家就不学习了啊!告诉你,她聪明得很啦!奶奶说的最后那句话,用的是超乎寻常的神秘眼光。多少年之后,我才读懂了那眼光里高深莫测的神秘。
   原来,我们两家大人们之所以能如此走近,从小我就与孃孃有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完全是因为我们都是村里的“黑五类”——她家成分是地主,而我们家是中农,比起周围都是雇农、贫农那些“红色”成分的邻居来,我们是另类的存在。他们当然是不屑与我们为伍的。作为同是邻居的我们,也只好与他们分道扬镳了。
  
   三
   读四年级的下学期,我也被选进了学校的演出队。那时,我们一有时间就排练的京剧依然是《白毛女》。
   以前请来的指导老师,带着他编排的《白毛女》,信心满满地去参加了全乡十二个大队的汇演,结果什么名次也没拿到。解聘的时候,她给我们班主任说,杨白劳和喜儿是两代人,只让五年级的学生来演这些角色,没有年龄的代沟是不合适的。而且选的那个学生演黄世仁,就更差强人意了,他身上哪有一点儿地主的味道?
   可为了完成一年一度的演出任务,班主任干脆自己担起了排练的总指挥。她觉得再拿已经有了点基础的《白毛女》去参加比赛,或许还有获胜的可能,便改变了以前的想法。在四五十人的全班以演技选人,末了按自己的艺术水准排练。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这个低年级的人被选去演“杨白劳”了。一番妆化下来,我“老成持重”的样子就显现了。那段时间,我特别繁忙,不但在家里要做完足够多的家务活,而且在学校里还要完全按老师的要求去排练,背台词、表演动作一点也不敢马虎。老师公开给我们说,谁敢改用一个道具,谁敢改一句台词,都会得到彻底清查、坚决处理的,她要求我们一定要格外小心。
   演“喜儿”的那个女生,则是正读着五年级的一个“小不点”。她瘦小的个子,一看就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师要的就是这效果。她与我搭戏,可让我操了不少的心,感觉她什么也不知道。
   她哪儿能演戏嘛,既忘动作,又忘台词,什么都要我推着走,还是五年级学生呢!我给老师诉苦的目的,是想换个更让我省心的搭档。
   五年级怎么了,她还是个孩子!哪像你那么快就早熟?不由分说的老师大概是看出了我的目的,没好气地怼我。
   有什么办法呢,面对这种事……我只有安慰自己多担当些了。
   与此同时,我们生产队的演出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从县城请来专门负责演出的指导老师,听说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不管什么成分不成分的事,执着地要在全队选演员,他一眼就看中了敷孃孃,觉得李铁梅的角色非她莫属。一征求意见,敷孃孃也是满心欢喜的。她在告诉我这一消息时,看得出来是把心中的狂喜有所压制了,但握紧的双拳还是在空中不停地挥舞——我理解她释放快乐的这种方式,为她愿望的实现而祝福。
   我会成功的。兄弟,为我祝福吧!
   敷孃孃,我祝福你。预祝你成功!
   可两个多月的一个晚上,队长集合全队男女老少去晒场上观摩,让大伙给评判评判今年演的《红灯记》是不是比去年要好些。我一下子傻眼了,饰演李铁梅的并不是敷孃孃,而是涂丽。
   涂丽的父亲是我们村的村长。这也就好理解了,毕竟“根红苗正”嘛!但问题是敷孃孃怎么没告诉我呢?我在黑压压的人群中找寻着她的身影,感觉她会来的,应该就在这舞台之下的某个地方。
   果然在一处灯光暗淡的地上,我看到了她站着的身影。我走向了她,沉默地站在她的身旁。
   他们还是把我换了。她主动告诉我,从声音中判断,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过。
   凭什么?对这太过突然的意外,我为她愤愤不平。
   不过,我都演会了,也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回李铁梅和她们一家人,在那个年代表现出来的无私精神,以及置生命于度外的伟大……
   后来,我们尴尬的什么都没说了,只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台上的演出。那年代,什么也没看的,连个娱乐都没有。没有电视,看个电影还要跑十万八千里,能看着身边人的演出也是一种眼福。就在台下一片鸦雀无声之际,突然,舞台的幕布后面有噼噼啪啪的声音响起,接着一股扑鼻的火药味儿,再接着一团烟子扩散开来——是一串鞭炮点着了,接下来叛徒“王连举”就倒地了……
   演出完毕,往家走的时候,她主动找出话题来说,队长也不容易,生产队里的事他没少付出。秋冬农田播种的事,他要亲自督战,把凡能下地干活的人统统动员起来,每天赶工赶时地做;演出的事还要亲自到场。当大面积的耕种刚告一段落时,就挑选能歌善舞的“文艺”人才,没日没夜地去晒场上排练。庄稼地里收尾的那些活儿,则交给了没演出任务的人去完成。感觉他精力特充沛,大事小事都事无巨细。
  
   四
   我们学生的演出与大人们的演出都如期举行。所不同的是,我们学生的演出没有竞争更激烈的选拔赛,每个大队才一所学校,全乡也就十二所大队小学,在寒假到来前被直接安排到公社完小比赛了。而作为社员同志们的演出就要复杂些了,我们大队有六个生产队,而每个生产队都要排练革命样板戏,这也算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之需吧,最后通过选拔决定,由我们生产队演出的《红灯记》代表大队进公社参赛。比赛的时间是临近春节前的十多天,比赛的地点是公社露天电影院。
   我们学校参赛的《白毛女》得了个第三名,这让喜出望外的老师一下子看到了我的潜力。她直接鼓励我说明年还由我担当主角,所幸的是明年我读五年级的时候,没能再有这样的演出机会了。
   乘着我演出成功的余兴,已经放了寒假的我,走了七八公里的山路,连续好几个晚上都到公社露天电影院看演出。一方面,有演出可看,让枯燥的生活不再那么乏味,另一方面也很想去为我们自己的演出呐喊助威。
   但在那披红挂彩、灯光璀璨的舞台上,轮到我们大队的《红灯记》上台时,我却惊喜地看到了敷孃孃的身影,她饰演的是李铁梅。从她以一身红色的装束一出场,就迎来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她入木三分的演出,让我的眼泪一次又一次夺眶而出——她完全把我带回到了那个可歌可泣的年代而不能自拔。突然,舞台下的人群一下子轰动了起来,随即就有人高喊,滚下来,滚下来……
   我随即朝台上望去,台上的演员并没因台下起的轰动而受到影响。荷枪实弹的敌人将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一家三口押赴刑场时,戴在李铁梅头上的那朵小红花,竟然坠落到地上了……
   演出完毕,其他演员都不拿好脸色对待敷孃孃。他们人人都很清楚,小红花的掉落,意味着他们的演出搞砸了,拿名次是没门儿的事。
   的确,他们一致的预料是对的,其实还不止这呢。名次没拿到不说,就在演出结束后的第三天,公社专门下来人到了我们大队,就为演出中出现的“思想意识问题”进行作风整顿。
   在工作组面前,敷孃孃跪着告诉了事情的真相。出演李铁梅的演员原本是涂丽,只因她正式演出之前突然得了重感冒,急得没办法的队长,才考虑由她来顶替。她二话没说,觉得自己以前也排练过,有把握能胜任这个角色。比赛的前夜,她还在自家的煤油灯下再练习了一回自己要演的角色……在场的队长也苦苦求情,他说敷把小花从头上掉落下来,完全不是她的本意,是对演的这个角色不太熟和紧张造成的……但百口难辩的敷孃孃,还是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给她安的罪名是,妄想以破坏革命样板戏来为自己的阶级成分翻案,在一连对她几个晚上的批斗后,她终于选择了跳堰自尽。
  
   五
   她家里人找寻无果,也没报案。当着没那事处理。批斗她的人,一下子没了批斗对象以后,带着不习惯的心理,就向她家里要人。
   她家里的人哪敢说个什么呢?就提出让全队的人来搜家。可他们又说,一定是把她藏起来了,最有可能的是把她已经送出去了。
   就在这事没完没了、没有定论的时候,敷孃孃的尸体从龙王堰里漂浮起来了。她全身被撕扯烂了的衣服,也没能为她留住最后的尊严。
   那些还想有什么企图的人,一下子全都闭了嘴。
   趁着漆黑的夜晚,家里的人把她悄无声息地埋葬在了一处荒郊。那里远离人烟、没人光顾,不会影响到任何人的!
   直到多天以后,我才在找寻敷孃孃无果的情况下去问大人,他们先是什么也不肯说,最后当我问急了时,才垂头丧气地告诉我她已经死了。至于怎么死的、安葬到了哪里,却一个字也不愿多说。
   死于非命的短命鬼,只能草草了事了,何必还需让人记挂呢?!这是村里人的习惯。以前就听大人们说过的。
   知道消息的我,先是把她自从演出完后,所遭遇到的一切,像电影样的在脑子里放了一遍,又把我们以前割草放牛时的一些事也放了一遍。
   越放越觉得从此再也见不到她了。她终归是消失了啊!

共 56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对样板戏的记忆我是缺失的,即便如此,在年少时也听过父亲这一辈人哼唱过,半个世纪的时光更迭,一些精彩的唱段至今仍广为流传,如《红灯记》中的唱段“我家的表叔”等。而在这篇散文中,样板戏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一段久远的往事,引出一个故去的灵魂。作者用力打捞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戏剧,只是为了怀念那个长眠于方桂山下一处坟茔里的故人——比作者才年长三四岁的敷孃孃,是邻居也是自小的玩伴。在演“戏”的年代里,模样姣好、唱歌好听的敷孃孃痴迷样板戏,因家庭成分等原因失去了演戏的资格。与敷孃孃的境遇相反,作者被选入学校的演出队,小小年纪便顺利出演京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且将角色演得有板有眼,还在比赛中取得了名次。然,敷孃孃的演戏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虽被一位外来的指导老师看中,但最后还是被人取代,与饰演《红灯记》的李铁梅失之交臂。最后在公社露天电影院的舞台上,终于看到了敷孃孃饰演的李铁梅,她一身红装,英姿飒爽。但热烈的掌声还没有散去,敷孃孃却因代人出演且在一次意外,跌入万丈深渊。她没有逃过那次劫难,最后香消玉殒,成了龙王堰里的一缕冤魂。读到最后,感伤中还有愤慨,散文以真诚的语调讲述了那个演“戏”的年代里所发生的往事,自己的,别人的,体现悲悯情怀以及了散文内在的丰富的情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散文的题目蕴含着多重意味,值得品嚼。一篇质地丰厚的好散文,主题意蕴丰沛,语言素朴,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0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2-11-02 11:59:21
  作者用戏词来做引子简直太棒了。白水泉边好女子,少女最妙;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说明女主公内心深处有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那个年代被错判的黑五类,没有翻盘的能力而造成了不少冤案。我不知道啥叫样板戏 ,也不知道为甚主人公死后会衣衫不整?我读完后一直在深思。我就想:老好人真的要不得,就算是好人也必须有棱角,有底线。感谢时代的进步太伟大了。感谢我们生在阳光里,长在红旗下。遥祝作者写作愉快。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1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2 15:45:39
  老师说的的确如此,今天的时代进步多了。今天的人们,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那时的人以及他们做的事,如果了解那时的政治环境,可能就能理解一些了。
1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11-02 12:47:33
  敷孃孃演技好,容貌也好,又处在样板戏盛行的年代,是《红灯记》中李铁梅最合适的人选。可敷孃孃出身不好,没有权利参加样板戏的演出。她很郁闷,一直在家偷偷练习,期望有朝一日能参加表演。当机会来临时,灾难也降临了,敷孃孃自杀身亡。文章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性,也写出了敷孃孃的悲剧人生。
五十玫瑰
回复1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2 15:47:15
  谢谢老师对作品中敷孃孃的理解与同情!
13 楼        文友:康心        2022-11-02 13:46:27
  读罢此文,我猜这是发生在四川某地的故事。因为我知道四川人叫未婚女子为嬢孃。在那样的盆地地形里的村落,在那样一个在我眼里不可思议的年代,她的生命就如一只蚂蚁。而蚂蚁是不应出现在争风抢彩的舞台上的。否则被踩死的命运随时会发生。可她渴望那样的舞台啊。读完后,沉重无比的我,不知说啥好,幸好有人会用笔写下她的故事,众多人替她悲伤,她的悲伤会不会就会慢慢消失,慢慢减少一些。被人扣上大帽子,又何只是那个年代才会发生的事呢?现在也会有,只是帽子的名称不同罢了。选择与谁同流,伤害才会最少?如是清流,请选择青山野岭为居,不与浑浊的人争,不与嫉妒的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这就是读完此文后,我最想警示自己的感受。作者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再复杂的人,他都能不紧不慢地讲得完整而清晰,语言凝炼,情感隐忍而丰沛。他的文字可以是波澜不兴,但读者却早已在他的细细诉说层层递进中心潮汹涌。逝者,安息吧。时间已为你翻案伸冤。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1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2 15:50:20
  是的,老师猜的很对。我写的就是川北农村的事。我们那里的人是把未婚女子叫孃孃的。谢谢您留下的墨宝。
1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2 15:20:20
  谢谢雪妹忙里偷闲编辑我的文稿,要做到工作与编文两不误,真是辛苦了。
15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2-11-02 16:06:13
  样板戏是一个时光的象征,五六十年代的人对此都有很深刻的记忆。此篇散文中,作者就是以那个特殊时代为背景,怀念玩伴,书写一个时期的成长历程。敷孃孃是作者的长辈,也是玩伴,在时代的影响下,不能上学,但有唱戏的天份。后因唱戏时出现差错,最终走上不归路。
   记录生活是对生活的热爱,而作者开篇祭奠小时候的玩伴,或许就是对一段岁月的释怀和对小时玩伴的怀念。
   时代气息很浓的一篇散文,首尾衔接,情感真挚。拜读学习!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5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5 16:00:28
  听雪老师好,诚如你说的那样,散文《演“戏”的年代》所写的是久远年代的事,它是时代的产物,随时代产生也随时代完成使命。
16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2 16:14:45
  敷出生后背背负的地主家庭身份,她无法选择,归去时,被隐入山林中,或许也如了她的愿望。李铁梅和她们一家人,在那个年代表现出来的无私精神,以及置生命于度外的伟大…这是她在排练的过程中,所领悟到的珍贵精神,可惜在那个颠倒是非的年代,并没有被发现和珍惜,反而被时代的潮流推到生命的终点,让人不由哀叹。她的人生在很多人的心中,也成了一幕戏,只可惜不可重演,只能任其消逝在时光中,在此刻,用缅怀,来忘记。
回复16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5 16:04:11
  敷孃孃因年早逝,谨以此作怀念她短暂的一生。如她这样的人,在那个年头,相信绝非个例。此文也算是为他们而作吧!
1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1-02 17:57:18
  昨天读了足行老师的文,确实对“样版戏”很陌生。今天在百度里找到样版戏《红灯记》《白毛女》看了视频。作者笔下的敷孃孃性格开朗,宽容,精心排练节目,角色被无端换下来,她还是在为别人着想。我对敷孃孃理解是:行善、无私、大度、不计得失。在那个“演”戏的年代,谁会高尚到这般境界呢?她短暂的一生,恰如红灯记里的李铁梅一样正直刚烈,善良而率真。那些武斗分子的丑恶嘴脸,何以自处形成鲜明对照。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在那个年代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文章不仅揭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自私的一面,行文犀利,加重了事件的悲叹感和人物命运的跌宕感。也是对“演”戏年代,这一现象无情的鞭挞。那是一段无法抹灭的记忆与离殇。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7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5 16:06:25
  若雪老师是个做事认真的人,即便不太了解样板戏,也要在百度上补上这一课,佩服。向老师学习!
18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1-02 18:32:02
  读罢,不由为敷孃孃的遭际扼腕叹息。一个尚未绽放的花朵,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却没人知道该由谁承担这一切。那是个流行演戏和看戏的年代,戏中戏外全是戏,戏外远比戏内更复杂更曲折。敷孃孃是一个时代的悲剧,那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真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好散文,拜读学习。
闲云落雪
回复18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5 16:08:59
  落雪老师总结的很对。那个年头,看戏演戏是其特色,人人都在舞台上表演,不演不行啊!
19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1-02 18:56:27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就像一粒细沙,只能裹着潮流向前或者拍死在沙滩上。读作者的这篇散文,一时让我沉醉在那个“样板戏”的年代,久久挥之不去。太熟悉那个年代的少儿生活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欢乐。我们不能选择时代,我们只能适应时代。对那个时代的少儿来说,有“戏”演,有书读,就是最开心的事了。反之,没有“戏”演,没有书读,那种“抑郁”之痛,难以想象。对于文中女主人公敷孃孃的悲喜,作为同年代的读者,我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作者去年四月才注册江山,现在已经有精品75篇,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在作者的笔下如烂漫的山花次第开放,让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思泉涌。感觉这篇《演“戏”的年代》比我以前看过作者的其它散文都写得好。散文语言节制,情感深水静流,意味深长。我想,敷孃孃如果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知与作者的那一段少年情弥足珍贵。
   感谢作者持续不断地奉献好文。
回复19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05 16:13:22
  明月老师,下午好!承蒙你的夸奖,文学于我很是喜欢,这是小时候的立志,走到今天只是坚持的结果。我的文字书写的是我儿时的所见所闻,不妥的地方还请老师给予指导。
20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05 19:48:59
  作者的文章,是对那个荒唐年代的控诉。早年我看过样板戏,也曾羡慕哥哥姐姐演样板戏。可能因为年龄尚小,对类似悲剧没有记忆,但却可以回忆起许多在如今看来匪夷所思的人和事。作者饱含深情,追忆往事,在荒冢前特殊的祭奠,令人悲戚。人生如戏,敷孃孃演的是悲剧。行文节制,营造出压抑沉重的氛围,让人对那段日子心怀恐惧。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